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藍
交子街
在成都錦江支流府河外側(cè)的東風大橋的東橋頭側(cè),有一條南北走向的普通街道——交子街,一度也稱為椒子街。距今幾十年之前,昔日街市兩旁樹蔭蔽日,商鋪鱗次櫛比;店與店之間多有古色古香的門樓相隔,門樓里則是一座座建于清末民初甚至更加久遠的老式院落??上У氖?,它的名字已經(jīng)被均隆街的名頭覆蓋了。1997年,府南河工程改造完畢后,交子街名被取消,與均隆街合二為一。不要小看了,這里恰是宋代印制世界上第一種紙幣——交子的所在地。
由于交子街是我上下班的必經(jīng)之地,我偶爾會看到一些西服革履的外國人,在這條小街上來回徘徊。我估計他們是銀行家或商人,渴望在此尋覓歷史的信息……
《成都城坊古跡考》對成都東門“椒子街”有這樣的解釋:“一說街名曰‘交子’,以宋代嘗設(shè)交子務(wù)于此。”可知街道的命名是因為在此設(shè)置過交子務(wù)。
《全蜀藝文志》中提及:“元豐元年(公元1078年)增1員;掌典10人……所用之紙,初自置場,以交子務(wù)官兼領(lǐng),后慮其有弊,以他官董其事。隆興元年(公元1163年),使特置官一員蒞之,移寓城西凈眾寺?!笨芍诠?163年朝廷設(shè)置專門官員在城西凈眾寺(凈眾寺元末明初更名為萬佛寺,明末毀于戰(zhàn)火,于康熙初年重建,仍名為萬佛寺,位于成都市西門通錦橋)印刷交子,這兩則材料分別體現(xiàn)了街道名稱的命制和在寺廟里出現(xiàn)印刷交子的情況,這體現(xiàn)了平民的社會生活受到金融的影響。
宋代開始,成都就流傳有“五子登科”一說:票子、印子、綢子、粉子、車子。“票子”說的就是紙幣。正是由于成都商業(yè)發(fā)達、貿(mào)易繁盛,中國最早的紙幣“交子”才得以在成都出現(xiàn)。
四川使用鐵錢,始于孟蜀廣政中,估計是貴金屬缺乏形成的。北宋初年,成都的商品經(jīng)濟發(fā)展迅猛,對貨幣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但成都流通的錢幣卻是笨重的鐵錢。比如,當時購買一匹綾羅需要的鐵錢重達130斤。當時1枚銅錢抵鐵錢10個。每一千鐵錢的重量,大錢25斤,中錢13斤;買一匹布需鐵錢2萬,重約500斤。一個商人往往需要驅(qū)趕幾頭騾馬來馱運鐵錢。
在市場的逼迫下,成都的街頭催生出專門為攜帶巨款的商人經(jīng)營現(xiàn)金保管的金融服務(wù)機構(gòu),名為“交子鋪戶”。存款人將現(xiàn)金(銀錠、銅錢、鐵錢)交給鋪戶,鋪戶把數(shù)額填寫在用楮紙制作的票據(jù)上,再交還存款人,收取一定的保管費。這種臨時填寫存款金額的、用楮紙印制的特殊券,就是“交子”,也叫“楮幣”。
成都產(chǎn)的麻紙享譽巴蜀內(nèi)外,但為什么一定要使用“楮紙”?楮樹,成都人稱為構(gòu)樹,在平原分布廣泛,雙流縣制造的構(gòu)樹皮紙尤為知名。費著《箋紙譜》指出:“凡公私簿書、契券、圖籍、文牒”,皆用楮紙書寫。尤其是在宋代,高質(zhì)量的成都產(chǎn)楮紙,后來還被朝廷指定為印制紙幣的專用紙。凡用于印制紙幣的楮紙,均由官方監(jiān)制,抄紙工人也全都納入政府編制。
