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元忠 劉靜
[摘? 要] 小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應是一個充滿情趣和活力的探究之旅。這要求教師學會采取靈活的措施,助力學習研究的開展,助推學習探究的深入,最終大幅度提升學生的感悟水平。教師用好溫故知新、實踐體驗、反芻學習等策略,讓學生能夠更有效地集中注意力關注知識學習,使得整個學習活動充滿著生命的活力,流淌著智慧的氤氳。
[關鍵詞] 數(shù)學探索;學習感悟;教學策略
“小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應該是一個富有生命活力的學習,也是一個個性獲得顯現(xiàn)和發(fā)展的活動過程,更是一個數(shù)學素養(yǎng)得以積累的體驗之旅。”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應該把引導放在第一位,使得學生真正融入教學活動,真正成為知識探究者。教師重視學習活動情境的創(chuàng)設以及學習活動的引導,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深入研究問題,進而在探究活動中,獲得最為寶貴的學習體驗,以提升學生學習感悟水平,促進數(shù)學觀察、學習思考等素養(yǎng)的平穩(wěn)發(fā)展。
[?]一、溫故知新,引發(fā)探索
溫故而知新,這是一種學習方法應用,也是對教師施教的一種啟迪。如果教師眼中沒有學生,沒有對學生知識積累現(xiàn)狀的把握,那么教師設計的教學活動會走近他們的生活嗎?會走進他們的內心嗎?會激活他們探究新知的興趣嗎?這些疑問都是實實在在存在的,需要教師冷靜地面對學生的現(xiàn)實,科學地采取溫故知新的策略,讓學生在復習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進而樹立努力學習的信心,以激發(fā)他們努力探究新知奧秘的活力,讓他們在學習活動中更具主動性。
教師截取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首位不夠除的教學片段,簡略地進行教學反思。
師:這里有一個問題需要大家去研究,你們愿意嗎?
學生的情緒高漲,很樂意接受挑戰(zhàn)。
課件呈現(xiàn):新明果園,買來了新品種蘋果樹苗312棵,計劃分種在2個山坡上,平均每塊山坡上種多少棵?
生1:是平均分,312÷2。
生2:我會列出豎式計算,結果是156棵。
師:很好!那你能說說豎式計算是如何做的嗎?
生2:先看百位上的3,3÷2夠除,商1,寫在百位上;再算余數(shù)與十位上1合成的11÷2,得出商是5,寫在十位上;最后算余數(shù)1和個位上2合成的12÷2,得到6。所以結果就是156棵。
師:真仔細,也很正確。我們把商寫在哪兒,是不是有一定的規(guī)矩?
生(齊):是的!除到哪一位商就寫在那一位的上面。
……
師:那下面的問題,又該如何解決呢?
課件顯示:把2個山坡改編為4個山坡?!?”在閃動著。
生(齊):算式是312÷4。
師:這是為什么?
生(齊):現(xiàn)在是平均分成4份。
師:對!那你會計算這個算式嗎?
生3:是這樣的,312÷4的豎式中,百位上3比4小,不夠除,就把它與十位上的1合起來,就是31個十了,再用31個十除以4,是夠除的,商是7,這就和以前的除法計算一樣了。
生4:31我也看到了,不過商7寫在哪里呢?是在3的上面,還是在1的上面?
師:你的這個問題很好!大家的意見呢?
生(齊):不是說用31個十除以4嗎?得到的是7個十,當然應該是在十位上的,就是在1的上面。
……
教師以復習鋪墊為切入口,旨在喚醒學生對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思考,首位夠除的知識、經(jīng)驗等,使得學習方法得以激活。特別是引導學生探究312÷4的商,應先讓學生明白這道除法計算的獨特性及商的取值范圍。教師利用問題引導學生寫商時去思考、去研究,學生會發(fā)現(xiàn)312÷4的商不會是三位數(shù),也不會是一位數(shù),進而明確商必定是兩位數(shù),這對試商學習起著無比巨大的作用,也會幫助學生逐步建構這類除法定商的數(shù)學模型,最終讓學習得以有序推進,讓學習研究不斷深入。
正確試商、確定準試商的位置,是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首位不夠除的學習難點,也是除法學習的關鍵點所在。教師應學會放慢腳步,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努力嘗試、互助學習,以實現(xiàn)學習難點的突破,致使整個學習活動更好地凸顯自主學習的活力,也能激發(fā)學生不斷進取的信心。
[?]二、體驗實踐,助力探究
實踐操作、體驗探究是學生獲得直觀感受的最有效的路徑,也是學生積累感性認識、助推學習反思、促進學習深化的重要途徑。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進行必要的觀察、操作、討論交流等學習活動,讓學生在真切的學習體驗中對數(shù)學知識有一個全面的理解,以促進相應認知的科學建構。
試看“認識量角器”的教學片段。
師:剛才同學們說用三角板的一個角去區(qū)分∠1和∠2,這是可以做到的。但是,你能更仔細地區(qū)分出∠2比∠1大多少嗎?該怎么辦?
