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延鈺
摘要:自2014年以來,全國“兩會”不僅是黨的正確領導路線的最好發(fā)言、民族未來的發(fā)展藍圖,亦成為了各大媒體“大展身手”的舞臺,人工智能、VR、H5新聞、直播、Vlog等報道新形態(tài)層出不窮。近年“兩會”期間,許多主流媒體紛紛發(fā)布了“兩會”系列Vlog,本文以新華社《張揚帶你看兩會》系列Vlog為例,通過擬劇理論分析其媒體融合路徑,進而探討主流媒體在媒體融合探索過程中的啟示,反思目前存在的問題,以期優(yōu)化融合路徑,將主流思想價值傳得更深更遠。
關鍵詞:全國“兩會”;擬劇理論;媒體融合;Vlog新聞
2018 年,我國媒體開始嘗試將 Vlog 引入到新聞傳播領域,一種全新的新聞報道模式隨即產(chǎn)生——“Vlog+新聞”。2019年,《中國日報》的《小姐姐兩會初體驗》系列Vlog收獲超高點擊率,自此“主流媒體+Vlog”成功出圈。近年“兩會”期間,我國媒體在 Vlog 報道上有了更加亮眼的成績,其中新華社記者張揚在B站(嗶哩嗶哩彈幕視頻網(wǎng))發(fā)布的《張揚帶你看兩會》系列Vlog總播放量達388.8萬次,單條視頻最高播放量達93.9萬次,深受年輕群體的關注和喜愛,這無疑是媒體融合探索中的極佳案例。
一、研究回顧
(一)Vlog相關研究
Vlog,全稱“Video Blog”,Vlogger多以第一人稱為拍攝主角,再輔以剪輯、字幕、背景音樂構成極具個人特色的視頻日記。國內最早關于Vlog在新聞傳播領域的研究出現(xiàn)于2018年[1],且研究數(shù)量呈不斷增長趨勢。早期國內關于Vlog的研究主題多集中于Vlog的發(fā)展現(xiàn)狀及前景、內容特點分析、營銷策略等方面。最早將Vlog與新聞報道相聯(lián)系的研究始于2019年[2],此后,有關媒體融合、“兩會”Vlog的研究數(shù)量激增,大體上來看這些研究的內容主要集中于Vlog新聞生產(chǎn)策略與媒體融合路徑等方面。
(二)擬劇理論
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xiàn)》中,戈夫曼引用戲劇術語,將世界隱喻為一個大舞臺,而每一個體都是演員,會刻意打扮和包裝,會有意或無意地控制自己的言語及行為,從而引導和控制他人形成印象,其實質就是印象管理。戈夫曼用“前臺”與“后臺”來分析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表演方式。前臺主要指的是理想化表演的場域,指個體表演中以一般或固定的方式有規(guī)律地為觀眾定義情境的那一部分;而后臺則是表演者卸下“面具”回歸真我,同時也是為前臺表演做準備的場域。[3]擬劇理論作為社會學三大主要流派之一、符號互動論的主要組成部分,有著突出的理論貢獻和影響。戈夫曼并不關心客觀的社會制度和社會結構對人類行為的影響, 而更多的是關注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的符號互動。[4]而國內新聞傳播領域對于擬劇理論的研究角度大致可以分為四個方面:社交媒體用戶的自我呈現(xiàn)、明星的自我呈現(xiàn)、綜藝節(jié)目內容特點分析以及文化現(xiàn)象研究等。國內學者有關Vlog的研究數(shù)量較多也較為成熟,但對于擬劇理論相關研究相對匱乏,且極少有學者將其與“Vlog+”新聞相結合進行研究。本文通過研究B站用戶“小羊在鮮花舍”(新華社記者張揚個人賬號)發(fā)布的《張揚帶你看兩會》視頻合集,透過擬劇理論加以分析其媒體融合路徑,進而探討主流媒體在媒體融合探索過程中的啟示,反思目前存在的問題,以期為優(yōu)化媒體融合路徑提出有益建議。
二、擬劇理論視角下的Vlog新聞
