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中美科技博弈變局下的中國視角

2022-05-30 11:17:09徐奇淵董維佳郎平姚曦
開放導報 2022年5期
關鍵詞:國際合作專利技術中美關系

徐奇淵 董維佳 郎平 姚曦

[摘要] 梳理20年來 PCT專利跨國所有權數據,發(fā)現我國呈現出專利申請數量大、核心占比低、進步快速、“偏科”嚴重等特征,與主要科技大國的差距仍然較大。數字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引致的軍民兩用技術邊界模糊進而導致的國家安全邊界模糊,給全球科技治理帶來更加嚴峻的挑戰(zhàn)。當前,中美科技博弈不斷加劇,使平行體系出現的可能性上升;未來兩國科技博弈將進入全政府—全社會模式;兩國圍繞新科技的國際規(guī)則和話語權之爭將更為激烈。為此,需要統(tǒng)籌好高質量發(fā)展與高水平安全的關系,不斷擴大“朋友圈”,推進和塑造國際層面的科技合作進程;積極塑造競爭與合作并存的中美科技關系;處理好自主創(chuàng)新與國際科技合作的關系,積極參與全球科技治理。

[關鍵詞] 中美關系? ? 科技競爭? ? 專利技術? ? 國際合作

[中圖分類號] F125.5?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004-6623(2022)05-0064-08

[作者簡介]? 徐奇淵,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研究方向:中美經貿問題、中國對外經濟政策;董維佳,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創(chuàng)新、能源和氣候變化;郎平,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國家安全研究室主任,研究方向:網絡安全;姚曦,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創(chuàng)新、國際貿易。

在大國博弈背景下,世界經濟新格局正在重塑。其中全球產業(yè)鏈的重塑最為引人關注,產業(yè)鏈重塑的背后,是國際貿易格局、國際投資格局的變化。進一步地,貿易和投資秩序變化的背后,是各國科技實力的競爭與合作。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40多年來,中國在科技領域取得了巨大的進步,最主要的原因是改革和開放形成了良性互動和循環(huán)(薛瀾,2018)。其中,國內改革滿足了創(chuàng)新的內在需求,并為創(chuàng)新系統(tǒng)開放提供了更好的環(huán)境,從而促進了創(chuàng)新系統(tǒng)的進一步開放。同時,隨著創(chuàng)新系統(tǒng)的不斷開放,國外的經驗為中國的改革提供了借鑒,國外創(chuàng)新主體的參與也推動了改革的深化,從而提出新的改革需求和改革方向,使得中國的創(chuàng)新系統(tǒng)能夠更快更好地融入全球創(chuàng)新體系。但同時我們也面臨不少挑戰(zhàn),尤其是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面臨諸多“卡脖子”問題,科技自主創(chuàng)新的緊迫性日益突出,同時通過對外開放進一步融入國際科技合作體系的需求也日益上升。

一、準確認識中國在全球科技

競爭中所處的位置

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fā)布的年度報告,中國于近年來連續(xù)位居全球國際專利申請量第一名,顯示出我國在全球科技領域競爭力迅猛上升,但與科技大國相比,還存在不少差距。

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OECD)的主要科技指標數據庫公布了100多個國家自1978年以來的研發(fā)投入和產出指標,涉及R&D、專利家族①、技術國際收支、高技術產業(yè)國際貿易等科技指標,該數據庫系統(tǒng)收集了各國或地區(qū)的科技統(tǒng)計數據,在科技政策相關問題研究中具有廣泛的可用性和很強的國際可比性。我們收集了OECD公布的2000—2021年PCT(專利合作條約)專利跨國所有權相關數據。從相關數據的比較來看,中國PCT專利呈現出專利申請數量大、核心率低,進步快速,“偏科”嚴重等特征。

1. PCT專利申請量與核心專利:專利申請量大但核心專利占比低

第一,PCT專利申請數量大。從2000—2020年各國PCT專利②申請總量來看,中國已超過韓國、法國、英國等發(fā)達國家,排名世界第三,占全球申請總量的11.3%;美國排名第一,占比為28.3%;日本排名第二,占比為18.9%。

