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迅速發(fā)展,家校合作共育的教學模式在小學教學實踐中越來越突出其重要性。本文從博弈論的視角分析了學生、學校和家長三方主體間的相互博弈過程,并建立起三方博弈模型,得出促進家校合作共育的一些途徑與建議:明確教師職責,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定期交流互動,提高家校合作契合度;以學生為中心,選擇恰當?shù)慕逃绞健?/p>
1.引言
小學教育作為義務教育中的重要一環(huán),其培養(yǎng)效果如何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未來個人乃至國家的可持續(xù)競爭力。而家校合作作為家長、學校共同育人的新型模式,它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目標,家長能夠參與學校教育,而學校也可以指導家庭教育,從而達到雙向互動的效果。我國學者對此也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如陳中梅基于國內(nèi)外家校協(xié)同教育的現(xiàn)狀,在分析理論基礎的同時,從法律法規(guī)、組織機構、合作模式等方面得到了一些啟示。葉強則從教育懲戒出發(fā),認為需要在教育懲戒的全過程中加深父母參與的深度與層次。
概言之,家校合作共育的模式既有助于發(fā)揮學校傳授知識、增強體魄、引導思想、培養(yǎng)品質(zhì)的作用,也有利于家長在生活中將其鞏固消化,從而形成雙方合力,共同促進學生健康發(fā)展。在此過程中,家庭、學校和學生構成了相互博弈的三方主體,通過拒絕、接受、實施、不實施、溝通、不溝通等方式表達自身的行為與價值追求。所以,從博弈論的視角來探究小學家校合作共育的實施路徑有其必要性。
2.小學家校合作共育的機理分析
如圖1所示,學生在綜合考慮學習、娛樂、生活等的得失下,通過對比三者的關系,并衡量損失大小,最終會做出兩類選擇:一是主動或被迫接受學校、家庭的單方或雙方教育;二是拒絕家庭和學校的干預。學生在學習中會受到學校和家長的直接或間接干預,在此過程中,學校會從學生的各個方面出發(fā),收集整理每名學生的優(yōu)勢與短板,并考慮是否需要家長輔助對學生加以引導,因材施教。由于在此三方的博弈過程中,各自的視角和站位不同,從而造成了家校合作共育的諸多不暢。比如,鄉(xiāng)村學校為了彌補城鄉(xiāng)教育差距或者完成較好的工作業(yè)績,選擇犧牲學生的課外時間或體音美等課程,而家長雖不同意此類做法,但本著起點決定終點的原則,可能會與學校通力合作加強學生升學所需的文化課的學習。此時,學生作為教育的接受方,通常會被動接收學校和家庭傳輸來的各類信息與技能。
3.博弈論下小學家校合作共育分析
博弈論是一種假設各方均是理性人,并且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論,它的本質(zhì)在于沖突分析。當學生對生活、學習、娛樂產(chǎn)生抵觸、厭惡等情緒時,這些負面信息就會成為沖突因子作用于學校和家庭的方方面面,從而造成各主體間進行博弈。此外,假設學生是理性的,學生希望通過自身的努力,學習到更多的知識與技能,以期為家長分憂。假設家長是理性的,不僅愿意為學生爭取一切可以爭取到的教育資源,而且也希望與學校合作育人。同時,也假設學校是理性的,一方面,愿意為學生和家長服務,完成教書育人的使命,另一方面,不愿看到同其他地區(qū)的教育差距逐步擴大,在落實領導下發(fā)的各項教學任務的同時,有義務推行家校合作共育的教學理念,共同促進學生成長。
3.1學校與家長的博弈
學校作為小學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場所,負責引導和塑造學生正確的學習、勞動、道德、體育鍛煉等觀念,因材施教挖掘?qū)W生的優(yōu)勢與長處,聯(lián)合家長共同培育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與專業(yè)素養(yǎng)。而家長主要是在實際生活中給予學生以物質(zhì)和精神支持,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現(xiàn)實問題,進而鞏固思想與知識。但現(xiàn)實卻與此并不一致,因為對于農(nóng)村小學,其師資相對薄弱、語數(shù)外等基礎文化科目的教學任務已略顯吃力,同時,還要受到上級教育部門的監(jiān)督考核,當傳統(tǒng)的學校教學+家長輔助模式不能滿足于現(xiàn)今需求時,學校則對家長抱有更大的期許——合作共育,此時即產(chǎn)生了學校與家長間的博弈。假設學校與家長在培育學生的過程中具有一致的獲益取向,學校希望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能夠積極同學生溝通交流,并利用獎勵的方法,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能動性,而且在學校尋求合作共育的過程中,學校會積極參與其中。然而,家長出于自身條件、生活狀況等的考慮,則可能會出現(xiàn)多種選擇:一是積極響應學校號召,同學校一起,合力解決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參與,響應);二是除了學校建議家長合作的方面,家長出于自身精力與能力的考慮,會放棄與學校配合(參與,不響應)。
