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武漢市某旱地自然土壤剖面中重金屬遷移規(guī)律研究

2022-06-29 07:08:54張響榮祝安安朱晛亭
資源環(huán)境與工程 2022年3期
關鍵詞:紅壤外源表層

張響榮, 羅 紅, 祝安安, 朱晛亭, 李 煜, 徐 聰

(1.湖北省地質(zhì)實驗測試中心,湖北 武漢 430034; 2.湖北省地質(zhì)調(diào)查院,湖北 武漢 430034)

土壤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資源。隨著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人類活動的影響致使重金屬進入土壤系統(tǒng)中并不斷累積[1],造成土壤環(huán)境質(zhì)量下降。進入土壤的重金屬受耕種、淋濾等因素影響會發(fā)生橫向和縱向的遷移,可能導致不同土層受到污染[2-3]。土壤成分復雜,重金屬在土壤中的遷移轉化受金屬化學特性、土壤物理特性、生物特性和環(huán)境條件等因素影響[4]。目前對土壤中重金屬的表層含量分布特征研究較多,而對土壤中重金屬的縱向含量分布及遷移規(guī)律研究較少,不能全面反映出重金屬在土壤系統(tǒng)中的遷移轉化過程和規(guī)律[5-6]。

武漢市是長江中游的重要城市,也存在比較嚴重的土壤污染問題。謝紀海等[7]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武漢市約有10%的表層土壤受到中等以上程度的重金屬污染,造成污染最嚴重的是Cd,約有40%的面積存在中等以上程度的潛在生態(tài)危害;其次是Hg,約有10%的面積處于中等以上程度的潛在生態(tài)危害。棕紅壤是本地區(qū)主要的土壤類型之一,廣泛分布在武漢市長江南岸的壟崗地帶。本文以武漢市棕紅壤分布地區(qū)的某旱地自然土壤剖面為研究對象,分析垂向(0~2 m)上8種重金屬元素(As、Cd、Cr、Cu、Hg、Ni、Pb、Zn)的含量、分布規(guī)律、遷移系數(shù)、富集趨勢以及相關性,總結重金屬的物質(zhì)來源,以期為武漢市棕紅壤的重金屬污染防治提供一定的科學依據(jù)。

1 材料與方法

1.1 研究區(qū)概況

武漢市屬于北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區(qū)內(nèi)夏季酷熱,冬季濕冷,總體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 284.5 mm,年平均氣溫16.3℃。大部分區(qū)域?qū)儆趬艒徯院雍_積平原地貌,地形舒緩,海拔一般40~80 m。土壤類型主要包括水稻土、黃棕壤、潮土和棕紅壤。本次研究的采樣點為武漢市江夏區(qū)某公路邊的自然土壤剖面(30°24′15″N,114°23′30″E),土壤類型為棕紅壤。

1.2 樣品采集及加工

在該剖面采集土壤樣品,采集深度為0~200 cm,0~140 cm每20 cm分一層,140~200 cm每30 cm分一層采集1件樣品,共采集9件樣品(表1)。土壤顏色變化如下:0~10 cm灰黃色;10~40 cm紅褐色;40~140 cm紅褐色—黃褐色;140~200 cm淺紅褐色。

每層采集的土壤樣品放入干凈的布袋中,貼好標簽,注明樣號。將樣品置于室內(nèi)晾干,剔除雜物后搗碎,過200目尼龍篩,裝紙袋中密封備用。

1.3 元素分析與質(zhì)量控制

土壤樣品經(jīng)過初步處理之后送至湖北省地質(zhì)實驗測試中心進行元素含量分析測定。

稱取10.0 g樣品,加無二氧化碳蒸餾水浸溶,pH計測定數(shù)值。

稱取0.1 g樣品于30 mL聚四氟乙烯坩堝中,水濕潤,加入HF、HCl、HNO3、HClO4,加熱預溶,升溫分解后驅(qū)氟,HCl提取,定容至10 mL(溶液①)。在10%HCl介質(zhì)溶液中用三組混合標準溶液繪制標準曲線,采用ICP-OES測定Cr、Ni、Ti等3種元素含量,計算機自動校正基體和譜線干擾。

