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情境教學法的本質(zhì)在于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以此推動學生認知活動的高效開展。幼兒園教育和小學教育截然不同,兩者之間存在人際關系、學習環(huán)境、學習方式、行為規(guī)范、期望要求等多方面差異。幼兒在步入小學階段后由于無法適應全新的學習生活,很容易產(chǎn)生厭煩、逆反心理。為了讓幼兒有充分的入學心理準備,形成一定的學習品質(zhì)和行為習慣,教師不妨運用情境教學法開展富有溫度的幼小銜接教育,潤物無痕地幫助幼兒輕松快樂地融入全新的小學生活。
關鍵詞:情境教學法;幼小科學銜接;教育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4?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9192(2022)13-0019-03
引? 言
幼小銜接是幼兒從幼兒園向小學過渡的過程,是幼兒結(jié)束以游戲為主的學齡前生活走向以學習為主的正規(guī)學習生活的過渡。幼小銜接是幼兒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要想精準把握幼小銜接的科學規(guī)律,聚焦關鍵點、突破點,明確工作思路,增強銜接意識,帶領幼兒走好人生路,呈現(xiàn)出開局良好、過渡平穩(wěn)、持續(xù)深入的良好局面,教師需要走好“先手棋”,在幼小科學銜接的實施過程中做足功課。
一、理論融合,情境教學法在幼小銜接教育中的運用價值
幼小銜接的教育內(nèi)容可以分為知識教育和能力教育兩大部分。知識教育就是語言類、思維類、健康類等學科性教育。而能力教育則是關于幼兒行為習慣、獨立自主性格及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其中,能力教育的開展需要以顯性教育為載體,而知識教育的內(nèi)容要基于能力教育目標有序調(diào)配[1]。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很容易陷入成人教育模式,要么過于強調(diào)學科教育的重要性,設置超過幼兒能力水平和接受范圍的教學內(nèi)容,要么采用枯燥刻板的教學方式,導致隱性教育成效不佳。為了構建內(nèi)容趣味性、結(jié)構完整性、形式多樣性的幼小銜接課程體系,教師要基于幼兒的學習心理特點和認知方式偏好,擇取適合的教學方式,讓教師教得得心應手,幼兒學得輕松自如。
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chuàng)設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fā)展的教學方法。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寫道:“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開始的。”情境教學法是能夠喚醒幼兒感官、打動童心的教學模式,能有效幫助幼兒消除畏難情緒,使其接受小學全新的學習內(nèi)容和模式,同時符合幼兒的學習期望。此外,情境教學法是有效融合知識教育和能力教育內(nèi)容的“粘合劑”。在知識教育開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特定的教學情境來幫助幼兒達成一定的能力發(fā)展目標和學習要求。所以,運用情境教學法開展幼小銜接教育活動是值得落地、實踐的教育課題。
二、深耕實踐,情境教學法在幼小銜接教育中的運用策略
在開展幼小銜接相關課程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開拓教育思維,結(jié)合幼兒即將要參與的實際小學學習生活,科學合理地創(chuàng)設多元化的情境模式,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2]。教師應從學習心理、行為習慣、知識提升三個維度充分融合顯、隱性教育內(nèi)容精髓,發(fā)揮教育價值,提高教學質(zhì)量。
(一)模擬課堂情景:“心理按摩”,構建積極心理場
小學教室的桌椅擺放及物品陳列歸整有序,課堂紀律、教室衛(wèi)生、班級規(guī)章等日常班級管理事項需要全體學生共同參與,自主維護。幼兒在步入小學后逐漸意識到不能再依賴教師,需要獨立完成日常學習任務,但由于幼兒的心理較為稚嫩,且缺乏獨立自主能力,在這個轉(zhuǎn)折期內(nèi),他們自然而然會產(chǎn)生一定的焦慮情緒,甚至逆反心理。這樣的心理變化是幼兒成長發(fā)育過程中的正常現(xiàn)象,此時,教師要正視幼兒的心理發(fā)展特點,循序創(chuàng)設模擬課堂教學情境,并對幼兒進行適宜的“心理按摩”和情緒疏導,幫助幼兒構建積極心理場。
