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
九九重陽,當燥熱的夏景天兒與秋高氣爽擦肩謀面的時候,不少人除了登高遠眺之外,必定會想起敬老愛老的傳統(tǒng),其實傳統(tǒng)之所以成為傳統(tǒng),正是因為它與生活的水乳交融,只有充分融入,方可擁有生命力,也得以代代相傳。與九九重陽息息相關的善老之道,善老美德何須擇時而提、待時而行?在咱們京城的時光腳步里、胡同小院里、浮生煙火里均可尋到、體會到敬老善老的美德。
談起北京城的“老根兒人家”,大明朝算得上極具代表性的,雖說從南京“喬遷”于此,但在北京一扎根就是200多年,早已算得上“北京土著”級別的了。談起明朝不得不提起開國皇帝朱元璋,而他正是一位重老愛老的孝子,也正是因為他的孝道,不單影響了后世子孫,還對明朝以后的清朝帶去了“善老之風”。
“朕嘗思,人子于其親,一體而分者也。思念之篤,精誠之至,必相感通。”這句話出自朱元璋一次祭祖后的感言,從中不難尋味到他與其他皇帝的不同之處——祭祖不是“走馬燈”而是真正走心了,真心實意遵從孝道,以這樣的精神為天下人做出榜樣。也正是因為朱元璋對于孝道的重視,在他駕崩后,他的陵墓則稱為孝陵。
其實,在孝道與善老方面,朱元璋并不僅在嘴頭,更落于實處。
首先,在明朝建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從制度上下手,嚴格規(guī)束官員們的言行,其中對于老人的贍養(yǎng)及忠君孝親等條例名列其中。與此同時,在選拔官員時,也將善老問題提高到了“政治”層面,正可謂答不好“養(yǎng)老”這道題,甭想邁入朝廷門。
此外,當時人們的晚年生活也得到了“有章可循”的保障,朝廷規(guī)定八十歲以上的老人養(yǎng)老問題要由政府負責,諸多政策中也融入孝道文化內容。尤其是朱元璋頒布的《大誥》可謂全民閱讀的精神“貫徹性文件”,其中便明確指出了有關孝親的政策。為了將善老之風落于實處,養(yǎng)濟院應運而生,那些無兒無女的孤寡老人不單得到了物質救助,更從生活上得到了妥善安置。
時光荏苒,歷史的車輪走上了清朝的軌跡,談及清朝皇帝中的長壽老人,最為著名的便是乾隆皇帝,從他的晚年生活,不難發(fā)現(xiàn)皇家重老愛老的印記。
眾所周知,天壇曾經(jīng)每年都會接受皇帝與文武百官的,他們在這里祈福皇天的眷顧,期盼五谷豐登,民豐幸福。如今當人流如織的游客走過丹陛橋,在曾經(jīng)的祈谷壇也就是如今的祈年殿南側磚門以西的地方會發(fā)現(xiàn)一扇特殊的小門,它見證了君臣共同對于歲月的敬重,名為“花甲門”。聞其名,便知與花甲之年不無關系,而開此門的目的便是乾隆皇帝。
讓我們將時光的車輪倒轉至乾隆三十七年,戎馬一生的乾隆皇帝當時已經(jīng)六十多歲,進入花甲之年。雖然年事已高,但每年來天壇祭祀的安排與各項流程不敢馬虎。不必說大典的頭一天就要步行從丹陛橋西側一直到祈谷壇南磚門位置,舉行相關行香儀式,還要住在齋宮進行齋戒留宿。第二天還要經(jīng)過各項流程,完成每年一次的祈福大典,這對于一位六十多歲的老人,體力上實在是個考驗。于是乾隆皇帝一方面自感體力不支,另一方面為了體恤百官,便下令減少“降輦步行之遠近”等“無關大體諸儀節(jié)”。
