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亮亮
童年的學堂就在我家院子東南邊。上課鐘一響,在我家院里便能聽到,從學校里傳來小學生們的朗朗讀書聲,放學鐘聲一響,不大工夫,小學生們蹦蹦跳跳背著書包歡快地離開校門,急匆匆趕在放學回家的路上。
1989年,我滿7歲,父親為我報了名,記不清是哪一天,父親領(lǐng)著我把我送進了學堂的大門。那年我們沒有學前班,直接報讀一年級,生命中的第一位啟蒙老師是東毛村一位叫劉引紅的女老師。到了學堂,進了簡陋的教室,前來報到的家長帶著自己的孩子擠滿了教室,家長、學生、老師混雜一片,鬧鬧哄哄,家長都忙著為自己的孩子領(lǐng)新課本。父親給老師交代,我個頭低,于是我被安排坐在了第一排。
因報名學生多,課本數(shù)量有限,實際到校的學生已經(jīng)超出報名人數(shù),因此,課本發(fā)放完畢,最后有幾名學生是沒有課本的。很榮幸,我就是沒有課本的其中一員,看著大部分同伴喜氣洋洋地領(lǐng)到了嶄新的課本,我好生羨慕呀!上學第一天,我竟然沒課本,實在讓人遺憾!
沒有領(lǐng)到課本的我,心里不禁埋怨起父親,埋怨父親為啥不早點報名排隊領(lǐng)課本,沒有課本我咋學習呀!
老師重新調(diào)換了座位,把有課本的和沒課本的學生穿插開來,不過,我還是坐在第一排。
老師站在講臺上,學生在臺下分四排就座,教室內(nèi)南北靠窗各一排,中間并排兩排,我坐最中間第一排,實際就在老師眼皮下,我的一舉一動老師都看得清清楚楚。
老師開始發(fā)話啦!
同學們呀!今天是咱們上學的第一天,也是第一節(jié)課,咱們先上語文課,有課本的同學把課本拿出來放到課桌正中間,讓沒課本的同學一起共同學習……來,咱們翻開第一頁,看第一個字母,把嘴張開,跟我發(fā)音:a……
老師發(fā)令啦!我有了蹭看同桌課本的機會,看著課本,聞著書本內(nèi)散發(fā)出的墨香,油墨的香味沁人心肺,以及書本上花花綠綠的彩圖,令我羨慕不已。雖然有課本看了,但想到那課本最終還不是自己的,自己沒有對課本的自主權(quán),上完這堂課,同桌就要收起了自己的課本。
小小的我總感覺看別人的課本總是不自在!多少有些自卑,心里有著莫名的委屈,回到家中就跟父親抱怨,沒有課本的艱難,委屈的淚水再也憋不住了,連哭帶抽噎,父親邊安慰邊說,好啦!好啦!放心吧!再堅持一下午,明天一定讓你有課本讀。
我本以為,明天就有新課本了,可是,并不是我想的那樣。
父親母親都忙著在地里干農(nóng)活,勞累了一天的父親,到家后撂下農(nóng)具急忙到商店買來了半透明的臨摹紙,然后借來了鄰居同學的課本。
1980年代的農(nóng)村,夜里經(jīng)常停電。晚上,沒電了,父親飯也顧不上吃,只見他點起煤油燈,把幾大張臨摹紙鋪在土炕上,一陣裁剪,拿個錐子,又穿針引線,一會兒工夫,父親為我手工裝訂了兩個“書本”,實際上,是沒有圖畫的兩個本子。
當時我們一年級主要學的兩門學科,語文和數(shù)學,其他思想品德等為輔。父親把借來的課本放到臨摹紙下,借助煤油燈的亮光,一頁一頁,一絲不茍地用鋼筆開始為我臨摹課本。
父親下苦功為我“復制課本”,有時我睡了一覺醒來,瞇著眼睛看見父親還在煤油燈下臨摹課本上的圖畫,當時的我并不懂得理解父親的這份苦心。
我躺在被窩里,不知不覺又睡著了。當我再次醒來以后,公雞啼鳴,天快亮了,望著玻璃窗外的微微藍光,已是黎明破曉時分。揉著惺忪的睡眼再看父親,父親怎么還在煤油燈下為我臨摹課本,借著燈光,我看見父親的黑眼圈了。原來,父親一夜沒合眼,通宵為我“畫”了一夜課本。
語文、數(shù)學都有,每科課本父親都給我臨摹了幾頁,父親實在困得不行!收工時告訴我,語文、數(shù)學都有了,還沒印完,今天就先印這么多,你邊上學我邊印,我印的速度要趕在你學習的進度之前。
天亮了,父親又早早把課本送還給鄰居。
白天,父親忙農(nóng)活,每天晚上,便拖著疲勞的身軀,為我加班加點“印制”課本。父親知道我沒有課本,唯恐我學業(yè)落后,不出幾日,父親以驚人的速度就把語文數(shù)學兩本課本給我“印制”完了。
我?guī)е赣H為我臨摹完的新的“課本”去學堂上課,為了檢驗父親為我臨摹的效果如何,我拿著同桌的課本和父親臨摹的“課本”一個字母、一個圖畫地對照,我發(fā)現(xiàn),除了字母圖畫原模原樣給復制了過來,就連標點符號,各種圖標也都幾乎原樣給復制了。父親臨摹的速度要超越老師講課的速度,每天老師講課的內(nèi)容,父親總是趕在之前復制出來。有了父親復制的特殊“課本”,我的心里稍微有點慰藉,但還是比不上學校發(fā)的新課本,比如沒有那種油墨的芳香,圖畫不是彩色而是黑白,紙張沒有課本那樣硬氣等等!雖然美中不足,但我不敢說一句不好,捧著父親為我臨摹的這兩本特殊“課本”,我所有的不滿都變得煙消云散,就是這兩本特殊的課本,陪伴我讀完了一年級上半學期。
當時,我幼小的心靈雖無法理解大人的一片苦心,但最基本的道理我還是懂的。它們是兩本帶著純手工縫線的黑白圖文本,流淌著父親鋼筆痕跡的白描圖譜,但兩本“奇書”卻又飽含著父親的心血,也更加體現(xiàn)著父親對我望子成龍濃濃的期盼之情!
我并沒有因為課本沒有新書的墨香而沮喪,也更沒有感到課本的黑白看不見彩圖而懊惱,也更不會因為書包的不起眼而影響學習的心態(tài),因為,父親一直就教導我們,從小,就要做一個懂事的好孩子。
清楚記得,當時我把課本的內(nèi)容背得滾瓜爛熟,如短文放牛的孩子《王二小》、葉圣陶作品《小小的船》……
如今再次朗誦,讓人回味無窮,這都是80后們滿滿的回憶……
一年級第二學期我有了新課本,第一次擁有了新課本我是無比珍惜,于是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年底考試,我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了全班第三名,獎狀貼在了家中,時刻激勵著我前進的腳步。在此,特別感謝我的父親,是他為我裝訂課本,讓我學好了拼音字母有了扎實的功底,在多年的寫作生涯中,一直都喜歡用拼音打字法,靠著“一指”神功在手機上寫下了一篇篇的美文。
感恩當年,感恩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