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玉劍飾的鑒賞

2022-05-30 10:48成昕
理財·收藏版 2022年8期
關鍵詞:陰刻獸面云紋

成昕

劍是一種兵器,從古至今劍在人們心中都是和戰(zhàn)爭有關的。在玉器劍上鑲嵌或裝飾,古人稱之為“玉具劍”。歷史上,也有一些劍,不具備實際的使用功能,僅僅作為佩戴、懸置之物,成為主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同時也有吉祥美觀之寓意。

玉劍飾的來源

考古資料顯示,玉劍飾的起源可追溯至西周時期,經(jīng)春秋到戰(zhàn)國晚期開始流行,并逐漸形成了組合成套的玉劍飾。關于四種玉具劍的名稱,多年來文獻資料及學術界至今仍有不同的觀點。按照《漢書·匈奴傳》顏注引孟康所稱的“摽、首、鐔、璏”的觀點,即劍莖(柄)一端所裝玉具稱之玉劍首;劍莖和劍身之間所裝玉具稱之為玉劍鐔(格);劍鞘上用于穿戴佩掛的劍鼻稱之為玉劍璏,亦稱之為璲;劍鞘下端所裝玉具稱之為玉摽(珌)。常見的有玉劍首、玉劍格(琫)、玉劍璏(璲)和玉劍珌(圖1)。

在漢代,玉劍飾具有代表性,除了具有裝飾美化佩劍外,其主要是統(tǒng)治階層用以顯示其“尊卑有度”的一種禮器。它是一種代表貴族身份的寶物,也是一種珍貴的饋贈禮品。

劉向《說苑·反質(zhì)》載:“經(jīng)侯過魏太子,左服玉具劍,右?guī)瀛h(huán),左光照左,右光照右。太子不視。經(jīng)侯曰:‘魏國有寶乎?太子曰:‘主信臣忠,百姓戴上,此魏國寶也。經(jīng)侯應聲解劍而去佩?!睋?jù)《漢書·匈奴傳》載:“單于正月朝天子于甘泉宮,賜玉具劍。”《漢書·王莽傳》亦載:“進其玉具寶劍,欲以為好。”可見西漢時,仍像戰(zhàn)國時那樣“世人之主皆以珠寶戈劍為寶”,以饋贈、佩戴“玉劍飾”為時尚。特別是工藝技術加速發(fā)展,所以漢代玉具劍上的玉質(zhì)裝飾物較之戰(zhàn)國數(shù)量大增。造型、工藝基本繼承了戰(zhàn)國的風格,而圖案紋飾則更加新穎別致。器面除琢飾獸面、云紋、谷紋外,尤以浮雕的蟠螭紋、虺紋等最具特色。

魏晉至隋唐時期,玉具劍不再盛行,而宋代是玉具劍的一個復興時期,當時崇尚復古、仿古。當時的玉具劍不再是打仗用的,而是成為禮儀服飾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玉劍飾器型與紋飾的特征

1.玉劍首:鑲嵌在玉柄頂端的裝飾玉稱為玉劍首。扁圓形,戰(zhàn)國前較厚,正面較平坦;西漢較薄,正面趨凹坍。背面都有一圈槽,圈槽內(nèi)有二至三個斜穿孔,便于固定。

玉劍首的形制大致分為圓形劍首,另一種是異形劍首。除了少數(shù)的素面外,紋飾一般有勾連云紋、臥蠶紋、網(wǎng)紋、菱形紋、柿蒂紋、螭虎紋、鷹紋、熊紋等。

鳳紋玉劍首(圖2),戰(zhàn)國晚期。四川省成都市羊子山172號墓出土,現(xiàn)藏四川省博物館。直徑4.8厘米,厚0.6厘米。玉質(zhì)黃白色,部分沁成褐色,有白斑、半透明。扁平體,圓形。劍首外緣有陰刻輪廓線,內(nèi)部有一周绹素紋將其分成內(nèi)外兩區(qū),內(nèi)區(qū)碾琢渦紋,外區(qū)雕刻五鳳紋和束腰網(wǎng)紋。背面中部雕刻一圓圈,圈外鉆六孔,兩兩相通,用以穿系固定到劍莖頂端。

青玉榖紋劍首(圖3),西漢。直徑5.3厘米。青白玉,褐色沁。劍飾之一,位于劍柄頂端,呈扁圓體,中心弧面上凸,陰刻四股渦紋;外環(huán)內(nèi)傾,呈斜坡狀,以減地法雕榖紋,邊緣環(huán)刻弦紋一道。劍首背面光素無紋,僅琢一環(huán)形槽,內(nèi)分飾品字形斜釘孔,用以與劍柄相連。中部高起若半球狀的劍首多見于戰(zhàn)國晚期至西漢早期,類似出土實物見于1959年湖南省長沙左家塘1號戰(zhàn)國墓與1983年廣東省廣州市象崗西漢早期的南越王趙眛墓。

