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濤
[摘?要]
美聲唱法起源于意大利,是意大利聲樂學派將傳統(tǒng)聲樂唱法與古典聲樂唱法有機融合的音樂演唱風格,也是當今聲樂唱法中最為常見的一種聲樂演唱形式,具有濃厚的民族聲樂氣息。隨著美聲唱法的不斷傳播與發(fā)展,而今的美聲唱法愈發(fā)具有時代氣息,且形成了一套科學的聲樂演唱教學方法,為聲樂演唱學習者帶來有效的演唱技巧訓練方法,最大程度減少聲帶損傷。本文主要從分析美聲唱法與民族聲樂的異同入手,明晰美聲唱法之于民族聲樂發(fā)展的具體影響,進而為民族聲樂中的美聲唱法表現(xiàn)技巧與訓練提出一些建議,筆者愿意為助推民族聲樂發(fā)展略盡綿力。
[關鍵詞]民族聲樂;美聲唱法;表現(xiàn)技巧;發(fā)展觀念;多元化
[中圖分類號]J61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2233(2022)09-0122-03
民族聲樂是我國音樂藝術領域的珍寶,在近年來的傳統(tǒng)文化保護與傳承發(fā)展趨勢下,逐漸走進大眾視野,收獲了一定的認可和贊許。我國在民族聲樂發(fā)展提升過程中也切實貼合人民群眾審美需要,積極吸收西方美聲唱法優(yōu)點,將其與我國民族聲樂演唱方法融為一體,使民族聲樂發(fā)展不斷趨向多元。通過美聲唱法在民族聲樂中的滲透與應用,放大我國民族聲樂魅力,使民族聲樂藝術家在演唱藝術與表現(xiàn)技巧上更進一層,切實推動我國民族聲樂進一步完善發(fā)展。
一、美聲唱法與我國民族聲樂的異同
細觀我國民族聲樂發(fā)展情況不難發(fā)現(xiàn),長期以來的民族聲樂在美聲唱法融合上都是以基本融合為基礎,繼而在突出我國民族聲樂特色的過程中,不斷豐富民族聲樂演唱形式,使我國民族聲樂發(fā)展得到實效突破,出現(xiàn)新的唱法特點[1]。只是,將美聲唱法滲透于我國民族聲樂,使其能夠在民族聲樂中促使民族聲樂演唱者真正選擇適合自己的發(fā)聲演唱方式,民族聲樂演唱者必須明確認識,二者既有相同,又有不同,相互作用,相互影響。
(一)呼吸
呼吸是所有聲樂唱法中最基礎且最需重視的部分,對于演唱者形成獨特演唱風格而言至關重要[2]。在平日,大部分民族聲樂演唱者都會花費大量時間與精力,展開專門的、高強度的針對性呼吸練習。如,美聲唱法派就認為,在美聲唱法中呼吸是優(yōu)秀演唱的“源動力”,只有演唱者能始終保證連貫的呼吸,演唱技巧與演唱發(fā)聲才能完美呈現(xiàn)。我國的民族聲樂發(fā)展,在呼吸這一點上,可謂是與美聲唱法基本一致,十分注重民族聲樂演唱者的呼吸調整,要求民族聲樂演唱者具備嫻熟、適切的呼吸技巧,以此為民族聲樂發(fā)展貢獻力量。
(二)發(fā)聲
不同的唱法擁有不同的發(fā)聲方式。在我國民族聲樂悠久發(fā)展進程中,顯然,民族聲樂更加注重“真音”,而源自西方的美聲唱法通常則更加注重“真假音”,更多見于混和聲唱法[3]。由此可見,美聲唱法將真假音混合,一方面使演唱者的歌唱形式更加連貫,一方面易于向聽眾傳達不同的演唱意境,帶給聽眾不一樣的審美體驗,而我國民族聲樂演唱的高音部分則是較之假聲部分分外明顯。所以,探析美聲唱法中的真假音技巧,以及美聲唱法與民族聲樂唱法之間的實際發(fā)聲不同,十分利于民族聲樂與美聲唱法有機結合,使民族聲樂靈活吸收美聲唱法優(yōu)勢,不斷在實際發(fā)展過程中助力民族聲樂更進一步。
