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武
摘要:如今,互聯(lián)網已經成為社會大眾日常生活的標配,這也為我國社會大眾提供了更多了解國家經濟形勢和發(fā)展動態(tài)的途徑。經濟新聞作為反映國民經濟發(fā)展情況的重要依據(jù),受到新聞傳播行業(yè)的高度重視,尤其是當下我國網絡信息技術和電子設備的不斷發(fā)展和豐富,社會大眾接觸經濟新聞的方式更加多樣,其專業(yè)性的講解角度和報道評價,既能讓社會大眾了解到真實準確的信息,也能夠借此讓社會大眾對國家發(fā)展建立起強大信心。當然,經濟新聞傳播也存在著權威性低、不夠專業(yè)、不夠新穎等問題,長此以往宣傳內容就會脫離群眾需求、不夠多元化,這直接影響經濟新聞在社會大眾間的傳播力和覆蓋面。
關鍵詞:新媒體;傳統(tǒng)媒體;經濟新聞;創(chuàng)新路徑
網絡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發(fā)展極大地改變了社會大眾對經濟新聞的接收方式和渠道,同時也為經濟新聞在新時代的傳播發(fā)展打開了新思路、提供了新選擇。經濟新聞的內容主要是與國家經濟發(fā)展相關的各類事實性報道,因此其自身帶有很強的專業(yè)性及引導性,既能讓社會大眾及時接收與國家經濟相關的最新消息,也有利于國家對社會大眾這一群體進行正向氛圍的營造。新媒體的出現(xiàn)拉近了經濟新聞與接收者間的距離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經濟新聞傳播向著更好、更快方向發(fā)展。
一、經濟新聞概述
(一)經濟新聞傳播力的內涵
從新聞傳播的角度來說,經濟新聞傳播力主要是指經濟新聞媒體這一傳播主體依靠行之有效的傳播手段,在受眾間實現(xiàn)高效傳播的能力。經濟新聞傳播力越高的傳播媒體往往越能讓受眾更容易、更樂意接收信息,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大幅提高新聞傳播的價值和效果。
(二)影響經濟新聞傳播力的因素
過去經濟新聞傳播通常都是選擇電視、報紙等線下傳播的傳統(tǒng)手段,經濟新聞傳播力因此也會受到國家經濟發(fā)展、社會公序良俗、媒體行業(yè)水平等諸多因素的限制,融媒體時代的到來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傳統(tǒng)傳播手段給經濟新聞傳播力所帶來的發(fā)展局限。融媒體時代下,媒體在進行經濟新聞報道時能夠主動抓住與新媒體融合發(fā)展、取長補短的機遇,這就使得經濟新聞傳播力的受限因素向“內容為王”、推廣宣傳、受眾第一這三個方面轉變。
1.“內容為王”
經濟新聞媒體最基本的工作內容就是對發(fā)生的最新經濟信息進行編輯制作,這一點從傳統(tǒng)媒體時代到融媒體時代從未改變,即使新聞傳播的方式和手段在不斷進行創(chuàng)新、優(yōu)化、完善,“內容為王”也依然是經濟新聞傳播過程中的關鍵??v觀經濟新聞傳播的發(fā)展變化能夠發(fā)現(xiàn),對經濟新聞傳播的方式和手段進行創(chuàng)新,也是一種為經濟新聞信息制作服務的手段,而經濟新聞內容的價值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著其在受眾間的傳播能力。而要想提高經濟報道傳播力,傳播媒體就必須以信息接收者的習慣和喜好為基礎,才能讓經濟新聞對受眾形成強烈的吸引力和閱讀習慣。反之,如果內容制作離開了受眾需求,傳播效果自然也會大打折扣。[1]
2.推廣宣傳
