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基于設計人類學視角的兒童哮喘醫(yī)療產品設計

2022-06-08 20:02鄧玥鄧嶸
藝術科技 2022年3期
關鍵詞:產品設計哮喘兒童

鄧玥 鄧嶸

摘要:游戲化設計是兒童醫(yī)療產品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文章從設計人類學的視角對哮喘兒童醫(yī)療產品開展用戶調研與分析,通過三種常用的轉譯方式總結設計機會點,結合多模態(tài)隱喻在產品設計中的應用,產出產品設計方案。

關鍵詞:設計人類學;哮喘;兒童;多模態(tài)隱喻;產品設計;健康設計

中圖分類號:TB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2)03-0-05

支氣管哮喘是由遺傳、環(huán)境等因素引起的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在我國,超過1 000萬兒童患有哮喘疾病,亞太地區(qū)僅2.53%的兒童哮喘得到有效控制,僅11.67%的哮喘兒童及家屬了解作為哮喘管理器具之一的峰速儀[1]。同時,哮喘作為一種長期存在的疾病,需要患者自身有意識地管理和監(jiān)測。

學齡期兒童正處于好奇心旺盛、求知欲強的階段,在哮喘的健康管理方面具有高度可塑性,游戲化的干預方式對提高學齡期兒童的健康管理水平和哮喘空置率有著明顯的效果[2]。同時,哮喘反復發(fā)作的特質且可能伴有喘鳴等癥狀,可能給兒童帶來一定程度的社交壓力、焦慮情緒等。

1 設計人類學概述

自從Suchman開創(chuàng)性研究人機交流以來,設計師們對如何用人種學推動日常世界的技術發(fā)展產生了興趣,設計和人類學的融合進程也在持續(xù)加快節(jié)奏。到目前為止,人們一直特別關注日常工作世界。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和人種學方法的實踐在過去的幾十年里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幫助設計師更加理解和尊重用戶和活動的豐富性、情景性,以提高設計的可用性和效能。

設計人類學(Design Anthropology)是應用人類學的一種形式,是設計和人類學參與到一種融合的實踐中,是以兩種學科的相互轉化為基礎、以實踐為導向的研究。設計人類學利用人種學方法開發(fā)新的產品、服務、實踐和社會性形式,和物質文化研究息息相關[3]。

2 兒童哮喘產品設計機會點

2.1 觀察與設計的銜接

依據桌面調研、問卷調查和用戶訪談三種方法對兒童使用哮喘產品的情況展開定性與定量研究。首先,依據桌面調研,將目標用戶分為嬰幼兒患者(0~3歲)和有一定獨立使用產品能力的學齡兒童患者(4~14歲);將哮喘產品的使用分為治療與監(jiān)測。結合問卷有效信息得出,兒童使用的哮喘產品主要分為氣霧劑(給藥)、儲霧罐(用藥)、峰速儀(評價和監(jiān)測),“氣霧劑+儲霧罐”這個組合在哮喘兒童的醫(yī)療產品使用中比較常見?;颊叨ㄆ跈z測肺功能和健康管理的習慣較差。同時市場調研發(fā)現,尚未出現治療與監(jiān)測結合使用的哮喘產品。

結合問卷及桌面數據對典型用戶及家屬進行深入訪談與觀察,總結用戶使用哮喘產品的動機、需求、情境、特殊行為與習慣等。Nicolas Nova提出,設計人類學方式在觀察與設計之間的銜接存在復雜性和混亂性,并總結了三種常見的轉譯方式。文章基于“反轉(Inversion)”“翻譯(Translation)”“復雜化(Complexification)”三種方式轉譯兒童哮喘產品設計機會點[4]。

