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騁
為了提升幼兒教育的質量,教師不僅要在培養(yǎng)幼兒的過程中注重經驗的積累,還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yè)能力。在幼兒教育中,教師要將觀察記錄幼兒的行為作為日常工作的重點,通過觀察活動了解幼兒,通過分析理解活動完善教育方法,在觀察記錄中解讀幼兒的學習和成長過程,獲得更多的有益信息。
意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曾指出:“唯有通過觀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內在需要和個別差異,以決定如何協調環(huán)境,并采取應有的態(tài)度來配合兒童成長的需要。”幼兒教育的模式不是固定的,教師在開展日常教學工作時,可以通過觀察記錄活動了解幼兒的個性化需求,這對促進幼兒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幼兒行為的觀察記錄是教師進行針對性教育的前提。教師要了解幼兒的內心世界,理解他們的行為和思想,在進行幼兒教育時根據幼兒的發(fā)展變化及時調整教學方式。而觀察記錄能幫助教師深入了解幼兒,促使教師有針對性地培養(yǎng)幼兒。
幼兒的日常行為表現是教師提高自身教學水平的依據。通過觀察記錄活動,教師能制訂清晰的教學目標,這有利于教師的專業(yè)成長。
(一)夯實培訓基礎,提升教師的專業(yè)能力
教師承擔著安排幼兒一日生活的任務,必須具備堅實的專業(yè)基礎,從而高效地開展各類教育活動。幼兒行為的觀察記錄對教師的專業(yè)要求較高。因此,教師在實施幼兒行為觀察記錄時,必須具備應有的專業(yè)知識和經驗能力。幼兒園可以為教師提供合適的培訓活動,幫助教師提升自身的專業(yè)能力,以確保教師準確地實施幼兒觀察記錄活動。
教師觀察記錄的專業(yè)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日復一日地學習和實踐。幼兒園應借助一切資源,為教師專業(yè)能力的提升提供支持。
首先,幼兒園可以定期為教師提供專業(yè)化的培訓,邀請教育專家來園講授,邀請有經驗的骨干教師進行培訓分享,等等。通過設置多樣的培訓課程,幼兒園能幫助教師積累豐富的知識經驗。其次,幼兒園可以組織教師開展經驗交流活動,安排老教師與新教師相互交流,讓老教師利用自身豐富的經驗給予新教師啟發(fā),讓新教師以創(chuàng)新的思想激活老教師的思維,從而提高教師的專業(yè)水平。通過經驗的交流,教師能更全面地觀察幼兒,記錄幼兒的行為,關注幼兒行為的變化,進而有效地實施教學。最后,幼兒園可以組織專題研討活動,結合園區(qū)較有成效的觀察記錄案例確定研討主題,將相關資料進行存檔、整理,并供教師觀摩、分析和研討。在研討觀察記錄案例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積極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心得,開拓自身的思維,進而將研討中總結的新方法、新思路應用于日常幼兒教育。通過對典型案例的研討、交流,教師對幼兒觀察記錄的流程和目標有了更清晰的認識,積累了一定的經驗,這能幫助教師提升專業(yè)能力,為觀察記錄的實施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依托客觀事實,實現記錄的真實化
教師開展幼兒行為觀察記錄活動,深入了解幼兒的日常行為表現,有利于幼兒教育方式的改進。在觀察記錄過程中,教師要依托客觀事實,秉持正確的思想和態(tài)度,了解幼兒成長過程中的需求,不帶任何主觀情緒地觀察幼兒,客觀、真實地記錄幼兒的活動和行為,從而為幼兒教育的實施提供可靠的依據。
在觀察記錄幼兒行為的過程中,教師通過觀察會發(fā)現幼兒的行為具有細節(jié)性和豐富性的特點。比如,通過觀察幼兒穿鞋,教師發(fā)現幼兒在穿鞋時可能會觸摸鞋上的圖案,還會自主調整鞋帶、鞋舌等;通過觀察幼兒畫畫,教師發(fā)現幼兒繪畫前可能會先選擇畫筆和顏色,然后會旋轉畫紙以找到最合適的繪畫角度;等等。這一系列的發(fā)現都能通過觀察記錄活動獲得。
(三)融入生活游戲,確保觀察的自然性