經濟新聞的價值體現(xiàn)在其內容在社會受眾間的傳播程度。內容的前期制作編輯是經濟新聞得以廣泛傳播的基礎,但對媒體行業(yè)來說,編輯制作的經濟新聞信息能夠快速、高效地發(fā)送給接收者,并得到接收者的高度認可和在朋友圈內的自發(fā)傳播,才是經濟報道傳播的最終目標。從這一點不難發(fā)現(xiàn),傳播渠道的建立、優(yōu)化、完善直接影響經濟新聞傳播的好壞和效率。然而,過去經濟類新聞媒體的傳播渠道形式單一、效率低下、創(chuàng)新力不足,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經濟報道的變革和發(fā)展。新媒體時代的到來讓媒體看見了全媒體對新聞傳播的巨大影響力,意識到將傳統(tǒng)媒體與新媒體進行全面融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與此同時,互聯(lián)網時代為經濟報道傳播渠道建設提供了大數(shù)據(jù)、人工智能等強大的技術支撐,通過各類輔助手段能夠為新聞傳播帶來無限可能,從而實現(xiàn)經濟新聞傳播力進一步提高的目的。
3.受眾第一
不論是在傳統(tǒng)媒體時代還是在新媒體時代,新聞受眾會根據(jù)所傳遞的新聞內容做出不盡相同的反應,此時的受眾僅僅是簡單作為信息的接收者。但身處融媒體時代的新聞受眾借助互聯(lián)網等高新技術的力量,擁有了在新聞傳播全過程中的話語權和參與權,實現(xiàn)了從新聞信息單一接收者到全過程參與的身份轉變。由于這一重大變化,使受眾對傳播的更深層心理需求和體驗得到了極大的滿足,會更加主動地參與到新聞內容的挖掘、制作以及傳遞過程中,從而激發(fā)新聞信息的傳播力和影響力,因此,從這一層面來看,受眾在新聞傳播中發(fā)揮著不可小覷的作用。
二、新媒體背景下經濟新聞傳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新媒體背景下經濟新聞信息傳播缺少權威性
信息化時代使經濟新聞在網絡平臺上擁有了更加豐富的報道方式,社會大眾也更加樂于從微博、微信及抖音等平臺接收經濟新聞。在看到新媒體對經濟新聞帶來的傳播優(yōu)勢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其存在的風險,比如,當下很多經濟新聞紛紛在新媒體平臺上注冊了微博、微信公眾號及短視頻號等官方賬號,粉絲量和閱讀量成為其策劃編輯內容的重要考量因素,這就導致部分賬號一味追求高點擊量而扭曲、虛假構造經濟新聞的報道內容,進而影響到經濟新聞報道的權威性以及對社會大眾的影響力。
(二)經濟新聞內容的制作不專業(yè)
信息化時代使數(shù)據(jù)信息傳播的速度越來越快,經濟新聞工作者每天面對的是海量的網絡數(shù)據(jù),工作量巨大。在新媒體背景下經濟新聞的傳播主體不再局限于過去的專業(yè)新聞編輯人員,很多對經濟新聞感興趣的社會大眾也能夠通過收集相關資料借助新媒體力量實現(xiàn)對新聞信息的錄制、編輯以及發(fā)布,這就導致很多經濟新聞并沒有經過專業(yè)化的傳播處理過程,有的由于前期制作及后期編排中的失誤而導致社會大眾對新聞產生認知偏差。[2]
(三)經濟新聞信息缺乏新穎性
經濟新聞傳播的主要內容是當下世界經濟和國家經濟發(fā)展變化的最新消息,單一的內容講述方式也無法對社會大眾形成強吸引力。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經濟新聞受播放內容和形式的影響很容易讓人們在觀看期間產生疲憊感,久而久之降低觀看興趣。
(四)經濟新聞信息在傳播過程中缺乏與群眾的互動溝通
過去,我國經濟新聞的傳播基本都是通過電視、廣播等單向傳播方式進行,社會大眾僅僅是新聞的接收者,其意見和觀點無法傳達至國家相關部門或者是新聞編輯者,雙向互動交流的作用和意義被忽略了,這就使得經濟新聞的傳播效果和傳播效率無法得到保證。而低成效甚至無成效的新聞傳播會直接影響到國家大政方針的落地推行。因此,這就要求經濟新聞要充分發(fā)揮新媒體傳播對其發(fā)展的優(yōu)勢助力,逐步形成自身對社會大眾的獨特吸引力進而形成固定的粉絲群體,吸引粉絲積極主動參與到經濟新聞的傳播當中,通過加深經濟新聞在社會大眾心中的印象提高其傳播效率。
(五)篩選的經濟新聞信息內容單一化
