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紅根
我接受這銀杏葉無盡的金黃
如此盛大的集合。因純粹而孤單
因深刻而合理
我接受每一片樹葉的凋落
最后化作塵歸于腳下的泥土
風(fēng)中的辯白多么無力
秋風(fēng)浩蕩。我接受這忙亂卻不慌張
萬物自有它內(nèi)心的輪回。我相信
每一種凋落俱有深意
我接受老境將至,就像眼前銀杏
不因我的到來而悲喜
左手扶起豌豆稈
是太多的果實(shí)
讓一株株壯碩的豌豆稈出現(xiàn)了倒伏
那些一溜兒長著的豆莢
密密麻麻。越靠近根部的越老
這沒有什么值得奇怪的
成熟往往大多先從底部開始
兩顆米、三顆米、四顆米的豆莢
多像五線譜上大小不等的音符
每摘掉一顆豌豆莢就像彈響了一顆音符
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聽
哆,唻,咪……
雪下得很大
一晚上就堆起一片銀白的河山
鄉(xiāng)村小路上偶爾有早行人深陷的腳窩
那么賣力,那么遲緩
那時候沒有相機(jī)、手機(jī)
我也無暇欣賞雪景。我衣衫單薄
放寒假了,從石剅中學(xué)出來
趁停雪的間歇
奔走在回家的路上。這一路鳥翅稀薄
偶有兔子在雪地奔跑、覓食
一生中,那三里路最是漫長
1984年,那雪真大啊
記憶中已很稀有
提書包和行李的手早已僵硬
十點(diǎn)多了。我走進(jìn)涂邱村村口
很多人在自家門前掃雪,防止大雪封門
媽媽和姐姐們在門口張望,她們算準(zhǔn)了我
歸家的時間
一步一步捱到家門
等姐姐們接過我手中行李
我一把抱住媽媽幾欲哭出聲來
老人喜歡望星空
這是每天雷打不動的功課。不管
晴天和陰天。哪怕
刮風(fēng)和下雨
老眼昏花
并不影響用望遠(yuǎn)鏡和放大鏡
他每天都要尋找
兒子造的星星——
天上最亮的那顆星
幾年前是和老伴一起望星空
現(xiàn)在老伴不在了
兒子十幾年都沒有回過家了
他只知道
兒子在大西北造星星
賀蘭山巖羊
賀蘭山崖壁上
有倔強(qiáng)向上生長的灌木叢
也有行走跳躍的巖羊
這青灰色的身體
與賀蘭山的冷靜色調(diào)相同
仿佛是專門為這蒼茫大地而生
如果粗心
這些精靈定會被你忽略
是誰教會了它們這副好本領(lǐng)
我疑心
它們的存在就是為了炫耀
賀蘭山里,萬物沉寂
連流水的聲音都是靜止的。仿佛只有
這懸崖上的跳舞者
才配代替賀蘭山活著
窗外空氣那么新鮮
冬眠過的草坪毛茸茸的,已慢慢蘇醒
小區(qū)的迎春花也露出虎牙
綠色悄悄爬上樹梢
沒有陳年積雪需要融化
天空湛藍(lán)、太陽明亮,照著發(fā)霉的事物
除了缺少自由奔跑的孩子
這氣象已符合一個春天的所有要求
立春了
我依舊畫地為牢。煮茶、飲酒、讀詩
隔著玻璃窗戶觀察
戴口罩、行色匆匆的人
春天來了,太陽明亮
可我為什么覺得還是這么冷
明月降臨
將一輪清輝灑向人間
我仰頭看她
這就是天上的那塊石頭
從古至今,一直懸掛在我們頭頂
時圓時缺、時熱時冷
她白天也發(fā)光,但人們看不見
晚上常常歇在我們的窗臺
偷偷爬進(jìn)孩子們的夢
這照過古人的月亮,今天渾圓、飽滿
今天她照著你、照著我
也照著路上那剛死丈夫的女人
通往墓園的路有兩條
一條是環(huán)繞鄉(xiāng)村的公路
它總是用曲曲折折
打磨我們的耐心
另一條,是母親
用急促的腳板踩出的小路
一路走田埂,要經(jīng)過炎新家的水田
華榮家的橘子園
新華家的魚塘……
沿途會遇到地米菜、油菜花和芨芨草
會遇到麻雀和布谷鳥的叫聲
在我們江漢平原,每個
墓園都掛在村莊的尾巴上。附庸的、孤零零的
恰似掛在盲腸上的闌尾
清明節(jié),我們抄近路
去給祖宗上墳。焚香、燒錢、跪拜、叩首……
八年前是媽媽帶著我們
現(xiàn)在是我?guī)е蝗汉⒆雍托」窔g歡
老家房子外面
有一塊不小的自留地
主人出門做生意,疏于打理
長出一大片齊腰深的雜草
有些膽大的
公然爬行在出入的路面
昨天,一場大雨
這些弱不禁風(fēng)的草出現(xiàn)大片倒伏
一早父親提醒我
出入時一定小心
草叢中有很多蛇
父親的叮囑
讓我渾身起了一層雞皮疙瘩
這些抱團(tuán)取暖的荒草
因?yàn)楦赣H的叮囑
瞬間變得深不可測
?《花開半夏》? 周剛? 水彩畫? 150x105cm? 2021年
責(zé)任編輯? 丁東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