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沁剛
隨著這波疫情防控形勢好轉,孩子們陸續(xù)結束網(wǎng)課,回到學校正常上課,許多家長如釋重負:神獸總算歸籠了,我們也終于解放了!教育心理學專家譚振明先生提醒,家長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當甩手掌柜的意識要不得,因為——
其一,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習慣
程先生(8歲男孩的爸爸):我和妻子奮斗了10年,終于買了一套學區(qū)房,把兒子送進現(xiàn)在就讀的這所重點小學。沒想到趕上了新冠肺炎疫情,兒子在家上了兩年網(wǎng)課,真是一樁虧本的買賣??!從兒子上網(wǎng)課的第一天起,我就盼著學校復課,現(xiàn)在總算能歇歇了。
姚女士(10歲女孩的媽媽):我女兒被她奶奶寵壞了,一身毛病。在學校上課,有老師和同學約束著,她還收斂點兒;居家上網(wǎng)課,她就成了脫韁的野馬,我一干涉她就跟我吵鬧。唉,還是交給老師管教吧。
主持人:孩子不服管教,家長就想把孩子交給老師,聽起來沒毛病,老師就是教育孩子的嘛;孩子在學校犯了錯,老師就把家長叫到學校去協(xié)助管教,聽起來也沒毛病,孩子是家長的嘛。那么,孩子到底應該由誰管?換言之,教育這件事,老師和家長怎么分工?
譚振明:教育由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三部分組成,既有明確分工,又要求密切合作。對中小學生來說,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最重要。不可否認,在學校里,學習氛圍比較濃厚,學習時間比較規(guī)律,對孩子的成長大有幫助。但是家長不能什么都指望老師,在有些方面,如果家庭教育不到位,不僅會抵消學校教育的效果,還會給孩子的成長造成消極影響。
姚女士:請譚教授說得詳細些,哪些方面不能指望老師?
譚振明:主要有四個方面,我們一一來談。
第一個方面是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習慣。
孩子養(yǎng)成好習慣的關鍵期是0~6歲,然后是小學階段。家長是陪伴孩子時間最多的人,有更多機會觀察孩子,及時給予適當?shù)囊龑?。而在學校里,一個老師要面對全班的孩子,很難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去了解和指導每個孩子。因此,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習慣,家長不能指望老師。
蘇女士(2歲男孩的媽媽):家長要培養(yǎng)孩子的哪些良好習慣?
譚振明:從孩子1歲左右開始,家長就應當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愛干凈講衛(wèi)生、早睡早起、規(guī)律作息、物品用完放回原處、餐桌吃飯有規(guī)矩等。
孩子2歲左右,家長要著重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習慣,可以多給孩子講故事、看繪本。隨著孩子的成長,逐步過渡到孩子自主閱讀。
等孩子上了小學,家長就要著重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習慣:每天回家先做作業(yè)再玩;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完成作業(yè),不拖拉磨蹭;課后復習,課前預習;準備一個專門的錯題本整理錯題;等等。
其二,培養(yǎng)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
主持人:有些孩子依賴性強,不會自學,是上網(wǎng)課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
譚振明:對。家長不能指望老師的第二個方面,就是培養(yǎng)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
有些家長溺愛孩子,對孩子過度保護,導致孩子自理能力差、缺乏獨立性,事事依賴父母。這種依賴心理會遷移到學習上,甚至內(nèi)化成他的思維模式,不愛動腦思考,遇到難題就退縮,容易變得懶散、懈怠。
這些問題是學校無力解決的,需要家長在日常生活中下大力氣予以糾正。
鄭先生(3歲女孩的爸爸):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能力,應該從幾歲開始?
譚振明:孩子的自我意識在2歲左右萌芽,這個時候,孩子就有了獨立自主的需要,什么事都想嘗試嘗試,不喜歡別人幫助。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會越來越渴望獨立,想要證明自己的能力,有自己的個人空間,希望得到家長的尊重。家長應當尊重孩子的需要,逐漸放手,給孩子充分的機會獨立做事。當孩子需要指導的時候,家長可以示范,但一定要避免包辦代替。
獨立自主的孩子,通常充滿好奇心和探索欲,勇于嘗試和挑戰(zhàn),未來會更好地適應社會,成為優(yōu)秀的人。
其三,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
主持人:獨立自主的孩子,自信心會更強。
譚振明:家長不能指望老師的第三個方面,正是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在學校能收獲同學的友誼、老師的贊賞,對增強自信有幫助,但這些只是補充。孩子自信的根源在家庭,來自家長的愛和關注。此外,也會受家長養(yǎng)育方式的影響。如果孩子經(jīng)常被家長否定、限制,孩子的自信心就被破壞,而且很難重建。
因此,家長需要給孩子提供一個溫馨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少在孩子面前發(fā)泄負面情緒,不要隨便給孩子負面評價,要多鼓勵、欣賞、信任孩子,允許孩子失敗。
其四,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教養(yǎng)和品行
范女士(14歲男孩的媽媽):人們批評孩子,往往說這孩子沒家教。看來,培養(yǎng)孩子的品行不能指望老師。
譚振明:沒錯。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教養(yǎng)和品行,是不能指望老師的第四個方面。
一個人的教養(yǎng)和品行,就是他行走的名片。有教養(yǎng)、品行好的人,能贏得他人的尊敬和歡迎。這樣的人,往往會在人生中得到更多機會,走得更遠。
孩子的教養(yǎng)和品行,取決于家長榜樣的作用和日常引導,在學校學習的知識、同伴間交往,只能起到輔助作用。家長除了關注孩子的學習之外,還要關注孩子良好教養(yǎng)和品行的培養(yǎng),從自身做起,給孩子做出好榜樣。
除此之外,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該有的家規(guī)不能少,因為家規(guī)能讓孩子懂得約束自己的言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呂先生(5歲男孩的爸爸):需要制訂哪些家規(guī)?
譚振明:對幼兒來說,至少要養(yǎng)成吃飯不出聲、待人接物有禮貌、公眾場所不喧嘩、愛護環(huán)境衛(wèi)生等習慣。
孩子上學后,家長要重點傳授給孩子人際交往規(guī)則,比如誠實守信、助人為樂、真誠正直、說話考慮他人感受等。
主持人:家長不能指望老師的還有性教育、財商培養(yǎng)、職業(yè)教育、婚姻觀教育等,所以,家長做甩手掌柜的意識要不得。愿與家長朋友們共勉!
【編輯:陳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