(一)前臺:傳統(tǒng)新聞報道模式的呈現(xiàn)
歐文·戈夫曼在擬劇理論中將人類的表演場所稱為舞臺,并將舞臺劃分為前臺與后臺,前臺即表演區(qū)域,作為表演者展示理想化和社會化自我的舞臺,其包括舞臺、道具、布局等,是限制觀眾和其他人“闖入”的區(qū)域。
在新聞報道中,傳統(tǒng)新聞報道模式對應擬劇理論中的“前臺”,即報道內容為經(jīng)過采寫編加工后的新聞議題本身,報道者則是作為旁觀者客觀陳述新聞事件,報道地點一般在演播廳或事件發(fā)生地。在“Vlog+新聞”中,這種傳統(tǒng)的新聞報道模式也正是與一般Vlog相區(qū)別的部分。
《張揚帶你看兩會》系列Vlog中,前臺呈現(xiàn)主要為部長通道、委員通道、記者提問,值得注意的是,在2021年的“兩會”Vlog中,這部分內容亦非全部等同于傳統(tǒng)新聞中的詳細報道或概況,而是采用倍速快進等剪輯方式加以精簡,突出Vlog的線性敘事。而在2022年的“兩會”Vlog中,張揚應粉絲要求,沒有對這部分內容進行刪減快進處理,而是采用蒙太奇等剪輯方式,以“張揚兩會觀察”專題報道的形式呈現(xiàn),突出“兩會”期間的記者采訪內容、部長委員發(fā)言。在前臺中,報道者主要是以第三人稱視角進行報道,以保證新聞的客觀性。拍攝地點則為人民大會堂內。就語言風格而言,前臺依然采用傳統(tǒng)嚴肅新聞的報道口吻。
(二)后臺前置:新聞報道幕后的呈現(xiàn)
與前臺的正式風格相對,后臺是表演者自發(fā)性主我表露的區(qū)域,也是限制觀眾和其他人“闖入”的“禁地”。Vlog最大的特點之一便是將以往“神秘的后臺”搬到前臺進行展示,從而拉近與觀眾的距離,增強互動感,同時滿足觀眾的窺私欲。在傳統(tǒng)新聞報道中,記者的準備工作、會場內外的見聞、花絮以及個人的心得體會是不會體現(xiàn)在報道中的,而Vlog新聞正是彌補了這一部分內容。
在《張揚帶你看兩會》系列Vlog中,大部分出場順序都是以酒店為始,其中有部分單集更是以酒店為單一的拍攝場景,向觀眾展示了作為“兩會”記者隨身攜帶的物品及穿搭分享。這種Vlog內容一改記者嚴肅、認真的工作形象,而是同朋友一般分享,構建起鮮活、生動的故事圖景,迅速拉近了與觀眾的距離,滿足了人們對記者日常生活、工作內容等方面的好奇心。這些Vlog的拍攝順序多以“流水賬”式的時間順序進行,其中也會運用蒙太奇等剪輯手法加以突出重點。拍攝者則多以第一人稱記錄主觀感想、分享日常,如同面對面講話,能夠更好地讓觀眾有現(xiàn)場感,切實拉近與觀眾的距離,提升互動感。語言風格則采用日?;p松、有趣的口語式表達,減少了傳統(tǒng)嚴肅的新聞敘事話語的使用。
(三)前臺與后臺相互融合:打破壁壘,消除邊界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2年的“兩會”系列Vlog中,出現(xiàn)了前臺與后臺相互融合的新探索。張揚的新欄目《兩會100秒》,將本屬于后臺的場景——酒店,與本屬于前臺的內容——“兩會”相關內容相結合。該專題共四個單集,其內容以科普“兩會”相關歷史、會議議程為主,采用固定機位,以第一人稱視角進行報道。語言風格則采用嚴肅新聞報道風格與口語化相結合的方式。這項嘗試打破了以往前臺與后臺間的壁壘,模糊了二者的邊界,在拍攝邏輯上也不再采用以往Vlog以時間線推進的傳統(tǒng),而是將鏡頭從對焦到“人”轉移到“事件”上。
三、“Vlog+新聞”對媒體融合探索的啟示
(一)增加報道模式的趣味性與創(chuàng)新性
