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霄天
在符號語言學的原始理論基礎上,對圖形設計中符號的功能性作用進行理論分析,運用符號學理論對圖形設計進行解讀,通過分析?的成長和植物生長的關系,用植物借代人,創(chuàng)造以植物變異為基礎的創(chuàng)意圖形、創(chuàng)意字體等符號語言。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探究符號語言學與圖形設計兩者之間的關系。從某種角度上看,符號語言也可以說是設計者通過視覺、聽覺等元素來表達情感、創(chuàng)造具有審美價值且符合人類自身需要的交流工具,使觀眾能夠在不同環(huán)境背景下有效地獲取信息。
符號語言學與圖形設計的關聯(lián)性
1.符號語言的表達
符號語言是指人類在交流中所使用的各種符號,包括文字、圖形、色彩等。我們都知道漢字有一定的規(guī)范性和邏輯美感,所以文字是一種特殊的表達形式—“形”“音”“義”有很大的區(qū)別,它們之間相互交叉,互相作用,形成異體字,不同的漢字在不同的字體中表達的意義是不一樣的。另一些特殊字體,則需要通過間接的方式來表達某種東西的含義或特征。
2.圖形設計的有形性
圖形設計的視覺特征是指具有一定意義和情感內涵的信息。有形性是指一種事物或現(xiàn)象本身具有某種特殊含義或者表現(xiàn)形式。
a:具有直觀、生動等特點。
b:能使人產生聯(lián)想。
c:能夠引導人們對其內容進行理解與記憶。
3.符號語言與圖形設計的結合
在現(xiàn)代設計中,符號語言學的運用正在以不同形式、種類存在于人們的視覺中,可以通過對符號語言本身所具有的特點和功能進行分析來賦予作品內涵,以此傳達一定的信息。符號語言學是現(xiàn)代美學和傳統(tǒng)設計理論的一種融合,而視覺是人類最基本的感官功能,設計師可以通過圖形設計表達抽象且具體豐富、同時充滿魅力與生機的世界,利用各種元素賦予它們某種特殊的含義,從而獲得藝術效果。
圖形符號的特征
1.圖形符號的互動統(tǒng)一性
日本設計團隊作品《EXPERIENCE JAPAN PICTOGRAMS》總共包含275個圖標,如圖1所示,該作品將日本文化通過圖形設計體現(xiàn)出來。為了體現(xiàn)日本傳統(tǒng)文化,設計團隊選取了最能體現(xiàn)日本文化及生活的要素,覆蓋了地標建筑、食物、住宿、文化、交通等大類,結合符號語言學的功能,設計出簡潔的圖形符號,供人們識別。這些符號簡單、友善,并充滿日本傳統(tǒng)文化的底蘊。圖像作為一種符號,能夠探尋人類所共通的視覺審美與人文關照,而這套旅游圖標更是一次積極的探索。
在設計過程中,為了使符號語言語義更加具體,設計師們逐步細化,通過在一些線條上進行微小的弧度調整,在設計細節(jié)上讓整體顯得更加簡潔,并能體現(xiàn)出日本深厚的文化底蘊。從符號語言學出發(fā)的圖形設計頗具辨識度,不分語言不分國界,因此圖形符號具有互動統(tǒng)一性。
2.圖形符號的傳播性
Jan Tarasin被稱為“畫密碼的人”,他一直對物體世界感興趣,他從記錄現(xiàn)實的物開始,逐步將它們簡化、符號化,最終形成一個充滿節(jié)奏變化,仿佛字母一般科學而和諧的抽象世界。它們是由一些簡單的幾何圖形—拱形、橢圓形、正方形、十字形、圓形、點線等組合而成。這些圖形符號也是傳播的媒介,正所謂世界是一個擴散的,動態(tài)的集合,每種元素的性質和存在方式各不相同,它們正在以不同的形式在不同的空間內傳播,如圖2所示。
圖形設計中的符號語言學的應用反思
1.在圖形設計中符號語言學的應用方法
在視覺設計中,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可以對符號學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并在不斷的實踐中總結出自己獨特的方法。第一,分析圖形語言。對于設計師來說,必須具備一定的完整性、合理性和可理解性,這樣才能準確地表達信息的內容。第二,要理解符號本身的含義和內涵,并將其運用到設計中,使整個作品更具吸引力。強化圖形的隱喻性,有效傳達信息,我們應該以正確有效的方式將思想觀念傳達給設計者,使設計作品在傳達信息的過程中更有說服力。符號是一種抽象形式,可以用一定的方式來表達。因此,我們應該學會分析和理解符號的含義,并將其應用到圖形設計中,以更好地達到預期的目的。在圖形設計過程中,我們可以充分利用符號的簡潔性,使圖形具有易于聯(lián)想、可記憶和表達的特點。
2.圖形設計與多學科的融合發(fā)展