2.2 兒童哮喘產品系統(tǒng)的設計機會點轉譯

2.2.1 使用產品的情緒反轉

調研發(fā)現,哮喘兒童在治療用藥時需要通過憋氣來保證藥物的吸收,用戶及家屬存在操作不當、藥物吸收率低的擔憂。同時,部分常見給藥器的吸入口設計不貼合嘴部,給吸入藥物的動作增添了困難。此外,憋氣時間通常由家屬或患者自己倒數完成,患者憋氣時容易出現緊張情緒。結合調研資料發(fā)現,哮喘的長期存在會引起兒童的社交焦慮和社交問題,喘鳴等癥狀易引起兒童的自卑情緒。如果是室外用藥,在場健康同齡人的關注也會讓患兒在用藥過程中出現緊張、焦慮、自卑情緒[5]。

在監(jiān)測方面,哮喘兒童對峰速儀的使用方式并不了解,并且通常在醫(yī)院進行肺部功能評價測試。哮喘的健康管理對患兒來說,是可能引起就醫(yī)回憶的“黑匣子”。

因此,針對哮喘兒童的產品設計應當考慮反轉患者的負面情緒,如通過可視化的互動方式展示憋氣時間;治療產品的外形考慮人機工學的同時實現趣味化的表達,使哮喘兒童外用藥時因被注視產生的負面情緒轉化為正面情緒等。

2.2.2 用藥動作向其他領域的體驗翻譯轉移

“翻譯”依賴于這樣的想法:在一個領域出現的設計概念可以應用于另一個領域。通過“乘法”的舉動,摒棄某種重復的現象,或者讓它變得不那么重要。

人們判斷抽象規(guī)則并決定自己的行為,習慣則是人們形成了自己的抽象規(guī)則,或者是對抽象規(guī)則的首選反饋行為。而在健康這個話題下,行為模式、習慣等方面會受到統(tǒng)一制約——必須是健康的。同理,哮喘兒童的用藥和監(jiān)測須經過指導形成嚴格要求下的規(guī)范流程與行為,且他們通過醫(yī)生和家屬了解到自己必須遵循搖勻—按壓—呼氣—吸藥—屏氣—倒數的規(guī)范。

現有哮喘產品的用藥對搖晃、按壓、吸藥和屏氣的流程與時間作出了嚴格規(guī)定,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需要遵守的規(guī)則和不同操作間嚴絲合縫的操作順序都剝奪了人類活動的自主性。傳統(tǒng)哮喘產品只提供了一個指導高效的用藥摘要,而不是用藥效率、病情狀況的反饋或者使用的良好體驗。

結合能獨立使用醫(yī)療產品的兒童已經具有一定學習能力的特征,醫(yī)療產品的規(guī)范可以通過設計向其他領域靠近,如體操比賽、鋼琴演奏、舞臺表演等??梢酝ㄟ^產品設計向其他領域產品靠近,讓哮喘兒童使用醫(yī)療產品時出現習慣乃至體驗的轉移。

2.2.3 用藥與監(jiān)測無縫轉換

哮喘吸入劑是通過吸氣將藥物擴散到氣管與肺部。在哮喘產品的使用過程中,吸氣是必須且重要的操作。同時,吸入藥物前,患者最好努力呼氣,在自己心中形成一種“呼氣是為了更好地用藥”的認知。

在哮喘監(jiān)測和肺功能指標評價測量中,會通過最大呼氣流量來監(jiān)控病情,呼氣是必須遵循一定規(guī)范的重要操作。對哮喘兒童來說,哮喘與呼吸密切相關,且哮喘的治療與監(jiān)測離不開特定的呼吸方式與操作。因此,要以合適的方式在哮喘醫(yī)療產品中加入針對呼氣和監(jiān)測的模塊,并將其順利地融入呼吸的語境和主旨中。在指導下實現正確的吸與呼,能讓哮喘兒童形成對測量的正確認知——測量是為了更好地呼吸,或者說是“呼”是為了更好地“吸”,同時可以實現用藥與監(jiān)測的無縫轉換。