(三)共鳴
美聲唱法與其他唱法不同,美聲唱法在共鳴上主要是使用的“聯(lián)合共鳴”方式。即,演唱者將真假音混合在一起,使真假音錯落分布在高低聲部位,以此確保演唱過程中始終能發(fā)出優(yōu)美聲音[4]。所以,嚴格來說,美聲唱法能實現(xiàn)頭腔、口腔、胸腔與腹腔的多方共鳴。而這自然就使得美聲唱法的聲音間轉換變得不同,極富特色,十分易于使聆聽者在傾聽過程感受到舒適與流暢。我國民族聲樂演唱則是更多將共鳴重點放置在“單一共鳴”,完整表演顯得單薄[5]。為此,為了使我國的民族聲樂演唱家靈活調整發(fā)聲狀態(tài),在融合美聲唱法過程中,我國民族聲樂在整體共鳴方面,便基于“適切性”“穩(wěn)定性”,為民族聲樂演唱者提供有效控制音色,調整呼吸,調整發(fā)聲的融合保障,從而使我國民族聲樂演唱者聲音通透,韻味獨顯。
二、美聲唱法為我國民族聲樂演唱帶來的影響
(一)助推民族聲樂發(fā)展觀念革新
結合上文分析我們知曉,與我國民族聲樂相較,美聲唱法是西方音樂智慧發(fā)展的結晶,有音域寬、聲音活、方法全以及剛柔并濟等諸多特點。在實際的演唱發(fā)聲過程中,也具有呼吸、聲音位置以及共鳴腔應用等皆不同于我國民族聲樂演唱技法的具體差異。因此,在平時的美聲唱法學習與應用體驗中,民族聲樂演唱者需要掌握必要的音樂理論知識,對于我國民族聲樂與美聲唱法異同清晰了解。同時,具有較好的音樂審美能力,在采用美聲唱法演唱民族聲樂作品時,主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6]。除此以外,因為采用美聲唱法時多是沒有麥克風或擴音器的,較多使用交響樂或者鋼琴演奏進行伴奏。所以,在美聲唱法的演唱技巧優(yōu)勢上,我們既要認識美聲唱法為我國民族聲樂演唱技巧處理帶來的新思路與新啟發(fā),在學習應用美聲唱法時,不斷對我國民族聲樂演唱技巧進行反思,也要為民族聲樂長遠發(fā)展而積極打破固化思維,學習西方演唱者經(jīng)驗,主動以美聲唱法為基礎,尋找與西方文化交流機會。以此使民族聲樂在多元化思潮碰撞下,真正意義的內涵突出,促使民族聲樂發(fā)展觀念有效革新。
(二)促使民族聲樂延長科學發(fā)展
民族聲樂與美聲唱法有機融合,彰顯音樂文化內涵的本質是——音樂服務于人類,契合人類審美需要而創(chuàng)新發(fā)展。因此,從這一角度而言,音樂藝術顯然是具有一定功效性與娛樂性[7]。加之,時代在進步,藝術在發(fā)展,人們的審美能力也在不斷發(fā)生變化,我國民族聲樂藝術傳承發(fā)展顯然不能再囿于一方天地“閉門造車”,必須緊跟時代發(fā)展步伐,在演唱技法與演唱內容、演唱形式等方面與時俱進,尤其是要契合時代審美特征,對演唱技法進行優(yōu)化,將民族聲樂與美聲唱法進行融合。具體而言就是。首先,基于美聲唱法融合對民族聲樂演唱者的演唱特色進行創(chuàng)新,使民族聲樂演唱者能夠自主在中西方優(yōu)秀聲樂作品中“取長補短”,尋找聲樂演唱的更好表達方式,積累經(jīng)驗,為后續(xù)的正式民族聲樂演唱打好基礎,直擊聽眾內心。其次,基于美聲唱法融合對民族聲樂演唱者的演唱能力進行優(yōu)化,啟導民族聲樂演唱者走出固化思維束縛,多角度、多層次將美聲唱法的藝術特質與思維方式應用于民族聲樂演唱,確保民族聲樂演唱方法探索始終處在向前發(fā)展階段,生命力旺盛,民族聲樂唱法趨向科學。