第二,核心專利占比低。雖然中國在PCT專利申請數量上增長迅速,但專利質量卻需要提升,橫向比較而言,還存在嚴重的“重數量、輕質量”問題。為了明確中國的專利質量在全球處于什么水平,我們制定了以下四個具體標準來篩選出PCT核心專利:該專利須為授權專利;該專利的權利要求數量大于其遞交申請國的中位數 ;該專利的前引數大于零;該專利的累計被引用次數大于零。按照上述標準核算,2000年以來全球共篩選出334536條PCT核心專利,其中美國占比最高,達31.3%;日本排名第二,達21.4%;德國、英國緊隨其后,占比分別為8%和4.9%。中國擁有的全球核心專利在全球排名第11,占比為2.1%,在亞洲國家中低于排名第九的韓國(2.6%),高于排名第20的印度(0.5%)。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的核心專利占申請總量的比率僅為1.63%,而這一比率在發(fā)達國家的均值是11.6%。

2. 核心PCT專利占全球份額:進步快速

按照年份來看(圖1),中國PCT核心專利占全球的份額從2000年的0.1%逐年上升至2021年的5.9%,尤其是2017年之后份額增長迅速,2018—2020年的平均份額已經明顯超過德國、法國、英國,與日本的差距也在快速縮小,但與美國的差距仍然較大。美國核心專利占全球的份額在2021年占到全球的近55%,處于20年來的歷史高點。日本核心專利占全球的份額自21世紀初開始大幅上升,2008—2018年期間一直維持在全球占比25%—35%的區(qū)間,此后開始走弱。2008年以來,美國和日本總體上掌握了超過半數以上的全球PCT核心專利。近3年美國的平均份額為46%,是中國的6.9倍,日本雖然處于下降趨勢,但近3年平均份額為18.7%左右,是中國占比的2.8倍。

3. 核心專利行業(yè)分布存在“偏科”現象

按照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的專利技術行業(yè)分類(表1),中國PCT核心專利分布存在明顯“偏科”,其中43.3%都集中在數字通信領域(數字通信領域屬于電信和計算機技術交叉領域,對于實現5G無線網絡至關重要),這些核心專利大多是由華為、中興、OPPO、阿里巴巴等大型民營科技公司申請。而全球科技競爭的熱點領域,即核心專利占比前五的行業(yè)分別是醫(yī)療技術(9.4%)、藥品(6.9%)、有機精密化學(6.9%)、數字通信(6.9%)和生物技術(5.7%)。從核心專利的行業(yè)分布來看,中國在除數字通信行業(yè)以外的其他行業(yè)技術領域,即醫(yī)療技術、藥品、生物化學等行業(yè)與美日歐等發(fā)達經濟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

從2000—2021年的總體數據來看,中國PCT核心專利與美日等科技大國存在明顯差距:美日德三國在大部分行業(yè)中均排名前三,美國在22個行業(yè)中排名第一,其中在醫(yī)療技術(44.76%)、藥品(46.42%)、生物技術(42.53%)、計算機技術(40.09%)、基礎材料化學(35.86%)、半導體(54.42%)、表面加工技術和涂層(35.49%)、生物材料分析(42.17%)、信息技術管理方法(44.56%)、基礎通信程序(39.6%)、微觀結構與納米結構(40.26%)行業(yè)中,美國核心專利所占份額超過了三分之一。日本在12個行業(yè)中保持領先,其中在電機電氣裝置與能源(44.7%)、高分子化學與聚合物(37.64%)、光學(46.56%)、音像技術(41.46%)、材料與冶金(36.96%)、熱工過程和設備(35.72%)、基礎通信程序(39.6%)行業(yè)中,日本核心專利占比擁有明顯優(yōu)勢。德國在機械元件(21.15%)行業(yè)排名第一。而中國核心專利占全球份額最高的行業(yè)數字通信(13.41%)排名第3。

可以看出,雖然中國在科技方面的進步巨大,但僅在個別領域發(fā)展較好,多數領域與主要科技大國尤其是美國,在微觀結構與納米結構、生物材料分析、基礎材料化學、醫(yī)療技術、藥品等領域,差距較大,需要花大力氣提升自身水平。

