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張愛玲作品在中國內(nèi)地的流行及經(jīng)典化過程梳理

2022-05-13 13:16:46左樹濤
名作欣賞·評論版 2022年4期
關鍵詞:經(jīng)典化傳播張愛玲

左樹濤

摘要:20世紀40年代,在上海灘聲名鵲起的一代才女張愛玲,經(jīng)歷曲折,情路坎坷,作品在中國內(nèi)地的傳播亦是大起大落。本文結(jié)合張愛玲作品在各個時代的出版情況以及影視劇改編情況,在詳細梳理張氏作品傳播過程的同時,亦對其在各個時期的流行原因進行了初探。

關鍵詞:張愛玲 張愛玲作品 傳播 經(jīng)典化

張愛玲作為中國近現(xiàn)代文學史少有的奇女子,她的一生不管生活、情感或事業(yè)皆充滿坎坷。她幼年時,因母親黃逸梵遠涉重洋而缺少母愛。在讀中學期間,性格孤僻,與同學缺少交往,也只以文章聞名于同學之間而已。后又由于戰(zhàn)事,使她赴倫敦讀大學的夢想破滅了。張愛玲的情感生活更是讓人唏噓不已。后來,張愛玲雖然成名了,但作品在中國內(nèi)地的傳播狀況和她的人生歷程一樣,起伏跌宕,甚至有一段時間被從文學史上抹去了。20世紀90年代,張愛玲作品最終被廣大研究者和讀者推上了巔峰。

一、20世紀40年代淪陷區(qū)文學的一朵奇葩

20世紀40年代,中華民族正處于一個風雨飄搖的年代。在拯救民族危亡的時代主題籠罩之下,不管是在國統(tǒng)區(qū)還是在淪陷區(qū),文學都成了為政治服務的T具。在這種社會氛圍下,當時的文學作品多以戰(zhàn)爭、革命、民族救亡、工農(nóng)兵為題材,政治化意味非常濃烈,民族化、大眾化成為流行的文學觀念。政治化、民族化以及大眾化成為衡量文學作品的唯一標準。符合這種標準的文藝作品,便被認為是正統(tǒng)的、主流的,這樣的作家也被認為是愛國作家;反之,要么被視之為小資產(chǎn)階級作家遭人諷刺挖苦,要么便是賣國賊漢奸被人口誅筆伐。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特殊的社會環(huán)境、獨特的地理位置、獨特的文學題材成就了張愛玲。

張愛玲的作品在當時雖然沒有得到主流文學的認可,但是卻得到了上海市民的高度認可。她的作品在當時被大量出版銷售,便是最好的證明。張愛玲的作品,在當時的出版銷售情況大致如下。

張愛玲的第一部小說集《傳奇》,在1944年初,由上海雜志社出版?!秱髌妗芬粫ā督疰i記》《沉香屑·香第一爐香》《沉香屑·第二爐香》《琉璃瓦》《傾城之戀》《茉莉香片》《心經(jīng)》《年輕的時候》《花凋》《封鎖》等十篇小說,共二十四萬字,封面是由她自己設計的,初版十萬冊,四天就被人們搶購一空。以后一再重印,都是很快銷售一空。據(jù)了解,1945年12月底,上海市全市人口也就三百三十多萬。以當時的國民受教育程度而言,這里面有一定文化程度能夠閱讀小說的人,是少之又少的。照此仔細推算下來,張愛玲作品的銷售盛況不僅在當時很罕見,即便是今天的暢銷書也很難比肩。

1944年3月,上海雜志社還專門為她舉行了“《傳奇》集評茶會”,參會的有蘇青、陶亢德、譚惟翰等當時文壇名流。20世紀40年代,上海小報中與張愛玲有關的文章就有八十多篇,涉及張愛玲的衣食住行、興趣愛好,等等。這些文章雖然沒有涉及張愛玲的作品,而是站在報紙的立場上,從日常生活的角度,對張愛玲的個人生活、好惡,以及言談進行的評論,但是這也從一個側(cè)面反映了她在當時的影響力之大。 在作品被改編成電影方面,張愛玲的第一部電影《不了情》于1947年4月中旬在上海公演時,獲得一致好評,并贏得抗戰(zhàn)“勝利以后國產(chǎn)電影最最適合觀眾理想之巨片”的美譽?!?944年12月16日,張愛玲編劇、朱端鈞導演的四幕八場話劇《傾城之戀》由大中劇藝公司在上海的新光大戲院推出,連演八十場”。“1947年12月14日,張愛玲編劇、?;а?、文華影片公司出品的電影《太太萬歲》在上海的皇后大戲院、金城大戲院、金都大戲院、國際大戲院等四大影院同時上映,也引起很大轟動,整整兩周,雖然遇上下雪,但依然場場爆滿”。當時,上海各大報紙爭相報道《太太萬歲》的上映情況,《大公報》《申報》和《新聞報》稱其為“巨片降臨”“精彩絕倫,回味無窮”“本年度銀壇壓卷之作”等等。