(三)助力民族中西音樂多元交流
美聲唱法興起于歐洲文藝復興。因而,早期西方聲樂多是以歌劇演唱形式存在,且宗教色彩濃烈,以復調以及多聲部式教堂音樂為主?,F(xiàn)如今,在經(jīng)濟全球化趨勢下,我國與西方音樂文化交流甚密,民族聲樂演唱藝術與西方美聲唱法的結合自然也彼此影響,彼此作用。無論是我國民族聲樂發(fā)展還是西方聲樂文化發(fā)展,都在彼此滲透、彼此融合形勢下不斷革新。而這,自然在助力中西方音樂文化多元交流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了我國民族聲樂的傳承發(fā)展基調,凸顯我國民族聲樂文化價值,促使我國民族聲樂藝術屹立世界之林,文化輸出[8]。同時,在我國民族聲樂演唱中運用美聲唱法,還可以一定程度凸顯我國民族聲樂的包容性與豐富性,進而提升民族聲樂演唱者演唱能力。所以,在我國民族聲樂中滲透美聲唱法,可以大力促進中西音樂文化交流融合,只要在不脫離我國民族特色的基礎上,運用美聲唱法即可。[HJ1.7mm]
三、民族聲樂中美聲唱法的表現(xiàn)技巧與滲透
(一)呼吸技巧與歌唱藝術
民族聲樂中的美聲唱法首先在呼吸技巧上要求演唱者具有良好的吸氣技巧,吸氣時適量,大概吸氣一秒鐘演唱四拍至十六拍。并且,要有明顯的強弱與高低變化。因為,吸氣過多時,演唱者會不好控制演唱節(jié)奏。所以,民族聲樂中的美聲唱法在吸氣技巧表現(xiàn)上:夠用則以。以此保證演唱者樂句有長短,情感體現(xiàn)有變化,通過呼吸技巧運用將音樂藝術淋漓表現(xiàn)[9]。但是,這里強調的呼吸技巧并不單單是指呼吸這一民族聲樂演唱原動力,更為重要的是,歌唱藝術表現(xiàn)技巧。鑒于此,在民族聲樂中滲透美聲唱法,借助美聲唱法表現(xiàn)技巧,引導學習者真正掌握演唱技巧,必須從幫助學習者訓練好呼吸技巧入手。
而呼吸技巧通常分為以下三種:其一,演唱寬且長樂句的使用腰部的氣息控制技巧。其二,多用于演唱急、亮、高樂句的小腹式氣息控制技巧,多見于民族聲樂女高音藝術家。其三,演唱輕柔、溫和樂句的胸腔式氣息控制技巧。這三種呼吸技巧都是美聲唱法主要組成。民族聲樂演唱者靈活的在演唱不同風格民族聲樂歌曲時使用不同的呼吸技巧,便能使氣息控制技巧與民族聲樂作品本身有機融合,確保美聲唱法應用功能明顯。
(二)斷音技巧與連音技巧
斷音技巧與連音技巧也是美聲唱法的常用性表現(xiàn)技巧?!皵嘁艏记伞敝饕侵赶褫p咳一樣的咽喉發(fā)音方式,是靠“橫膈膜”帶來的短暫一擊,讓氣息從小腹控制而出。為此,這一演唱技巧要求橫膈膜短暫一擊小但有力,在訓練學習者這一表現(xiàn)技巧時需對重音部分重點指導[10]。即,引導學習者重點練習重音技巧,確保學習者氣息控制得心應手。而美聲唱法的快斷音技巧主要表現(xiàn)為:聲音靠前、淺一些的聲音不刻意在其上面加“蓋”,僅僅是要隔膜控制不太深。