元朝費著《箋紙譜》記載:“廣都(成都雙流)紙有四色,一曰假山南,二曰假榮,三曰冉村,四曰竹絲,皆以楮皮為之?!薄豆{紙譜》還詳細記述了四大品牌楮紙名的由來:廣幅而不用白粉者,叫作假山南;狹幅而用白粉以漿涂紙面,再砑光(用石磨紙面),使紙質(zhì)白凈者,叫假榮;造于冉村,用村邊溪流的清水洗滌紙漿,紙質(zhì)潔白者,稱作冉村;造于龍溪鄉(xiāng),輕細柔韌者,叫竹絲?!岸窠z之輕細……視上三色價稍貴。”
可以說,交子之所以能夠推廣普及,最大的原因在于:經(jīng)濟高度發(fā)展,商業(yè)誠信,具有良好的管理機制,成都具有一流的印制條件。
這一便利之道迅速推廣,交子應用廣泛,許多商人聯(lián)合成立了發(fā)行和兌換交子的交子鋪,并在各地設(shè)立分鋪。由于鋪戶恪守信用,隨到隨取,交子贏得了信譽。商人之間的大額交易,為了避免鑄幣搬運的勞苦與風險,也越來越多地直接用交子來支付貨款。后來交子鋪戶在經(jīng)營中發(fā)現(xiàn),動用部分存款,并不會危及交子信譽,他們遂開始印刷有統(tǒng)一面額和格式的交子,作為一種新的流通手段在市面上發(fā)行。這一步一步的發(fā)展,使得交子逐漸具備、完善了信用貨幣的特性,真正成為了紙幣。
由于民間交子發(fā)行時間剛好發(fā)生在王小波、李順為首的農(nóng)民起義期間,而起義就于北宋淳化四年(公元993年)二月發(fā)動,由此可以推定,民間交子最早出現(xiàn)的時間在公元993年—994年之間。
研究可以發(fā)現(xiàn),“交子”一詞屬明顯的成都方言。中國錢幣學會張季琦先生認為:“所謂‘交子’,可能并不一定是紙幣產(chǎn)生后才起的名稱,而是與那時四川的方言、習俗有關(guān),是人們對當時出現(xiàn)的鹽茶鈔引和其他商業(yè)性票據(jù)的一種習慣性稱呼。所謂相交、相會、相關(guān),都是對照票據(jù)而取錢的意思。”(張季琦:《宋代紙幣及其現(xiàn)存印版》,載《中國印刷史學術(shù)研討會文集》,印刷工業(yè)出版社1996年版。)
“救火”者張詠
張詠兩次知益州,他是交子推進過程中的樞紐式人物。
群星璀璨的宋朝英才群體,我最為敬佩的毫無疑問是蘇東坡、范成大;可是要說我最為神往者,我會毫不猶豫地承認,張詠才是不二人選!張詠自號乖崖,對于這一怪異的稱謂,他自釋:“乖則違眾,崖不利物,乖崖之名,聊以表德?!惫詮埗缓先海粋€人就像挺立的懸崖一般,與周圍事物比較起來顯得峭拔突兀,但也磊落跌蕩。一個可以教訓宰相寇準讀書少的人,是何等孤傲,何等“乖崖”!根據(jù)史料記載,張詠至少親手誅殺過五個惡人!所謂膽劍琴心,他是配得上的。
張詠(946年—1015年),字復之,濮州鄄城(今山東省菏澤市鄄城縣)人。太平興國間進士,累擢樞密直學士,真宗時官至禮部尚書,詩文俱佳?!端问贰酚涊d他“少負氣,不拘小節(jié)”,自幼“學劍頗得妙術(shù),無敵于兩河間;好弈棋,精射法,飲酒數(shù)斗不亂”??梢娺@還是一位心懷奇氣的少年英雄。有人說張詠“布衣之時,任俠自喜,破產(chǎn)以奉賓客,而借軀報仇,往往過直”。他直追春秋大俠的風范,看來記載并非過分贊譽。張詠的行事風格體現(xiàn)出性格中的豪俠之氣。而其俠士之風并非在于豪擲千金或大碗喝酒,朱子纂集的《宋名臣言行錄》里,記載了他智斬惡仆的事件:
