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璞,張建新(南開大學附屬天津市第四中心醫(yī)院,天津 300140)
在臨床診療中,將不同原因導致相鄰兩個頻率內聽力降低超過20dB的情況稱為突發(fā)性耳聾,可見于任何年齡和性別,具有突然發(fā)生、原因不明等特點的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伴有或不伴有耳鳴、眩暈等癥狀[1]。目前突發(fā)性耳聾治療原則多以改善微循環(huán)和營養(yǎng)神經為主。藥物是臨床主要的治療方法,因此本研究使用己酮可可堿聯合銀杏葉提取物治療突發(fā)性耳聾,取得良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在我院耳鼻喉科2019年12月-2021年12月診治的突發(fā)性耳聾患者120例。納入標準:①符合中華醫(yī)學會耳鼻咽喉科學會制定的突發(fā)性耳聾診斷標準[2];②患者知情同意及認知功能正常;③臨床及影像學資料完善。排除標準:①對治療藥物過敏患者;②顱腦損傷、蝸后病變患者;③合并嚴重性基礎疾病患者(嚴重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腦出血、視網膜出血、存在嚴重感染、嚴重心律失常等);④有凝血功能障礙的患者。將120例突發(fā)性耳聾患者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每組60例。其中觀察組患者男女分別是37例、23例,年齡分布跨度是28-71歲,平均(45.01±8.10)歲,病程時間是8-72小時,平均(20.12±4.17)小時。對照組患者男女分別是35例、25例,年齡分布跨度是23-69歲,平均(41.01±7.81)歲,病程時間是6-70小時,平均(21.04±3.72)小時。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時間基線資料不具備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患者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療療程。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接受常規(guī)治療:維生素B1100mg、甲鈷胺0.5mg,口服,每日3次,連續(xù)14天,甲潑尼龍48mg,每日1次,連續(xù)5天。對照組患者接受銀杏葉提取物注射液87.5mg溶于0.9%氯化鈉或0.5%葡萄糖250ml,靜脈滴注,每日1次,連續(xù)治療14天。觀察組接受銀杏葉提取物注射液87.5mg溶于0.9%氯化鈉或0.5%葡萄糖250ml,加用己酮可可堿0.1g溶于0.9%氯化鈉或0.5%葡萄糖250ml,靜脈滴注,每天1次,連續(xù)治療14天。
1.3 評價指標 ①臨床療效:參考中華醫(yī)學會突發(fā)性耳聾療效標準進行評定[2]。顯效:患者聽力恢復正常。有效:患者受損頻率聽力改善>30db。無效:未達到以上標準。臨床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②凝血功能指標:評估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凝血酶時間(PT)、血漿D-二聚體(D-D)含量,采集治療前及治療療程結束后晨起空腹靜脈血5mL,采用眾馳XL1000C型全自動血凝分析儀(山東博科科學儀器有限公司),操作步驟按使用說明書進行,結果由計算機自動生成。③統(tǒng)計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用率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數據用均數±標準差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14天后,觀察組中55例患者治療有效,臨床總有效率為91.7%,對照組44例患者治療有效,總有效率為73.3%,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χ2=3.675,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2 兩組治療前后凝血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APTT、PT均延長,觀察組較對照組延長明顯;兩組血漿D-D水平顯著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凝血功能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凝血功能指標比較(±s)
組別 APTT(s) PT(s) D-D(mg/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22.1±4.2 23.7±4.4 11.1±2.2 12.7±3.4 0.41±0.11 0.51±0.12觀察組 21.7±4.3 27.1±3.8 11.7±2.3 15.8±3.7 0.40±0.12 0.62±0.11 t 0.284 3.944 0.364 4.586 0.276 6.472 P 0.753 0.001 0.621 0.001 0.641 0.000
2.3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觀察組出現耳鳴1例,眩暈1例,頭痛1例,共3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5.0%。對照組出現耳鳴1例,眩暈1例,頭痛1例,皮疹1例,共4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6.7%。所有患者均無出血現象,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均不影響治療。
突發(fā)性耳聾起病較急驟,進展快,若病情持續(xù)4周以上,大部分患者將產生永久性耳聾,其病理改變是迷路內膜炎樣損傷,外毛細胞受損,血管周圍水腫,神經上皮細胞壞死,可累及球囊、橢圓囊及螺旋器等結構,對患者健康造成嚴重影響[3]。因此,及時接受安全、高效的治療是促進聽力功能恢復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己酮可可堿是治療頭部血液循環(huán)障礙的常用藥物,是一種甲基黃嘌呤的衍生物,具有與可可堿、茶堿類似的特性,具有擴張血管、改善周圍微循環(huán)血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經過己酮可可堿處理的紅細胞,其變形能力大大提高,可減少粒細胞和血小板聚集,刺激纖溶系統(tǒng),降低血漿纖維蛋白原水平,多靶點抑制血栓形成,改善血液高凝狀態(tài)[4]。因此將其應用于治療突發(fā)性耳聾的患者,可以改善耳蝸微循環(huán)的血流并降低纖維蛋白原水平,抑制血栓形成,提高局部缺血區(qū)血供,改善耳部微循環(huán),而且還不會造成腦內盜血現象[5],通暢血流、增加向周圍血管輸送養(yǎng)料而達到治療目的。銀杏葉提取物主要藥物活性成分為銀杏內酯、銀杏黃酮,具有調節(jié)血管功能,改善末梢循環(huán)的作用,在突發(fā)性耳聾患者的治療中,能起到改善耳蝸微循環(huán)、抑制局部炎癥反應、提高氧合能力的作用,因此,對提高患者聽力具有一定的協助作用[6]。
本研究中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1.7%,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73.3%,說明兩種治療方法均可改善病情,經過統(tǒng)計學分析,聯合應用己酮可可堿的觀察組療效更加顯著,同時對凝血功能的指標分析發(fā)現,治療后,兩組血漿D-二聚體水平顯著升高,且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T及APTT均有延長,提示己酮可可堿聯合銀杏葉注射液能夠調節(jié)機體纖溶活性,達到改善凝血功能的目的,有利于血栓溶解,能夠有效改善內耳血液微循環(huán),緩解病情。此外,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未見明顯的出血等嚴重的不良反應,證實己酮可可堿聯合銀杏葉注射液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尤其是對于正使用抗凝藥物及抑制血小板藥物者、抗纖溶制劑者、不能耐受巴曲酶的患者,己酮可可堿優(yōu)勢更加明顯,相對經濟安全。
因此,己酮可可堿聯合銀杏葉提取物治療突發(fā)性耳聾相較于單一用藥具有更為顯著的優(yōu)勢,兩種藥物協同治療具有效果疊加優(yōu)勢效應,可有效改善機體凝血功能,緩解患者內耳微循環(huán)障礙,提升臨床治療有效率,且安全性高,值得臨床研究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