教師在進行幼兒行為觀察記錄時,必須尊重幼兒的天性,記錄下幼兒最自然的表現。對于教師而言,幼兒個性化的行為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這樣的行為能充分體現幼兒的內心情感和思想。因此,教師對幼兒的觀察記錄活動既要保證客觀性,又要確保自然性,避免過分限制幼兒的行為。教師可以利用幼兒最喜愛的生活游戲,讓幼兒自由地在游戲中體驗、玩耍,立足幼兒的生活游戲開展觀察記錄活動。幼兒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能真正釋放自己的天性,教師也能記錄到幼兒最為自然的狀態(tài)。
比如,在組織幼兒參與戶外游戲時,教師通過觀察發(fā)現,有的幼兒活潑好動,喜愛奔跑與激烈的運動,而有的幼兒則十分內斂,往往留在角落或獨自玩耍;在集體活動時,教師發(fā)現有的幼兒很喜歡出謀劃策,爭當隊伍的“領導者”,還有的幼兒能自主創(chuàng)新游戲玩法;在手工游戲中,教師發(fā)現有的幼兒在捏制或剪裁材料時動作敏捷,還有的幼兒能積極思考,創(chuàng)作出獨特的造型。這些都是幼兒在生活游戲中體現出來的最為真實的個性和能力。
因此,借助生活游戲,教師能有效地觀察幼兒最自然的行為,發(fā)現他們的獨特之處,借助生活材料和生活場景,幼兒能運用他們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探索和學習。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仔細觀察和研讀幼兒的行為,充分地了解幼兒,由此獲得最真實的信息。教師在觀察記錄幼兒的行為時,不應過多干預幼兒,應尊重幼兒的天性,在幼兒自主探索的過程中遵循客觀發(fā)展規(guī)律,用尊重的眼光看待幼兒,這樣才能發(fā)現幼兒更多的優(yōu)點和可能存在的缺點,為今后有針對性地培養(yǎng)幼兒打好堅實的基礎。
(四)注重分析調整,促使方法相契合
行為觀察記錄活動是教師捕捉幼兒行為細節(jié)的過程。在觀察和記錄之后,教師還需要借助自己的經驗和專業(yè)知識,通過幼兒細微的表現分析幼兒的特點,從而制訂相應的教學計劃。教師在觀察記錄幼兒的行為時,還要注重觀察記錄內容的分析與后續(xù)方法的調整,確保觀察記錄的準確性和有效性,從而為后續(xù)的觀察記錄提供依據。在日常幼兒教育中,教師要認識到觀察記錄的動態(tài)性,要善于分析記錄內容,結合幼兒的實際表現調整教育方式,以及時發(fā)現并應對幼兒成長過程中的問題,從而更好地引導幼兒,促進幼兒的成長與發(fā)展。
比如,在日?;顒又校械挠變簳洺Ec他人發(fā)生肢體沖突,影響其他幼兒的正?;顒?。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通常會先制止,然后再與幼兒進行溝通。這種處理方式能使幼兒的行為在一段時間內有所改善,但一段時間后很可能會再次出現。此時,教師不僅要及時、全面地觀察和記錄幼兒的行為,還要分析當前所采取的教育方式是否有效以及導致幼兒重復出現不良行為的原因。教師不能僅關注幼兒的行為表現,還要考慮幼兒思想或情感上的需求。比如,教師要關注幼兒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的體驗,同時還要及時與幼兒家長溝通,了解幼兒近期在家庭生活中的表現。觀察記錄本身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幼兒也在不斷地成長和變化。因此,教師應當注重觀察記錄的實時性,及時調整教育方式,從而更好地了解幼兒的發(fā)展狀況,制訂更契合幼兒成長的教育方案。
觀察記錄是教師需要具備的一項專業(yè)技能,這項技能是教師開展幼兒教育工作時不可或缺的。在教師實施觀察記錄的過程中,教師本身的專業(yè)能力是基礎條件,基于事實的觀察和客觀自然的記錄是關鍵方法,記錄后的分析與調整是階段性目標。教師要在觀察記錄的過程中充分注重每個環(huán)節(jié)的有序推進,及時有效地進行動態(tài)調整,以更好地引導幼兒,促進幼兒的成長和發(fā)展。在日常生活和游戲活動中,教師要基于幼兒的需求和個性特點,客觀地進行觀察記錄,有效地制訂培養(yǎng)計劃,及時合理地調整和優(yōu)化教育方式,從而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作者單位:昆山市玉山鎮(zhèn)北珊灣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