曾有一位士人游宦遠郡。期間,仆人知道了主人的不法之事,主人為此十分驚恐。因為步步緊逼的仆人一再要挾,必須娶士人之女為妻,作為“封口”的代價。時間一長,仆人有恃無恐,恣橫而不可制。張詠偶訪士人,見朋友愁眉不展,知其事后,霍然起身。
他轉(zhuǎn)身對那位仆人說:“請跟隨我外出辦點事!”他帶著仆人單騎出城,來到一座林麓之中,突然拔劍立斬惡仆,悄然而還。
而在宋人劉斧撰輯的《青瑣高議》里,張詠性如烈火的俠義手段,簡直是武林高人的直寫:
張乖崖未第時,嘗過湯陰縣,縣令賜束帛萬錢,張即時負之于驢,與小童驅(qū)而歸。或謂曰:“此去遇夜道店,陂澤深奧,人煙疏遠,可俟伴偕行?!睆堅唬骸扒锢湟?,親老未授衣,安能少留耶?”但淬一短劍而去。
行三十余里,日已暮,止一孤店,惟一翁洎二子,見張甚喜,密相謂曰:“今夜好個經(jīng)紀?!睆埜`聞之,亦心動,因斷柳枝若合拱者為一培,置室中。店翁問曰:“待此何用?”張曰:“明日早行,聊為之備耳?!币故挤郑堂渥雍粼唬骸半u已鳴,秀才可行矣?!睆埐淮?,即來推戶。張先以坐床拒左扉,以手拒右扉,店夫既呼不應,即再三排門。張忽退立,其人閃身踉蹌而入,張摘其首,斃之,曳入闥。少時,次子又至,如前復殺之。張持劍往視翁,方燎火爬癢,即斷其首。老幼數(shù)人,并命于室。呼童牽驢出門,乃縱火焚店,行二十里始曉。后來者曰:“前店人失火?!保ㄍ跤褢选⑼鯐杂伦ⅲ骸肚喱嵏咦h》,三秦出版社2004年版,第158—159頁。)
這完全是行者武松直闖“人肉包子店”一幕的翻版!足以展示張詠的膽識與凌厲手段。
據(jù)史籍記載:“張詠時知益州,慮遠夷乘隙為變,因取盜賊之尤無狀者,磔死于市,境內(nèi)以安?!薄绊菟馈笔裰斜I賊的罪魁禍首,殺雞給猴看,正是張詠剛猛果決性格的表現(xiàn)。
張詠在湖北崇陽做縣令的時候。有一天,他發(fā)現(xiàn)一個管錢的小吏,從庫房里出來,鬢旁巾下掖了一枚錢,張詠就詰問他錢從哪里來,小吏隱瞞不住,只得承認是拿庫中的錢。于是張詠下令對他杖責。誰知小吏竟悻悻然道:“一錢何足道,乃杖我耶?爾能杖我,不能斬我也!”意思是,不就拿了一枚錢嘛,有什么大不了的,你怎么能棒打我呢?就算你能棒打我,你也不敢殺了我!可他沒料到,張詠拿起筆判道:“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說罷,利劍出鞘,結(jié)束了他的性命。
大風起于青萍之末,厚積而薄發(fā),大浪起于微瀾之間,久伏而高飛。張詠剛猛正直,平素酷愛讀書,他的性格和思想,對剛剛經(jīng)歷社會震蕩的蜀地的社會風尚起到了極大的矯正作用。
以廉治蜀的清流,則如錦江之水,綿遠流長,從未斷絕。如果說成都歷史上第一位有明文記載的廉吏是東漢時期的蜀郡太守張堪(科學家張衡的爺爺)的話,那么,北宋擔任益州知州的張詠,更有一段圍繞“錢”與“色”的佳話。
劉斧編撰《青瑣高議》記載,經(jīng)歷王小波、李順起義之后,成都一帶的社會民間仍是不平靜,稍有風吹草動,就會再次激發(fā)一場禍亂。當時朝廷規(guī)定,凡是到四川去做官的,都不許攜帶家眷。
