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加桂
言語品質是語言表達方面表現出來的品質,包括言語的規(guī)范性和審美性,是一個人言語能力的客觀表現。王尚文教授提出:“語文品質就是指一篇語言作品遣詞造句、謀篇布局的質量高下?!蓖跎形慕淌谒f的語文品質,其核心內容就是言語品質。特級教師薛法根老師指出:“言語品質常常表現為遣詞造句的正誤與雅俗,謀篇布局的巧拙與優(yōu)劣。”可見,遣詞造句和謀篇布局的能力是言語品質的集中體現。言語品質影響著言語能力,是學生言語能力外化的客觀表現。“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祖國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的課程”。學生言語品質的提升源于言語實踐中對語言文字的學習和錘煉。散文是文學體裁中的一大類,選入部編版課本中相對較多。散文面對的是真實的生活,彰顯著時代的風尚,給人以精神的滋養(yǎng)與美的享受。散文的言說方式高度個性化,用詞精當,構思巧妙,有助于學生學習語言,豐富語匯,發(fā)展語感,訓練思維,建構語言,提升言語品質。在散文教學中,教師可以依據學情,研讀文本,設計一些言語實踐活動,引導學生發(fā)現、感悟、探究文本中美好的言語品質,并從中得到借鑒。此外,教師可以基于文本的特點,適當地進行拓展閱讀,引導學生進行比較閱讀,以豐富學生的言語圖式;設計小練筆,由讀到寫,引導學生學會運用,內化言語圖式,從而達到提升學生語言作品的言語品質的目的。
一、賞散文之“言”,在探究遣詞造句中培養(yǎng)言語智慧
詞句是言語大廈的基石。遣詞造句的能力是學生言語品質的重要體現形式。閱讀是學生學習遣詞造句的主要途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語文教材,抓住各種契機,設計言語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學習作者的言語智慧,錘煉學生遣詞造句的能力。在散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反復品讀、交流討論中探究作者遣詞造句的精妙之處,理解遣詞造句對表情達意的重要作用;也能促使學生在敘寫自己的語言作品時斟詞酌句,運用恰當的詞句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
《手指》是豐子愷先生的一篇散文,語言風趣幽默,將五根手指刻畫得栩栩如生。在疏通文義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品詞析句,感悟作者風趣幽默的語言。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一邊默讀,一邊思考,并圈畫出關鍵詞句,在邊上簡單做批注。教師可以將主問題設計為:豐子愷筆下的手指別有一番趣味,你是從哪里感受到的?以此引導學生品味作者風趣幽默的語言。
通過品讀和交流,學生就會發(fā)現:作者通篇都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把手指當作人來寫?!鞍帧焙汀按蠖省币话阌脕硇稳萑?,作者卻用來描寫大拇指相貌平平的樣子,形象而又生動;“曲線優(yōu)美”一般用來形容女子的體態(tài)優(yōu)美,而作者卻用來描寫中指“相貌最堂皇”的樣子,新穎而有趣;“養(yǎng)尊處優(yōu)”通常指人生活在尊貴、富裕的環(huán)境中安于享樂,作者卻用它形容中指的地位,別有一番趣味;食指“直直落落”的,姿態(tài)沒有其他三指“窈窕”,“窈窕”一般用來描寫心靈、儀表兼美的女子的樣子,這里卻用來描寫中指、無名指和小指的樣子,形象生動而又富有趣味;無名指和小指體態(tài)秀麗,樣子可愛,工作時卻只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附庸”一般泛指依附于其他事物而存在的事物,文中卻用來描寫無名指和小指遇到工作時只能依附于其他幾根手指,十分貼切,又富有趣味。作者善于運用富有生命含義的詞語,用詞生動鮮活而又充滿了趣味性,形象生動地寫出了不同手指的不同特點。作者運用了一系列生動形象的動詞,突出了手指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在品讀描寫大拇指“最肯吃苦”、食指“從事的工作最為復雜”以及描寫無名指和小指“能力薄弱”的語句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品讀動詞:拉胡琴、翻書頁、撳電鈴、擰螺絲、打電話、扳槍機、打算盤、戴戒指、解紐扣、研脂粉、蘸藥末、推動筆桿、掏掏耳朵、抹抹鼻涕等,用手指做動作體驗文中敘寫的手指所做的各種工作,從而體味動詞運用的精妙。
