楊春林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同一個班級的幾十名學生,使用的教材是相同的,面對的老師是相同的,可是,為什么有的學生學得又好又快,而有的學生則學習既慢且掌握不好?為什么有的學生在解決問題時能熟練運用各種策略,而另有一些學生則在問題面前總是束手無策呢?這既涉及到學生在智力上的個別差異,又涉及到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差異,如家庭、社會環(huán)境、興趣、性格、和認知方式等方面的差異。那么,在教學中面對學生的個性差異、學力差異時,作為教師應該怎么做呢?
一、關注學生差異--課堂練習分層
針對有差異的學生實施有差異的教學,包括練習的設計與組織形式。例如,我在期末總復習課——“簡易方程”的教學中,設計了三個層次的習題。第一層次,基礎題:2x+3.2=9.8, 7x-9×3=28.4,讓學生回顧方法、規(guī)范格式并查漏補缺,全體學生都須完成;第二層次,綜合題:2x-15+85=100、x-o.2x=5.6,關注平時學生易錯易混淆的類型,重在解題策略指導與審題習慣培養(yǎng);第三層次,挑戰(zhàn)題:x+3=2x-5,給學生以新的信息,啟迪思維,激發(fā)探索興趣。練習過程中,全班學生均完成了基礎題,回顧了最基本的知識點,多數(shù)學生完成了綜合題,在辨析中掌握了策略,還有少數(shù)學生完成了挑戰(zhàn)題,有了新的收獲。面向全體在練習的分層中得到很好的落實。
二、考慮學生差異——提問分層設計
課堂提問進行分層設計,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獲得相應的提高。通常,課堂發(fā)言和討論的機會往往被反應較快的學生捷足先登,反應慢的學生總是成為課堂學習活動的旁觀者。我在課堂上,常常根據(jù)問題的難易程度提問不同層次的學生,讓不同層次、不同水平的學生均有所獲。比如,教學 “觀察物體”一課,學生借助鞋盒初步認識6個面后,我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并數(shù)一數(shù)自己都看到了鞋盒的那幾個面,與同桌說一說?;顒咏涣鲿r,由于這一操作活動本身并無太大難度,因而,我先讓學習水平一般的學生匯報自己觀察的結果,讓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隨后的深究性問題“角度不同,看到的面的個數(shù)及形狀也不同,為什么他看到的是一個面,而你看到的卻是三個面呢”,則留給那些學習水平較好的學生來完成,讓其他學生作一些相應的補充或復述。這樣的安排,真正讓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都有事可做,有問題可思,面向全體也就不是一句空話了。
三、承認學生差異——關注課堂教學
在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時,為了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讓學生感受探究過程,我讓學生把自己帶來的平行四邊形進行剪、拼,看看是不是所有的平行四邊形都能用剪拼法轉(zhuǎn)化成長方形。學生操作后,有的同學發(fā)現(xiàn)了一種轉(zhuǎn)化方法,有的找到了兩種,有的甚至找到了三種。我都一一進行了肯定表揚。再引導學生找出轉(zhuǎn)化后的長方形長與寬同平行四邊形底和高之間的關系。學生自然生成,推導出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又如,在推導“三角形面積公式”時,在質(zhì)疑的基礎上,我先讓學生自己動手探究,有的學生用兩個完全一樣的任意三角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有的學生用兩個直角三角形拼成了一個長方形,有的學生用割補法把三角形剪拼成長方形等。通過這樣的動手探究,學生總結出了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加深了對公式的理解,嘗到了發(fā)現(xiàn)知識的快樂,提高了學習的興趣,思維得到了發(fā)展。
四、采取差異評價——關注學生體驗
評價具有導向、激勵的功能,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給以不同起點為標準的相應評價,這樣能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利于激發(fā)其學習積極性,從而保持他們良好的心態(tài)和學習的自信心。
上數(shù)學課的時候,常常會遇到這樣一些問題:學生精神不集中,對一些難以理解的概念、理論、方法等不愿多做思考,提問題時只有少數(shù)同學舉手或是得到一問一答式的回答等等。面對這個現(xiàn)實,我覺得:? 學生思維與表達有差異,應該允許思維慢的學生有更多思考的空間,允許表達不清晰不流暢的學生有重復和改過的時間,更重要的是允許學生有失誤和糾正的機會。教師變“教育權威”為“朋友同學”,學生到處可見教師燦爛的笑容,親切的笑臉,到處可聽到“你真行!”“你講得真棒!”“大膽些,老師相信你一定能行!”等鼓勵賞識的教學評價語,使學生處在民主、平等、寬容的教學環(huán)境中,確保他們擁有自由支配的時間和主動探究的心態(tài),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使他們產(chǎn)生創(chuàng)新的欲望,勇于創(chuàng)新,善于創(chuàng)新。
作為一名小學數(shù)學老師,面對學生的個性差異,我們要關注的、要思考的、要實行的還很多。讓我們從最基本的做起,積極引導學生多角度、多方法地思考問題,讓學生在創(chuàng)新思維的訓練中開辟一片新天地、獲得一種新認識、養(yǎng)成一種好習慣,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幫助學生在求知的藍天中展翅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