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傳統(tǒng)的高中地理教學中,部分教師采用的是“填鴨式”教學模式,并未關注學生課堂學習的感受,導致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不足,效率低下。高中地理是一門人文社會科學的學科,不僅僅局限于山川地貌、日月星辰等自然地理的內容,還包括人口、資源、環(huán)境等人文層面的內容,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應用體驗式教學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學生的學習體驗,使學生更好地總結地理規(guī)律與特征,做到學以致用。
關鍵詞:高中地理;體驗式教學;角色體驗;地理實驗;多媒體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2)18-0083-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8.028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應用體驗式教學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好地促進學生學以致用。下面從體驗式教學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重要性入手,分析高中地理體驗式教學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高中地理體驗式教學的實施路徑展開論述。
一、體驗式教學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重要性
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體驗式教學能夠很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能夠理論結合實踐,促進學生學以致用,所以對地理教學非常關鍵。
(一)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有效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是情境體驗式教學得以順利推進的基礎。由于學生能夠在這種教學模式中感受到自身的重要地位,因此可以迸發(fā)出更大的熱情學習,以更積極的心態(tài)去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這對他們獨立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和培養(yǎng)有重要的積極意義。
(二)能夠理論結合實踐,促進學生學以致用
正如我們了解的那樣,當前階段我國仍以應試教育為主要模式,所以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在編寫教案的過程中,將提升學生的分數作為核心目標,希望借此幫助學生取得更為理想的成績,走上更好的工作崗位。在這種情況之下,高中地理教師往往在教學活動中忽視理論和實踐的有效結合,為了分數而學習,為了高考而教學,重復背誦記憶各種高考知識點,加上課時方面的限制,學生很少能有參與親身體驗式學習的機會。在這種情況下,雖然學生對高中地理知識掌握得非常扎實,卻不能運用到生活和工作中,不能用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而體驗式教學卻能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充分調動學生的好奇心以加強課堂教學效果,還不容易讓學生產生疲憊感,學生所學內容經過體驗式的教學,能夠更好地應用于實際生活,增強了地理學科的實用性。
二、高中地理體驗式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充分發(fā)揮
雖然部分地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取了一定的體驗式教學模式,但在本質上還是傳統(tǒng)教學中的“灌輸式”模式,依然是注重教師的講解和對知識的輸送,而忽略了學生的接受情況,沒有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各個感官,造成學生在課堂上興趣不濃,無法集中注意力,教學效果不理想。
(二)體驗式教學的模式過于單一
雖然一些教師嘗試著在課堂上應用體驗式教學模式,但由于課時相對較少,地理課程進度較快,所以在體驗式教學模式的選擇上相對單一,并沒有真正落實創(chuàng)設良好的情境式學習體驗,導致體驗式教學形式化、流程化。
三、高中地理體驗式教學的實施路徑
為了更好地實施體驗式教學,高中地理教師應該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同時創(chuàng)新體驗式教學模式,以多種形式調動學生體驗的興趣。
(一)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
1.以語言激發(fā)學生的體驗,提升學生的主動性。在地理教學中,教師運用的語言是最多的,機械性的、生硬的教學語言雖然能使學生快速接受知識,卻無法調動學生的體驗。所以教師應該優(yōu)化教學語言,以親切的、接地氣的、具有感染力的語言激發(fā)學生的體驗,充分提升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內心深處感受到地理學習的趣味性和實用性。