螭紋玉劍飾(圖4),西漢。面徑4.6厘米,底徑4.1厘米,厚0.7厘米?,F(xiàn)藏廣東省廣州市西漢南越王墓博物館。青玉,湖綠色,溫潤有光澤,邊緣受沁呈亞白色。頂心如菌形,下連圓柱,高出器表。上浮雕等分五葉花瓣,正中花蕊圓凸,陰刻云紋;外周高浮雕兩只奔馳的螭虎,做嬉逐狀。底分兩區(qū),內(nèi)區(qū)平素,有兩圈溝槽,內(nèi)圈有兩個斜孔穿透,外區(qū)飾凸起勾連渦紋。這個劍首體型小,雕工特別精致,兩螭虎大部分剔刻離地,已屬圓雕手法。

異形玉劍首在玉劍首中所占比例較小,但藝術水準極高。江蘇徐州北洞山漢墓出土的一件彩繪執(zhí)兵俑佩戴的玉具劍上即有異形玉劍首、玉劍格及玉劍璣(圖5)。劍飾風格獨特,極具藝術魅力。

1995年發(fā)掘的江蘇徐州獅子山楚王墓出土長形刖角玉劍首1件(圖6),長9.8厘米,寬3.9厘米,和田白玉,晶瑩潔白,倒梯形上端以二連弧截裁成異形,下端有小榫可與劍莖纏綁,下端近劍莖處略有褐紅色浸。通體光素,簡潔大方。

2.玉劍格:鑲嵌在劍柄與劍身之間,有隔之意的裝飾玉,稱為玉劍格。正視略呈長方形,菱形斷面,戰(zhàn)國早期角微圓,中晚期以后下邊緣逐漸尖垂。兩面均有紋飾。紋飾一般多為幾何紋或獸面紋;雕刻技法可分為淺浮雕或高浮雕(局部圓雕)兩類。

青白玉獸面螭紋劍格(圖7),西漢。高2.4厘米,寬5.8厘米,厚2.6厘米。青白玉質(zhì)地,黑褐色沁,長方形,菱形斷面,中脊線突下垂。底邊向中央傾斜,管鉆橢圓形孔。高浮雕螭蹲居正面,螭首呈狐尖,一后腿直蹬,尖爪平伸,耳鞘尖有耳蝸,長尾分叉卷曲,身尾分界明顯,毛發(fā)后飄。背面飾勾云紋組成的獸面,獸眼鼓凸,粗眉上揚與闊鼻相連,長腳菱形紋飾眉心。此器集鉆孔、拉鋸、挖雕、壓地、浮雕、陰刻等技法于一身,漢代特征顯著。此獸面螭紋玉劍格與陜西省長安縣郭杜鎮(zhèn)鄧店村漢墓出土的螭虎紋玉劍格的形制極為相同,當為同期之作。

白玉沁色雕云紋劍格(圖8),寬5.8厘米,高2.2厘米,厚2.4厘米。天津市文物公司征集。玉質(zhì)溫潤光澤,局部受褐色侵蝕,菱形斷面,中脊線較突下垂,底邊向中央傾垂,上邊兩角略圓。管鉆進橢圓形孔,因穿孔為先管鉆,后拉鋸而成,故留有鉆痕和拉鋸痕。器表隱地淺浮雕,不突出器表面的放折卷云紋,云紋間垂直相交如T字形,似古代的矩尺,俗稱云矩紋,此種紋飾多用于劍格和劍珌上,并一直沿用下來。整件器物造型規(guī)整,紋飾雕刻流暢,為戰(zhàn)國晚期的作品。

玉沁色劍格(圖9),高5.2厘米。天津市文物公司舊藏。器物整體受沁,光素無紋。造型簡潔大方。

3.玉劍璏:鑲嵌在劍鞘上,用以穿系于腰間的裝飾玉,俗稱“昭文帶”。俯視呈長方形,側(cè)視長方形兩端下彎,亦有無下彎部分的,中有孔。早期上部略厚,孔小兩側(cè)下垂少,西漢上層薄,孔大,兩側(cè)下垂多。其裝飾紋樣,除素面外,亦可分為淺浮雕云紋、谷紋和蒲紋、瓦溝紋及各種動物紋。

白玉沁色雕獸面紋劍璏(圖10),西漢。長8厘米,天津市文物公司舊藏。白玉,局部土黃色沁。長方形,兩端下垂內(nèi)卷,銎孔狹長,偏一側(cè),兩邊略厚,下邊稍薄。璏面琢壓地獸面云紋,一端為獸面,獸大眼,眼瞼下垂,濃眉上揚內(nèi)卷,云紋左右對稱,局部飾菱形網(wǎng)格紋。該器云紋表現(xiàn)清晰,勾弧曲圓,獸面粗眉用細線陰刻,均一根到底,無斷續(xù)現(xiàn)象。這種用細小陰刻線琢制的紋飾,研究者慣稱為“游絲毛雕”,古玩界則稱為“牛毛雕”。這種精細流利的游絲紋常作為動物圖像細部裝飾,或作羽毛、或作翎紋,遒勁流暢,代表著漢代工匠的精湛技術。同此玉璏相似者,是1978年湖南省長沙市楊家山304號西漢后期墓出土物。