作者除了善用具有生命色彩的鮮活生動的詞語和擬人的修辭手法之外,還妙用排比和比喻兩種修辭手法,文本語言還具有對稱美和變化美。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探究。比如,當學生品讀到描寫中指地位之優(yōu)的句子時,教師可以把“像關公左右的關平、周倉,左膀右臂,片刻不離”這個句子去掉,再引導學生通過對比閱讀感受這個句子去掉前后不同的表達效果,進而體會這個比喻句的妙處:作者由中指、無名指、食指的樣子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聯想到了《三國演義》中的人物關公、關平和周倉,手指和人物不僅形似,還神似,這樣的比喻不僅新穎貼切,而且使語言更加生動活潑,讀來趣味無窮。當學生品讀到描寫大拇指作用的句子時,教師可以出示這幾句話:“例如拉胡琴,總是由其他四指按弦,卻叫他相幫扶住琴身;水要噴出來,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來,叫他拼命按住;重東西翻倒去,叫他用勁扳住?!币赃@幾句話引導學生想象說話:讀了這段話,你好像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學生通過仔細品讀、討論交流和想象說話體會大拇指的作用大、吃苦耐勞的特點。這時,教師可以追問:“我們可以將描寫大拇指的這幾個句子中的‘叫字去掉嗎?”學生經過朗讀比較,就會發(fā)現去掉這幾個“叫”字,就表現不出大拇指勤勤懇懇、最肯吃苦的樣子,從而能領會到作者運用活潑的排比句列舉大拇指所干的力氣活,不僅能使句子讀起來富有畫面感,而且能凸顯大拇指吃苦耐勞的形象。然后,教師可以繼續(xù)追問:“句子中的‘死力‘拼命‘用勁可以去掉嗎?”引導學生將去掉后的句子與原句進行比較,學生通過品讀,體悟作者這樣帶有夸張色彩的詞語,能讓我們的眼前產生畫面感,而且別有一番趣味。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品讀這幾句話在語言形式上的特點。教師可以將描寫大拇指作用的這幾句話用詩歌的形式一句一句地排列下來,引導學生探究作者豐子愷語言風趣幽默在語言形式上有什么獨特之處?教師可以讓學生讀讀看,說說有什么發(fā)現。學生經過朗讀和分析,發(fā)現了這幾句的句式都是“……叫他……;……叫他……;……叫 他……”句式對稱,讀起來朗朗上口。這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如果把“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力頂住 ”都改為“死力抵住”好不好?學生通過比較閱讀后,發(fā)現這樣改太死板了,沒有變化的美,從而體會對稱美的語言中還需要有一些變化的美。
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品詞析句,探究作者遣詞造句的方法和技巧,學習作者的言語智慧,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自己遣詞造句的能力。
二、循散文之“路”,在探究謀篇布局中訓練言語思維
謀篇布局是作者在一定的寫作意圖下對所寫內容進行綜合考慮,為了使文章的內容與形式達到和諧統(tǒng)一,而對文章結構進行合理安排,從而使文章各部分構成一個相互聯系的有機整體。謀篇布局注重條理性和邏輯性,講究過渡自然,前后照應,詳略得當,首尾勾連,結構圓合。謀篇布局的能力也是學生言語品質的重要體現形式。引導學生探究作者謀篇布局的方法和技巧,有助于學生在書寫自己的言語作品時更有思路,更有章法。在散文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循著散文的文“路”訓練學生的言語思維,培養(yǎng)學生謀篇布局的能力。
《手指》結構工整、思路清晰、層次分明,過渡自然,是學習謀篇布局的典型范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深入品讀,循著作者的文“路”,對文本做理性的梳理,在梳理中經歷文本的形成過程,從而感悟其謀篇布局之妙。
教學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主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全文是圍繞哪句話來寫的,找出來并畫出關鍵句。學生經過閱讀,會很快找到課文第一自然段的第二句話。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讀一讀這一句話,再讀一讀第2~5自然段,想想兩者之間有什么關系。通過閱讀和思考,學生會發(fā)現2~5自然段是圍繞第一自然段的第二句話而展開具體描寫的。然后,教師可以出示2~5自然段,引導學生討論交流2~5自然段在結構上有什么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經過閱讀和思考,學生會發(fā)現相同之處是:這幾段都是從手指的姿態(tài)、性格、作用三個方面寫的,重點是寫手指的姿態(tài)和作用,略寫手指的性格,而且每一段的構段方式相同。教師可以繼續(xù)追問:那每一段在描寫手指的姿態(tài)和作用時所用的筆墨是不是一樣的呢?有什么好處嗎?學生經過思考和比較之后就會發(fā)現:文章有的段落側重于描寫作用,而有的段落則側重于描寫姿態(tài),并不是一成不變的。經過這一番思考琢磨后,學生會感悟到這樣的安排使文章更顯活潑,而且富有變化,避免了單調。接下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繼續(xù)探究:作者在每一段中是不是都把筆墨用來描寫這一根或兩根手指呢?