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生華
摘要:《呼風喚雨的世紀》一課的教學,除了要引導學生進一步鞏固多角度提問策略,還需要指導學生甄別和篩選問題的價值,進一步提高閱讀實效。教學中,借助問題清單多角度提問,幫助學生鞏固“能問”;借助課后習題指導價值判斷,引導學生學會“善問”。
關鍵詞:多角度提問策略;問題價值;問題清單;《呼風喚雨的世紀》
《呼風喚雨的世紀》為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內容。該單元為提問策略單元,旨在引導學生“閱讀時嘗試從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問題”。通過本單元前兩課的學習,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從針對部分內容提問到針對全文內容提問,從針對內容提問到針對寫法、聯系自身生活提問等提問策略,即實現了“能問”。本課教學,除了進一步鞏固多角度提問,還需要指導學生甄別和篩選問題的價值,進一步提高閱讀實效,即讓學生“善問”。
一、借助問題清單引導多角度提問,幫助學生鞏固“能問”
第6課課后的小組問題清單和對問題的討論提示學生,問題可以來源于課文內容、課文寫法以及啟示與生活經驗。本課教學的導語也引導學生關注“一位同學”在課文旁邊、文后提出的問題。受此啟發(fā),我先引導學生借助問題清單梳理這些問題的提問角度(如下頁表1所示)。
學生將這些問題分類后,我指導他們仿照問題清單,從提問的3個角度大膽質疑,寫下自己的問題,并在小組內交流。學生興致高漲,提出了大量的問題。
學生從內容角度提出的問題有:
1.什么是因特網?什么是程控電話?什么是遠洋船舶?什么是原子核?
2.為什么說人可以呼風喚雨?人類怎么呼風喚雨的?
3.為什么要圍繞20世紀來寫?
4.人類在上百萬年的歷史中為什么要依賴自然?
5.20世紀前,人類是怎么生活的?古時候為什么沒這么發(fā)達?
學生從寫法角度提出的問題有:
1.可以用別的詞換掉“洞察”嗎?
2.地球村為什么加引號?
3.為什么第4自然段要用舉例子的方法描寫?為什么不舉更多例子?
4.為什么開頭直接寫“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
5.為什么要把電視、廣播稱作“千里眼”“順風耳”?
學生從啟示與生活經驗角度提出的問題有:
1.除了課文中說的,20世紀還有哪些發(fā)現、發(fā)明?
2.未來會發(fā)明懸空大樓嗎?
3.科學越發(fā)達就會越安全嗎?科技對人有害嗎?現代科技對人們安全嗎?
可以看出,學生從聚焦詞語提問到圍繞關鍵句提問,從針對局部提問到針對全文提問;從內容到寫法,再到聯系自身生活經驗,所提問題覆蓋各問題類型,鞏固了多角度提問的策略。
對于學生而言,每個人的學習起點不同,問題所提的難易程度也會有明顯區(qū)分。但就個體而言,這一環(huán)節(jié)敢于提問,能提出問題才是最重要的。畢竟,閱讀文本后能產生問題,在后續(xù)的問題解決中自然就會有所獲得。
二、借助課后習題指導價值判斷,引導學生學會“善問”
當學生提出各種問題之后,就應該著重教會學生判斷問題的價值,使其提問策略的學習得到進階。
《呼風喚雨的世紀》課后的習題二中,編者列舉了“‘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是什么意思?”“20世紀的科學成就為什么可以用這句詩來形容?”兩個問題,并提示學生“有的問題可以幫助我理解課文的內容”。順著這一思路,我?guī)ьI學生搞清楚問題與“幫助我理解課文內容”之間的聯系。
我讓學生首先找到這句詩在文中的位置——第3自然段;再理解這句詩的本意,感受雪下得大,下得多,來得快;接著,聯系上下文,搞清楚這句詩形容的是“20世紀的成就”;最后,靜心品讀第4自然段,感受“20世紀的成就”——登月潛海、洞察天體、探索原子核,通信設備、交通工具的發(fā)明讓地球成了“地球村”。再與詩句中生動描寫雪的“多、大、快”特征對應,學生形象地感受到20世紀科學成就的特點。應該說,這句詩的引用堪稱本文的點睛之筆,從寫法上看,它為這篇科普文注入了靈氣;從內容上看,它形象地說明了20世紀的科學成就。
借助以上教學,我引導學生潛心會文,用聯系的眼光照應上下文,體會問題的價值——對理解課文有幫助。
當師生通過課后習題明確了有價值的問題可以幫助讀者理解課文內容或可以引發(fā)讀者深入思考之后,我?guī)ьI學生回顧小組問題清單,以小組為單位,合作篩選組內有價值問題,并用星號標注(部分內容如表2所示)。
可以看出,學生經過課后習題的學習,對于從“內容”“寫法”“啟示與生活經驗”等角度判定問題價值有了深刻認識。
以從寫法角度提出的問題1、問題2為例?!岸床臁笔强创怯^察得很透徹、很清楚。百億光年外的天體,距離我們有“94608”還要后綴23個“0”米。至大不可感,數字成符號。從20世紀來說,人類只有借助現代科學技術才能“洞察”。這是在觀察的基礎上,力求做得更好。因此,這一問題可以引發(fā)讀者深入思考。至于為什么第4自然段不舉更多的例子,教學時,我引導學生品讀該段,使其明白“登月球”“潛深海”“洞天體”“探索原子核”是20世紀所有人類發(fā)現中最為了不起的四種,具有代表性。所舉“電視”“程控電話”“因特網”與“民航飛機”“高速火車”“遠洋船舶”則分別對應通信設備與交通工具的發(fā)明,以此來說明之所以地球成為“地球村”的緣由??傊?,上述事例都是作者精心挑選的,足以凸顯“科學在改變著人類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變著人類的物質生活”的觀點,自然無須再多舉例。
對這些問題的價值判斷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學生能對詞語的運用以及科普說明文的說明方法進行質疑并肯定其價值,這是難能可貴的,因為這涉及學生對文章寫法的認識。
總之,從多角度提問,特別是從寫法層面多問幾個為什么,并在品讀文本的過程中判斷自己所提問題的價值,是一項頗為重要的閱讀能力。這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在實踐中體悟、修煉。
參考文獻:
[1] 王天蓉,等.問題化學習教師行動手冊(第二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