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高考對于學生的考查由原來的知識、能力立意轉變?yōu)楝F在的素養(yǎng)立意。具備良好的讀圖、析圖、繪圖能力既是學生學好地理的基本條件,又是落實學科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有力工具。有關“坡”的判讀在地理教學中經常遇到,出現的問題也比較多,文章對此深入探討,并進行提煉和拓展,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思維、區(qū)域認知和地理實踐力有著重要作用[1]。
【關鍵詞】高考地理;“坡”;學科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3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22)18-0049-05
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教育中要防止兩種不同的傾向:一種是將教與學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師主導作用的錯誤傾向;另一種是只管教,不問學生興趣,不注重學生所提出問題的錯誤傾向。前一種傾向必然是無計劃,隨著生活打滾;后一種傾向必然把學生灌輸成燒鴨[2]?!逼浣逃枷氲暮诵木褪墙處煹慕膛c學生的學都不可偏廢,二者要有機結合,實現“教學相長”才能彰顯教育的效果。在日常教學中,學生經常會通過他們不拘一格、天馬行空的想法給教師以啟迪和靈感,如以下的案例:
例1:(大慶市2020屆高三上學期第二次檢測第29題)研究人員利用現代地理信息技術對阿爾泰山小東溝針葉林的地上生物量進行了深入研究,結果發(fā)現小東溝針葉林的地上生物量在海拔1400~1900米的斜陡坡上最大。就坡向而言,小東溝針葉林地上的生物量在南坡和東南坡最小,在其他坡向較大。小東溝針葉林地上生物量在南坡和東南坡最小,主要原因是南坡和東南坡( ?)
A.熱量不足
B.暴雨沖刷
C.蒸發(fā)旺盛
D.凍土廣布
該題主要考查垂直地帶性以及學生的區(qū)域認知和綜合思維能力。題目的正確答案是C,原因是該地處于內陸干旱地區(qū),降水稀少,而(東)南坡向陽,溫度較高,蒸發(fā)量旺盛,土壤水分更差,因此生物量更小。但有部分學生選擇了A選項,理由是小東溝的(東)南坡是朝(西)北的,是陰坡,所以熱量不足。有這樣想法的學生一定是善于思考的學生,那到底是學生搞錯了還是題目有漏洞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下面筆者先從“坡”的幾個概念入手來進行深入探討。
一、有關“坡”的概念
(一)坡向
坡向即坡的朝向,指坡面法線在水平面上投影的方向。通俗地講,坡向就是斜坡面對的方向,或者說是斜坡海拔高度降低的方向。
在剖面圖上可以很直觀地看出坡向。如圖1,A山坡法線投影朝南,或者說A山坡向南海拔高度不斷降低,所以A山坡朝南,B山坡朝北。在等高線地形圖中,坡向的判斷就沒有那么直觀了,只能通過等高線數值的變化來判斷。如圖2,從等高線的數值來看,A山坡等高線數值向南遞減,即海拔高度向南遞減,所以A山坡朝南,B山坡朝北,C山坡朝東南。
通常所謂的“南坡”“北坡”一般都是以山作為參照物的。如圖3所示,E山坡位于山的南坡(南側),但如果以谷作為參照物,E山坡位于谷的北坡(北側)。雖然二者表達方式不同,但E山坡都是朝南的。因此,通常的“南坡”“北坡”等概念只是一個相對位置的概念,具體坡向則要根據概念來界定。
例2:(2018年9月深圳市羅湖區(qū)高三調研第3小題)臍橙主要種植在江西省南部丘陵地區(qū)的山谷中,贛州是江西第二大城市,是全國區(qū)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它也是我國最大的臍橙產區(qū),冬春季節(jié)微風晴夜經常使臍橙遭受凍害。為預防臍橙遭受凍害,應將臍橙種植在( ?)