此時,張愛玲作品之所以如此流行,與其創(chuàng)作的題材是有很大關系的。她的小說沒有宏大敘事,多以戀愛、婚姻、家庭生活為主,且多半是以不如意或不幸的愛情婚姻為題材。張愛玲曾經(jīng)在《自己的文章》中,對自己的寫作態(tài)度、創(chuàng)作題材做過這樣的說明:“一般所說‘時代的紀念碑’那樣的作品,我是寫不出來的,也不打算嘗試,因為現(xiàn)在似乎還沒有這樣的客觀題材。我甚至只是寫些男女間的小事情,我的作品里沒有戰(zhàn)爭,也沒有革命。”這不是她故作“高論”,在自己的作品當中,她確實是在實踐著自己的文藝主張。不管是處女作《沉香屑·第一爐香》,還是經(jīng)典作《金鎖記》,張愛玲都在以生活瑣事、男女糾葛來書寫自己對人生的感悟,她以個人化的男女私情來與主流文學所倡導的革命、戰(zhàn)爭相抗衡。這些題材暗合了長期受通俗文化熏陶的上海市民大眾的閱讀趣味。張愛玲的這一選材傾向受到了當時主流文藝作家的批評,被認為是對革命的消解,是反革命。張愛玲并沒有因為別人的指責而改變自己的創(chuàng)作風格,而是毅然地按照自己選擇的路子向前走去。

一方面是因為她沒有被當時的主流文學所同化,而是執(zhí)著地實踐著自己的藝術主張。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抗戰(zhàn)時期孤島上海特殊的社會環(huán)境,為她的獨特存在提供了柄身之所??蚂`曾對這一時期上海的社會環(huán)境做過準確的表述:“我扳著指頭算來算去,偌大的文壇,哪個階段都安放不下一個張愛玲,上海淪陷,才給了她機會。日本侵略者和汪精衛(wèi)政權把新文學傳統(tǒng)一刀切斷了,只要不反對他們,有點文學藝術粉飾太平,求之不得,給他們什么,然是毫不計較的。天高皇帝遠,這就給張愛玲提供了大顯身手的舞臺?!笨蚂`的這番論述,恰如其分地指出了張愛玲作品與當時的時代背景和社會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在當時,她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是被汪精衛(wèi)政府當作小裝飾品而存在的。張愛玲出現(xiàn)在抗戰(zhàn)時期淪為孤島的上海,她對當時的左翼文學的態(tài)度比較鮮明,她既不相信左翼作家鼓吹的進步思想,也不愿文學成為為日本人和汪精衛(wèi)政府服務的工具,只是孤芳自賞地經(jīng)營著她所熟悉的沒落家庭的瑣事,饒有興致地刻畫著在生活的重壓之下多少有些變態(tài)的人物形象。她游走于文壇的邊緣,是一個真正的另類,但是正是這樣一個異類,讓當時上海灘的讀者眼前一亮。

二、80年代至90年代逐漸被推為經(jīng)典

張愛玲20世紀50年代的《秧歌》和《赤地之戀》由于帶有政治傾向而被視為“反共”的宣傳作品,因此50年代以后她的名字便被從中國內(nèi)地文學史上抹去了。

20世紀70年代末,中國社會開始發(fā)生轉(zhuǎn)型,思想文化領域也掀起了打破思想模式過度政治化的浪潮。1981年11月,《文匯》月刊發(fā)表了張葆莘的《張愛玲傳奇》,是中國內(nèi)地改革開放以來最早論述張愛玲的一篇文章。80年代初,夏志清的《中國現(xiàn)代小說史》進入,在該書中對張愛玲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該書第十五章開宗明義地寫道:“對于一個研究現(xiàn)當代中國文學的人來說,張愛玲是今日中國最重要最優(yōu)秀的作家。”夏志清把張愛玲單列為一章進行了論述,所用篇幅比論述魯迅的篇幅也多了許多,由此引發(fā)了張愛玲研究熱。

