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漢語中有一類特殊表達,如“養(yǎng)病”“救火”“幫忙”“恢復疲勞”“打掃衛(wèi)生”等?!梆B(yǎng)”“病”搭配,從字面上看,似乎是助長病情加重,而實際意義卻相反。從心理認知的角度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人們一般是以內(nèi)心的期望為標準來理解詞語的。正如“養(yǎng)病”在現(xiàn)代漢語中的含義涵蓋了消除疾病和養(yǎng)好身體兩個方面,卻不必說成“養(yǎng)身除病”,而只說“養(yǎng)病”。由于“病”是人們不期望的情況,即便它前面搭配了“養(yǎng)”,所組成的詞語含義也并非是助長這類不期望的結(jié)果。這些詞語的實際含義不是字面含義的簡單相加,而是往往與人們的內(nèi)心期望保持一致。
關(guān)鍵詞:語言認知;“養(yǎng)病”;“救火”;“幫忙”;“恢復疲勞”;“打掃衛(wèi)生”
漢語中有一類特殊詞語,如“養(yǎng)病”“救火”“幫忙”“恢復疲勞”“打掃衛(wèi)生”等,這類表達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率很高。仔細體味可以發(fā)現(xiàn),它們在意義上具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如果按照現(xiàn)代漢語習見的字面意思去理解,似乎并不合理:為什么“養(yǎng)”和“病”會搭配在一起,兩者的常用義組合之后,字面上看似乎是“助長病情加重”,而在實際使用中所表達的意義卻恰巧相反?為什么“救”“火”會搭配在一起,兩者的常用義組合之后,字面上看似乎是“助長火勢”,而實際意義卻截然相反?“幫忙”“恢復疲勞”“打掃衛(wèi)生”等詞語也存在類似問題。值得注意的是,人們在日常交流中不僅未能察覺其歧義,而且能做到正確理解和使用。
一、對“養(yǎng)病”類詞語的相關(guān)探討
就目前的研究現(xiàn)狀來看,一些學者已經(jīng)敏銳地認識到這一問題,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有些學者認為這類現(xiàn)象屬于語病。孫明偉、聞冠林指出,“‘恢復疲勞’不但意義含混,簡直把意義弄得相反了”[1](P18),因此應予以改正。也有人認為,這一類說法雖不合理,卻是不得已而為之。方武指出,之所以有“打掃衛(wèi)生”這樣的用法,是因為還沒有概括出“被打掃物”;之所以有“恢復疲勞”的說法,則是因為還沒有概括出“恢復狀態(tài)”。這里的“沒有”,可稱為“語言空符”現(xiàn)象[2](P141)。不過,即使尚未找到概括“被打掃物”和“恢復狀態(tài)”最恰當?shù)谋磉_,也不一定要使用一個相反意義進行表述,因此,語言空符的說法雖然有一定道理,卻不能充分解釋這類現(xiàn)象。
還有一些學者不僅發(fā)現(xiàn)了這類表達看似不合理的表象,也認識到它們作為一種約定俗成的存在,是具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和合理性的。但是在具體的理解上,各家又有不同。有的是從結(jié)構(gòu)入手進行分析,認為這些詞語或短語都是動賓式。呂叔湘指出:“漢語里邊,一個動詞后頭跟上一個名詞,中間的關(guān)系可以多種多樣。不一定像有些書上所說的那樣,非得都是像打靶一樣讓某一種動作射向某一種東西?!盵3](P123)他認為,“恢復疲勞”可以解釋為把身體和精神從疲勞中恢復過來,而“救火”是把人和資財從火里救出來。這里,動詞和名詞之間的關(guān)系不是直來直往,好像拐了個彎兒,類似于英語中的from或out of;而“打掃衛(wèi)
