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STEAM課程是以科學、技術、工程、藝術、數學五個要素整合而成的一種新型課程形態(tài)。把這五個要素整合起來的方法則是通過項目或者問題把跨學科知識串聯起來,提升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和問題解決能力。開發(fā)和實施STEAM課程對于幼兒園課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可以促進幼兒發(fā)展和教師成長。積木是STEAM課程中的重要資源,將積木資源融入STEAM課程中是可行且必要的?;诜e木資源的STEAM課程實施主要包括六個活動流程: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任務;鋪墊經驗,豐富認知;設計圖紙,大膽表征;探索材料,自主建構;分享交流,多元評價;拓展活動,經驗延伸。
[關鍵詞] 積木資源;STEAM課程;課程實施
一、幼兒園STEAM課程實施的意義與價值
(一)有助于推進幼兒園課程改革
STEAM教育理念是在STEM教育理念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STEAM課程是對幼兒科學探究、技術應用、工程思維、藝術設計、數理運用進行多維度塑造的教育模式。STEAM課程一般采取項目式學習的形式,幼兒在一段時間內對一個問題進行持續(xù)性探索,并用自己的經驗去解決問題,從而獲得核心知識,在形式與內容上都區(qū)別于傳統(tǒng)的幼兒園課程,既可以補充幼兒工程與技術教育的缺失,又注重幼兒科學、數學能力的實際應用。虞永平教授指出,幼兒園課程是一個以思考為紐帶的綜合行動結構,而不只是靜態(tài)的知識結構,STEAM課程中的項目式學習恰恰是隨著幼兒發(fā)展而動態(tài)變化著的,這也與我國幼兒園課程改革的方向一致。因此,在幼兒園中開發(fā)和實施STEAM課程有助于推進我國幼兒園課程改革。
(二)有助于提高幼兒創(chuàng)造力和解決問題能力
STEAM 教育強調各學科之間的融合發(fā)展,與《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的教育理念不謀而合。這種融合式的STEAM課程對幼兒的能力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通過STEAM課程的學習,幼兒不僅能獲得豐富的多領域學科知識,還能形成跨學科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提高在真實情境中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品質。
(三)有助于提升幼兒園教師的STEAM素養(yǎng)
盡管當前對STEAM教育的研究比較豐富,但是涉及幼兒園STEAM課程實踐的研究仍相對較少,許多幼兒園教師對于STEAM理念的理解僅僅停留于表面的認識,STEAM教育能力略顯不足。有學者指出,缺乏 STEAM 專業(yè)師資培養(yǎng)機制是我國 STEAM教育發(fā)展面臨的主要現實困境。通過實施幼兒園STEAM課程可以使教師加深對STEAM教育理念的認識,并在實踐中不斷反思,不斷提高STEAM教育能力,提升自身的STEAM素養(yǎng)與STEAM教育效能感,從而培養(yǎng)出一批對STEAM教育具有獨到見解的專業(yè)師資。同時,一些學前教育專家可以以此探尋培養(yǎng)專業(yè)師資的機制,從而使幼兒階段的STEAM教育更加系統(tǒng)化、科學化和規(guī)范化。
二、幼兒園STEAM課程實施中的資源利用
積木是常見的教育教學資源,在幼兒園中的使用率極高,常常作為游戲材料被放置于建構游戲區(qū)和戶外自主游戲區(qū)中。積木游戲也是幼兒較為喜歡的創(chuàng)造性游戲之一,幼兒用積木材料可以搭建出多樣的造型。將積木資源用于STEAM課程,既便于取材又可以增添課程的趣味性,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為此,將積木資源融入幼兒園STEAM課程中是可能且必要的。
(一)積木資源用于STEAM課程的可行性分析
積木作為一種有價值的低結構游戲材料被幼兒園廣泛應用。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從建構主義視角指出,幼兒園和小學低年級的積木游戲對兒童的身體、邏輯和社會認知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課題研究過程中,筆者為課題實驗園大、中、小班幼兒根據年齡特點準備了形式、大小、色彩、構造不同的豐富的積木資源,供幼兒個體建構及集體建構。積木資源用于STEAM課程可以將教育活動與游戲活動相融合,之后幼兒仍可在建構區(qū)繼續(xù)對游戲材料和學習內容進行自主探索。積木資源的便利性與實用性使得在STEAM課程中使用積木資源具有可行性。