符號語言學的應用是為了更好地理解和運用符號,在圖形設計中,設計師要想使自己的作品更具層次、更具時代性與藝術感,就必須對其進行不斷深入研究。因此,我們需要將圖形設計與其他學科有機結合起來,跨學科助力圖形設計多元化,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對平面圖形設計進行深入研究和探索,這樣,當數(shù)字化時代到來時,我們就可以在物質文明發(fā)展中獲得滿足感更高的體驗。
在平面圖形的設計中,可以通過對符號的直接提煉、概括、夸張的表達方法,把想要表達的設計理念通過符號本身表現(xiàn)。將單一的符號語言作為個體,在符號群組上,可以通過重復、漸變、位移等方法來重構畫面。在任意圖形中選取一部分或幾部分最具象征意義的圖形元素作為基本單位,將這些單位進行重新編排組合。下面我們就在設計作品《Undefined&非定義_》中看看具體的實踐應用。
1.植物圖形語言
在此作品的設計中通過借代植物來表現(xiàn)人,將植物形態(tài)通過符號轉換成語言,在轉換過程中形成一個又一個獨特的個體。
通過植物形態(tài)的變異形成具有象征性的圖形,不同植物的變態(tài)是通過自身的基因突變與環(huán)境的影響而變化的;就像人生,隨著我們的長大,對于外界的適應能力越來越強,而我們是因為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和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產生差異。這里選擇了四種象征植物,分別是荷花、石斛蘭、網紋草和佛手。通過荷花轉譯,象征著低調、簡樸的特性;通過石斛蘭表現(xiàn)勇敢、追求個性的特征;通過網紋草進行視覺轉化,網紋草是理性睿智的代表;通過佛手借代,佛手象征的是理性與感性結合的人。
2.字體設計
通過提取荷花、石斛蘭、網紋草和佛手植物單體的平面圖形,從中提取組成部分(圖3)。將這些元素重組,形成新的符號語言,這些符號具有的圖形性,可讀性相對較弱,因此具有神秘感,同時因為線條是從植物中提取出來的,所以在外形上也有植物的動態(tài)特征。
元素提取確定之后,將它們根據(jù)英文字母的基礎形態(tài)進行重新排列。這套字母的符號性大于它的識別性,保持了一定的神秘感,字體的定位是圖形性和藝術性。在設計初期從字體定位到字體規(guī)范,對字母進行分割重復,字體形成流動感。通過調整字母,賦予字母圖像意義。后續(xù)對26個英文字母、阿拉伯數(shù)字及部分符號進行初步設計,如圖4所示。
3.可變字體
對26個字母進行設計后,進行了可變字體的嘗試。此次可變字體是在字重軸上進行變化,將第一版的字母作為Regular,依次又做了Medium、Bold,共三種字重的字體。
圖5是將可變字體鏈接到網站中進行實驗,可通過拖動滑條對26個字母進行字重、行間距、字間距、字體顏色、背景色的調整。
4.符號語言的應用
將設計的符號與植物圖形進行結合,圖形是根據(jù)動態(tài)的植物模型進行提取,將這些二維的元素與符號結合,檢查字體符號能否與這些元素統(tǒng)一調性。在排版過程中,將字體符號放大、縮小,排列也盡量多的采用各種組合方式,以此驗證符號與圖形的統(tǒng)一性。
如圖6所示,將字體符號應用到生活中。通過把字體放置到立柱、廣告牌、墻面等媒介上觀看其視覺效果。
在圖形設計中,符號圖形概念的變化可以成為視覺傳達的一種表達方式,此次設計中借助于植物的形態(tài),展現(xiàn)人類的差異,這是從人到物的概念轉換,通過在植物形態(tài)中提取出不同形式,將三維的植物形態(tài)轉化為二維的圖形,以此通過圖形設計的方式來傳達符號語言學的相關知識,在這些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過程中,逐步形成視覺圖形。圖形設計中表現(xiàn)的符號結構總是處于不斷調整之中,在最終呈現(xiàn)時會通過反復強調和刺激,使得受眾逐步理解作品中符號的含義和觀念,有的圖形會像音符一樣,富有節(jié)奏和旋律,這是可以抓住受眾視覺、情感上的雙突破。但是在字體符號的實用性上還需要加以研究,因為符號語言本身的圖形性在一定程度上大于它的可識別性,因此就字體語言的功能性能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如何同時做好識別度與圖形性并存還需要進一步探討。
作者簡介:楊霄天,女,漢族,山東淄博人,碩士,西安美術學院,研究方向: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