二、全球科技治理面臨的新挑戰(zhàn)

及美國對華科技遏制的新特點、可能趨勢

(一)數字技術發(fā)展、國家安全邊界模糊,給全球科技治理帶來新挑戰(zhàn)

現階段國家安全邊界的模糊給全球科技治理帶來新挑戰(zhàn)。其涉及到全球化三個階段的背景(表2)。第一個階段是跨境商品流動,其本質是跨境消費的一體化。二戰(zhàn)前的全球化總體上以跨境商品流動為主。在此基礎上,第二階段跨境資本流動開始盛行,其本質是跨境生產一體化。二戰(zhàn)之后開始的全球化即以此為特征。第三階段則是跨境信息流動大行其道。特別是2010年以來移動終端、手機互聯網快速發(fā)展,在此背景下,跨境信息流動成為全球化的重要載體,全球化的最新趨勢即表現為跨境信息流動(東艷、徐奇淵 等,2021)。

此時產生的問題是,國家安全邊界和以前不一樣了。在前兩個全球化階段,由于全球化的載體是跨境流動的商品、資本,其根本上為對應實物的跨境流動,可以通過物理、化學方法對國家安全邊界進行界定。如根據飛機機身材料的強度不同,可以對軍用產品、民用產品進行非常明確的界定,或者即使是管制產品,也可以對其數量、去向進行明確地管控和追蹤,這樣國家安全邊界得以清晰地界定。但是與商品、資本的跨境流動不同,跨境信息流動包括每個用戶信息、每臺終端信息,這些海量數據匯總以后既可能是民用的,也可能會形成軍用的可能性、甚至會影響到國家安全。因此,在信息全球化的背景下,軍民兩用技術的邊界越來越模糊,國家安全的邊界也容易出現泛化的傾向。

而世界貿易組織(WTO)現有的國際經貿問題解決機制,主要針對第一階段的全球化,也即針對跨境商品流動時期出現的關稅沖突。當然,WTO也能解決部分第二階段全球化的問題,也就是和貿易相關的投資、知識產權相關的內容,但是相對于產業(yè)政策、國有企業(yè)等更多的問題,WTO的功能比較弱。

進入全球化的第三個階段,在跨境信息流動全球化的背景下,WTO無法解決相應難題,因而當前面臨的困境是:全球經貿治理的發(fā)展已經嚴重落后于全球化的進展,不再適應當前全球科技快速發(fā)展的新趨勢,因此全球化也出現了回調。這個問題類似于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相互作用。

在此背景下,政治互信程度高的國家受國家安全邊界模糊問題的沖擊較小,但是對于因社會制度完全不同的中美來說,博弈較多,受到的沖擊較大。美國將安全泛化,力圖在科技領域對我國實施“脫鉤”,在此背景下,出現了部分產業(yè)鏈從我國外移的現象。

(二)拜登政府對華科技遏制的新特征及可能的趨勢

在大國博弈的時代背景下,美國對華科技遏制既有意識形態(tài)背景,也有國家實力的較量,還有數字技術發(fā)展的特殊階段性背景。對于這些影響因素,特朗普政府、拜登政府對華科技政策體現出共同點和差異性。

與特朗普政府相比,拜登政府對華科技政策既有相同點也有不同點。相同的是,拜登政府對華科技政策的目的,也是為了維持其對中國的技術代差優(yōu)勢。但是與特朗普政府不同,拜登政府更加關注對華科技競爭政策的負面影響,其政策框架具有三方面明顯特征:第一,加大美國自身的科研投入;第二,以“小院高墻”為特征的精準遏制政策;第三,借助盟友圈和多邊平臺的杠桿。美國加強與傳統(tǒng)盟友的關系,企圖在關鍵技術領域形成針對中國的“盟友圈”,縮小中國的外交回旋空間。在此背景下,中美科技競爭可能呈現出三方面的趨勢。