3 兒童哮喘產品系統(tǒng)設計的多模態(tài)隱喻實踐

3.1 轉譯與多模態(tài)隱喻方法

3.1.1 設計人類學與修辭策略

在以用戶為中心的背景下,隱喻經常被作為一種常見的方法。原型是可以被認為是高度隱喻的事物。Sara Ljungblad等認為,設計中的隱喻修辭工具,比如類比,可以將研究結果從源環(huán)境轉移到目標環(huán)境,創(chuàng)新的同時可以保證可行性,有方法論上的可能性[4]。在這種情況下,新的民族學實踐為設計提供的是對技術概念的社會或文化適當性的評估,這種修辭依賴于人種學研究者的文學技巧,而不是那些最終技術、產品使用者的有組織的行為,設計也被定位于生產社會和文化文本的實踐中。除了概念修辭學之外,設計人類學的實踐產出需要更合理的方法指引。

3.1.2 多模態(tài)隱喻方法

多模態(tài)隱喻來自語言學,是常用的修辭手段,多模態(tài)隱喻分為源域(Sourece Domain)和靶域(Target Domain),前者是喻體,后者是本體,是一種主要由兩種或兩種以上模態(tài)來呈現的隱喻,其認知方式為從源域到靶域的映射,其理解過程是將源域的有關特征轉移到靶域并由此來理解靶域。隨著語言學的發(fā)展,作為一種交際符號,語言也從表達人類思想的工具拓展到除文字之外的媒介或手段,如色彩、聲音、空間布局等。 除了產品本身層面的表達,動作也可以配合其他元素多模態(tài)隱喻疊加產品,動作引發(fā)隱喻的方式分為產品自身動作配合引發(fā)和借助用戶動作配合引發(fā)。多模態(tài)隱喻的方式可以從交互到造型,廣泛地創(chuàng)新和實際設計、指引產品。

多模態(tài)隱喻方法應用于產品設計中,是一種注重實際應用的實踐。產品設計的多模態(tài)隱喻是在源域與靶域兩個方面以相似性為基礎產生互動、架構意象映射的機制,是復雜的動態(tài)推演。產品的多模態(tài)話語可以從表達功能、互動功能和組織功能三個角度傳達[6]。李妮等提出,產品語意呈現的難點可以通過多模態(tài)隱喻的應用,對應到不同感官體驗的觸發(fā)上,產品設計可以通過色彩、結構、材質、心理、符號等特征要素創(chuàng)造多模態(tài)映射,激發(fā)用戶的已有認知,輔助用戶理解產品,也輔助設計師有效滿足用戶需求[7]。

3.1.3 設計人類學與多模態(tài)隱喻方法

設計人類學視角下,調研、觀察、轉譯帶有的文字文學屬性有利于對調研加以轉化,同時也面臨二維形式表達與實際產出的割裂。多模態(tài)隱喻基于產品設計的要素與原則,通過相似性向靶域構建映射,給轉譯過程施加了實踐性、功能性的限制,防止設計限于文本和二維表達層面。

轉譯和多模態(tài)隱喻在設計中都擁有符合用戶意向認知特征的基本要求。同時,在多模態(tài)隱喻中,喻體和本體可以是具體的事物,因此擬人化和擬物化或為多模態(tài)隱喻介入設計的一個思考方向[8]。在設計人類學視角下,設計師觀察與提煉特定群體的思維方式、行為習慣、社會屬性等抽象內容時,轉譯本身對把握用戶意向提出了要求。多模態(tài)隱喻表達的意向選擇關乎用戶是否理解產品的功能、情感和文化表達。

根據Forcevile 把多模態(tài)隱喻概念中的9種模態(tài)分為圖像符號、書面符號、口頭符號、手勢、聲音、音樂、氣味、味道和接觸,以及配合引發(fā)隱喻的動作因素。結合設計人類學的常見轉譯策略,總結哮喘兒童產品設計的轉譯和多隱喻表達相結合的方法(見表1)。

