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佳
張耘豪是典型的津門少年,五官飽滿厚重,身形高挑順直,舉止豪邁穩(wěn)重,有北地人特有的豁達與質(zhì)樸。之前聽聞過他小時候便練橋牌,南征北戰(zhàn),獲過不少獎項,想不到也愛好文字。
《春天·琴聲·蘭》一文作者采用雙線結(jié)構(gòu),運用兩個意象——琴聲與蘭花,采用蒙太奇式的手法切換鏡頭,推進情節(jié),琴聲與蘭呼應出現(xiàn),剪輯組織,不同時間、不同場景的三組鏡頭完美連綴,首尾完整。耘豪很灑脫地舍去枝枝蔓蔓以及拖泥帶水的過渡語句。無疑,他的舍棄是智慧的,文章既不失每個段落間的相對獨立性,又保存了整體的完整性,“琴聲”與“蘭”雙線并行,描述了一個青春成長蛻變的故事。文章用細膩優(yōu)美的筆觸、精美可感的畫面、沉潛不顯的情感傳遞出積極向上的價值觀:無論何種境遇,只要默默努力,都能實現(xiàn)自我的價值,超越自我,獲得生命意義的安頓。
耘豪對生活不僅有精準細膩的感知力,而且不乏帶有哲理性的思考?!恫化偰Р怀苫睢肪褪沁@樣的文字。人類的世界有很多東西是可以測量的,重量、價格、高度……但有很多東西是無法稱重的,理想、情感、使命……耘豪用文字追問起一種在中國古典人格范式中叫“不瘋魔不成活”的精神景觀。誠然,作者閱歷有限,筆力不厚,文章有明顯的瑕疵,但對高遠的精神世界的好奇和敬畏呈現(xiàn)了這個少年深邃的一面。
津門葉落,天下盡秋。窗外,秋色漸染,大地遼闊。在文字原野上耕作的勤勞少年,讓秋天顆粒歸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