第一,中美科技博弈加劇,平行體系出現的可能性上升。作為大國競爭的一個核心場域,地緣政治對抗使國家安全概念極度泛化,供應鏈安全與數據安全成為當今大國競爭的焦點,對全球的信息技術創(chuàng)新、數字經濟發(fā)展以及網絡空間和平與穩(wěn)定帶來更加動蕩和不確定的前景。由于競爭性的上升,國家間的合作意愿大大降低,多邊治理機制的有效性下降,多邊合作的難度加大。在美國的大力鼓動下,以意識形態(tài)安全風險為由,歐美國家針對中國的遏制和封堵有擴大和蔓延的趨勢,中國互聯網企業(yè)出海的難度持續(xù)加大,世界產業(yè)鏈將出現以脫鉤為目的的重新調整“兩個平行體系”出現的可能性上升。

第二,未來的中美科技競爭將進入全政府—全社會模式的融合國力競爭時代。一方面,信息革命正滲透到經濟、社會、政治、安全的方方面面,各個領域都需要在時代大潮中重新調試;另一方面,互聯網企業(yè)和社交媒體平臺的崛起正在分享原本屬于政府的部分權力,無論是產業(yè)的發(fā)展還是網絡安全的維護都需要各方協(xié)作來完成。無論是由于信息技術在各領域的應用還是地緣政治因素的強力介入,網絡空間的碎片化趨勢已經成為必然,這就決定了大國對網絡空間話語權的爭奪將在多領域多節(jié)點展開,客觀上對一國政府的治理能力以及融合、調配各領域資源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誰能夠更有效地融合各領域的國力并將其投射在網絡空間,誰就能夠在新一輪的科技革命競爭中獲勝。

第三,中美博弈圍繞新技術的國際規(guī)則、國際話語權爭奪將更為激烈。近年來,法國、美國、俄羅斯和荷蘭都提出了適用于網絡空間行動的國際法立場文件,美國等27國發(fā)布了《關于推進網絡空間中負責任國家行為的聯合聲明》,全球網絡空間穩(wěn)定委員會發(fā)布《推進網絡空間穩(wěn)定性》的總結報告。在聯合國層面上,第六屆UNGGE召開非正式磋商和第一次會議;不限成員工作組也先后舉行了磋商和兩次實質性會議;聯合國“致命性自主武器系統(tǒng)”專家組通過了2018年確認的指導原則和人機交互的另一項原則;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正式開啟談判制定打擊網絡犯罪全球性公約。新的規(guī)范不斷涌現,大浪淘沙的過程到了一個重要的節(jié)點。隨著網絡空間國際規(guī)范的生命周期由規(guī)范興起向規(guī)范普及過渡,大國圍繞規(guī)范制定話語權的博弈將更加激烈。

三、當前我國參與國際科技合作

面臨的國際環(huán)境

在中美博弈、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的影響下,我國科技合作面臨的外部環(huán)境更為復雜多變,面臨更多挑戰(zhàn)。我們需要趨利避害、順勢而為,為我國國際科技合作創(chuàng)造更好的內外環(huán)境,統(tǒng)籌協(xié)調好自主創(chuàng)新與國際科技合作的關系。

(一)美對我進行科技“規(guī)鎖”,我國國際科技合作環(huán)境正在發(fā)生變化

特朗普政府上臺后,美對華政策轉向戰(zhàn)略競爭,高科技競爭成為雙邊斗爭最激烈的領域。美對我國實施“規(guī)鎖”政策(張宇燕、馮維江,2018),意圖將我國壓制在全球產業(yè)價值鏈中低端,而部分對華鷹派甚至極力鼓吹對華科技“脫鉤”。從我國在國際專利合作中跨國聯合專利申請變動的情況來看,我國對外科技合作的變化呈現出以下幾方面特征。

1. 中美科技合作受貿易摩擦的沖擊大幅降溫

從90年代中后期的“九五”時期開始到“十二五”時期結束,在中國與所有其他國家合作申請的國際專利中,中美合作數量的占比一直在40%—48%之間,并呈波動上升態(tài)勢。但是在“十三五”時期的前4年(2016—2018年),中美合作專利占比已跌落至37.3%。從數量上看,中美合作申請的國際專利,從“十二五”時期的年均1265項,降至“十三五”時期前4年的年均997項,下降幅度超過20%。

