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仕君
摘要:鹽類水解在高中化學教學中非常重要,其中的知識點很抽象,題型復雜多變,對學生的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以及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要求很高。學生要在核心素養(yǎng)的指導下學會對試題進行歸納總結,了解其中的規(guī)律和本質,在探究中學會證據(jù)推理,建構模型認知,實現(xiàn)科學探究與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本文主要探究了核心素養(yǎng)指導下的高中化學鹽類水解的解題思路,促進學生了解解題方法,提高解題能力。
關鍵詞:高中化學;核心素養(yǎng);鹽類水解;解題思路
鹽類水解問題是重要考點,教師要帶領學生深入分析和總結,把零散的知識歸納概括,理清頭緒。學生通過類比推理和分類概括充分解知識要點,形成清晰思路,在解題過程中做到心中有數(shù)。有了解題規(guī)律做引導,學生會科學分析,主動判斷,在解題過程中建構模型認知,提高科學探究能力,了解化學的微觀現(xiàn)象和宏觀世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解題能力。
一、探究試題類型,明確考查形式
在解答鹽類水解問題時首先要明確常考的試題類型,掌握規(guī)律,了解解題技巧和方法。明確了鹽類水解問題的常考試題類型會使學生思路清晰,更好地了解考查形式和解題方向,輕松答題。通過對試題類型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鹽類水解試題通常包括了強堿弱酸鹽陰離子的水解,其水溶液呈堿性,如CH3COONa水解的離子方程式為CH3COO-+H2O?CH3COOH+ OH-;多元弱酸的酸根離子分步水解,如Na2CO3水解的離子方程式為C032- +H20?HCO3- +OH-、HCO3- +H2O? H2CO3+OH- 。其次還有強酸弱堿鹽,陽離子水解,其水溶液呈酸性,如氯化銨、氯化鋁水解的離子方程式分別為NH4+ + H20?H++NH3·H2O、Al3+ +3H2O?Al(OH)3+3H+。NaCl等強酸強堿鹽不水解,溶液呈中性。同時還有弱酸弱堿鹽雙水解,其溶液的酸堿性取決于弱酸和弱堿的相對強弱。當Ka=Kb時,溶液顯中性,如CH3COONH4:當Ka>Kb時,溶液顯酸性,如HCOONH4;當Ka<Kb時,溶液顯堿性,如NH4HCO3。最后一種就是弱酸酸式鹽水解,取決于酸式酸根離子電離程度和水解程度的相對大小。如果電離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溶液呈酸性,如NaHSO3、NaH2PO4等。若電離程度小于水解程度溶液呈堿性,如NaHCO3、Na2 HPO4等。在自主總結中,學生要了解常見試題類型,面對試題可以分門別類地探究,并選擇恰當?shù)慕忸}方法。
二、總結解題規(guī)律,了解本質特征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為了提高學生的鹽類水解解題能力,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探究中主動總結解題規(guī)律,了解試題本質特征,實現(xiàn)對鹽類水解原理的掌握。學生在分析中學會鹽類水解的條件、規(guī)律、影響因素以及溶液中粒子濃度、pH大小的比較等,也要明確鹽類水解的化學方程式及離子方程式,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學生在總結時,要學會概括:難溶不水解,有弱才水解,無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都弱雙水解,誰強顯誰性,同強顯中性,都弱不一定。學生在學習中要掌握鹽的類型,可以歸納總結如下表格:
中性掌握了規(guī)律,學生在解題時按照規(guī)律來分析,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可以通過具體練習來引導學生探究:例如為了除去MgCl2酸性溶液中的Fe3+,可以在加熱攪拌的條件下加入一種試劑,過濾后再加入適量的HCl,這種試劑是()
A. NH3·H2OB. NaOHC. Na2CO3D. MgCO3
分析中,學生會設法使Fe3+的水解平衡右移生成沉淀,又不能引入新的雜質離子。學生會認識到物質提純的根本顧慮是盡量不要減少提純的物質,不要引入新的雜質,要方便分離和復原。帶著這樣的思考,學生會想到只有加入MgCO3才不會引入新的雜質離子。因為其他物質都會發(fā)生水解,產生新的物質。通過對規(guī)律的分析,學生會明確化學反應現(xiàn)象,快速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解題能力。
三、分析影響因素,挖掘知識內涵
通過對高考試題的分析,可以得出鹽類水解對水的電離平衡的影響的定性、定量判斷以及影響因素探究,這是是高考考查的重點。學生了解了鹽類水解的概念、實質、特點、規(guī)律和影響因素并在解題中能更好地理解題干信息,再圍繞著試題深入分析、邏輯推理和主動判斷,從而順利地解決問題。例如在恒溫條件下,在CH3COONa稀溶液中分別加入少量下列物質:①固體NaOH②固體KOH③固體NaHSO4④固體CH3COONa⑤冰醋酸。其中一定可使c(CH3C0O-)/ c(Na+)比值增大的是()
A.①② B.②⑤ C.①⑤ D.②④⑤
在分析中,學生會看到本題考查的是化學平衡移動原理。在解決鹽類水解問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靈活運用勒夏特列原理來分析影響鹽類水解的因素,促進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切入點,形成解題思路。解題中,學生會想到要使c(CH3C0O-)/ c (Na+)比值增大,就要使它與水之間發(fā)生化學反應,而且要保持水解平衡逆向移動,加入固體CH3COONa會達到平衡右移,但是水解程度降低,通過比較分析②④⑤都是可以的。學生在推理中會進一步理解水解的影響因素,在知識加工中總結,在推理中分析規(guī)律,實現(xiàn)快速解決問題,提高解題能力。
總之,鹽類水解需要溶液中有弱堿陽離子或弱酸陰離子,并且要有可以溶于水的鹽類。學生通過對試題類型和考查內容的分析會看到鹽類的水解就是中和反應的逆反應。中和反應的程度越大,水解反應的程度越小。學生在對解題規(guī)律和解題方法的探究中會認識到水解反應是微弱的、可逆的,在總結中會建構起解題模型,快速把握知識本質,實現(xiàn)解題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李涯紅.高中化學鹽類水解解題題型歸納[J].數(shù)理化解題研究,2021(28):108-109.
[2]曹泓波.關于高中化學鹽類水解類型題的解題方法研究[J].祖國,2018(18):25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