1.傳達激勵,喚醒憧憬樂觀心態(tài)
教師要避免向幼兒傳遞小學“學習辛苦”“教師嚴苛”等消極刻板印象,應引導幼兒了解步入小學代表著自己正在健康長大,即將佩戴鮮艷的紅領巾,將要成為一個“獨當一面”的“小大人”,并將學到更多知識,認識新老師,結(jié)交新朋友等,以此鼓勵幼兒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看待獨立和成長,增強幼兒自豪感和責任感[3]。所以,在課程教學第一課,筆者模擬了“開學第一天”教室場景,以充滿儀式感的教學情境引導幼兒真正意識到自己將要成為一名小學生,這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與此同時,筆者和幼兒一起進行情境對話表演,鼓勵幼兒嘗試向“新老師”“新同學”介紹自己,并做到禮貌交流,用激勵的教育情感幫助幼兒形成樂觀的入學心態(tài)。
2.倡導樂群,個體與集體融洽相處
幼兒進入小學后,不能再萬事依賴教師,要有獨立自主的自理能力和交際能力。除此以外,幼兒個體的行為要符合集體的規(guī)范與期望,要有一定的集體意識和班級責任感。這時,教師要鼓勵幼兒從學習生活中的小事做起,盡可能獨立完成,保證幼兒在進入小學后能夠獨立完成如廁、喝水、問題溝通、師生交流等。除此以外,教師還要引導幼兒樹立一定的集體意識,使其明白要遵守學校和班級的規(guī)定。由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筆者創(chuàng)設了“XX同學的一日學習生活”教學情境,包括遵守課堂紀律、下課及時如廁、遇到困難求助老師、按時完成家庭作業(yè)四個教學場景,引導幼兒了解作為小學新生應如何做好自我管理,以及怎樣盡快適應集體生活。這樣契合小學生實際學習生活的情境教學如同一份“入學攻略”,能夠有效緩解幼兒的焦慮情緒,幫助幼兒在全新的班集體中盡快找到歸屬感。
(二)多元情境助效:知識儲備,逐步培養(yǎng)學習能力
幼兒園的學習任務較為輕松,教師多以游戲為載體開展教學。但步入小學后,隨之而來的是嚴格的分科課堂、課堂紀律、階段性考試及父母、教師的期望等,這些和學前階段截然不同的學習內(nèi)容和形式,勢必會給幼兒帶來困難和壓力。為了有效提升幼兒的抗挫能力和學習能力,教師可以重組知識內(nèi)容,創(chuàng)設多元化的教學情境輔助教學,以此逐步培養(yǎng)幼兒的學習能力,幫助幼兒循序適應,順利“通關”。
1.立足幼兒,調(diào)整學習內(nèi)容和形式
小學低年級課程主要按照學科細化分類,包括語文、數(shù)學、英語,科學、道德與法治、音樂、美術等。為了充分尊重幼兒的學習主體地位,保證教學內(nèi)容有效接軌小學課堂,教師可基于小學課程教育目標將小學低年級教育內(nèi)容分為語言類、思維類、藝術類、德育類四大部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應用情境教學法,引導幼兒接觸一些需要深度思考的問題,鍛煉幼兒的思考能力,喚醒幼兒的知識學習興趣,并適當延長課堂時間,提高幼兒的專注力,幫助幼兒初步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4]。
2.潛移默化,制定課堂紀律和規(guī)范
小學課堂秩序井然,要求學生遵守課堂規(guī)則、紀律。很多幼兒由于不適應長時間保持專注力而說話亂動,或者難以集中注意力。針對紀律約束等規(guī)范行為性教育,教師要避免說教“填鴨”。例如,教師可通過情境故事展示,引導幼兒通過觀看動畫,想一想哪些行為是不恰當?shù)?,哪些行為是需要學習的,以激勵自主、倡導踐行的教育態(tài)度鼓勵幼兒“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幫助幼兒循序適應全新的課堂環(huán)境。除此以外,教師還會在課堂環(huán)節(jié)中添加情境游戲,訓練幼兒的專注力,逐步增加課堂時長,保證幼兒能夠“坐得住、學得好”。良好的學習品質(zhì)是幼兒適應小學生活的關鍵。學習品質(zhì)的培養(yǎng)是讓幼兒在游戲中規(guī)范自身的學習行為;從興趣出發(fā)端正自身的學習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習興趣;借助注意力、傾聽能力、創(chuàng)造想象力的培養(yǎng)進一步提升自我學習能力。
(三)“混搭”情境輔助,家園共促品行養(yǎng)成