2. 中歐、中日科技合作增強,部分彌補中美下滑空缺

中國與歐洲日本科技合作日益密切,“十二五”期間,中國與德國、英國、法國、日本的聯合專利申請占比之和是23.7%,僅為中美合作專利占比的一半左右,而2019年這一數字已達40.5%,已經高于中美合作專利占比,并且中國與日本、英國、德國聯合申請的國際專利數量,在同期都出現了顯著上升,但這一趨勢是否能持續(xù)還有待觀察。如中國和日本合作的專利數量,在“十二五”期間年均為201項,而且5年期間數量較為穩(wěn)定。2018、2019年,中日合作專利數量已經分別達到424、494項。除了上述4國之外,近年來中國與瑞典、芬蘭的科技合作也在明顯加強。

美國的國際科技合作中心位置相對弱化,但地位仍難以撼動。美國仍是我國最重要科技合作伙伴,但美與我科技合作對象數量較多且相對分散。2019年中美聯合申請國際專利1165項,依然占聯合申請專利總數的三分之一強,大于中德(439項)和中日合作數量(494項)之和。

此外,中美科技合作對我國重要性大于對美國的重要性,或者說,中國比美國更需要與對方進行科技合作。目前,中國已成為美國專利合作第一大國,但是在美國的國際專利合作中占比僅為17.2%。中美科技合作受沖擊后,2018年美國同英、德、日、法的合作專利占比明顯上升,尤其是美英合作占比已達15.2%,已經接近中美合作的占比。

(二)公共投入下降和全球化退潮,進一步削弱國際科技合作基礎

新冠疫情沖擊持續(xù)、發(fā)達國家宏觀政策收緊、俄烏沖突沖擊大宗商品價格,大國博弈給供應鏈帶來了更多的不確定性。在此背景下,全球經濟面臨的滯脹風險上升,全球經濟增長前景堪憂,各國財政、國際科研投入或將面臨顯著下滑。尤其是近兩年在新冠疫情沖擊之下,各國債務飆升、財政困難,這必然導致科研投入壓縮、聯合研發(fā)減少,如果疊加歐美對我國實施科技領域投資限制,長期國際科技合作的財政基礎和支持體系將被削弱,令合作雪上加霜。

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引發(fā)的全球產業(yè)鏈分工反思,激化了信息主權與個人隱私爭論。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期間,多國出現防護和醫(yī)藥物資短缺,還出現對防護和醫(yī)藥產品的出口限制。全球經濟分工和相互依賴在新冠疫情等安全挑戰(zhàn)面前,退化趨勢日益明顯,隨著對外直接投資、外包活動下降,國際科技合作也將逐步放緩。

限制信息科技合作的阻力將有增無減。疫情期間,遠程醫(yī)療、線上教學、視頻會議、智能疫情追蹤等大批信息科技應用繁榮發(fā)展,為相關研發(fā)提供了廣闊平臺。但是以5G為基礎的大規(guī)模信息流動時代引發(fā)了信息主權和個人隱私的雙重憂慮,各國對網絡安全和個人信息保護更加重視。美國為遏制中國科技發(fā)展,不惜禁止中國企業(yè)在美研發(fā)機構向我國轉移技術和研發(fā)成果,并以保護信息安全為名迫使中國科技企業(yè)放棄已收購的美國企業(yè),甚至直接采取非市場手段扶持中國的海外競爭對手。美國已限制政府采購中國科技產品,而且在后來的抗疫經濟刺激計劃,特別是龐大的新基建投資中試圖排除我國產品。同時,其他國家也在美國的壓力下限制與我國的科技合作范圍。

