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磊
如今的語文課堂,色彩紛呈,各言其道,而九九歸一的是,應(yīng)該細研文本,才能提升學(xué)生的語言修養(yǎng)。
因為語文是語言,語文就是學(xué)習(xí)說話,學(xué)習(xí)交流。學(xué)習(xí)語文,是為了知曉別人如何運用語言;學(xué)習(xí)語文,是為了明白別人怎樣認識事物。從而知道自己怎樣認識事物,知道自己如何表達。
我知道的大多數(shù)語文老師都想從文言文入手,原因是好教,因為考試大綱要求,讀懂淺顯的文言文。于是,我們只是讓學(xué)生斷句、翻譯、歸納文言文知識點,完事!
其實是這樣嗎?
讓我們來看看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教材的《燭之武退秦師》(選自《左傳》)。
逐字逐句翻譯,明確歸納文言文知識點,自不待言。而翻譯完之后呢?接著,完成下一課翻譯?
整體看看必修教材,你不難發(fā)現(xiàn),本冊書主要是訓(xùn)練記敘文的閱讀與寫作,于是在“表達交流”上,編者給我們記敘文的理論知識—寫觸動心靈的人和事,記敘要選好角度,寫人要凸顯個性,寫事要有點兒波瀾。
自然,如果只是翻譯完文言文就完事了,那還不是真正的閱讀,不是真正的學(xué)習(xí)。那么,《燭之武退秦師》這一課,還有很多寫作章法值得我們賞析,值得我們借鑒。
本文僅三百八十四個字,四段,分為三部分。一二自然段為開頭部分,介紹背景點題;第三自然段,承上詳寫,細言說秦退師;第四自然段,結(jié)尾,晉亦退軍。起承轉(zhuǎn)合,結(jié)構(gòu)清晰。
本文題目為《燭之武退秦師》,中心詞是“退秦師”;而開頭部分的第二自然段,“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不僅點題,而且引起下文,真正起到了統(tǒng)領(lǐng)全文的作用;中間部分承上詳寫,在段尾處“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完成秦軍撤退;結(jié)尾部分,提到了戰(zhàn)爭的主謀晉,“亦去之”,自然收束,戛然而止。“退”貫穿全篇,中心凝聚。
第一自然段,秦、晉圍鄭,兵臨城下,戰(zhàn)斗箭在弦上,緊張。第二自然段,佚之狐的進言“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讓人們看到了希望,形勢稍稍緩和;而不被重用的燭之武“辭曰”,又是一折;在鄭伯承認錯誤并以國家利益為重的前提下,燭之武“許之”,讓人感到了一絲希望,一絲欣慰。第三自然段,燭之武說秦鄭關(guān)系,進而說秦晉關(guān)系,緊扣“利秦”,秦伯說,與鄭人盟,戰(zhàn)爭接近尾聲。第四自然段,“子犯請擊之”,秦晉之爭一觸即發(fā),形勢進一步緊張;而晉侯的勸說,“吾其還也。亦去之”讓人長吁一口氣,鄭的危機徹底解決。不難看出,本文不僅自然段內(nèi)波折起伏,而且段段之間,一波三折。
文章第三自然段,自然是文章的核心部分。“夜縋而出。見秦伯曰”承上啟下,過渡自然。“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顯出自己的弱勢,拉近了與秦王的距離,為說話繼續(xù)進行做下了堅實基礎(chǔ)。而“若亡鄭而有益于君”“若舍鄭以為東道主”中的“若”字,從兩個方面為秦的利益考慮,分析亡鄭對秦的不利,我們不僅看到了一位“軟中有硬,不卑不亢”的燭之武的形象,也看到了談話進一步拉近了關(guān)系,秦王不得不洗耳恭聽了。于是,燭之武進而說秦晉的歷史,說現(xiàn)實,挑撥離間,瓦解秦晉同盟?!扒夭f,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收束全段,回扣“退秦”主題。面對鄭亡的現(xiàn)實,分析秦鄭關(guān)系,剖析秦晉利害,清晰分明,自然順暢。
“晉侯、秦伯圍鄭”,讓我們知曉戰(zhàn)爭的主謀是晉,為下文的“見秦君,師必退”打下鋪墊;而“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與晉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對比,我們看到了秦伯的利欲熏心,也看到了燭之武的精明。而這,都是靠文字的層層鋪墊、步步襯托達到的效果。
“一字褒貶”是《左傳》的語言特色,即春秋筆法。又稱微言大義,指行文中雖然不直接闡述對人物和事件的看法,卻通過細節(jié)描寫、修辭手法(例如詞匯的選取)和材料的篩選,委婉而微妙地表達作者主觀看法?!拔⒎蛉酥Σ患按恕敝械摹胺蛉恕?,顯示出了晉侯對秦伯的不滿,也是作者對不守盟約唯利是圖的秦伯的不滿。
而語言之妙,我們不得不提及最后一段。身為長者的子犯請戰(zhàn),不得不說舉足輕重,一則可能引起秦晉之爭,一則可能引起晉國內(nèi)部軍心大亂。面對這樣的情況,文章運用了排比的形式,“不仁”“不知”“不武”,從昨天、今天、明天的廣度分析對晉的不利;另外,晉侯鋪排蓄勢,以強勢壓下強勢,“吾其還也”軟硬兼施,勸服了子犯,平息了矛盾。我們在嘆服晉侯能屈能伸外,也不得不贊嘆作者排比用得如此之妙。
讀史可以明鑒,知古可以鑒今。讀完《燭之武退秦師》,我們悟出至少兩個道理,一是得重用人才;二是得處理好利益關(guān)系。
請看,一篇短短的小文,其流傳千年而不衰,自有其魅力所在。如果僅是翻譯翻譯了事,未免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