以往經濟新聞對社會大眾的傳播都是正向積極而又充滿正能量的,這就導致社會大眾對很多經濟大事的了解存在不準確的認知,進而做出錯誤的判斷。近年來我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很多大政方針都和民生福祉息息相關、密不可分,社會大眾必須對這些事情有所了解,才能讓政策真正服務于民。當然,經濟新聞中也會發(fā)現(xiàn)某些不利于國家政府正面形象的事件,由于大政方針和社會大眾間聯(lián)系緊密,很多消息會從非官方賬號上被爆料出來,其報道內容缺乏專業(yè)性和準確度,有的還會為了提高自身的閱讀量而過度夸大、扭曲事實。因此,經濟新聞要兼顧正面新聞和負面新聞的統(tǒng)籌報道,讓新聞專業(yè)人士完成對事件的策劃報道。這樣,社會大眾不僅進一步了解了不斷出臺更新的大政方針,同時也會提高對經濟新聞的關注度和興趣。[3]
三、融媒體時代經濟新聞擴大傳播力的策略探究
(一)搭建經濟新聞和社會大眾間的溝通新方式
經濟新聞最早是國外媒體面向社會大眾動態(tài)報道經濟行業(yè)發(fā)展情況的信息。我國經濟新聞的報道早期也是照搬這一國外模式,在這個時期經濟新聞主要是借助各類媒體向社會大眾單向傳播國家經濟政策和行業(yè)變化,還沒有將社會大眾對經濟動態(tài)的需求作為新聞傳播的重要考量。隨著新媒體在經濟新聞傳播領域應用力度的不斷加大,如何實現(xiàn)與受眾間的高效互動交流成為判斷經濟新聞傳播力的重要因素。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社會大眾已經成為經濟新聞傳播的編輯者、發(fā)布者和傳播者,新媒體傳播的便利性讓社會大眾能夠在最大限度上參與到經濟新聞傳播的全過程中,同時社會大眾對經濟新聞?chuàng)碛辛烁嗟陌l(fā)言權。新媒體能夠搭建起經濟新聞工作者和社會大眾間的互動反饋機制,大眾言論能夠在第一時間被傳送至新聞工作者的眼前,從而輔助新聞工作者制作出更加符合受眾需求的經濟報道,在留言、評論等互動交流中固化用戶群體,長此以往受眾對經濟報道的關注度會不斷增長,這也能夠為新聞媒體大幅度提高影響力和傳播力。
(二)拓展經濟新聞報道的傳播渠道
如今互聯(lián)網技術憑借著強大的功能在各行各業(yè)占據(jù)著一席之地,為各行各業(yè)在新時代的變革創(chuàng)新和轉型升級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式,經濟新聞傳播也是如此?;ヂ?lián)網技術推動著媒體行業(yè)“跑步”進入新媒體時代,這也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多層次、全覆蓋的經濟新聞傳播需求,高效的新聞傳播方式為經濟報道提供了更加多元豐富的傳播渠道,微博以及短視頻等的出現(xiàn)和發(fā)展也為我國全媒體矩陣的成功搭建貢獻了重要力量,進而實現(xiàn)了同一經濟新聞在最短時間內的最大化全面?zhèn)鞑?。例如,當下微信公眾號憑借著用戶眾多、朋友圈鏈接等特點擁有微博、短視頻等所不具備的獨特優(yōu)勢。經濟新聞從業(yè)人員要抓住這一優(yōu)勢做大公眾號的傳播渠道,通過招聘等方式組織起專業(yè)的人才隊伍,讓專業(yè)的人士做精策劃、做優(yōu)內容,同時也要充分發(fā)揮評論、留言以及分享等互動功能對經濟新聞的傳播,在傳播經濟信息的同時解答社會大眾的疑問和困惑。[4]