3.2 空間、圖像、聲音配合隱喻下的產品設計

3.2.1 使用操作的隱喻化——用藥、監(jiān)測與演奏

產品的造型應當與功能結合,確認產品的隱喻概念和有效地呈現靶域的概念,需要結合產品功能與操作的相似性來實現。通過對用戶與產品交互操作的分析,結合多模態(tài)隱喻的模態(tài)類型,對照手勢、聲音、音樂、接觸、書面符號這些因素,發(fā)現樂器和哮喘醫(yī)療產品擁有高度的相似性,并且樂器玩具的概念早已出現在兒童的生活中,哮喘兒童及其同齡人都對樂器玩具有較高的認知度:樂器的使用需要遵循一定規(guī)范,正確的操作會伴隨著聲音和旋律的出現作為即時的反饋;哮喘用藥和監(jiān)測也需要按照相應規(guī)定操作,如此,正確用藥和監(jiān)測才能保證有良好的效果?;谙嗨菩?,將哮喘產品作為目標域,將樂器作為源域,將用藥和監(jiān)測的動作向樂器演奏轉譯。

常見的給藥器由壓力定量氣霧劑(pMDI)和儲藥罐組成,用藥動作可以分解為搖勻藥物、按壓(讓藥物噴出)、盡可能呼氣、吸藥、屏氣、倒數、進行緩慢的鼻呼吸。針對兒童用藥困難,許多家庭考慮結合儲霧罐使用,一方面哮喘兒童可以反復吸氣,有助于減少用藥難度、提高配合度,另一方面儲霧罐能保證藥物被更充分地吸收。使用常見的峰速儀要求患兒盡可能并且快速地呼氣。

通過對樂器的調研發(fā)現,儲霧罐與給藥器的組合與長號組裝和更換吹嘴具有相似性(見圖1)。因此,在設計產品時可考慮將儲霧罐融入整體產品中,并參考樂器的組裝形式,而不是將儲霧罐作為單獨的配件。同時參考樂器的更換形式,保證儲霧罐拆卸方便,可以清洗;吸氣、呼氣的動作可以與樂器演奏方式相對應。

兒童哮喘醫(yī)療產品將演奏樂器的動作轉喻,通過每段動作進行相應配樂的述位轉喻,在造型之外配合聲音與動作,可以凸顯產品的游戲性、音樂性特征。根據對哮喘兒童操作的進一步觀察,列出具體的用藥-演奏轉喻關系:反復搖晃(搖勻藥物),對應打擊樂旋律,如沙錘、鈴鼓等;一次按壓(讓藥物噴出),對應打擊樂提示音,如顫音琴、卡林巴琴等;盡可能地呼氣(保證藥物被充分吸收),對應吹奏樂旋律,如長號、圓號等;吸氣(吸收藥物),對應吹奏樂旋律,如口風琴等。

結合“復雜化”的轉譯結果,哮喘兒童醫(yī)療產品除了用藥,還可以加入監(jiān)測用藥的功能模塊。在演奏樂器的多模態(tài)轉喻語境下,將通過盡可能快速呼氣進行的測量行為作為轉喻體,配合聲音、動作、產品造型的多模態(tài)述位轉喻,可以將患者對醫(yī)學測量行為的理解轉換為更容易接受的測量樂器、對樂器進行校準的行為。在使用醫(yī)療產品即使用樂器開始演奏的語境下,在演奏前后進行校準的轉喻,改善哮喘兒童對產品用藥與測量的體驗,也提高了哮喘兒童對監(jiān)測和健康管理的配合度。

3.2.2 使用背景的隱喻化——社交場景與舞臺

呼吸作為一種重復性的日常活動,在哮喘的語境下進入社會環(huán)境,哮喘兒童認識到自己的呼吸方式、狀態(tài)與常人有差異,會給他們帶來社交焦慮。結合哮喘易復發(fā)的特點可知,哮喘、呼吸、用藥與監(jiān)測對他們而言,實際上是帶有社交性的重復性日?;顒?,在家以外的空間使用和哮喘相關的產品,對他們而言是帶有重復性的日常社會活動。