教師除了通過心理培育和課程引導做好幼小銜接教育外,幫助幼兒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作息習慣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師應認識到,只有營造良好的家庭成長環(huán)境,才能潤澤蓓蕾向陽綻放。所以,教師可擇機“混搭”家庭情境模式開展教學,并邀請家長共同參與。一方面引導幼兒懂得健康生活,按時作息;另一方面與家長達成教育共識,攜手家長共促幼兒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在日常生活中,教師要讓幼兒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使其樹立自我服務的意識;鼓勵幼兒在遇到困難時和大人一起想辦法解決;引導幼兒了解排解負面情緒的方法,以此提升幼兒生活自理能力,使幼小銜接順暢過渡。
1.教在點滴,有序培養(yǎng)行為品格
“積千累萬,不如養(yǎng)個好習慣?!毙袨榱晳T的養(yǎng)成應從良好生活作息、文明禮貌、社會交往習慣的培養(yǎng)等方面做起。好的行為習慣能為幼兒從容應對小學生活保駕護航。為了教導幼兒按時作息、自理洗漱、營養(yǎng)用餐、及時作業(yè),教師應循序幫助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和飲食習慣。例如,我們邀請家長共同開展了“今天是上學日”親子活動,以“時刻表”的游戲形式,鼓勵家長帶領幼兒完成上一日學習與生活任務。此外,教師通過親子繪本共讀(內(nèi)容包括珍惜時間、珍愛友誼、勤勞認真、講究誠信、懂得規(guī)則、堅持不懈等),除了將良好的品德素養(yǎng)深耕播種,還可引導幼兒有準備地適應小學階段的人際關系,樹立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
2.授之以“漁”,鍛造幼兒能力與品格
幼兒在幼兒園階段很多事情都是由父母“包辦”,但步入小學校園后,要相對獨立地完成每日學習任務。為此,教師不僅要培養(yǎng)幼兒的自我管理及安全意識,還要引導幼兒學會管理情緒。所以,在幼小銜接教育階段,教師要引導家長適當放手,將教育融入生活點滴,通過生活中的具體情境主動培養(yǎng)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交通規(guī)則意識、抗挫能力及細心、勤奮、友愛等品格,鼓勵幼兒自主解決一些學習生活中的困難和問題,倡導幼兒與人和諧相處,嘗試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三、評價反思,情境教學法融入幼小銜接教育的啟示
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讓學生不把全部時間都用在學習上,而留下許多自由支配的時間,他才能順利地學習……這是教育過程的邏輯?!边\用情境教學法開展幼小銜接教育的邏輯也在于此:給予幼兒充足的學習時間和空間,使其融入全新的學習模式和環(huán)境中,同時以突出幼兒學習主體性的教學形式,將學習內(nèi)容化繁為簡,讓幼兒能夠在學習過程中循序自然地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品質(zhì)和行為習慣。這樣趣味化、系統(tǒng)化、多元性的教學模式不僅能夠滿足幼兒真實的學習訴求,還為今后幼小銜接課程的完善、優(yōu)化與創(chuàng)新奠定良好的實踐基礎。此外,教師是調(diào)試情境與課程教學交互影響的調(diào)節(jié)師。若要游刃有余地施展情境教學法,教師還要以突出幼兒的主體性為基本前提,注重情境與教學內(nèi)容的靈活融合,如此才能讓教學過程如同春風化雨、潤物無痕。
結(jié)? 語
總之,幼小銜接不僅是搭建幼兒園通向小學學習的橋梁,還是連接發(fā)展與幸福的成長之橋。教師應通過情境教學法將心理引導、課程調(diào)整及家校共育有機結(jié)合,為幼兒打造全面有序的幼小過渡期。針對幼小銜接教育,教師只有正視其教育價值和意義,立足兒童視角,不斷探究教育新法,才能為幼兒打造一方富有溫度的教育天地。
[參考文獻]
屠小琴.情境教學法在幼兒教學中的運用[J].教育,2015(47):29.
張磊,邢樹清.淺析情境教學法在幼兒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6(03):107.
王興永,田煒.當前幼小銜接教育問題及策略研究[J].天津教育,2020(17):83-84.
關旗琳.基于兒童視角的幼小課程銜接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4.
江靜靜.家園共育,促進幼小銜接[J].好家長,2019(51):124.
作者簡介:馮嫣(1989.7-),女,江蘇蘇州人,任教于蘇州高新區(qū)實驗幼兒園教育集團,一級教師,本科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