張詠做益州知州,是在太宗淳化五年(994年)九月,他千里單騎赴任。部屬怕他執(zhí)法過于嚴厲,自然都不敢娶侍妾、買婢女。張詠倒是很體貼下屬,他明察秋毫,不想絕人情,入鄉(xiāng)就隨俗,于是先買了幾名侍姬,這樣一來下屬們也就不會為難。這樣,他與“禮儀夫人”出入于成都街巷,自此官屬一見,態(tài)度稍稍松弛了一些。
張詠在蜀四年后被召還京,離開時將侍姬的父母叫來,自己出錢為眾侍姬擇配嫁人。后來這些侍姬的丈夫都大為感激,因為所娶到的都是處女。所以《青瑣高議》這一節(jié)的題目是“張乖崖,出嫁侍姬皆處女”,不得不說張詠立身持正。
值得一提的是,張詠初戍守成都的時候,戰(zhàn)亂剛剛平定,人常有反叛之心。地方上處處在設(shè)法“驗證”他的能力,甚至鼓噪他割據(jù)“稱帝”。某一天舉行軍隊校閱時,張詠剛剛出現(xiàn)在操場,軍士們立即大聲鼓噪,再三呼叫“萬歲”,張詠一聽,神色大變!這還得了!他立即下馬面向東北高呼三聲“皇上萬歲”,然后神色嚴峻,上馬繼續(xù)校閱。軍士們見此舉動,不敢再繼續(xù)喧嘩。
這其實是一場安排好的陰謀,等待他入其彀中。張詠由此逃脫了“謀反大罪”,由此可見他的應變之能。
張詠第二次守蜀,是在咸平六年(1003年)四月,蜀地民心益變,可謂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因為幾年前的咸平三年(1000年),王均亂蜀,一度占領(lǐng)成都,直到第二年才為宋軍討平之。王均之亂雖然平息了,但民情起伏不定。宋真宗認為張詠此前在蜀治績優(yōu)異,決定復以張詠知益州,使蜀郡從戰(zhàn)亂的衰弊中盡快恢復生產(chǎn)、生活。
附會在能人身上的傳聞自然很多:
乖崖公太平興國三年科場試《不陣成功賦》,蓋太宗明年將有河東之幸,公賦有“包戈臥鼓,豈煩師旅之威;雷動風行,舉順乾坤之德”,自謂擅場,欲奪大魁。夫何有司以對耦顯失,因黜之,選胡旦為狀元。公憤然毀裂儒服,欲學道于陳希夷摶,趨豹林谷,以弟子事之,決無仕志。希夷有風鑒,一見之謂曰:“子當為貴公卿,一生辛苦。譬猶人家張宴,方笙歌鼎沸,忽中庖火起,座客無奈,惟賴子滅之。然祿在后年,此地非棲憩之所?!惫匝聢云蛉氲?。陳曰:“子性度明躁,安可學道?”果后二年,及第于易簡榜中。希夷以詩遺之云:“征吳入蜀是尋常,鼎沸笙歌救火忙。乞得江南佳麗地,卻應多謝腦邊瘡?!背醪簧鯐?。后果兩入蜀定王均、李順之亂,又急移余杭翦左道僧紹倫妖蠱之叛,至則平定,此征吳入蜀之驗也。累乞閑地,朝廷終不允,因腦瘡名金陵養(yǎng)疾,方許之。(〔宋〕文瑩:《湘山野錄》,中華書局1984年版,第4頁。)
這個勇于為朝廷“救火”的人,不但要“救火”,還面臨屋漏又逢連夜雨的遭際。
公元1004年蜀地的益州、雅州、黎州接連發(fā)生大地震,社會動蕩,民生堪憂。這對經(jīng)營交子的鋪戶來說是一大打擊,必然影響到順利兌換,造成訴訟不斷。
張詠上任后,除了平定混亂,他認為救治蜀亂的方法就是“移風復儉約”,改變蜀地奢靡的風俗,以“淳化”宣導蜀地民情。張詠在益州實施多種舉措,安撫民心。比如,他釋放了很多被王繼恩抓來的所謂的亂黨,收攏了部分人心。同時,他為了讓百姓得以維持生計,還默許了百姓販賣私鹽。在張詠的勵精圖治下,四川地區(qū)老百姓都生活安定,對張詠也是愛戴有加。張詠斷案如神,從斷案的能力和數(shù)量來說,他要遠比狄仁杰和包拯厲害得多,就拿最著名的案例匯編《折獄龜鑒》來說,這記載了從先秦兩漢開始,到北宋末年的395個精彩案例,其中,記載張詠偵破的案例就達到二十多起,堪稱歷代之最。
