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觀
近日讀紀曉嵐的傳記,這位聰明絕頂、博學多識的清朝才子,在乾隆皇帝身邊任文學侍從達四十年。自稱“十全老人”的乾隆才情洋溢,也喜舞文弄墨,紀曉嵐的文采、機智和詼諧,頗能與之相匹配,他憑著聰敏智慧,幾度為皇帝解困,其出口成章,巧聯(lián)妙對的功夫,更令龍心歡悅。
雖然紀曉嵐享有盛譽,但一生以廉潔自持,他身體肥胖,嘗自言體肥尚可,絕不能“心肥”。他晚年給家人的信中一再述說心肥之害,勸子女須以貪為誡:
嘗見世祿之家,其盛焉,位高勢重,生殺予奪,率意妄行,固一世之雄也。及其衰焉,其子若孫,始則狂賭濫嫖,終則臥草乞丐,乃父之尊榮安在哉!……爾輩睹之,宜作前車之鑒,勿持傲慢,勿尚奢華,遇貧苦者宜赒恤之……
在滿朝多貪官污吏的大環(huán)境中,紀曉嵐能獨善其身,以心肥為戒,實相當難得!
同為乾隆寵臣的和珅則不能參透此理,由于貪婪無饜、權力欲強的心肥,最后讓嘉慶賜令自盡;漢文帝時的鄧通,曾富可敵國,卻餓死牢獄中。自古以來,因心肥而自取其辱,或惹來殺身之禍的例子,不勝枚舉。
中國造字很有意思,吃飽、滿足了叫“饜”。胃口大,貪吃無饜,導致體肥;對財富、名利、權勢,貪求無饜是為心肥。身體肥胖,容易膽固醇、尿酸過高,引發(fā)糖尿病、心臟血管疾病等,不過經(jīng)由運動、控制飲食也能有所改善。而心欲養(yǎng)肥了,要再縮小,似乎就困難多了!況且心肥引來的禍患,豈止傾家蕩產(chǎn),身敗名裂,自己恓惶不得善終,更會貽害后代子孫,無怪乎紀曉嵐說“心肥為取禍第一事”。
不愿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因著“富貴非吾愿,帝鄉(xiāng)不可期”,掛官去職后,把自己融入大自然,過著逍遙適意的田園生活;屢遭貶謫卻依然單純、真摯又樂天的蘇東坡,形容自己:“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
這兩位中國歷史上我極喜歡的文學家,他們的際遇、才華、個性,有不少相似之處;都是洞徹世情,不為名利羈絆的率性者。
《菜根譚》里說:“花看半開,酒飲微醉,此中大有佳趣。若至爛漫酕醄,便成惡境矣!履盈滿者,宜思之?!被ǎ娖涫㈤_,酒,飲至爛醉,最后就會轉成傷感頹廢了?;ㄩ_花謝,雖是自然生滅現(xiàn)象,但在成壞聚散兩極之間,能淡泊寡欲、謹慎惜福,方能持平保泰過一生。
【原載《肥東晨刊》】
題圖 / 心寬體胖 / 佚 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