生”的“打掃”和“衛(wèi)生”之間體現(xiàn)了目的性,在英語里則可以插入for。有人雖然認為這類表達也屬于動賓結(jié)構(gòu),但是在解釋其語義關(guān)系時,則提出了不同看法,如“養(yǎng)病”可以理解為因患病而休養(yǎng),“救火”可以理解為因失火而救助[4](P13-14)。還有人認為,這類詞或短語并非都是動賓結(jié)構(gòu),應把“打掃衛(wèi)生”中的“衛(wèi)生”視為形容詞,將“打掃衛(wèi)生”分析為動補結(jié)構(gòu)[5](P143)。有的是從意義入手進行分析,探尋這類表達在古漢語中的詞義,從源頭剖析它們的形成理據(jù)。戴娟闡述了“救”和“養(yǎng)”在古漢語中的用例,認為“救”的古義有“止”義,“養(yǎng)”的古義為“治”義,因此,
“救火”就是“止火”“滅火”,“養(yǎng)病”就是“治病”,這在古漢語中是完全符合邏輯的[6]。有的則在論述中兼顧到結(jié)構(gòu)與意義兩種角度。王云路、王健在《基于詞匯史角度的漢語離合詞研究》一文中,曾對“幫忙”“幫閑”進行了舉例分析。作者借助漢語同步構(gòu)詞規(guī)律,判斷它們屬于動賓結(jié)構(gòu)的離合詞,認為“忙”指的是忙人,“閑”指的是閑人,“幫忙”的意思是幫助忙人,“幫閑”的意思是幫助閑人[7](P79)。
通常情況下,從結(jié)構(gòu)和意義方面進行分析,確實可以解釋絕大部分的語言現(xiàn)象。不過,在分析上述詞語時,這種方法卻顯得不那么奏效。我們發(fā)現(xiàn),如果從結(jié)構(gòu)入手進行分析的話,無論是將“打掃衛(wèi)生”歸為動賓結(jié)構(gòu),還是歸為動補結(jié)構(gòu),似乎都說的通?!熬然稹奔瓤梢越忉尀槭÷粤私樵~的動賓結(jié)構(gòu),表示把人和資財從火里救出來;也可以解釋為表示原因關(guān)系的動賓結(jié)構(gòu),表示因失火而救助。兩種解釋似乎是殊途同歸。如果從意義入手進行分析的話,“救”和“養(yǎng)”的詞義均處于發(fā)展變化之中,而“救火”“養(yǎng)病”在古今都屬于常見表達,并沒有因為發(fā)生歧義而被淘汰,大眾雖然對此習焉不察,卻并未誤解誤用,這是為什么呢?如果是兼顧結(jié)構(gòu)與意義兩個角度,將“幫忙”視為動賓結(jié)構(gòu)時,除了解釋為“幫助忙人”之外,是不是也可以解釋為“幫助做忙的事”,或者“因為別人忙而去幫助”呢?似乎也都說得通。
總之,學界對這類詞語的理解頗不一致,并且多為零散式的解釋,缺少對它們之間共性的清晰認知,因此,對這類詞語予以深入探討仍有必要。
二、心理認知與詞語分析
為什么無論用哪種結(jié)構(gòu)去分析、用哪種語義關(guān)系去理解,大家都會不約而同地拐個彎,即使拐彎的方式不盡一致,最后得出的解釋又大都是相通的呢?這就需要考慮人們的心理認知和社會認知。陸儉明、沈陽指出,“說得更直白一點就是,說話人說一句話的時候是什么樣的心理活動使得他這樣說而不那樣說,聽話人聽到一句話的時候是什么樣的心理活動使得他這樣理解而不那樣理解:從這個角度分析解釋語言現(xiàn)象就是語言的認知分析。”[8](P403)作者還指出,“事實上有很多語言現(xiàn)象是很難從句法結(jié)構(gòu)或語義關(guān)系等形式的或規(guī)則的角度來分析和解釋的,這時就不但需要甚至只能通過深入挖掘語言現(xiàn)象背后的心理活動特點和社會認知基礎(chǔ),才可能得到比較合理準確的解釋,也才可能得到比較概括抽象的規(guī)律?!盵8](P409)