連音技巧則主要是指美聲唱法中音與音之間的連接圓潤度,是一種樂句演唱的獨有連續(xù)技巧。意大利聲樂派就美聲唱法連音技巧主要是認為“演唱者不會演唱連音,就相當于不會歌唱。”因而,從這一角度而言,美聲唱法的連音技巧就是將強與弱的歌唱變化音靈動連接,通過分句以及連句進行有效的演唱氣息控制[11]。細化民族聲樂中的美聲演唱,就是要認知連音多由以下幾種吸氣轉化而成本質,其一,由強弱間的轉化而來。即,分句的首尾與演唱者要具體演唱的子音保證輕柔、溫和,每一次首尾連接都足夠自然。其二,表現(xiàn)音唱法。其三,音包音唱法。即在前一句演唱結束的尾音中融入后一音元素的具體演唱技法。經(jīng)典民族聲樂作品《曲蔓地》就有明確體現(xiàn)連音技巧應用。
(三)經(jīng)過音唱法與重音唱法
美聲唱法的經(jīng)過音唱法技巧近似連音技巧與滑音技巧,主要是依靠聲音強弱法變化實現(xiàn)。因此,常見于美聲唱法的經(jīng)過音唱法技巧主要有如下幾種:首先,是八度音程以內的,使用最大音階作為過渡的經(jīng)過音。其次,是五度因程以內的主要使用半音階作為過渡的經(jīng)過音。此類型經(jīng)過音主要用在表現(xiàn)一些強烈的、華麗的、大氣蓬勃的結束性演唱,效果十分肉眼客觀。只是,實際民族聲樂作品對該經(jīng)過音技巧的運用需要視具體作品的具體演唱需要而靈活使用。最后,是美聲唱法常見的琶音唱法技巧。多見于上行時句子輕快,而后逐漸加強聲勢,在演唱下行樂句時則稍慢一些,唱的響亮,聲勢呈現(xiàn)逐漸弱化趨勢。
而美聲唱法的重音技巧在演唱中,則是一定程度的指演唱節(jié)奏感加強抑或減弱規(guī)律,以此使民族聲樂作品演唱具有鮮活力與生命力。這一點通常都是民族聲樂演唱者訓練并提升自身樂感的主要內容之一。
(四)起音技巧與止音技巧
美聲唱法被譽為“美好的歌唱”。美聲聲樂藝術也是經(jīng)由漫長的發(fā)展與歷史文明積淀,才形成的而今百花齊放美聲演唱技巧。民族聲樂演唱者要在美聲唱法摸索中,真正意義上的掌握演唱技巧,學會演唱民族聲樂作品,就自然也需要練習自身起音技巧與止音技巧。首先,是所謂“起音技巧”,美聲唱法“起音”主要是指演唱者開始發(fā)聲的那一剎那。其次,是所謂“止音技巧”,美聲唱法的“止音”與“起音”相對應,就是指演唱者通知發(fā)聲演唱結束瞬間。從字面意思將美聲唱法的起音技巧與止音技巧概括來說,就是起音主要體現(xiàn)并包含:軟起音與硬起音兩種,好的軟起音多如同輕輕“哈”出來一般,表現(xiàn)位置十分清晰且通常都位置較高,聲音清亮。而硬起音從日常民族聲樂演唱的美聲唱法滲透訓練角度則是,相當于演唱的慢唱歌斷音一樣。二者整體從滲透美聲唱法的民族聲樂訓練角度而言,就是要每一位民族聲樂演唱者都掌握系統(tǒng)性發(fā)聲技巧,在發(fā)聲的軟、硬切換上靈活自如,技巧鮮明。
(五)切開音技巧與吐字技巧