分取上一步中的溶液① 1 mL于比色管中,定容至10 mL。采用混合標準制備工作曲線,1% HCl溶液中用ICP-MS測定Cu、Zn、Cd、Pb等4種元素含量。

稱取0.5 g樣品于50 mL燒杯中,加入20 mL(1+1)王水,電熱板上加熱分解,(1+1)鹽酸提取,放置過夜,定容至50 mL。取25 mL溶液加入5%的硫脲—抗壞血酸作預還原劑,定容至50 mL,放置澄清,以氬氣為載氣,高強度空心陰極燈作為激發(fā)源,硼氫化鉀作氫化物發(fā)生劑,用AFS測定As、Hg等2種元素含量。

該測試中心按照規(guī)范要求,在本批樣品(324件)中共插入28件6組準確度、精密度控制樣品同條件分析,質(zhì)量水平為:準確度、精密度總體合格率為100%,分別統(tǒng)計的各元素合格率均為100%。

1.4 數(shù)據(jù)處理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及作圖軟件分別采用SPSS 25.0和Origin 2021。

2 結果與分析

2.1 垂直剖面土壤重金屬分布特征

旱地土壤垂直剖面中重金屬元素測試結果見表1,統(tǒng)計結果見表2。變異系數(shù)可以反映數(shù)據(jù)分布狀態(tài)與樣點離散程度,其值越高,表明樣點在空間上的分布越不均勻,存在點源污染[8]。從表2可以看出,Cd、Hg、Pb和Cr的變異系數(shù)>10%,但未超過100%,屬于中等變異性,表明可能受到了人為因素等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As、Ni、Zn和Cu的變異系數(shù)<10%,變異性較小,表明基本未受人為因素影響。變異系數(shù)大小順序為Cd>Hg>Pb>Cr>As>Ni>Zn>Cu。

表1 垂直剖面土壤采樣深度及測試結果Table 1 Sampling depth and test results of samples in vertical section

表2 垂直剖面土壤重金屬元素統(tǒng)計結果Table 2 Statistical results of soil heavy metal elements in vertical section

從重金屬元素含量縱向分布來看(圖1),除Cd平均含量<武漢市棕紅壤背景值[9]之外,其他元素的平均含量都>背景值,最大為Pb,是背景值的1.29倍。As和Cr整體平均含量均超過背景值,表現(xiàn)為表層(0~20 cm)低、向深層逐漸升高的分布特點,有向下累積的趨勢。Cd和Hg表現(xiàn)為表層含量較高,向深層含量迅速下降。Cd的表層含量是深層平均含量的3.49倍,Hg的表層含量是深層平均含量的2.55倍。在深層土壤中,Cd含量是背景值的0.55倍,Hg含量與背景值較為接近。Cu、Zn和Ni整體平均含量與背景值較為接近,總體表現(xiàn)為表層高、深層低的分布特點,表明基本未受外源影響。Pb平均含量超過背景值最大,表現(xiàn)為表層高、向下逐漸降低、100 cm之下逐漸升高、155 cm之下再降低的特點,可能受一定程度的外源影響。

圖1 垂直剖面土壤重金屬元素含量變化Fig.1 Variation of soil heavy metal content in vertical section

2.2 垂直剖面土壤重金屬遷移特征

遷移系數(shù)的計算需選擇惰性元素作為參比元素,Sc、Zr、Ti和Al這4種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變化較小,在風化及成土過程中較穩(wěn)定,故一般被選為參比元素[10]。本次同時測定了樣品中Ti的含量,結果發(fā)現(xiàn)Ti在整個垂直剖面土壤中的含量與武漢市棕紅壤背景值相差不大,且變異系數(shù)很小(CV=0.028),故本文選取Ti作為參比元素,武漢市棕紅壤背景值作為參比值,遷移系數(shù)根據(jù)以下公式計算[11]:

(1)

式中:Tj表示垂直剖面土壤中j元素的遷移系數(shù);Cj,s表示土壤樣品j元素的含量;Cj,b表示j元素的背景值;CTi,s表示樣品Ti的含量;CTi,b表示Ti的背景值。當Tj=0時,表明j元素相對于Ti沒有富集或丟失;當Tj=-1時,表明j元素完全丟失;當Tj>0時,表明j元素富集;當Tj<0時,表明j元素丟失。

