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我兒子明年參加中考,即使居家上網(wǎng)課,也不敢放松體育鍛煉,所以每天都在家里跳繩。沒想到,孩子跳繩的聲音影響了樓下鄰居。請問,孩子在家跳繩算噪聲污染嗎?
齊先生(北京)
律師說法:生活中,由于個人體質(zhì)、生活作息習慣等因素的差別,不同的人對聲音的耐受程度不盡相同。有些人容忍度高,覺得大白天樓上樓下有點動靜很正常,只要不是在大家休息的時間、不是太過分就行。但有些人容忍度較低,鄰居產(chǎn)生些許動靜可能都接受不了,認為是噪聲污染。
法律上有噪聲污染的概念,是否構(gòu)成噪聲污染并且達到污染侵害的程度,這不取決于個人感受,而是有客觀的判定標準。用老百姓的話講,就是看行為是否過分。過分,需同時滿足兩個條件:第一,超過國家規(guī)定的環(huán)境噪聲排放標準;第二,干擾到他人的正常生活、工作和學習。
對普通住宅聲音分貝的要求,在我國《城市區(qū)域環(huán)境噪聲標準》里有明確規(guī)定,白天不超過55分貝,夜間(22時至次日6時)不超過45分貝。是否超過分貝值,一鑒定便能證明。
但是,即便超過了規(guī)定的分貝值,也不一定就構(gòu)成侵害,還要看噪聲是否足以干擾到他人的正常生活、工作和學習。對于這一項的判斷標準,要根據(jù)大多數(shù)人的感受,以理性的標準來評判。
司法實踐中,會考慮聲響的大小、聲響的頻率、運動的種類、運動的時間、被侵害人受損情況、被侵害人的身體狀況、侵害人的過錯程度以及針對聲響做出的減損措施等,并結(jié)合疫情等特殊時期的特殊需求來綜合判斷。
孩子在家跳繩,如果避開了大家的休息時間,原則上認為屬于居家生活產(chǎn)生聲響的合理行為,一般不會構(gòu)成噪聲污染。除非聲響過大或頻率過高,對樓下住戶的影響超出了一般容忍限度,則可能構(gòu)成噪聲污染侵害,需要承擔一定的民事責任,如賠償、道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