對此,百官便在祈谷壇南磚門西再開一座門,便于皇帝節(jié)省體力“穿墻”超個近道兒,因正值乾隆皇帝花甲之年,故稱之為“花甲門”。而在乾隆皇帝到了古稀之年,大臣們效仿之前的“成熟經(jīng)驗”又在皇乾殿西墻開設一門,更加便于老皇帝行走,此門又被稱為“古稀門”。
花甲門與古稀門不單成為了皇家與善老有關的例證,也見證了祖輩對晚輩的勉勵,因為當時乾隆對于花甲門有詔書明確指出:“若未滿六旬者,不得路經(jīng)此門?!倍鴮τ诠畔¢T更是明確說明“有壽登古稀者,方可出入此門”。這無疑是個勉勵,更是謹防晚輩的“偷懶”。
對于胡同里的百姓人家,善老之風更多了不少生活氣息,又多了些許靈動與溫暖,正如春風般沁潤生活中的各個角落。讓我們首先看看百姓人家的門戶。
精美的磚雕、細致的彩繪、寓意深刻的造型……從如意門到蠻子門、從金柱大門到廣亮大門,北京人家的門戶無論大小、層級,均會在無意間植入美好的寓意,也會在有意里展現(xiàn)著自然與隨意的自如。
一對門墩兒、一組磚雕、一面彩繪……這些本來是作為建筑構件,起到至關重要的實用功能,卻因為巧妙的設計元素融入,則煥發(fā)了新的生命,藝術的生命。就在這諸多圖案中,同樣蘊含著北京人家對于家中老人的健康囑托。例如蝙蝠、梅花鹿與仙鶴的組合,便突出了“福祿壽”的美好寓意。除此以外,一棵古老的蒼松、一個飽滿的桃子,也都寄托了對家中老人長壽康健的祝福。究其原因, 松樹本是常青的象征,挺拔直立,又彰顯健康體魄,而仙鶴在傳說中,曾是神人的坐騎,有鶴壽千年之說。
穿過大門,走進百姓人家,我們從諸多裝飾甚至家中長者的服飾符號上,更可尋找到善老文化的蹤影。這其中,備受人們追捧的符號有“萬”字符與“壽”字符。通過各種變形處理與藝術加工的字符,與更多吉祥符號或是組合,或是獨立出現(xiàn),如“五福捧壽”“萬字不到頭”“福壽綿延”等,它們表達著希冀健康長壽之寓意,期盼福壽吉祥,深遠綿長。
善老之道展于外表,更潤于生活,這其實早已成為了北京人家的一部分,組成生活習慣的重要元素之一。
對于北京住宅的舒適程度,眾所周知的一句話——有錢不住東南房,冬不暖來夏不涼。由此可見,在四合院中,如果是一個大家族,必定會因為住房的分配產(chǎn)生長幼有序的排列,自然蘊含了中國傳統(tǒng)家庭的倫理道德。由這句話不難發(fā)現(xiàn),院子里的東房與南房在住宿感受上相對不佳,所以在人們口中被稱為東西廂房的地方通常由晚輩居住,南房也被稱為倒座,一般用于招待賓客。于是,整個院子里最好的北房則會由整個家族中的長者居住。
其實,無論是老年人還是年輕人,心理的獨立與生活的獨立同等重要,我們要明白真正的幸福只在自己手中,而不在別人口中與行為里。兒女在噓寒問暖,為長輩提供必要的生活幫扶的同時,不妨試試教會老人如何利用網(wǎng)商網(wǎng)店去獨立購買商品,讓他們獨立應用現(xiàn)代支付方式,引導他們通過新媒體去有目的地獲取生活中的幫助并得到解決……
此外,獨立的精神世界,理性面對晚年必然會面對的生活及生命的起伏波瀾,如何正確面對生死……這樣的精神獨立更為重要。不如嘗試給老人留出選擇余地,而非盲目代勞,不忘啟發(fā)、努力構建屬于他們的生活圈,有目的地讓老人有一個健全、獨立、富有個性的夕陽空間。
善老是段歷史,善老更是門學問,對于所有人都是需要認真參悟,步步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