計算結果見表3和圖2。As除了70 cm處樣品之外,其他樣品遷移系數(shù)均>0,并且遷移系數(shù)向下逐漸增大,說明As在剖面上是不斷增強呈富集趨勢。Cr在0~80 cm的遷移系數(shù)<0,表現(xiàn)為丟失趨勢;Cr在80~200 cm的遷移系數(shù)>0,并且向下逐漸增大,表現(xiàn)為富集趨勢。Cd只有0~20 cm的遷移系數(shù)>0,并且Cd含量>背景值,表明Cd可能受到外源污染導致含量增加;Cd在20~200 cm的遷移系數(shù)<0,表現(xiàn)為較強的丟失趨勢。Hg在0~20 cm的遷移系數(shù)較大,并且Hg含量>背景值,表明Hg可能受到外源污染導致含量增加;Hg在40~100 cm的遷移系數(shù)<0,表現(xiàn)為丟失趨勢;Hg在100~200 cm的遷移系數(shù)>0,表現(xiàn)為富集趨勢。Cu、Ni和Zn的遷移系數(shù)變化不大,整體介于-0.17~0.08之間,表明這3種元素在剖面上的遷移作用較弱。Pb的遷移系數(shù)基本都>0,并且Pb在0~20 cm和140~170 cm有兩個相對高值,表明Pb在剖面上有不同程度的富集趨勢。

表3 垂直剖面土壤重金屬元素遷移系數(shù)Table 3 Migration coefficient of soil heavy metals in vertical section

圖2 垂直剖面土壤重金屬元素遷移系數(shù)Fig.2 Migration coefficients of soil heavy metals in vertical section

2.3 垂直剖面土壤重金屬相關性分析

通常情況下,在相同或相似的地質(zhì)條件下,化學性質(zhì)相似的元素會呈現(xiàn)相互聚集共生的現(xiàn)象。重金屬相關性分析能為重金屬來源提供重要信息[12]。若重金屬間存在顯著或極顯著相關性,則可以認為元素間具有同源關系或復合污染[13]。本研究采用Pearson相關系數(shù)衡量兩個數(shù)據(jù)變量之間的相關程度,相關系數(shù)絕對值越接近數(shù)值1,則表明兩個變量之間的相關程度越強烈[14]。利用SPSS 25.0分析土壤剖面中8種重金屬的Pearson相關性,分析結果見表4。

從表4可知,Cd-Hg、Cu-Ni、Ni-Zn呈極顯著相關性(P<0.01),As-Cr、Cd-Zn、Cu-Zn、Hg-Zn呈顯著相關性(P<0.05),表明它們可能具有相似的來源。Cr-Ni、Cr-Zn呈極顯著負相關性(P<0.01),As-Ni、Cr-Cu呈顯著負相關性(P<0.05),表明它們之間存在顯著的拮抗作用。Pb與其他元素無明顯的相關性,表明其部分來源可能與其他元素不同。

表4 垂直剖面土壤重金屬元素的相關系數(shù)Table 4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soil heavy metals in vertical section

3 討論

3.1 垂直剖面Cd含量低于背景值的原因

土壤中的Cd既能與土壤中的次生礦物、鐵錳膠體、有機質(zhì)通過物理化學反應形成結合體,又能與磷酸鹽、硫化物、碳酸鹽、氫氧化物等陰離子形成共沉淀,因此Cd在土壤中有多種存在形式,主要包括水溶態(tài)(存在于土壤溶液中)、吸附態(tài)(被土壤黏粒以物理或化學方式吸附)、絡合態(tài)(與腐殖酸等絡合)和礦物態(tài)(原生礦物和次生礦物)等[15]。朱亮等[16]研究發(fā)現(xiàn),隨著pH值增加,紅壤對Cd的吸持量顯著增加,吸持量和pH呈顯著正相關,pH值從4.56增至7.80時,紅壤中交換態(tài)Cd比率由89.0%降至5.0%,絡合態(tài)Cd比率從8.8%增至30.2%,殘渣態(tài)Cd比率從3.1%增至65.1%。因此pH值為酸性時,紅壤中的交換態(tài)Cd含量較高,易于遷移。

淋濾作用一般只作用于土壤表層,深層土壤受影響較少,但是該土壤剖面是江夏區(qū)某村級公路開挖而形成的自然土壤剖面,在垂向上整體暴露在大氣環(huán)境中,淋濾作用的影響深度較大。

在該自然土壤剖面中,棕紅壤平均pH值為5.56(表1),為酸性環(huán)境,造成水溶性Cd含量較高,并且淋濾作用的影響深度較大,Cd容易遷移,使得表層之下(20~200 cm)的Cd平均含量只有背景值的0.55倍,顯示出明顯的虧損現(xiàn)象。