《漢語和漢語研究十五講》中有一個非常經(jīng)典的案例可以說明這一點。這個案例是關(guān)于“差一點(怎么樣)”和“差一點沒(怎么樣)”意義、用法的對比分析的:
(1)a.差一點受傷了(沒受傷)=差一點沒受傷(沒受傷)
b.差一點摔倒了(沒摔倒)=差一點沒摔倒(沒摔倒)
c.差一點窒息了(沒窒息)=差一點沒窒息(沒窒息)
d.差一點輸給對方(沒輸給對方)=差一點沒輸給對方(沒輸給對方)
(2)a.差一點考上了(沒考上)≠差一點沒考上(考上了)
b.差一點達標了(沒達標)≠差一點沒達標(達標了)
c.差一點學會了(沒學會)≠差一點沒學會(學會了)
d.差一點獲獎了(沒獲獎)≠差一點沒獲獎(獲獎了)
作者指出,“差一點(怎么樣)”是肯定形式表達否定意思,“差一點沒(怎么樣)”則是否定形式,它既有可能表達否定意思,也有可能表達肯定意思,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在第(1)組中,“差一點(怎么樣)”和“差一點沒(怎么樣)”所表達的意思相同;在第(2)組,這兩種形式所表達的意思卻相反。經(jīng)過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例(1)中的“受傷”“摔倒”等,在一般情況下,都是說話人不企望發(fā)生的事情;例(2)中的“考上”“達標”等,在一般情況下,都是說話人企望發(fā)生的事情。由此可見,人們不企望發(fā)生的事情,在“差一點(怎么樣)”和“差一點沒(怎么樣)”這兩種形式下所表達的意思相同;人們企望發(fā)生的事情,在這兩種形式下所表達的意思則相反[8](P405)。
那么,為什么會產(chǎn)生這種現(xiàn)象呢?因為語言是為人類的交流服務的,所以除了形式結(jié)構(gòu)、內(nèi)容意義之外,還涉及人類的心理認知。這一案例也啟發(fā)我們,不妨從心理認知角度對“養(yǎng)病”“救火”“幫忙”“恢復疲勞”“打掃衛(wèi)生”的語義、結(jié)構(gòu)進行分析。
三、心理認知與“養(yǎng)病”類詞語分析
通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有些情況下,人們普遍的內(nèi)心期望恰恰是理解語義表達的關(guān)鍵所在。從人們的認知角度來看,一般情況下,“病”“火(災害性)”“忙”“疲勞”等,均是人們內(nèi)心所不企望的事物或狀態(tài),是大家希望避免或消除的;而“衛(wèi)生”則是人們所企望的狀態(tài),是大家希望獲得或達到的。
(一)打掃衛(wèi)生、恢復疲勞
“打掃衛(wèi)生”和“恢復疲勞”都是在現(xiàn)代漢語中所出現(xiàn)的短語形式。
“打掃”是掃除、清理的意思。在古代文獻中,“打掃”在較早出現(xiàn)時,往往與“潔凈”“干凈”搭配,從而形成動補結(jié)構(gòu)的用法。例如:
(1)況寢室須要幽靜明亮,打掃潔凈。(舊題宋代竇漢卿《瘡瘍經(jīng)驗全書》卷十一)
(2)今日個天晴日朗,燒的鐵鍋兒熱,必然有人來飲酒,打掃的酒樓干凈也招過客,招過客。(元代馬致遠《踏雪尋梅》第一折)
之后,逐漸出現(xiàn)了“打掃”和場所、地點名詞的搭配。例如:
(3)下次小的每,打掃書房,著孩兒安下,溫習經(jīng)史,不要誤了茶飯。(元代鄭光祖《倩女離魂》楔子)
(4)胡三公子約定三五日再請到家寫立合同,央馬二先生居間,然后打掃家里花園,以為丹室。(清代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五回)
(5)你們趕早打掃兩間下房,讓他們?nèi)バ#ㄇ宕苎┣邸都t樓夢》第三回)