美聲唱法多動人心弦,賞心悅目,在民族聲樂中滲透美聲唱法,將美聲唱法的各個演唱技巧明晰表現(xiàn),不僅需要民族聲樂演唱者在美聲唱法“切開音技巧”訓練上,擁有明確的訓練計劃,還要民族聲樂演唱者掌握美聲唱法吐字技巧,擁有清晰的吐字方法。細化而言,美聲唱法“切開音技巧”就是作為一種衡量指標而存在的可以影響演唱者實際演唱水平的因素之一?!扒虚_音唱法”多是一口氣將分開音斷開,通過將聲音切開的形式而保證演唱者在演唱民族聲樂作品時,氣息不斷,氣息控制得當。這一切開因唱法技巧就是一種不失強烈情感體現(xiàn)的具體演唱技巧。
而引導民族聲樂演唱者在美聲唱法滲透中掌握有效的、正確的吐字技巧,就是指讓民族聲樂演唱者擁有正確的吐字發(fā)聲方法,在學習感受美聲唱法中,一方面意識到精準咬字的必要性與重要性,一方面將發(fā)聲吐字與實際民族聲樂作品演唱相互結合,確保學習美聲唱法各個唱法技巧能現(xiàn)實可用,且實用效果明顯。所以,從最終目標抑或說民族聲樂滲透美聲唱法根本要求來看,促使民族聲樂演唱者掌握正確的吐字發(fā)音方式,就是確保民族聲樂演唱者正確掌握美聲唱法技巧的基本。只是,相較于美聲唱法吐字發(fā)音技巧,我國民族聲樂藝術家在引入應用美聲唱法時,需要靈活將其與我國民族聲樂吐字方法進行結合。
結?語
綜上所述,在民族聲樂的美聲唱法有機融合中,要想做好最佳化的演唱表現(xiàn),將美聲唱法技巧靈活滲透,我們就必須先對民族聲樂與美聲唱法異同進行分析,在厘清美聲唱法應用之于民族聲樂發(fā)展而言的具體影響之后,再建立適當訓練方法,以此將美聲唱法的表現(xiàn)技巧在實際應用中訓練、融合,確保民族聲樂演唱者的氣息、發(fā)聲等有效協(xié)調,不斷在實踐應用中積累經(jīng)驗,提升自身應用美聲唱法于民族聲樂的實質感染力,助推我國民族聲樂朝著多元化方向發(fā)展。
注釋:
[1]蔡雪波.美聲唱法在民族聲樂表演中的應用研究[J].藝術教育,2021(12):83—86.
[2]裴兆彤.美聲唱法對民族聲樂發(fā)展的價值[J].藝術品鑒,2021(29):37—38.
[3]陳威穎.民族聲樂與美聲唱法的風格探析[J].時代報告(奔流),2021(09):42—43.
[4]汪梅娟.美聲唱法與民族聲樂藝術的融合發(fā)展[J].藝術品鑒,2021(14):183—184.
[5]趙?博.美聲唱法對我國民族聲樂教學的作用分析[J].品位·經(jīng)典,2021(10):157—160.
[6]何?璇.論美聲唱法與民族聲樂的有機結合[J].藝術品鑒,2021(06):192—193.
[7]吳王寧.中國民族聲樂與美聲唱法之比較研究[J].大眾標準化,2020(24):124—125.
[8]陳?龍.民族聲樂與美聲唱法的風格分析[J].戲劇之家,2020(34):58—59.
[9]李永春.美聲唱法影響下民族聲樂民族性傳播分析[J].才智,2020(30):25—26.[ZK)]
[10]何莎莎.論美聲唱法與民族聲樂藝術的融合發(fā)展[J].大眾文藝,2020(18):104—105.
[11]滕?焱.探析將美聲唱法的融合與借鑒價值應用到民族聲樂教學中的策略[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20(07):85—87.
(責任編輯:張洪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