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古城
斑駁,沉默
從幽深的時間里現(xiàn)身
仿佛時間本身
曾經(jīng)為它的子民
抵擋過風雪、冷雨、箭簇
它用一小塊的恬靜與安詳
護佑過居住于此的村民們
而現(xiàn)在,它依然
用恬靜推開喧囂
用穿越風雨的溫暖
守護著村民們的生活
織藏毯的人
織荷花與盤花
織它們馥郁的芬芳
織寶傘與寶蓋
織佛光綿長
向陽的庭院里
時光端坐
織藏毯的老人
白發(fā)里有風雨的遺痕
而此時
溫暖的陽光
落滿了他的發(fā)間
輕挑細捻
細細編織
下午的時光里
那個編織藏毯的老人
心無旁騖
編織著幸福的經(jīng)緯
田野里
小村外的田野里
和幾個作家朋友
漫無目的地閑逛
夜?jié)u漸黑下來
慢慢抱緊近處的莊稼
和遠處的群山
從青稞到油菜花
從小麥到燕麥
我們在莊稼間穿行
麥子揚花,燕麥灌漿
一半的油菜在開花
一半的油菜在結(jié)籽
野花在搖落它們的芳香
(田野與稼禾的法則:繁忙而井然)
我們幾個人信步而行
無所事事,像幾個
游手好閑的人
黑城村的夜晚
星光如露
滴落在林間樹梢
滴落在夜行人的眼中
夜色如霧
彌漫在巨大的空曠里
鼻息輕微
鼾聲隱伏
幾盞路燈的燈光
登堂入室,照進民宿
有人在睡夢中輕輕翻身
一個甜蜜的夢,和黑城村的夜色
因此而漾出了
細小的漣漪
土豆花從夜色中浮起
我們在田野間漫游
一次次談及
小麥,燕麥,青稞
那些優(yōu)秀的莊稼
有些還在揚花
有些已經(jīng)飽滿
向大地垂下了頭顱
夜色漸漸濃重
稼禾芬芳,那些
沁人心脾的香氣
讓這個七月末的夜晚
恍惚而又具體
臨近村莊
看到一塊黑黝黝的土地上
浮起了一束束白色的花朵
此時,眾花隱身夜色
只有樸素的土豆花
用小小的白
把自己與黑夜
區(qū)別開來
寂 靜
古城墻蹲伏于夜色
明長城,在更遠一點的田野里
它們早已殘破不堪
還在努力
守護著一方恬靜
它們巨大的陰影
比夜色還要闊大
夜色的襁褓
溫柔地擁住一切
風停在民宿的柴門之外
輕輕扣門
村尾幾聲隱隱的犬吠
加深了小村的寂靜
古城老酒
一滴酒
是多少青稞清澈的靈魄?
它映照出多少渾濁的影子?
歷經(jīng)蒸煮、發(fā)酵
被一只甑鍋教育:
要在時間中平心靜氣
要在一次次的高溫中
寫下生命最優(yōu)雅厚重的芳香
沉靜的一滴
卻能打開最深的海
無比真誠,比血液還熱烈
它從不隱藏一顆沸騰的心
雖不善飲,我卻想
讓一滴老酒住進體內(nèi)
讓自己,時刻擁有
一顆沸騰之心
黑城小夜曲
夜色遼闊
展開沁涼的靜默
蟲鳴隱約,加深了遼闊的寂靜
露珠抱著花香
在一朵花蕊里
搖搖欲墜
酣睡的人
在蜜糖的夢里
還未醒來
去靜房寺的路上
簡易的公路上
行人稀少
山路緩緩抬升
公路兩邊
草木茂盛,林幽山靜
綠色的鳥鳴滴落
和我們一樣
從山腳開始
野花也一點點
趕往山頂?shù)撵o房寺
圓穗蓼,紫菀,長柱沙參
還有那么多叫不出名字的野花
擠擠挨挨,卻安安靜靜
越往上走,花朵越繁盛
在靜房寺的門口
我見到了最多的花朵
靜房寺大殿檐下的花朵
小寺闃寂
正午熾盛的陽光
悄然搬動一座山的陰影
風輕手輕腳,拿走大殿檐角下
那排盛開的花朵的芳香
佛在午休
守寺人,懨懨欲睡
我們安靜進入,又安安靜靜退出
那些花朵,悄然怒放
哦,佛也是愛花人
靜房寺的靜
是香客寥落
是佛的清夢
是滿山野花的寂寞開落
是一顆松針
落下時
濺起的巨響
“佛手洞”
一枚深深的掌?。?/p>
一頁經(jīng)文
安靜時,清修
起風時,就用手掌撐住
內(nèi)心那搖搖欲墜的
群山
【作者簡介】陳勁松,本名陳敬松。1977年6月生于安徽省碭山縣,現(xiàn)居青海省格爾木市。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魯迅文學院第39屆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學員。1996年公開發(fā)表作品,詩歌、散文、小說見于《詩刊》《散文》《青年文學》《星星》《揚子江》《花城》《作品》等刊。有作品收入全國幼兒師范學校語文課本及多部選本。獲青海省青年文學獎、“中國·散文詩年度大獎”、《詩潮》年度詩歌獎等獎項數(shù)十次。
著有詩集《紙上漣漪》等五部,散文集《提燈少年》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