而成都的交易市場情況,引起了他的高度關(guān)注。
據(jù)《續(xù)資治通鑒》記載:“先是益、邛、嘉、眉等州歲鑄錢五十余萬貫,自李順作亂遂罷鑄,民間錢益少,私以交子為市。”
在民間交子鋪里,渾水摸魚者不可避免。有一些惟利是圖、貪得無厭的鋪戶,惡意欺詐,在濫發(fā)交子之后閉門不出,停止營業(yè),使所發(fā)出的交子無法兌現(xiàn)。這樣,當存款者取錢而不能時,便往往激起事端,引發(fā)訴訟。于是益州知州張詠對全國交子鋪戶進行整頓,剔除不法之徒。
1008年,張詠對原分散的交子鋪戶進行整頓,挑選出以王昌懿為首的具相當實力的十六富商連保發(fā)行交子,共同承擔兌換責任,其余交子鋪戶資格被取消。至此交子的發(fā)行正式取得了政府認可。
費著《楮幣譜》等文獻記載,在十六富商連保發(fā)行交子時只提到王昌懿一人,他即是十六戶之首,屬最早的私交子鋪戶之一,在交子運行中發(fā)揮作用最大,所以才被文獻記錄了名字。
到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政府在成都設(shè)立“益州交子務(wù)”,地點大體位于錦江北岸的錦官驛一帶,以本錢36萬貫為儲備金,為正式發(fā)行“官交子”籌措了126萬貫,準備金率為28%。
《宋朝事實》有如下一段記載:“益州豪民十余戶,連保作交子,每年與歲之夏秋盤倉量人夫,及出修糜棗堰丁夫物料,諸豪以時聚首,同用一色紙印造。印文用屋木人物,鋪戶押字,各自隱密題號,朱墨間錯,以為私記。書填貫不限多少,收入人戶現(xiàn)錢,便給交子。無遠近行用,動及百萬貫,街市交易。如將交子要取現(xiàn)錢,每貫割落三十文為利。每歲絲蠶米麥將熟,又印交子一兩番,捷如鑄錢?!睆倪@些史料可以發(fā)現(xiàn)從“私交子”到成都十六戶富豪主統(tǒng)一發(fā)行“官交子”的逐一落地過程。
值得銘記的是,天圣二年二月十日(1024年4月1日),首屆“官交子”正式發(fā)行。這也意味著,世界上第一種由官方發(fā)行的信用紙幣正式誕生。從此,交子成為宋朝川峽四路的法定貨幣,與鐵錢具有同等信用。
可以說,張詠不是交子真正的第一發(fā)明人,但他扮演了讓交子合法化的角色,而且為交子的規(guī)范運作做出了貢獻。后世稱之為“交子之父”,并不為過。
交子是一個匯聚了政治、經(jīng)濟、民生、交通、金融、造紙、印刷,跨國度、多民族參與的聚合體,也是一個海納百川的大江湖。
由此可以總結(jié)四點:
其一,交子的發(fā)行由無組織進展到十六戶有組織、有計劃地進行,無疑是官員張詠與十六戶之首王昌懿的功勞。
其二,交子上的圖案已用同一“屋木人物”,且采用“同一色”的紙頁。
其三,統(tǒng)一使用“朱墨間錯”的兩色印刷格式。
其四,采取了統(tǒng)一的發(fā)行辦法。這是中國紙幣印刷、發(fā)行肇始之初的情況。
寬而見畏,嚴而見愛
讓人感興趣的是,交子還有實物么?