20世紀80年代,中國內(nèi)地的文學史教材開始收入了張愛玲,并給予重點論述。1984年,黃修己為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編寫出版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簡史》,開始對張愛玲其人其作進行評介。1987年,由溫儒敏、錢理群、吳福輝著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三十年》(普通高等教育“九五”教育部重點教材)首版出版,把張愛玲作為一位重要作家予以介紹?!吨袊F(xiàn)代文學三十年》作為中國內(nèi)地高等院校文學系使用非常廣泛的教材,“一本普通的學術性教材,三十年間居然印刷五十多次,印數(shù)過百萬”,收入張愛玲,對后來張愛玲研究熱潮的興起,起了極大的推波助瀾的作用。后來,八九十年代中國內(nèi)地出版的很多文學史都把張愛玲作為一位重要作家予以收入,如楊義的《中國現(xiàn)代小說史》,唐鎪、嚴家炎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郭志剛、孫中田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國家級重點教材),等等。張愛玲能夠進入官方教材的文學史,其中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意味著張愛玲的文學地位得到了主流文學圈的認可,也意味著張愛玲被最大范圍內(nèi)的人所知悉。

在八九十年代,由張愛玲作品改變的影視作品受到極大追捧。如1984年許鞍華導演的《傾城之戀》;1988年但漢章導演的《怨女》;1994年關錦鵬導演的《紅玫瑰與白玫瑰》,年度票房排名第102位;1997年許鞍華導演的《半生緣》,居由香港影評人評選的十大華語片的第8位,年度票房排名第22位;1998年許鞍華導演的《半生緣》以315萬的票房位居北京超百萬電影排名第3位,等等,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從張愛玲作品的出版來看,20世紀80年代以前,張愛玲的作品出版多數(shù)集中在上海、香港、臺灣。其中尤其是臺灣的皇冠出版社出版的張愛玲作品最多,且時間最長,從1966年出版她的《怨女》開始,一直到1994年近三十年的時間幾乎出版了她的所有作品。80年代以后,張愛玲作品的出版在中國內(nèi)地呈現(xiàn)了突飛猛進的形式。1986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張愛玲的小說集《傳奇》,這可以看作是“首次得到官方主流文學圈認可的標志”。此后江蘇文藝出版社、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等爭先恐后出版了大量張愛玲的作品,張愛玲的各類文集也是層出不窮。如安徽文藝出版社在1994年出版了中國內(nèi)地第一部《張愛玲文集》(4卷);花城出版社于1997年3月推出了11卷本的《張愛玲作品集》。溫儒敏曾經(jīng)這樣描述過90年代張氏作品的流行狀況:“曾幾何時,張愛玲式對生活傲然而又投入的姿態(tài),庶幾成了一種時尚,大學生枕頭邊放一本《張愛玲文集》也是一道好看的風景,張愛玲變成某種趣味的象征而被爭相仿效”。

這一時期的張愛玲熱,大致有以下原因。

重寫文學史思潮激蕩起了1949年以后的被政治所淹沒了的張愛玲,促使人們重新發(fā)現(xiàn)了張愛玲的價值,引起了專業(yè)閱讀和研究的熱潮。1985年第5期《文學評論》刊登了北京大學三位學者黃子平、陳平原、錢理群的文章《論“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在這篇文章中,首次提出“二十世紀中國文學”這一概念,這是一篇開重寫文學史風氣的濫觴之作。文章認為“二十世紀中國文學”這一概念意味著文學史應該從社會政治史的簡單比附中獨立出來,突出自己的文學特色,過濾掉濃厚的政治色彩。緊接著,《上海文論》于1985年3月開辟了“重寫文學史”專欄,“希望能活躍當時的文學批評氣氛,沖擊那些似乎己成定論的文學史結(jié)論”。這兩篇文章掀起了80年代中后期重寫文學史思潮,掀起了蓋在文學史研究領域上的厚重幕布,讓一些曾經(jīng)被遺忘掉的文學作家和文學作品重新進入了文學史研究領域。

重寫文學史所提倡的文學批評標準,推翻了1949年后作為評價文學作品的硬性標桿——政治傾向。這一時期的研究者對游離于政治之外的所謂“純藝術”的文學作品,表現(xiàn)出了濃厚的興趣并給予了極高評價,而對與政治相關或相結(jié)合的作家、作品則大加貶低。因此,出現(xiàn)了重排文學史座次的現(xiàn)象,以往受大家追捧的作家,如郭沫若、巴金等被排除在外,而金庸、張愛玲等作家卻名列前茅。