四、中美科技博弈中的中國應對

(一)針對美國實施的科技“規(guī)鎖”政策,我國需要持續(xù)擴大“朋友圈”,推進和塑造國際層面的科技合作進程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中美之間必將在國際舞臺上展開更激烈的博弈,特別是圍繞供應鏈和數據安全以及國際規(guī)則的制定方面。為此,我國應積極參與國際技術標準的制定,務實推進科技領域國際多邊合作,加強與英、法、德等歐洲國家在科技領域的雙邊交流與合作,在創(chuàng)新研發(fā)等領域提出國際合作方案,倡議共設全球科學研究基金,共建科技創(chuàng)新基礎設施與平臺,加強國際對話交流,共同推動全球科技創(chuàng)新。同時,積極參與全球科技治理,提升我國科技話語權。發(fā)揮科學家群體積極傳播中國科技聲音、講好中國科技故事的優(yōu)勢。大力支持我國科學家進入國際科技組織,在具有高度不確定性的新興科技領域積極發(fā)聲,提出建設性意見。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和國際公信力的科技治理機構,吸引更多高水平的國際科技組織來華設立分支機構,培育更多科技智庫、高水平國際科技期刊等。

(二)積極塑造競爭與合作并存的中美科技關系

也要看到,美國雖在科技方面對我進行打壓和遏制,但不可否認的是,其作為全球科技的領頭羊,仍是我國最重要的科技合作伙伴。在科技博弈前沿有必要將美方施加的巨大壓力轉化為激勵自主創(chuàng)新的動力,努力補“短板”以增強在核心技術領域的自給能力。但科技創(chuàng)新有其自身規(guī)律,越是增強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越需要強調科技開放合作。作為全球科技創(chuàng)新的重要力量,中國與世界一同加強科技創(chuàng)新與合作,既是中國建設創(chuàng)新強國的必然要求,也是對全球均衡、包容、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積極貢獻。同時,中美兩國應通過解決彼此關切來發(fā)展某種“合作性競爭”關系,即使競爭不可避免,也需要合作管控。構建中美合作性競爭關系的關鍵在于,競爭有度以防劇烈沖突,且在某些領域保持或加強合作,如可以在氣候變化、抗擊傳染病等方面積極尋求兩國合作。

為了塑造競爭與合作并存的中美科技關系,我國需要做大做強在科技競爭中的優(yōu)勢,確保形成中美在科技領域的相互依賴。盡管我國在半導體芯片等關鍵技術領域對西方發(fā)達國家依賴較大,但是作為最具潛力的新興經濟體,我國擁有巨大的市場規(guī)模、強大的生產能力以及人才儲備,在科技領域的全球供應鏈、產業(yè)鏈和價值鏈中的作用同樣不可或缺,由此賦予我國在中美科技競爭中不容忽視的市場性權力和生產性權力,我國應對此加以鞏固、強化并充分合理地運用。

同時,在中美科技競爭與博弈升級過程中,我們也需要針對美國的制裁措施采取有針對性的應對措施。美國可能優(yōu)先使用對美影響小而對我國影響大的措施,其次會使用對雙方影響都小的措施,再次會使用對雙方影響都大的措施,最后才可能使用對美影響大而對我國影響小的措施。對美負面影響較大的對華科技制裁工具,如人員交流限制、非核心領域的高科技出口管制,拜登政府摒棄的可能性較大。對美影響小但對我國影響大的措施,如聯合他國在核心科技領域對我國進行出口管制,我國應重點防范、積極應對,降低相關領域損失。

(三)繼續(xù)堅持開放合作,處理好自主創(chuàng)新與國際科技合作的關系,積極參與全球科技治理

自1978年以來,中國以開放的心態(tài)充分融入世界,收獲了全球化紅利,也為世界經濟的發(fā)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在當前全球化退潮的背景下,中國作為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仍然需要繼續(xù)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不動搖。對于國際科技合作、吸引外資,以及各類科技文化交流、民間交流,要堅持開放的心態(tài),進一步提升我國輿論、文化的國際包容性,展示大國的胸懷、氣度和自信。在此基礎上,推動科研機構層面、企業(yè)層面、個人層面的各類科技合作和交流。