3.2 垂直剖面土壤重金屬受外源影響程度

土壤中的重金屬除了受自然源影響之外,還會受大氣沉降、污水灌溉、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和交通運輸?shù)韧庠从绊慬17]。As、Cr、Cu、Ni和Zn的變異系數(shù)較小,平均含量稍高于背景值,可能受外源影響較小,主要是受自然源影響。Cd和Hg的變異系數(shù)較大,表層土壤(0~20 cm)與深部土壤(20~200 cm)的含量以及富集系數(shù)相差較大,推測表層土壤受較強外源影響。Cd和Hg具有極顯著相關性,可能具有相同的物質(zhì)來源。相關研究表明,磷肥中含有一定量的Cd和Hg,Hg也是某些農(nóng)藥、殺蟲劑的主要成分[18]。本剖面位于旱地中,周邊都是農(nóng)業(yè)種植區(qū),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活動是造成Cd和Hg在表層土壤中富集的主要原因。Pb變異系數(shù)較小,但是平均含量高于背景值(1.29倍),從表層至深層出現(xiàn)兩個高值區(qū),Pb與其他元素無明顯相關性,推測其受一定程度的外源影響。汽車尾氣中含有較高的Pb,故Pb一般作為汽車尾氣排放的典型示蹤元素[19]。本剖面位于公路邊,汽車尾氣中的Pb通過大氣沉降進入土壤,導致土壤Pb累積,使其高于背景值。

4 結論

(1) 重金屬含量統(tǒng)計分析表明,除Cd之外,其他元素平均含量都大于武漢市棕紅壤背景值。其中As和Cr的含量從表層至深層逐漸增加;Cu、Ni和Zn的含量從表層至深層逐漸減小;Cd和Hg的含量在表層土壤中含量較高,向下迅速減?。籔b的含量從表層至深層呈現(xiàn)減小、增加、再減小的趨勢。Cd的平均含量是武漢市棕紅壤背景值的0.682倍,Cd在表層土壤中富集,在深層土壤酸性環(huán)境中可溶性Cd含量較高,由于淋濾作用使得Cd大量流失,造成Cd在深層土壤中平均含量較低。

(2) 重金屬遷移系數(shù)分析表明,As和Cr的遷移系數(shù)逐漸增大,有向下富集的趨勢;Cd在表層土壤中富集,之下都是丟失趨勢;Hg在表層土壤中富集,向下遷移系數(shù)變化不大;Pb的遷移系數(shù)基本都>0,并且在10 cm和155 cm處有兩個相對高值,有一定程度的富集;Cu、Ni和Zn遷移系數(shù)變化不大,在垂向上的遷移作用較弱。

(3) 重金屬元素的含量、空間分布、富集系數(shù)和相關性分析表明,As、Cr、Cu、Ni和Zn的含量受外源影響較小,主要是受自然源影響;Cd、Hg和Pb的含量除受自然源影響之外,還受到外源影響,其中Cd和Hg主要是受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活動的影響在表層土壤中富集,而Pb則是受汽車尾氣的影響造成其整體含量升高。

猜你喜歡
紅壤外源表層
具有外源輸入的船舶橫搖運動NARX神經(jīng)網(wǎng)絡預測
半潛式平臺表層卡套管處理與認識
海洋石油(2021年3期)2021-11-05 07:43:10
水體表層沉積物對磷的吸收及釋放研究進展
初探熱脫附技術在有機污染紅壤修復的應用
昆鋼科技(2021年6期)2021-03-09 06:10:26
外源鉛脅迫對青稞生長及鉛積累的影響
外源鈣對干旱脅迫下火棘種子萌發(fā)的影響
外源添加皂苷對斑玉蕈生長發(fā)育的影響
長期不同施肥對赤紅壤稻田區(qū)肥力的影響
氬弧熔覆原位合成Ti(C,N)-WC增強鎳基表層復合材料的研究
焊接(2015年6期)2015-07-18 11:02:25
超聲波光整強化40Cr表層顯微硬度研究
宜川县| 灵台县| 博罗县| 无锡市| 新巴尔虎左旗| 卢氏县| 故城县| 竹北市| 肇源县| 军事| 乐都县| 布尔津县| 扬州市| 财经| 奉化市| 平乐县| 峨边| 甘德县| 屏边| 绿春县| 会理县| 常宁市| 达拉特旗| 新民市| 三原县| 分宜县| 靖边县| 蓝山县| 洮南市| 射洪县| 犍为县| 封丘县| 唐海县| 商水县| 乌恰县| 武安市| 北安市| 西和县| 开江县| 淮阳县| 津市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