白玉雕勾云紋劍璏(圖11),西漢?,F(xiàn)藏于天津市博物館。長9.5厘米,寬1.8厘米?;野咨?,玉質(zhì)溫潤,有褐色沁,正面浮雕勾連云紋,腹下一長方形孔,背面光素無紋,琢制精細規(guī)整。

白玉螭紋劍璏(圖12),魏晉。長4.6厘米,寬2.8厘米,高1.7厘米。白玉泛青色。長方形略拱,兩側(cè)平齊,飾三條弦紋,中間長方孔。器面淺浮雕螭紋與漢螭有別。其特征為:頭部正視微俯,闊扁方首,面寬短,四邊形眼,長眉連鼻,尖卷耳,身細長,脊線凹陷,一前足似握拳,二后足似握未握,爪尖長,身尾分明,尾首較細,尾端寬似狐尾,尾貫長陰線,尾及腿等以陰線平行成組短線作毛發(fā),為魏晉時期螭紋的特征。

4.玉劍珌:鑲嵌在劍鞘末端的裝飾玉,稱為玉劍珌。其造型基本是梯形或近似梯形,下端略寬;中部表面弧起,兩側(cè)薄,橫斷面呈梭或橄欖形。大端正面鉆一大孔,并有兩小孔與其相通;也有小端正中鉆一大孔,兩面各鉆一小孔;戰(zhàn)國直身、體圓、較厚,比漢代要小些。漢代收身、體高、較薄。

白玉雕勾云紋劍珌(圖13),戰(zhàn)國晚期。天津市文物公司征集。寬3.8厘米,高2.6厘米,厚1.1厘米。白玉質(zhì)地,溫潤光澤,局部有紅褐色侵蝕。呈倒梯形狀,側(cè)視呈橢菱形。邊緣薄,四角硬挺,體高身厚,兩側(cè)略收腰。邊緣雕出陰刻直線相連,正反兩面均飾對稱的勾云紋、冰紋、細陰刻線紋。獸面紋牛角上卷,圓突的滴水眼。頂部有一粗的豎向圓孔及對稱的兩個斜向圓孔。

玉螭紋劍珌(圖14),西漢中期。1997年山東省巨野縣紅土山漢墓出土,山東省巨野縣文物管理所藏。長6.3厘米,寬3.8厘米,厚2.2厘米。玉質(zhì)淡茶色。浮雕螭虎、卷云紋,螭虎盤繞于珌的兩面。一端有三孔,兩端小孔斜穿,與中孔相通,用于接鞘。

水晶劍珌(圖15),西漢后期。1978年河北省邢臺市北陳村劉?墓出土。現(xiàn)藏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白色,近似梯形,中間起脊。表面拋光明亮,里面有銹蝕。

螭紋瑪瑙劍珌(圖16),東漢。1956年湖南省零陵縣東門外文廟1號墓出土,現(xiàn)藏湖南省博物館。長3.6厘米,寬2.8厘米,厚2.7厘米?,旇з|(zhì)。器形為菱形,上部以紅色瑪瑙巧雕螭首、身,劍珌身為白瑪瑙。利用瑪瑙天然鮮艷的顏色雕劍珌紋飾,可謂匠心獨運。

結(jié) 語

綜上所述,漢代的玉劍飾延續(xù)戰(zhàn)國時期的風格,并且發(fā)展至極盛時期。此時期的琢玉技術日益精進,制作用料比較考究,刀法簡約大氣,琢磨拋光細膩,紋飾線條簡潔自然,具有極高的藝術水平。在造型、工藝上基本繼承了戰(zhàn)國傳統(tǒng)風格,圖案紋飾新穎別致。 魏晉時期的玉劍飾出土資料和傳世玉器數(shù)量不是特別多,紋飾有一些變化。唐宋以后的玉劍飾從造型、紋飾來說,都是仿古器較多,做工用料上比較講究,也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欣賞價值。

猜你喜歡
陰刻獸面云紋
淺談塞上碑林紅石峽的書法藝術和歷史價值
商周青銅器獸面紋“蕝”部小議
圖案于社會之中——再析上古時代的“獸面”母題
淺析現(xiàn)代設計中云紋圖案的運用
淺談玉石微雕陰刻藝術
淺析殷周時期復合獸面紋飾
云紋在現(xiàn)代設計中的應用
淺談河北蔚縣剪紙
吉祥云紋與現(xiàn)代家居軟裝飾紡織品設計
云紋石斑魚仔稚魚的攝食習性與生長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