張愛玲的興起與20世紀80年代初通俗文學的回歸有很大的關聯(lián)。文學的多元化、多功能性得到尊重,通俗文學得以回歸到文學大家庭,重新煥發(fā)出生機,并且形成了強大的通俗文學思潮。在這一時期的通俗文學復興中,最顯著的是“金庸熱”“瓊瑤熱”,他們分別代表了武俠小說、言情小說的兩大高峰,他們的作品即使在今天仍然在大量流行。在通俗文學思潮的沖擊下,高雅文學失去了霸主地位,讀者流失嚴重,張愛玲的作品,以其所具有的通俗性的一面再次引起了讀者的注意。

三、21世紀第一個十年,張愛玲的“傳奇”仍在上演

進入21世紀以后,張愛玲仍舊熱度不減。她的很多小說被改編為電影、電視劇,以及舞臺劇,得到了最廣泛的傳播。如李安導演的《色·戒》(2007年)在中國內(nèi)地票房1.2億,位居2007年中國內(nèi)地電影票房榜第2位,位居2007年香港電影票房榜第3位。 被改編為舞臺劇的有《金鎖記》(2004年)、《半生緣》(2004年)《半生緣》(2005年)《新傾城之戀》(2006年)。

話劇《紅玫瑰與白玫瑰> 2008年在全國巡回演出之時,以6場320萬的優(yōu)異成績刷新中國內(nèi)地話劇票房紀錄,2009年在香港文化中心上演時,開演一周前5200張票已一售而空。

被改編為電視劇的如《金鎖記》(2004年),在豆瓣上評分7.7分;《半生緣》(2002年),在豆瓣上評分7.1分;《傾城之戀》(2009年)在豆瓣上評分8.0分。這些成績的取得,既有電視劇本身的魅力所致,也與張愛玲作品自身的吸引力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張愛玲作品的出版則熱度不減,僅從張愛玲文集的出版就可見一斑。2003年10月,哈爾濱出版社出版了14卷本的《張愛玲典藏全集》;2007年,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了6卷本的《張愛玲集》,等等。另有,盜版,未經(jīng)授權出版的張愛玲作品不計其數(shù)。2005年,臺灣的皇冠出版社曾對中國內(nèi)地十二家出版社就未經(jīng)授權出版張愛玲作品一事提出訴訟,也從另一面印證了張愛玲作品的流行。

四、結(jié)語

回首20世紀40年代,當時出現(xiàn)了太多的文學大師,時代造就了英雄。世事變遷,后世被人們不斷出版、改編的作家作品,也就那么寥寥幾位。很多人承擔了太多的時代使命,隨著時代的離去,他們身上的光環(huán)也在逐漸暗淡。也許只有描寫人類永恒的生活情感的作品,才能不斷延續(xù)自己的傳奇。

參考文獻:

[1]《不了情》上映時的廣告語[N].申報,1947.

[2]張英.影視接受視域中的張愛玲[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4).

[3]夏志清.中國現(xiàn)代小說史[M].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1.

[4]溫儒敏《中國現(xiàn)代文學三十年》出版往事[N].中華讀書報,2016-6-29.

[5]高源.張愛玲現(xiàn)象解析[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7.

猜你喜歡
經(jīng)典化傳播張愛玲
九月雨
當代大眾文化語境下的文學經(jīng)典化
求是學刊(2017年1期)2017-02-22 16:22:02
淺論呂劇藝術的傳承與傳播
戲劇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7:25:42
當代傳播視野下的昆曲現(xiàn)象
戲劇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7:11:16
新媒體環(huán)境下網(wǎng)絡輿情傳播
當前紙媒微信公眾號運營的突出問題與策略建議
中國記者(2016年6期)2016-08-26 12:56:20
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下網(wǎng)絡文學的經(jīng)典化探析
張愛玲在路上
山東青年(2016年1期)2016-02-28 14:25:29
“白洋淀詩群”2005—2014研究綜述
青春歲月(2015年19期)2015-11-03 12:12:32
郑州市| 公主岭市| 吉木乃县| 台安县| 克拉玛依市| 阿拉善盟| 屏东县| 炉霍县| 抚顺县| 嘉禾县| 竹北市| 资兴市| 六盘水市| 承德市| 龙泉市| 眉山市| 昭觉县| 陆良县| 措美县| 晋宁县| 湘阴县| 瑞昌市| 东乌珠穆沁旗| 磐安县| 林西县| 左权县| 志丹县| 肥西县| 清镇市| 富裕县| 若尔盖县| 安溪县| 夏河县| 铜鼓县| 密云县| 临邑县| 大兴区| 定兴县| 历史| 马关县| 龙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