(二)積木資源用于STEAM課程的需求分析
3~6歲兒童學習的方式與特點是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實際操作。將積木資源用于STEAM課程,給幼兒提供了動手動腦的機會,不僅能增進幼兒對核心知識的了解,更能提高幼兒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助于將外部經驗內化于心。另外,積木資源對于幼兒的學習與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首先,積木游戲作為一種游戲活動帶給幼兒的是積極愉悅的情感體驗。其次,通過操作形狀、大小、顏色各異的積木材料,既能鍛煉幼兒的手部精細動作和手眼協(xié)調能力,又能讓幼兒搭建出更為生動、形象、有趣的造型,發(fā)揮幼兒的想象力。最后,積木游戲可以使幼兒獲得數學和科學的相關經驗,整個搭建過程就是一個工程和技術的完成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幼兒不僅能獲得認知層面的相關經驗,還能培養(yǎng)對科學探究的興趣與科學態(tài)度。
三、基于積木資源的STEAM課程實施路徑
基于積木資源的STEAM課程有別于傳統(tǒng)的積木搭建活動,該課程以STEAM理念為引領,以積木搭建游戲活動為載體,以項目主題和真實生活情境為起點,引導幼兒通過創(chuàng)造性的探索活動,提升在生活中發(fā)現問題并運用創(chuàng)造性的方式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筆者以“河貍奇妙鎮(zhèn)”中的項目主題活動為例,進行了課程實施的研究和嘗試,探索出了一套幼兒園STEAM課程的實施路徑。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任務
STEAM課程有明確的活動目標,活動過程中會通過完成不同的任務而實現目標。因此,幼兒在活動中的任務意識較強。STEAM活動任務的學習方式可劃分為“問題—探究”“懷疑—驗證”“模仿—改造”“想象—創(chuàng)造”四種類型。每種類型指向不同的活動目的,其中想象—創(chuàng)造型任務是對已知經驗的深度加工,這被認為是提高兒童高階思維能力的最佳途徑。STEAM課程中幼兒的主要任務是想象—創(chuàng)造類型,通過完成此類任務可以促進幼兒創(chuàng)新能力、問題解決能力等綜合能力的發(fā)展。因此,在基于積木資源的STEAM課程的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應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激發(fā)幼兒搭建的欲望和興趣,提高幼兒的任務意識和完成任務的積極性、主動性,同時應保證情境的完整性,避免有頭無尾,給予幼兒良好的活動體驗,為項目之間的銜接打好基礎。
(二)鋪墊經驗,豐富認知
幼兒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是有限的,STEAM課程往往會涉及一些比較復雜的物理現象和科學原理。如果不提前滲透一些與課程相關的概念和知識,那么STEAM課程將難以順利推進下去。例如,在小班活動“神奇的直升機”中,如果活動前幼兒對飛機的類型與直升機的造型、構造等內容缺少認知,幼兒就無法形成對直升機的整體認知,更無法自己設計和動手搭建直升機模型。為此,教師通過多元的方式豐富幼兒對直升機的認知,首先通過家園合作的方式,在家庭生活中增加飛機模型及玩具供孩子擺弄,讓幼兒熟悉將要建構的飛機的造型、結構等,不斷獲得與直升機相關的真實體驗。其次,教師采用實物展示、圖示、視頻等多樣的形式讓幼兒通過豐富的感知和欣賞進一步積累認知經驗。最后,對于課程中搭建的難點部分,教師要重點介紹,加深幼兒對重點搭建部分的理解。必要時教師可示范搭建,但需要說明的是,示范搭建有時會限制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使幼兒走入模仿搭建的怪圈。所以,教師需要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三)設計圖紙,大膽表征
建構圖紙的設計既能檢驗幼兒的核心經驗,也能培養(yǎng)幼兒的工程思維。通過設計圖紙環(huán)節(jié),可以巧妙地培養(yǎng)幼兒的計劃思維和任務意識,使幼兒明確自己的搭建目標。設計圖紙也是一個藝術性表征的過程。在繪制圖紙時,幼兒可以自由選擇和搭配色彩,圍繞STEAM課程主題進行藝術創(chuàng)造與表現。因為不同年齡段的幼兒計劃的水平和能力不同,所以具體的計劃要求也應有差異。例如,在小班活動“神奇的直升機”中,幼兒在繪畫表征上略顯吃力,便不能強求幼兒去進行繪畫設計,畫出搭建的直升機的重要部分即可,不必要求圖紙的美觀性,幼兒能初步感知和欣賞色彩就可以了。對于大班幼兒來說,不僅應設計出完整的計劃圖,對圖紙的繪制也應提出更高的要求。圖紙并不是設計完就可以拋之腦后的,由于STEAM課程往往是圍繞一個主題或項目進行多次探究,因此在建構完成之后可以將建構作品與設計圖進行對比,隨著活動的深入不斷更新設計想法,對圖紙進行豐富和完善。