生5:同測量長度、質量等一樣,找出測量角的工具,就是這個量角器。
師:很好!測量角需要一個合適的工具——量角器。顧名思義,它是測量角的大小的儀器。說說你自己對它的認識。
生6:像一個半圓,有很多刻度,也有很多線。
生7:量角器有兩組刻度,分別是0到180,不過它們是相反的,90在中間,是唯一的。
師:觀察得很細致,還有同學要補充嗎?
生8:量角器的刻度在半圓的上面,下面還有一條直線,它和90是連在一起的,可以說把量角器分成了左右兩個直角。
師:你真了不起!連這個都能看得出來、想得到,真棒!請大家根據(jù)這個發(fā)現(xiàn)再去觀察一下手中的量角器。
學生繼續(xù)拿起量角器仔細觀察,找到底線、中心線,找到兩組刻度。
師:你知道量角器中的1是指什么嗎?
生9:好像叫1度,其他的也是一樣的,比如90指的是90度,120指的是120度。
師:對!數(shù)學上把一個半圓這樣平均分成180等份(課件同步展示),其中的1份就是1度?,F(xiàn)在你知道了嗎?與你的同伴相互指一指、說一說。
學生活動,指出不同角,說出不同的度數(shù)。
……
認識量角器是一個非常簡單的課題,但是要使學生真正讀懂量角器,讀透量角器,甚至正確使用量角器,其中的學問還是挺多的,難度也是挺大的。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不能把認識量角器看作簡單的課題去思考,應努力細化每一個環(huán)節(jié),著力幫助學生形成較為厚重的量角器表象認知,為學生正確認識量角器、準確使用量角器奠定基礎。
案例中,教師引導學生深度觀察量角器、說出對量角器的理解等。在眾人的學習成果分享中,學生不僅從感官上認識到了量角器,形成了初步感知,建立了量角器的表象,還從細微的觀察中發(fā)現(xiàn)了量角器中的學問,比如中心點的存在、兩組刻度的構造等,并將其深深地烙在了學生自己的腦海中。
[?]三、反芻回顧,深化探究
學生學習數(shù)學知識像牛吃草一樣應進行必要的反芻。試想一下,一節(jié)40分鐘的課堂,學生真的能較全面地接受數(shù)學知識嗎?真的能建構好相應的數(shù)學認知嗎?答案不是十分肯定。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氛圍,引導學生對學習歷程進行積極反芻,讓學生在反復的咀嚼中科學地理解知識,領悟知識的本質,更好地建立認知體系。
比如“方程的意義”教學。
師:經(jīng)過這么長時間的學習,說說你對方程的認識。
生10:含有字母的式子,它就是方程。
生11:不對!應該是含有字母的等式,才是方程。
師:對?。》匠淌堑仁?,這個是必須的。那還有要說的嗎?
生12:前面的討論都是不夠完整的。不一定是字符,也可以是符號,如□×8=40,我認為這也是一個方程。
生13:是的,像一年級的數(shù)學書中其實也是有方程的,比如,9-(? )=6,它不也是一個方程嗎?
生14:你們舉的例子都是對的,但是你們不能忽略掉方程還必須有未知數(shù)。
生15:對!應該是含有未知數(shù)的等式,未知數(shù)可以是字母,也可能是符號,像括號、五角星等,還可以是文字的。
生16:兩個條件,一個是未知數(shù),一個是等式。
……
反思知識形成過程是學習反芻的一種體現(xiàn)。它能喚醒記憶,有助于認知積累與感悟,更能加速認知建構。案例中,教師以問題小結的方式,誘導學生去回顧學習,回憶對方程的認識,進而引發(fā)了一場爭辯。盡管不是一帆風順,但是學生經(jīng)歷了一個再深入學習、再深化認知的過程,這是加速學習建構的有力舉措。通過咀嚼體驗活動,學生的反思意識得到強化、想象能力得到培養(yǎng)、歸納能力得到發(fā)展。
在數(shù)學教學活動中,教師既要關注學生的學習引領,讓他們順利地投入數(shù)學知識的探究學習中,讓學習更具目的性,學習效益不斷提升;又要給予學生必要的學習引領,創(chuàng)設觀察、實踐、爭辯、交流、歸納等學習情境,讓學生在諸多的學習互動中獲得真切的體驗,豐富和發(fā)展其學習思維、學習經(jīng)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