(三)增強經濟新聞信息的新穎性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人們在繁忙工作之外了解經濟新聞的壓力,如何在碎片化時間抓住大眾“眼球”成為當下經濟新聞媒體在行業(yè)內立足的關鍵,這就要求經濟新聞必須具備較高的新穎性而不是一味地照貓畫虎。具體來說,標題、內容以及傳播方式都是影響經濟新聞新穎性的重要因素。特別是新聞報道標題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到新聞報道的點擊量,獨具一格的新聞標題會讓用戶在海量信息中“一眼相中”,從而幫助受眾下意識地對新聞內容進行判斷并作出是否閱讀的選擇,高趣味性的內容更是能夠讓許多非專業(yè)人士加入到粉絲群體中。當然,要想進一步提高新聞的新穎性,媒體從業(yè)人員也要注重對受眾需求的調查和研究,并以此為依據(jù)讓新聞報道包涵更多受眾感興趣的內容,在確保內容真實的基礎上從文章邏輯、遣詞造句等方面形成對受眾的獨特吸引力,提高傳播效率。[5]
(四)開拓經濟新聞報道領域
新媒體背景下我國出現(xiàn)了很多有助于經濟新聞內容優(yōu)化、效果優(yōu)質的傳播媒介,要想讓這些媒體真正發(fā)揮出作用,經濟新聞報道的領域是各大新媒體需要格外關注的工作之一。比如,在基于傳統(tǒng)經濟新聞報道內容方面增加國內外經濟形勢跟蹤報道以及社會大眾反饋的需求點等方面來實現(xiàn)自身報道領域的拓展,借此實現(xiàn)經濟報道傳播力提高的目的。
(五)培養(yǎng)經濟新聞意見領袖
意見領袖對經濟新聞的傳播至關重要,其好壞、優(yōu)劣有時能夠直接改變傳播風向和輿論氛圍。從傳播學的角度來看,意見領袖是指信息傳播過程中的信息傳播人,這些人作為信息傳播的中介,既能夠建立起信息傳播至社會大眾手中的渠道,也能夠通過言行舉止直接影響到接收者對于新聞事件的看法,從而在信息內容和社會大眾間搭建起兩級傳播的高效傳播模式。能夠成為意見領袖的人必定是網絡世界的活躍分子,已經通過表達觀點、分享生活等方式吸引了一大波網絡追隨者,數(shù)量龐大,可以說,這些意見領袖對于新聞事件的看法和表達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其粉絲群體的觀點和態(tài)度。因此,經濟新聞在進行政務信息傳播時,要重視意見領袖在其中的關鍵作用。加強對意見領袖的選擇和培養(yǎng)也是經濟新聞開拓傳播陣地、形成強引導力的重要方式,特別是在新媒體發(fā)展越發(fā)多元化的今天,意見領袖對經濟新聞傳播力和影響力的提升更是作用顯著、意義非凡。具體來說,經濟新聞團隊前期要主動對網絡環(huán)境和大眾需求進行調研,并通過分析現(xiàn)有意見領袖的言論、品行等挖掘和培養(yǎng)出符合經濟信息傳播需求的意見領袖。當然,意見領袖的選擇和培養(yǎng)并不是一道簡單的選擇題,經濟報道團隊必須要結合粉絲數(shù)量的多少、對于事件的處理方式、思想表達是否正能量等多方面內容進行綜合考量。經過培養(yǎng)后,這些意見領袖能夠將經濟信息精準、有效地傳播至所在行業(yè),并能夠通過發(fā)揮其自身的影響力進一步擴大輿論傳播范圍,實現(xiàn)經濟信息的高效傳播。
四、結語
新媒體時代為經濟新聞的變革創(chuàng)新帶來了很多未知的可能,既有擴大傳播力的顯著優(yōu)勢,也有互聯(lián)網潛在的各類風險,但從當前來看,新媒體對經濟新聞帶來的發(fā)展優(yōu)勢更為突出,微博、短視頻等的興起足以說明新媒體對當代大眾新聞接收習慣的影響。同時,人們對新聞處理速度的高要求也在推動著經濟新聞媒體作出積極改變,經濟新聞媒體不僅要結合信息接收者對新聞的閱讀習慣和喜愛偏好,還要進一步增強與受眾間的粉絲黏性。
參考文獻:
[1] 楊忠升.新媒體環(huán)境下經濟新聞報道的問題及對策[J].新媒體研究,2018(9):99-100.
[2] 蔡曉濱.適應市場經濟辦出黨報特色[J].中國記者,1993(2):8.
[3] 趙翠翠.新形勢下地方黨報做好經濟報道的探索[J].新聞文化建設,2021(15):51-52.
[4] 周曉峰.主流媒體堅持經濟報道輿論導向的探索[J].傳播力研究,2018(19):47.
[5] 趙黎.“中央廚房”模式在地方媒體中的應用探索:以青島日報社“中央廚房”為例[J].新媒體研究,2020(2):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