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越
關鍵詞:電子產品;親子關系;團體輔導;小學生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22)18-0049-03
【活動背景】
疫情背景下,中小學生電子產品的使用時間大幅增加,成為引發(fā)親子沖突的導火索。上海市江寧學校承擔了第二輪(2019-2021)上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發(fā)展中心“醫(yī)教結合”協(xié)同實踐項目“中小學生電子產品過度使用的干預研究”,我作為項目負責人,開展了一系列研究與實踐,嘗試將表達性藝術應用于學生電子產品過度使用的干預研究中,制訂與實施團體心理輔導方案,并在其中加入親子互動團輔內容,設計了“樹洞森林的秘密”主題活動,邀請家長加入,從改善親子互動到調整家庭系統(tǒng),提升家長動力,發(fā)揮家長效能,通過家校合作,促進學生關于電子產品使用的認知與行為的積極改變。
【活動目標】
1.就電子產品使用話題促進學生與家長的表達與溝通,增進親子間的相互理解。
2.感受“關系大于內容”,懂得良好的親子關系是解決電子產品使用問題的基礎和前提。
【活動準備】
1.分組準備:全體10組家庭分為兩組,每組5個家庭,各10人。
2.所需物品:
(1)每組一個樹洞,共兩個樹洞,編號1和2。
(2)提前收集團體內關于電子產品使用主題孩子對家長的吐槽信五封,放入1號樹洞。
(3)提前收集團體內關于電子產品使用主題家長對孩子的吐槽信五封,放入2號樹洞。
(4)家長活動單10張,學生活動單10張,每人一支筆。
【活動方法】
心理情景劇
【活動對象】
小學五、六年級學生及家長
【活動時長】
60分鐘
【活動步驟】
1.進場后每組家庭隨機入座,環(huán)繞組內樹洞圍坐,形成兩個圓形小組。
2.帶領者介紹樹洞主題,做一輪活動以示范。時間約為10分鐘。
3.組內表演及討論
每個樹洞里各有五封信,每次拆開一封信,共五輪,每一輪的具體流程如下:
(1)就信中吐槽的場景由一個孩子和一位家長(來自不同家庭)即興演繹一組對話,孩子和家長角色互換,即家長扮演孩子,孩子扮演家長。
(2)每輪表演完畢后,在座家長思考該情境下孩子的心里話,告知自己的孩子;所有學生思考該情境下家長的心里話,告知自己的家長,親子相互交流。
(3)親子就對方猜測的心里話符合自己真實心意的程度(0~10分)為對方打分,填寫在各自的活動單上。說說為什么這么評,哪些很貼切,哪些沒提到。
(4)五輪結束后,每組家庭把親子互評的所有分數(shù)相加(共10個分數(shù)),得出一個總分,為家庭總積分。
帶領者的任務:小組活動時把握進程,流動指導,觀察捕捉生動自然、表達流暢的對話,在交流分享環(huán)節(jié)集中展示。
本環(huán)節(jié)時長大約30分鐘。
4.交流與分享
(1)展示兩組活動中的精彩對話片段,大家交流觀感,正視電子產品使用問題引發(fā)的親子沖突,分享沉浸式的體驗感受。
(2)分享評分較高的親子心里話內容,詢問給出高分的緣由,其他團體成員交流評價與感受。
(3)揭曉家庭總積分的象征意義——“親子關系銀行”的儲值,儲值越高代表親子間溝通越好,彼此相互理解、包容接納。當因電子產品使用問題遭遇分歧或矛盾時,充裕的“儲值”能讓親子雙方平和從容、協(xié)商應對。
(4)請總積分較高的家庭分享日常親子互動模式,交流孩子電子產品使用問題的應對經驗;征詢意愿后,邀請分數(shù)較低的家庭交流目前親子關系遭遇的困難,積極發(fā)現(xiàn)問題,互助討論,共同探索解決方法。
本環(huán)節(jié)時長大約20分鐘。
【團體輔導實施】
本活動借助神秘的樹洞作為親子間心里話表達與傳遞的媒介,通過揭秘單向吐槽的言語內容,將學生和家長帶回真實的日常沖突情境中,激發(fā)親子的情緒體驗。親子雙方扮演的是對方角色,通過現(xiàn)場演繹互動對話,切實體會對方的感受,為后面的換位思考做好情感鋪墊。相互猜心意環(huán)節(jié)則是為了引導學生和家長切實從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表達內心訴求,同時耐心傾聽對方的心聲,打通信息溝通回路,增進相互理解。
每一輪活動讓親子就對方猜測的心里話符合自己心意的程度進行評價,得到的單項分數(shù)與家庭總積分象征著親子關系的和諧程度。我們假設父母與孩子之間有一個“親子關系銀行”,活動積分就是家庭親子關系銀行的儲值,成長過程中的愛與陪伴、積極溝通與相互理解都在為“親子關系銀行”增加幸福的財富。學生與家長通過樹洞揭秘、角色互換、情景重演、心意評分等環(huán)節(jié)真實體驗彼此的感受,增進親子間的相互理解,感受“關系大于內容”,共同為“親子關系銀行”儲蓄增值。家長角色的進入不僅促進了團體動力的提升,也讓家長深入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練習了溝通技能,明確了自身改變與完善的方向。最后,通過高積分家庭的經驗分享與親子溝通困難家庭的互助討論,降低團體焦慮,提高解決問題的信心,促進團體成員自主探索解決方法,進一步提高團體效能。