可見,“打掃”一詞的含義和用法與現(xiàn)代漢語基本一致。從其自身語義來看,“打掃”是使被打掃區(qū)域垃圾或灰塵減少的動作行為。從抽象意義來看,這個動作會造成“消減性”的結(jié)果?!靶l(wèi)生”作為“打掃”的目的或結(jié)果,是干凈清潔的,符合人們的心理期待,自然不會是被清除掉的部分。而被消減掉的部分即“被打掃物”有可能是垃圾、雜物等,則不符合人們的心理期待。由于它們并未在語言事實中出現(xiàn),為語言空符,因此,這里用“x”來指代,相當于“清理x(如垃圾)”而得到“衛(wèi)生”這個結(jié)果。即使用“打掃”和場所、地點名詞搭配,如“打掃書房”“打掃辦公室”等,實際上也是指的“清理書房或辦公室的垃圾、雜物”。這些都是與大眾的心理預期相符合的。
“恢復”在古漢語中多用來表示重新獲得國土、權(quán)力等。例如:
(6)系唐統(tǒng),接漢緒,茂育群生,恢復疆宇。(東漢班固《東都賦》)
(7)茍不能恢復內(nèi)地,申畫邊疆,便議班旋,真同戲劇。(《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景》)
(8)宋我世讎,比年非無恢復舊疆、洗雪前恥之志。(《金史·胥鼎傳》)
(9)也不要錦衣繡襖軍十萬,我手里要恢復你大唐江山。(元代陳以仁《存孝打虎》第二折)
(10)今南方已平,可無內(nèi)顧之憂。不就此時討賊,恢復中原,更待何日?(明代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九十一回)
(11)河北諸郡,宜令諸郡選才干,眾所推服,能糾民遷徙者,愿之河南或晉安、河中及諸險隘,量給之食,授以曠土,盡力耕稼,置僑治之官,撫循教戰(zhàn),漸圖恢復。(清代畢沅《續(xù)資治通鑒》卷一百六十一)
在現(xiàn)代漢語中,“恢復”逐漸由“重新獲得”這一含義而引申出變?yōu)樵瓨雍蜕眢w復原的意思。兩者在抽象意義上基本一致,都暗含一種“增長性”的趨勢。因此,“恢復”這個動作可以用“+”來表示,“恢復國土”自然能夠表示為“+國土”;而“疲勞”則是人們所不企望的狀態(tài),屬于人們想要排除的部分。也就是說,“恢復疲勞”最終指向“消除疲勞”或者“恢復精力”這一結(jié)果,而這一結(jié)果實際上是與人們的心理期望相符的。
(二)幫忙
在“幫忙”這個詞語中,“幫”的意義古今一致,都是指輔助、幫助的意思,它是以減少對方負擔為目的、自愿付出勞力予以協(xié)助解決問題的行為。例如:
(12)寶玉每日便在惜春那邊幫忙。(清代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十五回)
(13)只要你不嫌地位小,這件事我總可以幫忙。(曹禺《日出》第二幕)
(14)玉梅要他幫忙搬桌子板凳,他便進來幫著搬。(趙樹理《三里灣·放假》)
就“幫忙”一詞而言,似乎不太容易分析它的結(jié)構(gòu)和“忙”的意義。這里不妨參照一下早于它出現(xiàn)的“幫閑”一詞。《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7版)對“幫閑”的解釋是:“?動(文人)受有錢有勢的人豢養(yǎng),給他們裝點門面,為他們效勞:~湊趣。?名幫閑的文人?!盵9](P39)例如:
(15)你兩個幫閑的賊子,好生無禮!我不救哥哥教誰救?(元代蕭德祥《殺狗勸夫》第四折)
(16)(高俅)卻是個幫閑的破落戶,沒信行的人。(明代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回)
(17)[凈向丑介]……我兩個一邊唱曲,陳、吳二位相公一邊勸酒,讓他名士、美人,另做一個風流佳會何如?[丑]使得,這是我們幫閑本等也。(清代孔尚任《桃花扇》第八出)
(18)政府幫閑們的大作,既然無人要看,他們便只好壓迫別人,使別人也一樣的奄奄無氣。(魯迅《魯迅書信集·致楊霽云》)