(四)探索材料,自主建構
STEAM課程中運用的積木不同于幼兒平時使用的積木,除了平時常見的普通形狀積木,還有一部分是特殊積木,有著固定、連接、旋轉、鑲嵌等功能,此外還有科技類的積木材料,包括齒輪、彎管、輪滑等,尤其一些材料是固定搭配,需要組裝才能使用,如果幼兒沒有相關的建構經驗,那么對幼兒來說建構難度就會很大。所以在建構前探索和熟悉材料尤為重要,預先對材料進行探索,可以增加對積木材料特性的了解,降低建構難度,提高建構效率和建構的積極性??梢韵茸層變鹤灾鲾[弄積木,了解積木的形狀、大小、顏色、功能等特性,在探究中不斷找到快速整理、收納積木的方法。
學前兒童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初步萌芽,不能實現抽象概念層面的理解。為此,基于積木資源的STEAM 課程重在思維啟蒙和思維方式的培養(yǎng),即鼓勵幼兒主動探究,培養(yǎng)其問題意識。因此,教師在組織開展基于積木資源的STEAM 課程時,首先要掌握3~6歲學前兒童的不同發(fā)展特點,對幼兒的搭建活動進行有重點的觀察,觀察幼兒作品是否與設計圖相符,觀察具體的搭建過程中幼兒如何運用創(chuàng)造性的方式解決問題,并給予適時的指導;關注幼兒是否能從STEAM課程中獲取有益的核心經驗,尤其要從STEAM課程角度出發(fā),培養(yǎng)幼兒的自主探究意識、工程意識和問題意識,不能把基于STEAM課程的積木建構等同于普通的建構游戲,以此打開指導思路,把握指導要點。其次,在培養(yǎng)幼兒合作能力上,可以采用角色分配的方式,每次活動讓幼兒扮演設計師、建構師等不同的角色;另外,運用視頻示范的方法,通過觀看其他幼兒合作完成搭建的視頻讓幼兒討論并理解合作的益處。最后,在培養(yǎng)幼兒創(chuàng)造能力上,教師應關注幼兒創(chuàng)造力的精致性、抽象性、獨創(chuàng)性、變通性和流暢性等方面;在發(fā)展幼兒問題解決的能力上要培養(yǎng)幼兒的問題意識,重視幼兒問題提出、分析和解決能力的發(fā)展。
(五)分享交流,多元評價
幼兒根據建構主題及目標和設計圖完成了搭建活動后,教師組織幼兒分享交流至關重要,這是一個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及交流作品的環(huán)節(jié),也是教師幫助幼兒梳理、提煉經驗的環(huán)節(jié)。此環(huán)節(jié)教師可組織形式多樣的分享交流活動,如小組代表分享交流、實物展示交流、視頻回放交流等,教師要給予幼兒自由表達的機會,但不能將分享交流對象僅定格在作品本身,而應引導幼兒關注同伴的表達能力,還可通過作品命名、功能介紹、建構過程分享、故事創(chuàng)編等多種形式促進幼兒高級思維的發(fā)展。
教師對幼兒在STEAM課程中的行為表現的評價應以形成性評價為主,著重關注幼兒在科學探究和工程設計實踐過程中的行為表現,通過觀察與訪談等形式了解幼兒動態(tài)的活動狀況。在課程結束之后,教師應圍繞活動總體目標對幼兒的多維高階思維能力包括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小組合作能力等發(fā)展情況進行總結性評價。
(六)拓展活動,經驗延伸
盡管STEAM課程活動是基于積木資源完成的,但課程目的并不是完成某個作品的搭建,更重要的是幼兒能力的提升、STEAM經驗的掌握運用和STEAM素養(yǎng)的提高。因此,STEAM課程的理念和價值,不應僅存在于積木游戲活動中,還要融入幼兒的一日生活中,自然地整合、應用科學、技術、工程、數學和藝術的相關知識。例如,將STEAM課程中學到的經驗遷移運用到主題活動、區(qū)域活動和生活實踐中,能夠解決實際生活情境中遇到的問題。
參考文獻
[1]于戰(zhàn)營,陶玉鳳.開展幼兒園STEM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新課程研究,2018(36):5-7.
[2]胡畔,蔣家傅,陳子超.我國中小學STEAM教育發(fā)展的現實問題與路徑選擇[J].現代教育技術,2016,126(8):22-27.
[3]王巍,袁磊.幼小銜接階段基于項目的STEAM課程教學模式研究[J].現代遠距離教育,2018(3):51-58.
[基金項目]2021年度江西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guī)劃學科帶人頭專項重點課題“基于積木建構的幼兒園STEAM課程的開發(fā)與實踐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1ZXZD023)。
[作者簡介]盧筱紅(1971—? ? ),女,江西南昌人,江西省教育廳教學教材研究室,高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學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