A.山谷南坡
B.南坡谷底
C.山谷北坡
D.北坡山頂
該題目主要考查坡向對凍害的影響及學生的綜合思維。由于冬春季冷空氣盛行,夜晚谷地冷空氣聚集容易引發(fā)凍害,因此要選山坡,不能選谷地。在北半球,熱量條件較好的山坡是朝南的山坡,選項中只有山谷北坡朝南(類似于圖3中的E山坡),熱量條件較好,有助于預防凍害,因此選C。這個題目的意圖就非常清晰,表達也很準確。按照這個思路再回到例1,文字材料中“小東溝……南坡和東南坡……”就是朝北的山坡和朝西北的山坡,屬于陰坡,與題目的意圖完全相悖,因此例1確有表述不明、誤導學生的嫌疑。所以,在地理學習中專用術語的界定、表達一定要科學準確,不然很容易出現混淆和誤判。
(二)坡度
坡度表示地表單元陡緩的程度,通常把坡面的垂直高度和水平距離的比值叫作坡度(坡比)。如圖4中OG坡坡度為100米/10千米=0.01,OF坡坡度為100米/(10+90)千米=0.001,明顯C坡比D坡要陡。
剖面圖上(如圖4)可以很直觀地根據坡面線的斜率大小看出坡度陡緩,OG坡斜率明顯較大,所以坡度明顯大于OF坡。但在等高線圖中(如圖5),等高距相同的前提下,等高線越密集,坡度越陡,因為OG之間等高線更密集,所以坡度更陡。
例3:(2017年全國2卷第10題)洪積扇是河
流、溝谷的洪水流出山口進入平坦地區(qū)后,因坡度驟減,水流搬運能力降低,屑碎物質堆積而形成的扇形堆積體。圖6示意賀蘭山東麓洪積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積扇外,其余洪積扇堆積物均以礫石為主……與其他洪積扇相比,甲地洪積扇堆積物中礫石較少的主要原因是( ?)[3]
①降水較少 ? ?②山地相對高度較小
③河流較長 ? ?④風化物粒徑較小
A.①② ? ? ? B.②③
C.③④ ? ? ? D.①④
該題主要考查沉積物顆粒大小的影響因素——搬運作用的強弱,間接考查河流比降(坡度)大小和流速快慢,并考查學生的區(qū)域認知和綜合思維。從圖6中明顯可以看出甲處的河流沿途等高線相對比較稀疏,比降較小,流速較慢,加之河流更長,沿途大的顆粒物先沉積,能搬運到達山口的沉積物粒徑就比較小了,所以選B。
在理清了坡的相關概念、了解了坡的本質特征之后,再來探討如何從“坡”這個角度出發(fā)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二、“坡向”“坡度”在等高線中的應用
(一)坡向與光熱條件——陰坡與陽坡
陽坡指面向太陽的山坡,陰坡指背向太陽的山坡。在北半球大部分地區(qū),正午陽光主要從南方照向北方,所以山地的南坡為陽坡,北坡為陰坡;南半球相反。
剖面圖中陰、陽坡的判斷非常直觀,如圖7中H坡面向太陽,為陽坡,光熱條件較好;I坡為陰坡,光熱條件較差。在等高線圖中就只能根據坡向概念來判斷了,如圖8,根據等高線數值變化和指向標判斷得出M坡向南海拔降低,坡向朝南,在南半球為陰坡,光熱條件較差;而L坡向北海拔降低,為北坡,在南半球為陽坡,光熱條件較好。
再回到前面的例1,題目本意是為了考查“小東溝朝南和東南的山坡坡生物量最小”,但材料中“就坡向而言,小東溝針葉林地上的生物量在南坡和東南坡最小”的表達方式給了不同學生完全相反的理解,所以才誤導了部分愛動腦的學生。
(二)坡向與降水——迎風坡與背風坡
風沿著斜坡爬升,該山坡為迎風坡,上升過程中氣溫不斷降低,有利于水汽凝結,降水較多。相反,風沿著斜坡下沉,為背風坡,降水較少。如圖9,P坡氣流上升,為迎風坡,降水較多;O坡氣流下沉,為背風坡,降水較少。圖10為某地的等高線示意圖(單位:米),箭頭表示盛行風。夏季時,夏季風在行進到R坡的過程中,海拔不斷升高,氣流是上升的,因此R坡是夏季風的迎風坡,降水較多;夏季風在行進到S坡的過程中,氣流是下沉的,因此S坡是夏季風的背風坡,降水較少。