例(15)、例(16)中的“幫閑”,是釋義?的意思;例(17)、例(18)中的“幫閑”,是釋義?的意思。其中,釋義?是釋義?的引申義。值得注意的是,魯迅先生在《幫忙文學與幫閑文學——十一月二十二日在北京大學第二院講》中對“幫忙”“幫閑”所做的分析:
因為飯吃得飽飽的,茶喝得飽飽的,閑起來也實在是苦極的事,那時候又沒有跳舞場:明末清初的時候,一份人家必有幫閑的東西存在的。那些會念書會下棋會畫畫的人,陪主人念念書,下下棋,畫幾筆畫,這叫做幫閑,也就是篾片!……大凡要亡國的時候,皇帝無事,臣子談談女人,談談酒,像六朝的南朝,開國的時候,這些人便做詔令,做敕,做宣言,做電報,——做所謂皇皇大文。主人一到第二代就不忙了,于是臣子就幫閑。所以幫閑文學實在就是幫忙文學。[10](P404-405)
在這篇演講的語境中,“幫忙”是幫助主人做“經(jīng)世致用”的正事,是因為主人忙而去幫,幫人從過度的“忙”中解脫出來。因此,這里的“幫忙文學”是指幫主人/皇上做正事的文學。“幫閑”是幫助主人做娛樂逗趣的閑事,是因為主人閑而去幫,幫人從過度的“閑”中解脫出來。因此,這里的“幫閑文學”是指幫主人/皇上做消遣的文學。如果認為有忙事的人是忙人,有閑事的人是閑人,也未嘗不可,只是這樣就會將事情的界限劃分得過于絕對,我們知道,忙人或許也有閑的時候,閑人或許也有忙的時候。同時,如果認為賓語只能是人的話,那么“幫倒忙”(指因幫忙不得法,反而給人添麻煩)這一說法也不容易解釋得通。
在現(xiàn)代漢語中,“幫閑”也可以指依靠雙手為他人提供幫、代、辦等服務的勞動者;同時,在一些網(wǎng)絡小說和論壇上,亦有“幫個閑”“幫個閑忙”的用法,類似于幫個小忙的意思。不過,以上用法,我們并未找到確切可靠的文獻例證。
需要指出的是,有兩個方言詞語“撈忙”和“幫喜”,可以為“幫忙”“幫閑”提供比照參考。在山東、東北地區(qū),“撈忙”這一說法曾十分流行。在舉行婚喪大事、修建房屋時,大家會伸出援手,互相幫助,如采購物質(zhì)、準備宴席、接待客人、幫助送葬等,當?shù)厝私凶鳌皳泼Α保愃朴诖畎咽?、分擔幫助的意思。此外,還有一個專門表示為準備婚事而幫忙的詞語,稱為“幫喜”。例如:
(19)“那天,我和我哥還有秀媽上郭秉聰租的那個院子去幫喜兒……”寶鳳瞥了瞥郭秉聰,隨即一股腦把她當時看到的場景都給說了出來——寶鳳知道嚴振聲并沒把她捧在心上,可她也沒有收回這憨癡的目光,只是輕輕地喃喃道:“誰不想嫁個好人呢……”(劉雁著,蘇啟文改編《芝麻胡同》第八章)
將“幫忙”“幫閑”“撈忙”“幫喜”進行比較,可以發(fā)現(xiàn),“幫忙”“撈忙”都可以解釋為“幫助做忙事”,或“因為別人忙而幫”;“幫閑”可以解釋為“幫助做閑事”,或“幫助做小事”;“幫喜”則是指“幫助辦喜事”,也可以說是“因為別人辦喜事而幫”。
從心理認知角度來看,“幫忙”類似于“恢復疲勞”,“幫”在抽象意義上暗含一種“增長性”的趨勢。因此,“幫”這個動作可以表示為“+”,“幫助”則能夠用“+助”來表示。而“忙”則是人們所不企望的狀態(tài),屬于人們想要排除的部分。換言之,“幫忙”所包含的兩個方面:“幫助人”和“消解忙”,都是與人們的心理預期相一致的。
(三)救火、養(yǎng)病
“救火”“養(yǎng)病”比上述用例要更為復雜一些,因為它們均涉及古今詞義的變化。
《說文解字·攴部》:“救,止也。”[11](P63)按照“救”的本義,“救火”就是止火、滅火的意思,無論是從結(jié)構(gòu)來說,還是從意義來說,都是符合語言的內(nèi)在邏輯表達的。例如:
(20)大廟火,則從天子救火。(《禮記·曾子問》)
(21)陳不救火。(《左傳·昭公十八年》)