學生經過品讀和討論后會發(fā)現:雖然每一自然段的重點在于描寫一根或兩根手指,但還是會有一兩句話提到其他手指,原來作者是把這一根或兩根手指放在與其他手指的關系中描寫。這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大拇指和食指的作用都很大,而中指、無名指和小指的作用卻很小,生活中可不可以缺少“中指、無名指和小指”呢?學生通過聯系生活,認真思考后發(fā)現是不能缺少的,生活中握筆、打字、夾筷子、整理東西等許多事情都需要用到中指、無名指和小指。這時,學生就會感悟到原來每根手指都是有用的,只有五根手指團結在一起才更有力量,也就明白了作者為什么把每根手指都要放在與其他手指的關系中來寫。教師再引導學生讀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個自然段,學生就會恍然大悟:作者這么謀篇布局,原來是想告訴我們:五根手指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只有相互合作、團結一致,才能發(fā)揮手指的最大作用。接下來,教師可以出示這篇文章寫作的時代背景,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究作者所寫的“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的深刻含義:文章寫于抗日戰(zhàn)爭時期,五根手指寓指了各行各業(yè)的人;作者是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團結一致,匯集成一股抵抗外敵的強大力量;表達出了豐子愷先生對祖國和人民的深厚情意。這才是作者的寫作意圖,蘊藏著作者獨特的心思。
通過學習,學生經歷文本的形成過程,感悟作者謀篇布局之妙,訓練了自己的言語思維,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了謀篇布局的能力。
三、拓展延伸,在讀寫活動中提升言語品質
文本中蘊涵作者美好的言語品質,閱讀是提升學生言語品質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中,如果僅僅局限于課文的學習,遠不能滿足學生言語學習和發(fā)展的需求。所以,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課內文本的基礎上,要緊扣文本,基于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進行適當的拓展延伸,可以是橫向的拓展,也可以是縱向的延伸,以拓寬學生的言語思維,在讀寫活動中提升學生的言語品質。
在學生學習完文本《手指》后,教師可以拓展閱讀課外文本《五官》。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自主閱讀:文本中哪里讓你覺得風趣幽默?圈畫出關鍵詞句,在邊上寫下自己的感受,然后在小組內交流。在學生研讀文本、討論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再引導學生在小組內說一說五官各有什么樣的特點和作用。通過閱讀和交流,學生對五官的特點和作用就有了大概的了解。接下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五官》與《手指》兩篇文章進行比較閱讀,引領學生探究這兩篇文章在結構和寫法上有何相似之處?又有何不同之處?通過比較閱讀和討論交流,學生就會發(fā)現:這兩篇文章在結構上都是采用了總—分—總的結構形式;這兩篇文章在寫法上都運用了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都是突出特點,夸大特點來敘寫的;都運用了擬人和比喻的修辭手法。不同之處在于:這兩篇文章在構段上有所不同:《手指》的作者豐子愷是把一根或兩根手指放在與其他手指的關系中描寫,而《五官》每一段都是在聚焦描寫五官中的一個,正反兩方面展開寫,以突出其重要作用。在引導學生比較閱讀兩篇文本的基礎上,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按總—分—總的結構以《五官》為題,寫一篇文章。寫作前,教師可以提示學生想清楚要闡明的道理,圍繞這個道理構思整篇文章,可以運用擬人、比喻、排比等多樣的修辭,突出特點,夸大特點來敘寫,并通過列舉生活中的具體事例描寫五官的作用;也可以從正反兩方面展開敘述,還可以嘗試用上《手指》這一課中所學的鮮活生動的詞語。在學生完成習作后,全班進行分享和交流,師生共同評價:看看習作是否將自己想要闡明的觀點表達清楚了,是不是把五官的特點和作用都寫清楚了。
總而言之,言語品質是語言表達方面表現出來的品質,它是一個人言語能力和內在品質的整體反映和外化表現。散文閱讀教學應從提升言語品質的宏觀視野著眼,引導學生賞散文之“言”,在探究遣詞造句中培養(yǎng)言語智慧;循著散文之“路”,在探究謀篇布局中發(fā)展言語思維;進行適當的拓展,以深化認識,在讀寫活動中提升言語品質。
(邱瑞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