例4:(2017年高考全國3卷第37題改編)額爾齊斯河是我國唯一屬于北冰洋水系的河流……讀圖11,根據支流的分布特征,分析圖示額爾齊斯河流域降水分布特點及成因[4]。
該題主要考查地形(坡向)對降水的影響以及學生區(qū)域認知、綜合思維和地理實踐力。根據額爾齊斯河流域支流北多南少,判斷額爾齊斯河流域降水分布特點是北多南少。然后結合圖文,明確該地的大氣環(huán)流形勢(地處中緯西風帶,在圖中畫出西風風向,如圖12)、海陸位置(地處內陸地區(qū),戈壁廣布)以及地形條件(額爾齊斯河北部為高山),判斷該地從大尺度范圍來看比較干旱,降水稀少,但額爾齊斯河北部西風在行進途中遇到高山,氣流上升(如圖12),迎風坡降水較多。
(三)坡度變化與通視——凸坡與凹坡
凸坡指隨著海拔高度的增大,坡度逐漸減小的坡(如圖13);凹坡指隨著海拔高度的增大,坡度逐漸增大的坡(如圖14)。
在剖面圖中,是否通視是一目了然的。圖13中,由于凸坡向上凸出,阻擋了視線,所以從山頂到山麓不能通視;圖14中,由于凹坡向下凹陷,不會阻擋視線,所以從山頂到山麓可以通視。從圖13、14中也可以看出凸坡的上部坡度較緩,下部坡度較陡;凹坡的上部坡度較陡,下部坡度較緩。在等高線圖中,坡度陡緩是以等高線的疏密來呈現的,所以上部等高線稀疏、下部等高線密集的坡為凸坡(如圖15中的OB),不能通視;相反,上部等高線密集、下部等高線稀疏的坡為凹坡(如圖15中的OA),可以通視。
例5:(經典模擬題改編)下圖為某區(qū)域圖(如圖16),從甲點能夠看到乙、丙、丁、戊四點中的( ? ?)
A.乙點 ? ? ? ? ? ? B.丙點
C.丁點 ? ? ? ? ? ? D.戊點
該題目考察等高線中的通視問題和地理實踐力(畫圖能力),與生活實際息息相關,要求學生在生活中要多觀察、善思考、勤動手,理論聯系實際解決問題。要從甲點能夠看到乙、丙、丁、戊某地點,必須從觀察點甲到該點之間視線暢通,沒有障礙。一般中間有山頂、山脊、凸坡等比較高的地貌阻擋,會影響通視效果。從圖中河流信息可以推斷出,該圖中地勢西南高、東北低。通過繪圖可以很直觀的看出,甲到乙之間有凸坡(如圖17)、甲到丁之間有山脊(如圖17)、甲到戊之間有山脊(如圖18),都會阻擋視線,不能通視;而甲到丙之間是凹坡(如圖18),視線暢通,可以看得見,所以選B。
通過以上對“坡”的概念和實際應用的論述,既深化了教師對該問題的理解,又使學生掌握了一個解決地理實際問題的有力抓手,鍛煉了學生讀圖、分析圖和繪圖的能力,對于提升學生的地理學科素養(yǎng)大有裨益。在平時的教學當中,教師的引導非常重要,它可以讓學生少走很多彎路;同時學生的質疑也給了教師啟發(fā),提醒教師要不斷學習和提升。所以說,傾聽學生的聲音,重視他們提出的疑問,對于教學質量的提升是很有價值的。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陶行知教育名言[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1(6).
[3]None.2017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 文科綜合能力測試(全國Ⅱ卷)地理試題[J].地理教學, 2018(18).
[4]2017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 文科綜合能力測試(全國Ⅲ卷)地理試題[J].地理教學,2017(13).
【作者簡介】
閆國強(1978~)男,陜西寶雞人,本科,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高中地理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