在活動實施過程中,帶領者應該注意和把握好以下幾點:
(1)把握好目標和方向。
(2)控制好活動的時間與節(jié)奏。
(3)注意觀察、發(fā)現(xiàn)親子溝通的正面案例,留作分享環(huán)節(jié)交流展示;對親子關系不良或進展困難家庭及時給予支持與指導,靈活調整活動進程,注意安撫雙方的情緒感受,避免親子雙方過度宣泄與相互指責。
【活動效果的反饋與評估】
1.參與人員的反饋
【第一組】樹洞信封內容(來自學生的吐槽):只要爸媽看到我拿著手機,就默認我是在做與學習無關的事。
學生1(女):打開這封信時,我強烈感受到這就是我的真實生活寫照,完全說出了我的心聲!我爸媽平時就是這樣,只要看到手機在我手上就各種不滿意,我做什么都不對,實在不可理喻。活動中,老師讓我和爸爸角色互換,這是我第一次扮演家長的角色,又解氣又有趣,而且完全不用準備,因為爸爸的形象已經深深刻在我腦海里了,無論我怎么解釋,他永遠都有說辭鎮(zhèn)壓我。但在演繹對話的過程中,我慢慢發(fā)現(xiàn),爸爸的憤怒、強勢和不滿背后,好像還有一點兒擔心和焦慮。爸爸雖然言語不饒人,但初衷是希望我能先完成學業(yè)任務,畢竟之前好幾次都是我不自律還撒謊,導致學習成績退步。
家長1(爸爸):在家都是我教育孩子,現(xiàn)在要被孩子教育,面子上還真有點兒掛不住。后來在老師的引導下,我慢慢進入角色,聽到孩子復述著我平時訓斥她的話,看到她漸漸表現(xiàn)出面紅耳赤的憤怒與強勢,而自己扮演的孩子則是那樣渺小,所有意見都不被聽見,我開始察覺到平時經常這樣的我其實并沒有真切體會到孩子的心理感受。
【第二組】樹洞信封內容(來自家長的吐槽):作業(yè)還沒做完就玩手機,還一邊做一邊玩,學習搞不好都是手機惹的禍!
學生2(女):老師本來要求一個孩子與一個家長(來自不同家庭)形成一組演繹對話,但我看到這封來自家長的吐槽信時,聯(lián)想到了我爸媽,他倆在我玩手機這件事上永遠態(tài)度一致、配合默契,教育我的時候總是一唱一和、“男女雙打”,試圖以氣勢壓倒我。所以,我強烈申請了一個外援,邀請了一位男生配合我扮演爸爸,一同“教育”孩子。正式開始前,我和他交流了一下各自家庭的真實情況,明確了分工:我主要盯學習習慣,他來說考試成績。演繹對話的過程讓我過了一把爸媽癮,爽!在相互猜心意環(huán)節(jié),老師讓我結合表演感受描述家長的心里話,首先涌上我心頭的是各種強勢的情緒,但要深入思考背后的想法時,我竟然毫無頭緒,大腦一片空白。這是我第一次真正站在爸媽的位置上思考,之前我們的關系一直不太好,遇到矛盾就各執(zhí)己見,幾乎很少停下來耐心傾聽對方的觀點,也許我們平時應該多一些安靜的傾聽與平和的溝通。
學生3(男):被邀請以夫妻檔的形式表演有點兒出乎我的意料。作為家庭三人中的一員處在矛盾沖突中時,我感受到了三人的互動特點與整個關系模式:父母指責孩子,孩子不服管教。這樣的親子關系讓我被負面情緒包圍,沒有理智可言,也完全看不到問題的解決方向。
家長2(爸爸):面對孩子版的爸媽,我如履薄冰,小心翼翼地聽著他們的言辭,觀察著他們的動作和表情,努力為自己扮演的孩子尋找對抗的資源和理由,不想錯失任何一個反駁他們的機會,體會到了孩子平日被我們訓斥的壓迫感與積少成多的親子隔閡。孩子進入青春期后,我們平時會因為很多小事暴發(fā)激烈的言語沖突,電子產品是其中的一條導火索。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我們相互之間已經聽不進彼此的意見,一起坐下來暢快聊天的時候也是少之又少……這是我們家需要解決的當務之急。
【活動反思】
電子產品的使用問題和情境只是活動的素材,活動的主要目標是增進親子間的相互理解,讓家長和孩子都深切感受到“關系大于內容”,了解良好的親子關系是解決問題的基礎和前提。父母與孩子在帶領者的引導下重新回到沖突情境中,傾聽彼此的心聲,表達真實的心意,有效改善了親子關系。不少家長就電子產品使用規(guī)則與孩子達成了一致,表示今后會在孩子需要時協(xié)助監(jiān)督,也多多了解、融入孩子的世界。本次親子團輔在“慧出心彩 繪出樂趣”——普陀區(qū)第十八屆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月啟動儀式暨2021年普陀區(qū)心理健康校園行首場活動中展示交流,獲得了家長與學生的一致好評。
中小學生身心和諧發(fā)展離不開良好的家庭教育。由于學生使用電子產品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家里,家長的科學引導與監(jiān)督尤為重要。親子團輔這一形式為家校共育搭建了一個新平臺,增進了親子溝通與家校協(xié)作,學校借此平臺聯(lián)合家長共同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成長助力。期待此項團輔在實踐中不斷完善推廣,并依托醫(yī)教結合的平臺拓展延伸,給更多有切實需要的學生和家長以指導和幫助。
編輯/于 洪 終校/石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