2.以情境提升學生的體驗,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傳統(tǒng)課堂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講解、學生聽講是最為常見的教學方式。但對于高中地理來說,這種教學方法無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積極性,只能片面地接受知識的灌輸,教學效果自然也難以令人滿意。事實上,地理學科涉及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的方方面面,本身的趣味性是我們在開展地理教學實踐活動中不該拋棄的。我們應用動態(tài)教學取代傳統(tǒng)的靜態(tài)教學模式,讓學生以更為積極的態(tài)度去感受地理學科的魅力,積極主動地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地理知識去解決實際遇到的問題,從而對這門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所以,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經常會為學生構建動態(tài)的情境,以此為基礎鼓勵學生自主探究、體驗和解決各種地理問題,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地理知識的有趣之處,幫助他們在真實的體驗中形成更為積極的地理學習態(tài)度。
例如,教學“城市空間結構”時,教師可從學生的日常生活經歷出發(fā),為他們創(chuàng)設動態(tài)的真實情境:要求學生在課后時間對當地的產業(yè)園發(fā)展區(qū)位因素進行針對性的分析。具體來說,就是要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實地勘察不同城市分區(qū)的功能、影響因素等,為城市空間結構相關知識的滲透提供支持。通過這樣的活動,讓學生切實地開展調查活動。在體驗中積累地理知識遠比在課堂上照本宣科有效得多,也可以幫助學生產生更多感悟,體驗地理學科的魅力。
(二)以多種形式調動學生體驗的興趣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體驗式教學的方式有很多種,比如進行角色體驗,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開展地理實驗,體驗地理現象的形成過程;借助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使體驗更生動;繪制地理圖表,在圖表中直觀體驗;聯(lián)系生活,創(chuàng)設真實的體驗情境;開展“研學旅行”,使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地理,等等。
1.進行角色體驗,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在高中地理體驗式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角色扮演游戲,讓學生進行角色體驗,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使其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強化綜合思維能力。以“流域的綜合治理與開發(fā)”為例,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對這部分內容并不感興趣,課堂參與度不高。為了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師可以將美國田納西河流域引入情境,把學生分為五個小組,每小組分別代表當地農民、環(huán)保部門、工業(yè)部門、電力部門、田納西河流域管理部門,學生在扮演不同角色的過程中,能夠從不同立場出發(fā)考慮多種因素,提出治理措施,不僅能深化學生的認識,還能培養(yǎng)學生對社會和自然的責任感與主人翁意識,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地理素養(yǎng)。再如,在學習“亞馬孫熱帶雨林開發(fā)計劃及其影響”時,為了更好地讓學生把握所學內容,教師再次組織角色體驗活動,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學生分別扮演當地居民、政府官員、開發(fā)商、環(huán)保人員等角色。小組內成員共同對該地理知識點進行故事化編排,各小組成員按自己的角色進行語言互動,從不同立場出發(fā)探討解決策略,增強自我的環(huán)保意識、可持續(xù)發(fā)展意識等,真正感受雨林環(huán)境對人類的重要性,清楚地認知人類開發(fā)對雨林的破壞,使學生通過“體驗”樹立正確的環(huán)境觀,提升自我對地理學習的主動性。
2.開展地理實驗,體驗地理現象的形成過程。在高中地理教學實踐活動中,豐富多彩的實驗是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探究習慣,形成對地理學科興趣的重要途徑。這里強調的實驗主要指通過對某種現象產生原因的探究實踐過程。多方面因素共同限制下,地理地質的形成過程是人類無法親身參與其中的,所以只能通過各種實驗器材,幫助學生側面理解地理地質的變化過程,從而滲透相關的地理學科知識,將那些書本上的圖片和文字轉化為生動、形象的實驗,幫助學生驗證書本上的知識,極大地提升他們的興趣??陀^上說,無論是成本上還是危險性上,地理實驗相對于理化實驗都有不小的優(yōu)勢,各種設備和材料易于獲取,而且操作過程中基本不存在安全隱患。以人教版中“山地沖積扇的形成”實驗為例,因學生很少接觸,并不了解相關內容,所以教師可以組織地理實驗,利用沙子、水和U型槽來開展山地沖積扇的實驗。首先,將沙子均勻地倒入U型槽;其次,使U型槽與地面傾斜呈30度;再次,將水從U型槽頂部倒入,觀察沙子流動情況及U型槽口沙子的分布。簡單的一個實驗就可以讓學生切身體驗到山口沖積扇的形成過程,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同時也能加深學生的印象,使學生進一步提高地理學習興趣。
3.借助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使體驗更生動。情境教學法在實踐應用中需要多媒體的支持,才能更好地發(fā)揮作用。在當前新技術高速發(fā)展的大環(huán)境下,多媒體教學設備在教育領域得到日漸廣泛的應用,為教學方法的豐富和充盈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高中地理課堂引入多媒體教學手段,能幫助學生更好地通過音頻、視頻等方式,更好地理解各種復雜的地理知識,將枯燥的知識轉化為生動、形象、更具吸引力的內容,不僅可以有效提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同時也有利于學生更好地融入教學情境,這對于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無疑提供了極大的支持。
