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長軍
【摘要】 任何三角形都有唯一的內(nèi)切圓,該圓的圓心就是三內(nèi)角平分線的交點,半徑就是圓心到三邊的距離,其大小不僅與三角形的周長有關(guān),而且還與三角形的面積有關(guān),在許多與內(nèi)切圓有關(guān)的三角形問題中都會涉及到半徑,因此,本文首先推導出三角形內(nèi)切圓的半徑公式,然后舉例予以說明.
【關(guān)鍵詞】 三角形;內(nèi)切圓;半徑;應用
如圖1,設△ABC的三邊長分別為BC=a,CA=b,AB=c,半周長為p=a+b+c2,內(nèi)切圓O與AB,BC,CA分別相切于點D,E,F(xiàn),圓O的半徑為r,連接OD,OE,OF,OA,OB,OC,則
OE⊥BC,OF⊥AC,OD⊥AB.
且OD=OE=OF=r.
于是S△ABC=S△OBC+S△OCA+S△OAB
=12ar+12br+12cr
=12(a+b+c)r
=pr,
由此可得三角形內(nèi)切圓的半徑
r=S△ABCp.①
如圖2,設直角△ABC的兩直角邊長分別為BC=a,CA=b,斜邊AB=c,內(nèi)切圓O與AB,BC,CA分別相切于D,E,F(xiàn),圓O的半徑為r.連接OE,OF,則四邊形OECF為正方形.
設BE=BD=x,
AD=AF=y,
則x+r=a,y+r=b,x+y=c,
由此可得直角三角形內(nèi)切圓的半徑
r=a+b-c2=a+b+c2-c=p-c,
其中p為半周長.
由公式①及直角三角形的面積公式S=12ab,得直角三角形內(nèi)切圓半徑r=aba+b+c,
其中a,b為兩直角邊長,c為斜邊長.
下面舉例予以說明.圖3
例1 在△ABC中,已知AB=8,BC=15,∠B=60°,求△ABC的內(nèi)切圓的面積.
解法1 如圖3,過A作AD⊥BC于D,
則AD=ABsin60°=43,
BD=ABcos60°=4,
所以DC=11,
從而AC=AD2+DC2=13,
所以S△ABC=12BC·AD=303.
設△ABC的內(nèi)切圓半徑為r,則
r=2S△ABCAB+BC+CA=6038+15+13=533,
所以△ABC的內(nèi)切圓的面積為πr2=253π.
解法2 因為S△ABC=12AB·BCsin60°
=303,
所以內(nèi)切圓半徑為r=2S△ABCAB+BC+CA=533,
其面積為253π.
注 因為AD=ABsinB,
所以S△ABC=12BC·AD=12BC·ABsinB,
同理可得S△ABC=12BC·ACsinC
=12AC·ABsinA,
即三角形的面積等于兩邊與其夾角正弦乘積的一半.
例2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頂角為120°,內(nèi)切圓的面積為12πcm2,求這個等腰三角形的各邊的長.
解 易知內(nèi)切圓半徑為23cm.
設等腰三角形的腰長為xcm,則其
底邊長為2xsin60°=3x(cm),
底邊上的高為x2cm,
所以12×3x×x2=12(2+3)x×23,
即x=8+43,
所以這個等腰三角形的各邊長分別為
8+43cm,12+83cm,8+43cm.
例3 已知Rt△ABC的周長為6+23,斜邊上的中線長為2,求其內(nèi)切圓半徑長r.
解 易知斜邊長為4,半周長為3+3,
所以r=3+3-4=3-1.
例4 在△ABC中,∠C=90°,若此三角形的面積與其周長的數(shù)值相等,求a+b-c的值.
解 設內(nèi)切圓半徑為r,
則pr=2pr=2,
所以a+b-c=2r=4.
例5 在△ABC中,三邊上的高分別為ha,hb,hc,內(nèi)切圓半徑為r,求證:1r=1ha+1hb+1hc.
證明 因為
S△ABC=pr=12aha=12bhb=12chc,
所以1ha=a2pr,1hb=b2pr,1hc=c2pr,
所以1ha+1hb+1hc=a2pr+b2pr+c2pr
=a+b+c2pr
=2p2pr=1r.
例6 已知△ABC的內(nèi)切圓的半徑r=3,且∠B=60°,BC=8,求AB和AC的長.
解 如圖4,因為
OE=3,
∠OBE=30°,
所以BE=3,
CE=8-3=5,
由切線長定理知 BD=3,CF=5.
設AD=AF=x,則半周長p=x+8.
由S△ABC=12AB·BCsin60°=pr,得x=2,
所以AB=x+3=5,
AC=x+5=7.
例7 求邊長分別為6cm,8cm,10cm的三角形的內(nèi)心與外心間的距離.
解 顯然三角形為直角三角形.
如圖,設O是內(nèi)心,G為外心,AC=6,
BC=8,
AB=10.
因為OD=12(BC+CA-AB)
=12(6+8-10)
=2,
所以AD=AF=AC-CF=6-2=4,
所以DG=5-4=1,
所以OG=2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