《中國錢幣大辭典》記載:“北宋交子,三十年代,僅存國內(nèi)的一張實物被日本人買走?!绷硗?,成都收藏界目前藏有半塊交子印版。在日本的那張長12.8厘米,寬7.6厘米,紙質(zhì)介于皮棉紙與夾宣紙之間,顯淺黃色,分正反兩面印刷,正面上方印有兩排10個銅錢紋,中間印有隸書字體:“除四川外,許于諸路州縣公私從便主管并同見錢七百七十承陌流轉(zhuǎn)行使?!睆闹虚g到下方印有房舍、人物、袋堆、貨運車輛等圖樣。反面四周印有28枚銅錢紋為花邊,上書6個篆體字:“大宋通中部印”。有手書粗黑宋體字:“戶部奏準印造大宋城通行寶鈔”,“使用偽造者斬告捕者賞錢十貫天圣元年”。我們知道,世界上最早的著作版權(quán)保護也出現(xiàn)在成都,加上這一貨幣保護條例,成都創(chuàng)造了很多“世界第一”。
從商業(yè)信用憑證到官方法定貨幣,交子在數(shù)十年間發(fā)生了本質(zhì)性的變化,具備了現(xiàn)代紙幣的各種基本要素,遠遠走在世界各國之前。
宋徽宗大觀元年(1107年),政府改“交子”為“錢引”。兩者的最大區(qū)別,在于“錢引”是以“緡”為單位,其紙張、印刷、圖畫和印鑒都十分精良。這樣,“交子務(wù)”也改為“錢引務(wù)”,這一年的發(fā)行數(shù)“較天圣一界逾二十倍,而價愈損”。也就是說,發(fā)行量由一百二十萬緡增加到二千多萬緡。而且沒有準備金,“不蓄本錢而增造無藝,至引一緡當錢十數(shù)”??梢?,價值一千錢的緡只能當錢十多個,紙幣貶值是多么嚴重。
《宋史》卷一八一《食貨三下·會子》記載說:淳熙五年(1178年),以蜀引增至四千五百余萬,立額不合再增。但由于四川財政龐大的支出,“錢引”發(fā)行量一再猛增,增發(fā)錢引成為南宋政府應付財政危機的主要手段。盡管一再訂立發(fā)行限額,卻一再被突破。到紹興末年,四川“錢引”的準備金僅有鐵錢七十萬貫,只及紙幣發(fā)行額的不到百分之二,同時毎年鑄錢數(shù)量僅十萬貫,遠不足以緩解“錢引”與鐵錢比價的急劇下跌。
北宋交子的興衰歷程,于今也是有借鑒的,政府的監(jiān)管法制對于金融幣制的穩(wěn)定起了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紙幣的發(fā)行和穩(wěn)定能夠推動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為國家創(chuàng)造了財富,對解決國家的一時之需有重大作用。政府毀壞了原有的金融法制,濫用貨幣信用,其結(jié)局必然導致通貨膨脹以及貨幣體系的分崩離析,自此交子退出歷史舞臺。
總體而言,交子的出現(xiàn)是利大于弊的,它不僅為北宋時期百姓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方便,還為以后南宋“會子”的出現(xiàn)奠定了基礎(chǔ)。
為紀念世界經(jīng)濟史上交子誕生這一重要事件,在英國倫敦英格蘭銀行的天井里,種有一棵在英國很少見的中國桑樹,因為制造交子所用紙張的主要原料就是桑葉。在成都發(fā)行交子600年后,英格蘭銀行才印制英鎊紙幣。
關(guān)于張詠離開成都后,歷史上還有神妙的傳聞:
張乖崖成都還日,臨行封一紙軸付僧文鑒大師者,上題云:“請于乙卯歲五月二十一日開。”后至祥符八年(1015年),當其歲也。時凌侍郎策知成都,文鑒至是日,持見凌公曰:“先尚書向以此囑某,已若干年,不知何物也。乞公開之?!变╅_,乃所畫野服攜筇,黃短褐,一小真也。凌公奇之,于大慈寺閣龕以祠焉。蓋公祥符七年甲寅五月二十一日薨,開真之日,當小祥也。公以劍外鐵緡輜重,設(shè)質(zhì)劑之法,一交一緡以三年一界換之。始祥符辛亥,今熙寧丙辰,六十六年,計已二十二界矣,雖極智者不可改。(〔宋〕文瑩:《湘山野錄》,中華書局1984年版,第4—5頁。)
“徒勞丹青,繪寫凡質(zhì),欲明此心……”他在游仙閣上自畫的這幅置身山林的肖像,其實是他“出塵”的精神造像,也成為了他留給成都后來者的一張神契。
總之,張詠兩次撫定“從來稱難制”的巴蜀之地,緩釋宋朝西顧之憂,保證了朝廷的后方安全,宋真宗嘉諭說:“(張)詠在蜀,吾無西顧之憂?!?/p>
北宋初年,張詠是與趙普、寇準齊名的三大名臣,尤以治蜀著稱。巴蜀地區(qū)后來將他與文翁、諸葛亮、趙抃并稱四大“治蜀名臣”。張詠將治蜀經(jīng)驗總結(jié)為四條:信及于民,言及于義,動而有禮,靜而無私。而“行斯四者,在乎先率其身”,其實才是張詠成功治蜀的關(guān)鍵。
蘇東坡對張詠的治蜀之道深為稱許:“以寬得愛,愛止于一時。以嚴得畏,畏止于力之所及。故寬而見畏,嚴而見愛,皆圣賢之難事而所及者遠矣。”
(責任編輯:李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