之后,“救”又引申出“援助”義,并逐漸占據(jù)主導地位,成為其常用義項。在現(xiàn)代漢語中,“救”通常表示“給予幫助使脫離危險或解脫困難”的意思。值得注意的是,“救”的古今意義雖然發(fā)生了很大變化,但是并未影響到大眾對“救火”的使用。我們認為,應從心理認知的角度來解釋這一現(xiàn)象。當“救”作為“止”義理解時,“救”含有“消減”義,“救火”可表示為“-火”,就是“滅掉火”的意思;而當“救”作為“援助義”時,“救”則含有“增長”義,這時救助的是火災環(huán)境中的人或物??傊?,無論是從哪個角度來理解,都符合人們的心理預期。
《說文解字·食部》:“養(yǎng),供養(yǎng)也。”[11](P102)總的來看,“養(yǎng)”的古今含義基本不變。不過,也出現(xiàn)了將“養(yǎng)”訓釋為“治”的情況。《孟子·盡心下》:“養(yǎng)心莫善于寡欲?!壁w岐注:“養(yǎng),治也。”[12](P403)《周禮·天官·疾醫(yī)》:“以五味、五谷、五藥養(yǎng)其病?!编嵭ⅲ骸梆B(yǎng)猶治也。”[13](P154)趙岐、鄭玄的訓釋很容易使人誤以為古漢語中的“養(yǎng)”具有治的意思,實則不然。孫詒讓在《周禮正義》中對此進行了分析:“‘養(yǎng)猶治也’者,此引申之義,養(yǎng)身即所以治病,是養(yǎng)與治義相成也?!盵14](P323)孫氏指出“治”并非“養(yǎng)”的本有之義,而屬于訓詁學家的隨文釋義。
需要指出的是,“養(yǎng)病”的含義卻有古今差異。例如:
(22)崔骃以不樂損年,吳質(zhì)以長愁養(yǎng)病。(北周庾信《小園賦》)
例(22)中的“養(yǎng)病”指的是生出疾病。而現(xiàn)代漢語中的“養(yǎng)病”指的是因患病而休養(yǎng)?!吧黾膊 绷x的“養(yǎng)病”可以表示為“+病”,“休養(yǎng)”義的“養(yǎng)病”實際上說的是調(diào)養(yǎng)患病后的身體,即除去疾病,這包含了一個事情的兩個方面。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大致可以歸納出這樣的規(guī)律:人們在理解詞語時,一般傾向于得到意義值為正的最終結(jié)果。因此,“生出疾病”義的“養(yǎng)病”被“休養(yǎng)”義的“養(yǎng)病”所取代,這也是“止火”義的“救火”和“援助”義的救火都會被大眾采納的主要原因。我們也注意到,雖然有表“止火”義的“滅火”“熄火”等詞,“救火”卻并未消亡。它表面的不合理性或許正是其生命力所在??梢哉f,在“救火”這一場景中,“救”和“火”只是作為一種提示詞而出現(xiàn),而體現(xiàn)
出“滅火”和“救人救物”兩個相輔相成的層面。順帶提及一下,《兒女英雄傳》第十回中的“救人救徹,救火救滅”,也是同樣的表達。
一般而言,人們的普遍期望是消除壞的,助長好的,但是在具體語境中,不一定會將這種“一體兩面”完全表現(xiàn)在字面。比如,在現(xiàn)代漢語中,“養(yǎng)病”的含義涵蓋了“消除疾病”和“養(yǎng)好身體”這兩個相輔相成的理解角度,卻并不一定非要說成“養(yǎng)身除病”,表述為“養(yǎng)病”顯然更符合語言的經(jīng)濟性原則。由于“病”在通常情況下是人們所不期望發(fā)生的,因此,即使它前面搭配“養(yǎng)”這個具有助長含義的詞,由此組成的詞語含義也絕不是助長這類不期望結(jié)果的產(chǎn)生。這類詞語/短語盡管字面義看似矛盾,人們在日常運用中卻并未發(fā)生誤解誤用,可見,它們的實際含義并不是字面含義的簡單相加,而是往往與人們的內(nèi)心期望保持一致的。
參考文獻:
[1]孫明偉,聞冠林.說文侃字[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3.