此外,針對近年來數字技術發(fā)展、國家安全邊界模糊給全球科技治理帶來的新挑戰(zhàn),美國逆歷史潮流而動,試圖通過“脫鉤”來維護國家安全,這種做法成本過高,是負和游戲。一個正和游戲的方案,是通過建構新的國際技術標準和國際管控機制,以緩解技術和供應鏈安全擔憂,從而避免中美“脫鉤”和逆全球化趨勢。這不但有利于緩和美國的國家安全焦慮,同時也符合中國的國家利益,有助于提升中美在軍民兩用技術領域的互信。

關于新的國際技術標準、國際管控機制,可以由中美技術專家,或基于國際組織平臺進行協(xié)商,推動國際技術標準的更新完善,以適應、解決跨境信息流動、軍民兩用技術對國家安全可能產生的風險。當前,在中美互信亟待加強的背景下,可以通過技術手段來彌補政治互信的不足,為軍民兩用技術的安全使用尋求國際多邊解決方案,甚至為中美關系改善、增強互信創(chuàng)造一定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1] 東艷,徐奇淵,等.直面中美貿易沖突[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1.

[2] 郎平.網絡空間國際秩序的形成機制[J].國際政治科學,2018,3(1):25-54.

[3] 徐奇淵,東艷,等.全球產業(yè)鏈重塑[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22.

[4] 薛瀾.中國科技創(chuàng)新政策40年的回顧與反思[J].科學學研究,2018,36(12):2113-2115+2121.

[5] 張宇燕,馮維江.從“接觸”到“規(guī)鎖”:美國對華戰(zhàn)略意圖及中美博弈的四種前景[J].清華金融評論,2018(7):24-25.

The Chinese Perspective on the Changing Landscape of the Sino-US Technology Game

Xu Qiyuan, Dong Weijia, Lang Ping, Yao Xi

(Institute of World Economics and Politics,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100732)

Abstract: A review of the data on cross-border ownership of PCT patents over the past 20 years shows that China is characterised by a large number of patent applications, a low core share, rapid progress and serious “bias”, and the gap with maj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wers is still wid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digital technology has led to the blurring of the boundaries of dual-use technology and thus national security, posing a more serious challenge to glob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overnance. In the future,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am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will enter a government-wide and society-wide mode, and the battl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over international rules and discourse around new technologies will become more intense. To this end, it is necessary to co-ordin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and high-level security, continuously expand the circle of friends, and promote and shape the proc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operation at the international level; actively shape a Sino-U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lationship in which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co-exist; hand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nd inter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operation, and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glob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overnance.

Key words: China-US Relations; Technology Competition; Patented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收稿日期:2022-08-30? ? 責任編輯:賴芳穎)

猜你喜歡
國際合作專利技術中美關系
全新充電專利技術實現車隊充電
鎂冶煉專利技術研究
冶金設備(2019年6期)2019-12-25 03:08:44
特朗普“美國優(yōu)先”政策下的中美關系走向
時代人物(2019年27期)2019-10-23 06:12:26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ve Programs in Software Colleges of China
計算機教育(2016年8期)2016-12-24 10:40:42
論“一帶一路”倡議實施的背景、風險及應對策略
關于高校如何通過國際合作提升教學質量的建議
科技視界(2016年26期)2016-12-17 18:05:32
探析農業(yè)類高職院校國際合作培養(yǎng)農業(yè)人才的路徑
科教導刊(2016年28期)2016-12-12 05:36:55
中美關系向何處去
重復數據刪除專利技術綜述
河南科技(2014年16期)2014-02-27 14:13:05
從積極推動到保守謹慎——美國國務院在中美關系緩和中的角色(1969—1972)
钦州市| 环江| 五台县| 浑源县| 宁陕县| 台东县| 邻水| 安泽县| 广州市| 密云县| 巢湖市| 吐鲁番市| 靖西县| 邵东县| 澄城县| 石楼县| 台东市| 通渭县| 丘北县| 新安县| 沛县| 化德县| 乌兰浩特市| 庄河市| 绥宁县| 定西市| 资溪县| 铜川市| 南召县| 南投市| 肇州县| 屯昌县| 叶城县| 肥西县| 静宁县| 安徽省| 平原县| 遂昌县| 油尖旺区| 黑河市| 贵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