地方、背景、空間的概念一直是設計人類學研究中的重點內容。在哮喘兒童的社交焦慮背景下,使用場景和社交背景無疑是需要被重點考慮的方面。人類學家阿帕杜萊將地方描述為“一種復雜的現象學質量,由社會的直接感、互動技術和背景的相對性之間的一系列聯(lián)系構成”。隱喻學者Forceville還指出,相似性不僅限于事物或情景內部的結構特征,更是出于事物或情景之間及外部的臨近關系,以及事物或情景附帶的基于文化規(guī)約的情感、態(tài)度、愿望等[9]。在哮喘兒童的醫(yī)療產品設計中,需要考慮使用地點、情境,意味著“地點”不完全是一個坐標、背景,而需要綜合考慮產品、使用者、他人和場所的交互關系,即從社交關系、產品的交互方式、使用背景出發(fā)。

轉譯中通過逆轉情緒發(fā)現機會點,結合多模態(tài)隱喻的模態(tài)類型,對照手勢、聲音、接觸這些因素,提出對患者隨身攜帶的產品賦予與玩具、游戲相似的展示性質,在造型和配色上進行趣味化設計,在不同操作上賦予相應的聲音提示,將哮喘醫(yī)療產品轉譯成可展示的樂器。樂器的造型激活了展示的目標域理解,在這個基礎上加入聲音提示,通過響應性的互動引發(fā)使用氛圍的轉喻,讓哮喘兒童的社會使用場景轉喻成舞臺,使患者將與他人不同的特質和生活常例逆轉為一種可以展示的特殊情況,幫助哮喘患者克服使用哮喘產品時的負面情緒。使用背景用舞臺作為源域,是用舞臺的環(huán)境轉喻體通過他人關注的數位轉喻來強調演奏、表演的特征,其目標域理解是讓用戶使用產品時的負面情緒轉換為正面的展示、表演狀態(tài)。

3.2.3 使用反饋的隱喻化——指示、反饋與樂譜、節(jié)拍器

信息的明確性也會影響醫(yī)療產品的使用體驗。哮喘兒童通常只能在家長或醫(yī)生的指導下形成對哮喘、治療、用藥的抽象理解。關于操作,哮喘兒童也往往是靠抽象的記憶與習慣完成用藥,而哮喘用藥的搖晃、吸藥均需要一定次數和時間。實際操作中,患兒常常僅依靠數數或者倒計時完成,傳統(tǒng)給藥器既無法給出交互的提示,又不會提供使用完畢的反饋,緊張情緒也是哮喘兒童使用產品時常出現的反應。

因此,在產品中加入提示模塊,讓用戶及時收到反饋與提示,能有效改善患兒使用哮喘醫(yī)療產品的體驗。在舞臺上演奏樂器的轉喻語境下,燈光是適合度較高的元素。在造型、聲音、動作配合作為舞臺演奏轉喻體的語境下,有節(jié)奏的燈光提示可以作為節(jié)拍器或者樂譜,可以滿足反饋與提示兩類信息呈現需求,同時具有高度的可行性,其具體對應關系如下。

用藥時,燈光作為進度條指示燈,也作為演奏樂器的節(jié)拍器。在搖晃過程中,指示燈由靠近用戶的方向向遠處逐步亮起,呼應節(jié)奏的同時展示藥物搖勻的進度條。吸藥時,指示燈由藥瓶處向吸嘴處逐一熄滅,指示呼吸節(jié)奏放慢的同時顯示吸收藥物的進度條。

監(jiān)測時,燈光作為反饋指示燈,當患者測量結果表示狀態(tài)良好時,燈光以綠色作為反饋;當患兒測量結果表示狀態(tài)一般時,燈光以黃色作為反饋;當患兒測量結果表示狀態(tài)較差時,燈光以紅色作為反饋。

此外,產品可以借助APP傳輸具體的監(jiān)測結果供家長了解患者的健康狀況。而實時的燈光反饋與指示可以即時與實際用戶互動。燈光作為指示與反饋,不僅改善了患者的使用體驗,實際上也照亮了他們原先不理解的“黑匣子”,將黑匣子打開,加強他們對目標域,即哮喘醫(yī)療產品的理解。