Vlog新聞作為近年來最受關注的融媒體產(chǎn)品之一,不僅繼承了傳統(tǒng)新聞的報道特點,還憑借極強的個人風格與個性化剪輯等方式,重塑記者的敘事方式,吸引了一大批年輕受眾??梢钥闯?,隨著媒體融合的加快,“Vlog+新聞”在內容、形式等方面也不斷推陳出新。相較去年的《張揚帶你看兩會》系列Vlog,可以發(fā)現(xiàn)今年該系列在環(huán)境布局、拍攝手法、剪輯、封面呈現(xiàn)等方面均有明顯創(chuàng)新。尤其在《兩會100秒》中,更是插入了許多當下年輕人廣泛使用的表情包以及改編的電影臺詞,為嚴肅的內容增添了趣味性,在有效傳播內容的同時拉近了與觀眾的心理距離,取得了良好的傳播效果。
(二)加強受眾的沉浸感與參與感
Vlog新聞通過搭建出生動鮮活的場景,以流水的記錄方式講述出完整的故事。在此基礎上,拍攝者多以第一人稱視角,輔以適合該場景的配樂、字幕等視聽要素,強化了受眾的沉浸感與參與感?!稄垞P帶你看兩會》系列Vlog多以時間線推進,張揚也是以親切的口吻與觀眾對話,如在《十多年前的褲子都翻出來了,兩會到底穿什么》中加入了投票機制,讓觀眾選擇今年“兩會”的穿搭,這無疑增強了觀眾的參與感和體驗感。在Vlog新聞中,觀眾可以通過鏡頭畫面想象構建與拍攝者同時在場的虛擬情景,正是在這種想象的親密關系中,相比傳統(tǒng)新聞報道模式,觀眾會投入更多的關注和情感。而張揚也通過抒發(fā)自己在“兩會”現(xiàn)場以及工作中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讓受眾能夠感受到其個人的真情實感,從而實現(xiàn)雙向的“情感共振”。
(三)提升青少年對政治議題的關注度
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全球范圍內的青少年世代對政治生活和公共議題正愈發(fā)失去興趣。[5] 如何加強青少年群體對政治議題的關注度,牢固思想意識形態(tài)主陣地,是當下亟待解決的問題。相比其他的社交平臺,B站的主要用戶是Z世代的人群,其中大多數(shù)是中學生和大學生,是生長在互聯(lián)網(wǎng)下的一代人。[6]因此,B站是主流媒體大膽創(chuàng)新突破,宣揚主流思想文化的極好平臺?!稄垞P帶你看兩會》系列Vlog正是主流媒體轉變話語傳播方式的有益實踐。該系列自更新以來,便受到B站用戶的廣泛關注和喜愛。張揚兩年來對于Vlog新聞的制作和探索,在該平臺上播放量達到400萬次,可見年輕群體對主流媒體融合形態(tài)的接納和認可。
四、“Vlog+新聞”對媒體融合探索的反思
盡管“Vlog+新聞”模式的媒體融合探索至今已有許多優(yōu)秀實踐成果,也取得了良好的傳播效果,同時,隨著Vlog新聞越來越頻繁的運用,其暴露出的問題也值得我們反思。
(一)內容同質化困境
Vlog新聞自實踐到探索以來,傳統(tǒng)媒體都開始效仿實踐。從主流媒體到地方媒體甚至縣級媒體都紛紛嘗試,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間,Vlog新聞更是層出不窮。不可避免地,對同一新聞議題會出現(xiàn)許多同質化Vlog新聞。同一議題,相似的內容素材,不同媒體能夠做出什么“新花樣”,持續(xù)吸引受眾注意力,是媒體在Vlog新聞實踐探索過程中需要發(fā)力的重點。在今年“兩會”期間,張揚在第一條Vlog中便坦言已經(jīng)到了創(chuàng)作瓶頸、創(chuàng)意枯竭。今年雖然該系列Vlog在制作、剪輯等方面都有明顯改善,且較2021年多了兩個單集,但總播放量卻遠不如去年。因此,Vlog新聞不僅僅需要“高顏值”的全媒體人才作為流量密碼,還需要在挖掘不同主題、各種風格的內容特色方面持續(xù)發(fā)力。
(二)敘事連貫性有待加強
雖然Vlog多以時間順序推進,展現(xiàn)出Vlog敘事的特點——故事的完整性,但就內容來看,Vlog新聞仍然不乏碎片化拼湊的問題,體現(xiàn)出敘事不夠連貫的短板。在《張揚帶你看兩會》系列Vlog中就體現(xiàn)出此問題,雖然每個單集都是完整的故事,但之間卻缺乏邏輯性與連貫性。除了今年的第一集內容與去年的相關內容作為呼應,其他單集之間沒有強邏輯性,因此這種碎片化內容也會削弱受眾的持續(xù)關注度。
