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秋凌
摘要:近幾年來,素質教育在我國正迅速發(fā)展,教育部要求教師不僅要教書育人,還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小學高年級的學生正值青春期,青春期是孩子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時期?;诖耍疚膶πW高年級學生容易出現(xiàn)的青春期心理問題進行探討和分析,以關注孩子的青春期心理變化為切入點,優(yōu)化班主任工作,促進小學生健康成長。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 青春期 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在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需要,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要將心理健康教育與班主任工作等有機結合”。小學是學生初步教育階段,對學生形成良好的品格有著重要的影響,尤其是針對小學高年級學生來說,教師應從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著手,結合學生學習特點和思維特點,設計出針對性的教學方案,消除學生消極心理,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1]。本文重點探究如何開展小學高年級學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并提出合理性意見。
一、小學高年級學生青春期心理問題分析
隨著社會經(jīng)濟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教育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而且,現(xiàn)在大多數(shù)的家庭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對于孩子過度的保護,對于孩子的要求有求必應,容易讓孩子以自我為中心,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此外。父母過度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對于孩子的心理需求關注不夠,不管孩子是否喜歡,就給孩子報了很多的興趣班,將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常常和孩子說:“誰家的孩子這次考試又是第一名,誰家的孩子鋼琴彈得特別好,誰家的孩子又獲得了獎狀和榮譽” 等。
小學高年級的學生進入青春期以后,本就出現(xiàn)身體上的變化,情緒波動比較大,再加上社會和家長無形之中給孩子帶來了很大的壓力,會讓孩子產生一定的心理問題。因此,為了促進高年級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學校應加強對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幫助高年級的小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形成優(yōu)秀道德品質,使高年級的小學生能夠擁有健全的人格。
二、小學高年級學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在小學高年級青春期輔導教育中,學生心理和身體都未發(fā)育成熟,不能形成正確的青春價值觀,在心理發(fā)育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心理困惑和焦慮情緒。教師應該根據(jù)學生問題,全方位地對學生進行多元化的輔導。加強小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有助于正確引導學生增強自我保護意識,使學生在教師和家長的關愛下健康成長。
(一)營造健康的心理氛圍
積極的情緒情感是形成健康的心理氛圍的基礎和核心,只有師生之間經(jīng)常保持愉快、歡樂的情緒體驗時,才能形成健康的心理氛圍,才能激勵學生前進。教師可以通過言行的激勵鼓舞,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讓學生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情感。同時,師生之間要形成民主、平等的關系,才能富有凝聚力,培育出更深、更濃的氛圍。作為班主任,應深入了解學生的真實品德表現(xiàn)和學業(yè),重視學生的發(fā)展過程,全面正確地評價每一個學生,防止走入“先入為主”的心理誤區(qū)。比如,有的學生常受表揚,但犯了錯誤教師不應護短,也要進行批評教育。有的學生常被批評,但做了好事有了進步,教師應實事求是地給予積極評價。我們評價一個學生,既要橫向比,也要縱向比,不能把學生看成是一成不變的個體,這樣才能保護健康的心理氛圍。
當然,營造健康的心理氛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氛圍也不是穩(wěn)定不變的。教師只有捧著一顆真誠的心,經(jīng)常與學生促膝談心,才能鞏固健康的心理氛圍。班主任和學生談心,既是心理上的溝通,也是感情上的交流。所以首先要誠心搭起感情的“橋梁”,消除學生的顧慮,解除學生拘束感,使師生思想交流達到情感相通、言語相容,從而鞏固健康的心理氛圍。
(二)開展活動,增強信心
針對小學高年級學生表現(xiàn)出的各種心理問題,班主任要及時的觀察和關注高年級小學生的情緒,及時的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和平度過青春尷尬時期。
例如,有的學生因缺乏常識,不能正確面對身體上的變化,開始出現(xiàn)了自卑和孤僻的心理特征,會懷疑自己是否得了某種疾病,產生不同程度的怯懦,導致心理壓力過大。班主任可以利用一節(jié)課的時間開設主題班會,向高年級的小學生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講述步入青春期以后,男生以及女生身體上會出現(xiàn)的一些變化,幫助高年級的小學生意識到,自己身體上的變化,都是自己長大過程中的必然經(jīng)歷,是正常的表現(xiàn),不需要困惑,也不需要有任何心理上的負擔。
(三)家校合作,共同教育
高年級學生在青春期會出現(xiàn)成人心理特征的萌芽,常常會形成獨立與依附的矛盾心理,與教師父母缺乏溝通,產生代溝。基于此,學校和家長應積極配合,幫助學生步入學習正軌。學??梢越iT的心理咨詢站,用于解決高年級小學生的心理問題,讓高年級的小學生在遇到心理問題時,或者在遇到生活和學習中的困惑時,能夠及時的咨詢專業(yè)的心理學教師,及時的解決心理問題,避免因為長期的心理問題,而影響高年級小學生正常的學習和生活。
個別高年級學生會出現(xiàn)早戀、沉迷網(wǎng)絡等現(xiàn)象,嚴重影響正常的學習生活。而學生出現(xiàn)心理問題,有時也和家庭因素有關。因此家長應該與學校密切配合,在尊重孩子隱私的基礎上進行溝通[2]。教師可以通過家長會、家訪、班級微信群等形式與家長建立溝通機制,引導家長和學生和平交流,和教師及時溝通,積極開通學校與家庭同步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學校要指導家長轉變教子觀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自身良好心理素質的養(yǎng)成,營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環(huán)境,以家長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為影響孩子。通過家校合作,攜手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生觀。
總之,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對于學生未來的發(fā)展與成長都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教師應當全面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營造健康的心理氛圍,合理設計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和教育內容,通過家校合作,保證學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使小學生可以健康快樂地學習與成長。
參考文獻
[1]趙生蘭.小學高年級學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討[J].基礎教育, 2021(26).
[2]楊麗.淺談小學高年級學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J].基礎教育, 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