4 結語

結合設計人類學和多模態(tài)隱喻方法的設計方法與流程,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與視角。本次設計通過每類操作對應不同的音樂,以及產品構造與造型、產品材質,將哮喘給藥器和測量儀器作為整體產品,提供了聲音、音樂、產品圖像、手勢與動作的轉喻體,加強了用戶對目標域的理解,提升了哮喘兒童的使用體驗,強調了產品的專業(yè)、有趣、可靠,有指導性、輕松的特征。

哮喘兒童在醫(yī)院形成對病癥與醫(yī)療、監(jiān)測的認知,依靠對他們而言模糊且不成形的抽象規(guī)則與習慣使用產品。為了加強他們對產品的理解與改善使用體驗,設計人類學提供了一種新的觀察角度與機會點尋找方式,在特定語境下輸出的文字總結中,通過多模態(tài)隱喻與產品設計結合的方法,從多個觸點實現文字機會點基礎上的實際產出。同時,多模態(tài)隱喻的方式也符合設計人類學重復思考的改變創(chuàng)造程序。本研究針對設計人類學中轉譯與實際產出的銜接進行了方法研究,保證了設計的可行性,同時發(fā)展了一種新的流程,保證了設計人類學視角下產品的產出與落地。其局限性在于本研究的調研較為倉促,無法得出完善的田野觀察結論。同時,轉譯與多模態(tài)隱喻結合的方法不一定適用于設計人類學的研究視角,有待進一步在實際中檢驗其科學性。

參考文獻:

[1] 閆雪雯.哮喘兒童吸入裝置使用現狀的研究[D].天津:天津醫(yī)科大學,2019.

[2] 王彥文.學齡期哮喘兒童居家自我管理任務學習游戲化干預法應用觀察[J].全科護理,2018,16(14):1716-1717.

[3] 王馨月,張弛.設計人類學發(fā)軔的初探[J].設計,2021,34(11):104-106.

[4] 尼古拉斯·諾瓦,萊西安娜·萊喬特·赫特,法比安·基爾徹,等.超越設計民族志:設計師如何實踐民族志研究[M].日內瓦:SHS出版社,2016:61-64,101-104.

[5] 許麗萍,封金花,梁冬閣,等.哮喘兒童社交焦慮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21,48(5):851-854.

[6] 楊帆,溫曉婷.多模態(tài)話語分析理論在產品設計中應用的可行性研究[J].設計,2019,32(10):99-101.

[7] 李妮,蘇珂,褚俊潔.多模態(tài)隱喻視角下的產品設計理論方法研究[J].包裝工程,2017,38(22):157-160.

[8] 孫毅,唐萍.多模態(tài)隱喻研究肇始:緣由與進路[J].天津外國語大學學報,2021,28(5):9-24,158.

[9] 查爾斯·弗塞維爾.認知主義框架下的非語言和多模態(tài)隱喻:研究議程[J].多模態(tài)隱喻,2009(2):19-35.

作者簡介:鄧玥(1996—),女,江蘇鎮(zhèn)江人,碩士在讀,系本文通訊作者,研究方向:工業(yè)設計與產品戰(zhàn)略。

鄧嶸(1976—),男,江西南昌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健康設計、生活方式設計、體驗設計。

猜你喜歡
產品設計哮喘兒童
了解并遠離支氣管哮喘
智能產品設計
如何治療難治性哮喘(下)
《冷·暖》
《教堂之夜》
留守兒童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妊娠期哮喘32例
捏脊治療兒童營養(yǎng)不良
兴安盟| 阳曲县| 新田县| 太仓市| 合江县| 宝应县| 略阳县| 阜阳市| 青川县| 前郭尔| 历史| 宁国市| 郧西县| 自贡市| 南江县| 海口市| 揭阳市| 齐河县| 华安县| 东至县| 桦南县| 南投市| 阿坝县| 开封县| 英吉沙县| 华亭县| 威信县| 长宁区| 柯坪县| 青神县| 汾阳市| 九寨沟县| 招远市| 清河县| 奉化市| 三台县| 永善县| 墨脱县| 西乡县| 克拉玛依市| 磐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