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黎蓮 浙江省象山中學
札記,是指讀書時摘記的要點以及所寫的心得。語言鑒賞札記,即賞析作品時,從精彩語句、語言特點與風格等進行涵泳、推敲及賞析而形成的形式靈活、篇幅自由的心得文章。這類文章往往探究細致入微,分析有理有據(jù),觀點也頗具啟發(fā)性。
言之無文,行而不遠。推敲錘煉,選擇最合適且最出彩的字句,應當成為我們鑒賞文學作品、表達自我的基本追求。那么,如何選好角度,寫一篇不錯的語言鑒賞札記,要注意以下幾點。
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說:“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討源,雖幽必顯?!闭Z言文字是情感、審美、文化的重要載體,要寫好語言鑒賞札記,首先是動情。捕獲作品中令你動情的詞句,有感才可賞、可煉、可寫。這情可為感動、共鳴之情,亦可為疑惑、困惑之情。如讀《阿Q正傳》時,“心滿意足的得勝”一句反復出現(xiàn),連同“第一個”“兒子”都賦予了“精神勝利法”的特別解釋。我們感受到魯迅先生對阿Q精神勝利后的得意忘形的辛辣諷刺,但背后竟有一種涼意,這三分得意七分困窘中不也有自己的影子?
而動情只是真實,并不一定獨到,這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而在寫作時應要挑選獨具個人體驗的內(nèi)容來寫。如《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大堰河曾做了一個不能對人說的夢”這句頗能打動人,美夢讓我們感受這位母親深沉的愛。但如果從“不能言說”入手,就應考慮:詩人如何造夢?這夢是大堰河的,還是詩人予以大堰河的?這樣是否更有深意?
札記注重感受,語言鑒賞則還需理論加持。語言鑒賞角度可見下表:
角 度詞語選用句式選用修辭手法語言風格表達效果內(nèi) 容動詞、形容詞、副詞、疊詞、成語、色彩詞、語氣詞……長句、短句、整句、散句、排比句、對偶句、感嘆句、反問句……比喻、排比、擬人、反復、夸張、反問、設問、反語……平實質(zhì)樸、含蓄雋永、清新雅致、幽默風趣、沖淡、沉郁、雄渾……準確、清晰、恰當、生動、形象、傳神、新穎、獨特
寫作時,既可著眼于局部文字,又可賞析整篇語言,但都應做到切口小而含義豐。如《茶館》的語言鑒賞可聚焦老舍先生的“京味語言”——口語詞匯的使用、口語句式的使用、成串的北京特有名詞,選擇其一,以此聚焦北京城獨特的風土人情、生活習慣及反映出的深厚文化內(nèi)涵。
寫語言鑒賞札記,一要求敘議結(jié)合、評析結(jié)合。“敘”是指圍繞鑒賞角度概述、簡介、引用作品的相關(guān)內(nèi)容,“議”是指賞析和評價。“敘”要精當,為“議”提供支撐或依據(jù);“議”要緊密結(jié)合“敘”。二要求采取清晰的結(jié)構(gòu)。文章的開頭要簡明扼要地亮出觀點,中間引用原文、援引文學評論來分析觀點,結(jié)尾照應開頭,明確、深化論點。三要求語言準確、恰當?!耙夥斩灼?,言征實而難巧”,要推敲錘煉自己的寫作語言。
本單元作品中有很多值得品味的精彩語句,如:《阿Q正傳》中,多次用“飄飄然”來表現(xiàn)阿Q精神勝利后的得意忘形;徐志摩的潭水,“不是清泉,是天上虹”;馮至筆下,彩菌“不知點綴過多少民族的童話”。所有這些,都是作者錘煉出來的精彩語言。結(jié)合本單元課文中的實例,探究語言的表達技巧,選擇一定角度,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語言鑒賞札記。
(統(tǒng)編教材選擇性必修下冊第二單元“單元學習任務”三)
該任務有幾類選擇:一是選擇單篇中的一類富有表現(xiàn)力的詞句、修辭手法,如賞析《大堰河——我的保姆》中間隔反復的運用;二是選擇單篇整體的語言風格,如徐志摩《再別康橋》的語言如何體現(xiàn)“三美”;三是比較兩篇文本的不同語言風格,如聚焦“看戲”,比較《秦腔》與《社戲》的描寫語言異同,或者詩意的語言在詩歌、散文、小說中表達的異同。選擇好角度,注意表達的要求,完成札記。