4.繪制地理圖表,在圖表中直觀體驗。在開展教學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帶領學生繪制各種地理圖表同樣是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情境的重要方面。相對于自然語言來說,圖形語言更為直觀,在信息管理、空間傳遞等方面有天然的優(yōu)勢。而在地理教學實踐中,圖表同樣是非常重要的教學工具,對學生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帶領學生觀察、解讀各種示意圖、景觀圖,能夠幫助他們更為全面、多維度地理解地理事物。例如,通過等溫線的閱讀,能了解不同季節(jié)大陸和海洋在溫度分布上的差異,從而更好地理解多種氣候的形成原因。再如,在講解全球洋流分布的過程中,帶領學生閱讀《世界洋流分布圖》,鼓勵他們自己動手簡化洋流分布,繪制自己的洋流分布圖,并從中找尋洋流分布的客觀規(guī)律。通過這樣的教學,不僅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閱讀和繪制地理圖表的過程也是一個融會貫通的過程,有利于學生深化知識,進而了解隱藏在圖表背后的地理事物特征,找尋客觀規(guī)律,理解地理學科的內涵和外延,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識,充分調動他們學習地理、探索地理的積極性,最終為課堂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奠定更堅實的基礎。
5.聯(lián)系生活,創(chuàng)設真實的體驗情境。地理和我們的日常生活、生產緊密相關,很多地理知識在生活中都有體現。所以開展教學實踐要善于聯(lián)系生活實際,為廣大學生創(chuàng)設真實的體驗情境,讓學生認識到學好地理的重要作用,感受到學習地理的樂趣,充分調動起他們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在開展高中地理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從實際生活出發(fā),積極創(chuàng)建真實的教學情境,以此為基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求知欲成為推動學生認知學習的內生動力。實際上,高中地理知識基本上都來自生活,所以真實情境的創(chuàng)設并不困難。例如,講解“自然災害”一課,可以直接通過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最近發(fā)生的臺風過境等相關視頻,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各種自然災害給人類生產生活帶來的巨大破壞,讓學生對相關知識的印象更為深刻,為知識傳遞目標的順利達成奠定堅實的基礎。此外,還要積極主動地將地理知識和日常生活整合起來,注意兩者間的內在聯(lián)系。通過為學生創(chuàng)設相關情境,幫助學生加深理解,也能讓學生從自身的生活經歷出發(fā)提出問題,共同探索其中隱藏的地理知識。例如,在講解“準靜止鋒”過程中,可以讓學生討論生活中準靜止鋒會帶來什么樣的現象。使學生一方面認識到生活中隨處都可以用到地理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教學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6.開展“研學旅行”,使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地理。根據《國民旅游休閑綱要(2013-2020年)》中的相關要求,要從當前我國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實際需求出發(fā),在初高中階段逐漸推動研學旅行活動。我國各地、各學科紛紛結合本校實際情況,將研學旅游納入素質教育體系中,大力推行此類活動,強調在學科教學過程中應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校外實踐活動。地理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學科,可以通過研學領略祖國的大好山河,了解不同地區(qū)經濟發(fā)展水平、植被分布的南北差異、人文風俗的形成基礎等,這對學生積累地理知識和激發(fā)學習興趣都有不容忽視的重要意義。
以上,主要介紹了角色體驗、實驗體驗、多媒體體驗、圖表體驗、生活化體驗等,在高中地理課堂中,這些體驗式教學的形式僅是一部分,教師應以多種形式調動學生體驗的興趣,使地理教學更具趣味性與實用性。
四、結語
體驗式教學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并不是所有的地理教師都能很好地使用體驗式教學,即便是組織開展了體驗式教學,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著一些客觀的問題。為此,文章結合教師的教學經驗和教學認識,對高中地理體驗式教學的實施路徑展開了分析和探討,并列舉了幾個案例。高中地理教學進度較快,教學內容較繁雜,學生的學業(yè)壓力較大,因此在地理教學中開展體驗式教學非常必要,也非常緊迫,需要教師不斷地探索和實踐。
參考文獻:
[1] 楊靜,霍文光.情境體驗式教學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21(72).
[2] 廖清彬.高中地理教學中情境體驗式教學模式的應用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1(8).
[3] 周雪花.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應用情境體驗式教學模式的有效措施探究[J].考試周刊,2021(16).
[4] 郭雙武.情景體驗式教學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20(71).
[5] 陳歡.情境體驗式教學在高中地理中的應用研究[J].天津教育,2020(14).
[6] 孔斌.高中地理教學中情境體驗式教學的應用分析[J].高考,2020(7).
作者簡介:馬映存( 1968.3—? ),男,漢族,甘肅秦安人,高級教師,研究方向:高中地理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