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要講述了錢學森為國家命運和民族前途奮斗的故事。在故事里,有他在中國科學、技術、工程以及教育等領域做出的杰出貢獻,有他勇于自我錘煉和敢于自我突破的心路歷程,還有他在上下求索過程中堅守知行合一的治學方法。這些故事深深地內嵌于中國創(chuàng)業(yè)的偉大征程之中,因為故事主人公身后屹立的,是秉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執(zhí)政理念的中國共產黨。
檔案與文獻表明,中國科學院在“錢學森案件”發(fā)生后不久就將錢學森納入編制,并以向他的父親錢均夫提供生活補助費的方式提供實際幫助。錢學森于1935年赴美留學,1947年回國探親并與蔣英結婚,之后又返回美國生活。他的母親章蘭娟因病于1934年年底去世后,父親錢均夫就一直在杭州居住,直到“七七事變”日本發(fā)動全面侵華戰(zhàn)爭后,才前往上海避難。錢學森自1938年12月起,幾乎每月都會給父親匯款。他當時還在加州理工學院讀博,所匯款項是從獎學金中節(jié)省出來的,待工作后有了固定收入,匯款額度就逐漸增多。
然而,匯款在“錢學森案件”后戛然而止。“錢學森案件”發(fā)生后,錢均夫的學生黃萍蓀到錢均夫家中拜謁老師。錢均夫對黃萍蓀說:“學森回不來了!被移民局囚禁在一個島上,因畏其以精湛而超世的火箭技術攜回中國,失去彼壟斷獨步之利。”錢學森給父親的最后一筆款項是1951年委托學生羅時鈞歸國后途經(jīng)上海時帶的300美元現(xiàn)金。恰在那時,中國科學院決定將錢學森納入編制,并按照標準向他的父親發(fā)放生活補助費。
此事源于1950年9月物理學家趙忠堯回國途中被駐日美軍扣留,導致其在國內的家屬陷入經(jīng)濟困境,吳有訓和錢三強便聯(lián)名致函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建議提供援助。具體辦法是由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聘任趙忠堯為研究員,并按照研究員薪給標準的70%給其在南京的家屬發(fā)放生活補助費,直到趙忠堯回國后到研究所工作為止。這個辦法經(jīng)郭沫若批準后,自1950年10月起由中國科學院華東辦事處南京分處實施。由于通貨膨脹,中國科學院便以實物小米作為薪給標準。依據(jù)中國科學院臨時聘任委員會1950年制定的標準,研究員每月薪給為1000至1300斤小米。中國科學院采取研究員薪給標準的70%這個方案亦較為合理,因為趙忠堯并未實際到崗。
《科學與忠誠:錢學森的人生答卷》呂成冬 著人民郵電出版社/2021.11/89.00元
呂成冬
現(xiàn)任職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副研究館員。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科技人物研究專業(yè)委員會會員。近年來主要從事錢學森研究,主要作品包括《他日歸來:錢學森的求知歲月》,合著《陳敬熊院士傳記》《錢學森系統(tǒng)工程思想及其當代價值研究》等。
援引此例,中國科學院決定照此聘任錢學森為研究員,按照研究員薪給標準的70%向其父親錢均夫發(fā)放生活補助費。中國科學院隨后根據(jù)“就近原則”,將錢學森納入上海冶金陶瓷研究所的編制,并由該所具體負責錢均夫生活補助費的發(fā)放。錢均夫摯友孫智敏的女兒孫永說,每次都由她前往研究所領取生活補助費后再轉交錢均夫。那么,這筆補助費究竟有多少呢?
在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的館藏中,有一件由錢學森哲嗣錢永剛教授捐贈的珍貴文物《錢均夫賬簿》。錢均夫在賬簿中詳細記載了中國科學院上海冶金陶瓷研究所每月發(fā)放的生活補助費金額。不知何故,錢均夫于1951年11月之后未再記賬,但可以確定上海冶金陶瓷研究所仍每月定期發(fā)放生活補助費。
這段時間,錢學森不僅無法給父親匯款,人身自由亦受限制。錢學森說:“自然除了審問之外,美國聯(lián)邦調查局的特務是守著我的,看看有什么友人來我家里,我又去訪什么人,我有什么信。因為這些事,我也就不常出去,過著孤獨的生活?!辈贿^,身在太平洋彼岸的錢學森不僅心連祖國,更有親友的精神支持。例如,表弟李元慶就經(jīng)常委托舅舅錢均夫寄去表達思念心情的信件,即便信件常常石沉大海;父親錢均夫也不曾放棄任何機會,經(jīng)常致信錢學森夫婦“以鼓動、增高他們對祖國的感懷”。
最為關鍵的是,錢學森本人亦未曾放棄任何機會,他在新中國成立后“得知有科技協(xié)會之組織”,于是“約集僑美學生組織科技協(xié)會分會,欲借此以團結留美同學,響應祖國號召”。但眾所周知,錢學森被禁止歸國5年之后才被準許離開美國,他于1955年7月29日致信父親,說“有哪天能走就走”,錢均夫收到信后喜極而泣。
眾所周知,美國阻止錢學森回到中國,旨在使錢學森掌握的科技知識過期失效。錢學森卻反其道而行之,用5年時間完成了兩項重量級學術成果,即《工程控制論》和《物理力學講義》。正是這兩項學術成果,使錢學森個人的思想歷程經(jīng)歷了一次從實踐論到認識論的飛躍。不知錢學森當時是否知道中國科學院給他的編制,以及每月發(fā)放給他父親的生活補助費。但在某種意義上,中國科學院已經(jīng)是這兩項學術成果的第一完成單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