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會敏
摘? ?要: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對接單元語文要素的重要內容,設置了語文園地的“詞句段運用”欄目。這個欄目借助生活化、實踐化和細節(jié)化的練習題型,為學生搭建了語言文字訓練的平臺。在教學中,教師要以教材為基礎,充分整合教材設置的題型,融合單元課文的整體語境,連接學生的真實生活,將語言能力的訓練落實到位。
關鍵詞:統編版教材? ?小學語文? ?詞句段運用? ?教學策略
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語文園地”中的“詞句段運用”欄目,是基于單元語文要素、對接語文關鍵能力的重要內容,它借助生活化、實踐化和細節(jié)化的練習題型,為學生搭建了語言文字訓練的平臺。在教學“詞句段運用”欄目時,教師要充分整合教材設置的題型,融合單元課文的整體語境,連接學生的真實生活,將語言能力的訓練落實到位。
一、結合文本語境,體悟反問的表達效果
統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語文園地中的“詞句段運用”欄目,要求學生“讀下面兩組例句,體會句子不同的語氣,然后想想在后面的兩個情境中你要怎么說,寫下來讀一讀”。這兩組例句分別選自本單元的《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和《梅蘭芳蓄須》兩篇課文。學習了課文內容,學生就會對人物形象的特點有一定的認知,對于這兩組例句的品讀和體會,就不會處于與背景割裂的狀態(tài)。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能只局限于單列出來的語句上,而要緊扣教材內容,結合整篇課文,甚至是整個單元的整體語境,引導學生切實體悟這兩組反問例句的表達效果。
例如,第一組例句是:“圍觀的中國人都緊握著拳頭,但這是在外國人的地盤里,誰又敢怎么樣呢?”編者將其反問去掉,修改為:“圍觀的中國人都緊握著拳頭,但這是在外國人的地盤里,誰也不敢怎么樣。”將兩句話進行對比,學生能憑借現有的語感和語言能力,體會到反問句式強烈的情感趨向。但是學生真正的思維認知仍舊停留在“程度更深”“情感更強烈”等標簽化的層面上,對于“究竟是什么情感?為什么更強烈?什么程度更深?”還是不理解。
要想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回歸到文本之中,結合具體的文本語境,切實感受反問句所表達的情感。例如,針對第一組例句,教師就需要引導學生將語句放置到課文的整體背景之下進行理解。這位婦人的親人,在自己的國土上,被洋人的車軋死了,不但無處伸張正義,反而遭到了警察的訓斥,而罪魁禍首仍舊逍遙法外。筆者提出問題:“此時此刻,如果你身處現場,你會怎么想?會說些什么?會做些什么?”基于文本語境的情感體驗與語言表達,能將學生的身心帶入例句所展現的具體可感的情境之中,學生就能理解當時人們的行為和心情。雖然都“緊握著拳頭”,但是對于警察的卑躬屈膝、阿諛奉承毫無辦法,對肆無忌憚、囂張跋扈的洋人更是束手無策。正是這種“敢怒而不敢言”的狀態(tài),使得“誰又敢怎么樣呢”的反問表達,顯得尤為精準妥帖。
整合文本語境中的具體信息和細節(jié),學生能從反問語氣中,讀出深刻的感情,更能從語句的對比中認識到陳述句與反問句表達的差異,陳述句平淡的表達無法與當時的人和事形成表達張力的匹配。
二、整合教材資源,仿寫反問句
從學到用,是語文教學的應有之義,也是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詞句段運用”欄目設置的初衷。在統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詞句段運用”中,除編選了兩組典型的例句外,編者還為學生呈現了兩個具體可感的運用情境。一是小明在公共場所亂扔垃圾,還說反正有清潔工打掃,你提醒他說……;二是過生日,你收到了夢寐以求的禮物,你有點兒不敢相信地說……這兩個生活情境的選配,編者可謂匠心獨運。首先,這兩個情境都具有鮮明的生活氣息,一個指向家庭生活,另一個指向社會生活,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連。其次,這兩個情境都易于激發(fā)學生內在的情感體驗,便于學生運用反問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情感體悟。基于生活情境的語言表述,能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與情感體驗,讓學生的情感自然轉化成最恰當的語言表達。
以第一個情境為例,小明不僅在公共場所亂扔垃圾,還認為“反正有清潔工打掃”。面對這樣的情境,教師可以順勢而下,將任務置于具體的生活情境之中。例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如果你在現場,目睹了小明的言行,你有什么感受?”引導學生先明確自己的情感性質和語言表達方向,然后認識到常態(tài)化的語句難以與小明的言行形成匹配的表達張力。最后,可以引導學生對自己的語言表達進行修改和調整,并嘗試運用反問句來表達自己的情感。這樣的反問訓練能真正轉化成學生的心中所需,真正做到“情動而辭發(fā)”,而不是源于教材的要求和教師布置的任務。
三、連接實際生活,巧用反問
語文能力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只有在大量的語文積累、實踐與練習的活動中,學生的語文能力才能逐步走向完善。語文能力的真正形成,不能定格在固有情境之中,而是在真實生活中遇到相應的情況,能及時調動已有的知識與經驗,有效組織語言。因此,引導學生學習反問句的應用,教師不能止步于教材所提供的語境,需要鼓勵學生從生活實際中選擇真實場景、真實事件、真實經歷,作為練習的素材。
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反問句的應用時,筆者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或學習經歷,運用反問句表達自己的情感。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選擇了不同類型的情境,運用反問句表達了不同的情感。例如,當名不見經傳的小安出人意料地在學校田徑運動會上奪取冠軍時,學生運用反問句,在稱贊小安的同時,自己內心的激動和興奮也溢于言表。有的學生說:“天啊!真是難以置信!你難道還是我以前眼中的小安嗎?你難道不是我們班級的神嗎?你這種奮勇向前、勇奪第一的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再如,學習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之后,面對少年周恩來的遠大抱負,很多學生聯系自我,紛紛用反問句的形式,表達了自己學習完這篇課文之后的真實感受?!爸芏鱽碓谛⌒∧昙o就能有如此抱負,這不值得我們學習嗎?如果我們毫無志向和理想,與‘咸魚又有什么區(qū)別?誰說我們就一定平庸?只要我們樹立遠大理想,朝著自己的目標不斷邁進,不也照樣可以成就一番事業(yè)嗎?”
連接實際生活的教學超越了教材所設定的內容與范圍,有助于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看似簡單的一道練習題,卻蘊藏著豐富的教學資源。教師需要精準解讀編者設置這道習題的真實用意,洞察習題中各種資源的內在聯系。同時,要注意不能局限于教材的設定,要從學生語言能力發(fā)展的高度出發(fā),將教材內容與真實生活連接,使學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實現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
總之,生活經歷是多元的,學生在生活中也會運用不同的語言表達方式。語言素養(yǎng)高的學生,不僅知道“什么時候要說什么”,更知道“該怎么說、如何說”,才能起到最佳的表達與溝通效果。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抓住語文要素,科學利用教材中的“詞句段運用”欄目,借助生活化、實踐化、細節(jié)化的練習題型,為學生搭建語言文字訓練的平臺,將語言能力的訓練落實到位。
參考文獻:
[1]唐蕓.統編教材“語文園地”的設計特點與教學策略[J].教學與管理,2020(20):49-50.
[2]賴李真.“語文要素”課堂的禪城小學語文專項教研新探索[J].廣東教育(綜合版),2021(12):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