(三)新聞的嚴肅性與Vlog娛樂性之間的失衡
目前,主流媒體在Vlog新聞實踐中,選題大多以“硬新聞”為主。這類新聞報道議題因其自身的嚴肅性很難在年輕受眾中取得良好的傳播效果,因此主流媒體通過Vlog的方式消除與年輕群體接受之間的壁壘。在報道語言風格、后期剪輯方面有意靠近年輕人的話語表達習慣。從張揚“兩會”系列Vlog中可以發(fā)現(xiàn),后期插入了許多表情包、字幕等元素以貼近年輕用戶。但不少觀眾在彈幕、評論中留言“表情包太可愛了”等無關新聞議題的內容,可見本是吸引年輕群體關注的表情包卻有喧賓奪主之意,其娛樂性遠超過了新聞本身的嚴肅性,導致媒體公信力下降。
(四)受眾關注點失焦
Vlog因其突出個人風格的特性,所強調的是人而不是事件。同樣地,如果說傳統(tǒng)新聞的前臺更突出新聞事件本身的話,Vlog新聞中的前臺則更突出人物。在《張揚帶你看兩會》系列Vlog中,就每期Vlog的主題來看,開箱分享《“開箱”咯!看看我都帶了什么上兩會》和穿搭分享《十多年前的褲子都翻出來了,兩會到底穿什么?》這兩期視頻的播放量和互動量遠遠高于同期的其他視頻。
就用戶互動反饋來看,在部長通道、外長發(fā)言等議題的視頻中,受眾的專注點明顯失焦,除少數(shù)討論議題本身的互動彈幕外,還有許多受眾的注意力停留在張揚的外貌、穿搭、美甲、使用產(chǎn)品、記憶力、業(yè)務能力等無關議題的角度。因此,如何將受眾的注意力從關注“人”拉回新聞議題本身,從而實現(xiàn)精準的傳播效果,亦是日后主流媒體需要深耕之處。
五、結語
全媒體時代下,移動化、社交化、場景化傳播成為主流媒體守正創(chuàng)新的主要發(fā)力點,Vlog作為國內新近興起的一種視頻博客,綜合了移動、社交、場景等多重元素,第一人稱的敘事方式深受年輕群體的喜愛并得到主流媒體的關注。近年來,主流媒體開始嘗試用“Vlog+新聞”的方式拓寬主流話語的傳播路徑,重塑影響力優(yōu)勢,取得了良好的傳播效果。但其在實踐探索中展現(xiàn)出的弊端也是亟須得到重視的。內容數(shù)量激增的同時如何避免同質化、敘事邏輯性與連貫性如何統(tǒng)一、新聞的嚴肅性與娛樂性之間如何達到平衡以及怎樣將受眾關注點從人回歸到議題本身,都需要未來媒體在Vlog新聞實踐中加以探索,以期達成前臺與后臺間的平衡,在吸引受眾注意力、滿足受眾好奇心的同時,將主流意識形態(tài)價值傳得更深、傳得更遠。
參考文獻:
[1] 譙嬌.用視頻“寫”博客的Vlog時代或將來臨[J].文化月刊,2018(1):96-99.
[2] 裘嬌.重大主題報道融媒體產(chǎn)品創(chuàng)新趨勢:以中央媒體2019年全國兩會報道為例[J].現(xiàn)代視聽,2019(3):61-63.
[3] [美]歐文·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xiàn)[M].馮鋼,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4] 芮必峰.人際傳播:表演的藝術——歐文·戈夫曼的傳播思想[J].安徽大學學報,2004(4):64-70.
[5] 王昀,趙冉,方梓奕.新聞接觸對中國青少年公共議題關注的影響:基于政治知識的中介效應考察[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36(1):122-131.
[6] 尋貝科技.B站用戶群體分析[EB/OL].[2022-05-12].https:// www.bilibili.com/read/cv16576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