[2]周有光.語文閑談(精選本)[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16.
[3]呂叔湘.語文雜記[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
[4]邱天.談“不規(guī)范”的語言現(xiàn)象的約定俗成——以“養(yǎng)病”一詞為例[J].內(nèi)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11,(6).
[5]楊一兵,楊振鐸.“打掃衛(wèi)生”與“恢復疲勞”[A].楊一兵,楊振鐸.兩心集[C].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 2011.
[6]戴娟.“救火”“養(yǎng)病”釋疑[J].中文自學指導,1994,(4).
[7]王云路,王健.基于詞匯史角度的漢語離合詞研究[A].華學誠主編.文獻語言學(第十輯)[C].北京:中華書局,2020.
[8]陸儉明,沈陽.漢語和漢語研究十五講[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9]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7版)[Z].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
[10]魯迅.幫忙文學與幫閑文學——十一月二十二日在北京大學第二院講[A].魯迅全集(第七卷)[C].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11][漢]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2013.
[12][漢]趙岐注,[宋]孫奭疏.孟子注疏[A].李學勤主編.十三經(jīng)注疏[C].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13][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周禮注疏[M].彭林整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14][清]孫詒讓.周禮正義[M].王文錦,陳玉霞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7.
Cognitive Understanding of Words of “Yǎngbìng(養(yǎng)?。?/p>
Liu Xiao
(Institute of Ancient Books,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58, China)
Abstract:There are special expressions in Chinese, such as “yǎngbìng(養(yǎng)?。?“jiùhuǒ(救火)” “bāngmáng(幫忙)” “huīfùpíláo(恢復疲勞)” “dǎsǎowèishēng(打掃衛(wèi)生)” and so on. The combination of “yǎng(養(yǎng))” and “bìng(?。?literally seems to contribute to the aggravation of the disease, but the actual meaning is the opposit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sychological cognition, it can be found that people tend to understand words according to their inner expectations. Just as the meaning of “yǎngbìng(養(yǎng)?。?in modern Chinese covers the two aspects of eliminating diseases and maintaining good health, it does not have to be said to “yǎngshēnchúbìng(養(yǎng)身除?。?, but only “yǎngbìng(養(yǎng)?。? Since “bìng(?。?is an undesirable situation, even if it is preceded by “yǎng(養(yǎng))”, the meaning of the word is not to contribute to such undesirable results. The actual meaning of these words is not a simple addition of literal meaning, but often consistent with people’s inner expectations.
Key words:language cognition;“yǎngbìng(養(yǎng)?。?“jiùhuǒ(救火)”;“bāngmáng(幫忙)”;“huīfùpíláo(恢復疲勞)”;“dǎsǎowèishēng(打掃衛(wèi)生)”
作者簡介:劉瀟,女,浙江大學古籍研究所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