凝聚為清潭 平鋪為湖泊——品《邊城》的語言之美
吳熙曄 浙江省象山中學高二(3)班
沈從文在談到作品的情感時說:“我文章并無何等哲學,不過一種‘情緒的體操’罷了。一種使情感‘凝聚成為淵潭,平鋪成為湖泊’的體操?!鼻橐晕镞w,辭以情發(fā),而《邊城》的語言,亦如這飽滿鼓立的情感,處處浸潤著水的晶瑩、碧透。
初品《邊城》,品到的是平靜?!哆叧恰烽_頭這樣寫:“這官路將近湘西邊境到了一個地方名為‘茶峒’的小山城時,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只黃狗。”沒有大江大河的澎湃激蕩,沒有山河壯闊的視覺沖擊,茶峒的水是平靜的、波瀾不驚的,如此才潤澤了茶峒人的生活,“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只黃狗”,平凡而簡單。這種平靜通過清新自然、含蓄質(zhì)樸的語言完美地表達了出來。就好比“篤篤”地走在青石板上聽雨點洗刷昨日的煙塵,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聲響,一股清透澄澈的泥土氣息。沈從文在執(zhí)筆時,是在織作一匹平整又精美流暢的織物,他把故事那么淡淡地織出來形成完整的情節(jié),又不厭其煩地在細密的針腳里加入金絲銀線,呈現(xiàn)出來的《邊城》,讀者首先感受到的不是宏大壯闊帶來的震撼,而是整體感官上的平易舒適和捧起細端時綻開的驚喜。譬如課文節(jié)選中描寫兩年前爺爺帶翠翠去城里看劃船,“河邊站滿了人,四只朱色長船在潭中劃著。龍船水剛剛漲過,河水皆泛著豆綠色,天氣又那么明朗”,沒有繁縟的詞句,只是白描式地帶過幾個典型物,其中“朱色”與“豆綠色”處于一個畫面,遠勝單純的紅配綠的粗野,給人一種古典淳樸的美感,清新而和諧。
這一抹平靜不乏生機:《邊城》的文字不是平靜的寂寞,而是平靜下的流動。流動是平靜外表下的靈動與跳躍,是崇山峻嶺間一抹炊煙帶來的親切與動人心弦,正如酉水岸埠,多紫花布衣的吊腳樓,多活潑潑的生命悲歡。例如在選文中翠翠和儺送初見的場景。簡單的對白盡顯可愛與動人:當有人問翠翠“是誰人”時,她脫口而出“我是翠翠”,當儺送接著問“翠翠又是誰”,她又不假思索地回答“是碧溪岨撐渡船的孫女”。這在當時一問一答的情景下似乎再正常不過,但對照當下現(xiàn)實環(huán)境,就可以發(fā)現(xiàn)其中蘊含的鄉(xiāng)土社會風貌。在正常情況下,當陌生男子這樣詢問一個少女,對方應當是很警覺的,但翠翠能這樣毫無防備,正因為當時的“邊城”民風淳樸,人與人之間沒有什么隔閡和戒備。在不加修飾的湘西風情下,對話含蓄地契合了翠翠與儺送之間不曾言明又飽滿熾熱的情感、其他人物的純澈及個性中的猶疑。
有人說沈從文把《邊城》寫成了一首純粹的詩,在我看來,這是無字的詩行,干干凈凈的,一個字也不往錦繡里裝,卻讓人窺見詩意朗朗、人情閃光。這便是《邊城》的語言魅力。
【點評】 整篇文章,作者將《邊城》的語言比作水,應該是貼切而生動的。習作標題引自作家之語,形式對偶,頗有新意,點出《邊城》水一般的語言美。全文采取了總—分—總結(jié)構(gòu),開篇亮出觀點,中間分別從“平靜”“幽邃”兩個方面點明語言(水)的特質(zhì),結(jié)尾收束全文,點出這類語言帶來的詩意美。文中敘議結(jié)合,對“朱色”與“豆綠色”這兩個顏色詞的賞析顯得精巧而生動,對主人公初見的對話又能平實中見深意,語言老到,可見其寫作功底。值得商榷的一點是,賞析語言的角度可再多一些,對文本的分析可更深入些??傊?,這是一篇優(yōu)美的語言鑒賞札記。
請從語言的準確、生動、新穎、陌生化中任選一個角度,結(jié)合本單元課文實例,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語言鑒賞札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