此外,對于學校不參與的情形,家長即使希望作出響應(不參與,響應),但由于對學校狀況不夠了解,從而造成響應不能的局面,此時應著重整頓師資隊伍,加強教學責任意識。而學校和家長的雙方沉默表現(xiàn)(不參與,不響應),則會使教學質(zhì)量持續(xù)低迷,此時則需全面改革現(xiàn)有教學體制和教育觀念,重塑家校合作模式,見表1。
3.2家長與學生的博弈
家長作為學校與學生的中間人,既要與學校溝通協(xié)調(diào)各項事宜,積極促成家校合作,也要注意學生近期的思想認知變化和情感態(tài)度取向,把握教育尺度,保證學生健康有序發(fā)展。假設家長與學生獲取教育的目的一致,家長在學校的建議下會積極調(diào)整工作、生活、教育等的時間安排,加強家校合作的結(jié)合度,學生也會理解家長苦衷,積極接受學校和家長的教育教學(響應,接受)。但是,由于小學生正處于享受童年的時期,家長的響應無疑會在一定程度上擠占學生的娛樂時間,基于此,學生會選擇拒絕家長的校外教育(響應,拒絕),此時,家長應注意教育方式,比如可在游戲中教授學生知識。而對于家長不響應的情形,通常情況下,學生自然也就僅接受學?;蚣议L的單方教育(不響應,拒絕),見表2。
3.3學校與學生的博弈
假設學校與學生在家校合作共育的效果認知上是一致的,都希望摒棄傳統(tǒng)的單方孤立的教學模式。而學校作為家校合作的發(fā)起者,主要任務是啟發(fā)學生思考,引導學生探索多樣的學習方法、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和價值觀等,其選擇策略有參與和不參與,但由于學校的不參與有違教師的職業(yè)道德,因此,通常情況下,學校必須參與家校合作共育。而學生則會根據(jù)自身喜好、教師教學接受度、家長束縛程度等選擇接受或拒絕家校合作共育的教學模式。比如,在“家嚴校寬”下,學生會更傾向于接受學校的教育,而拒絕家庭教育(參與,接受);反之,在“家寬校嚴”下,學生會更希望居家學習,抵觸以學校為主的家校合作(參與,拒絕),見表3。
4.三方博弈模型
通過雙方博弈模型的構建與分析,可以構建出三方博弈模型,其中,各博弈主體均能在考慮相互作用力與既得利益的基礎上,做出理性的判斷,見下圖2。
從圖中可知,當學校參與,并且家長響應、學生接受時為此三方博弈的納什均衡策略。這說明只有當博弈的三方獲益取向一致時,小學家校合作共育才能持續(xù)穩(wěn)健運行。
5.小學家校合作共育的建議
5.1明確教師職責,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現(xiàn)今,教師的職責仍應是以學生為中心,以教書育人為理念,在校內(nèi)外肩負起應盡的責任與義務,努力為他人、為社會提供服務。而家校合作理念作為教師教學過程中的一項重要標尺,不僅需要教師積極參與其中,同時要求教師能夠積極引導家長和學生響應、接受該理念。比如在學習認識物體形狀時,啟發(fā)學生回家后留意周邊事物,并對其輪廓進行簡要描述。在此過程中,師資隊伍的強弱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家校合作開展的廣度與深度,基于此,學校也應著重從學科結(jié)構、教齡長短、學歷層次等方面建立較為完備的師資隊伍。比如聘任有資歷的高級教師。
5.2定期交流互動,提高家校合作契合度
家校合作的重點在于學校、家長和學生能夠進行持續(xù)有效的溝通。教師定期與家長、學生交流不僅有助于了解學生的家庭背景和心理價值取向,也有利于把握下一步的教學方向,并隨之調(diào)整教學方式與理念,努力提高與家長合作育人的契合度,共同促進學生成長。具體如:一,電話微信訪談。教師可對學生在校學習的得與失積極與家長溝通,并希望家長能夠認識到分數(shù)并非區(qū)分好壞學生的標準,每位學生都有其獨特的閃光點;二,面談。出現(xiàn)此類情形的學生多為農(nóng)村留守兒童或家長事務繁重,無暇顧及學生在校學業(yè)狀況,此時教師應耐心細致地同家長表達孩子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家校合作的利好作用,并在面談后注意持續(xù)保持與家長聯(lián)系。
5.3以學生為中心,選擇恰當?shù)慕逃绞?/p>
學生是教育的主體,開展的一切教育活動都將落至學生身上,而恰當?shù)慕逃绞郊纫髮W校和家長在合作育人過程中注意方式方法,不能一味施加命令與限制,也要求家長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多加關心孩子動向,積極主動與之溝通交流,并與學校教學活動相配合,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fā)展。對于有體育特長的學生,學校與家長應在學生感興趣的項目上培養(yǎng)其技能;對于出現(xiàn)心理問題的學生,學校與家長應注意多加疏導,對其投入更多的關心與呵護,讓學生體會到生活的美好。
(李萌,北京化工大學公共管理專業(yè)在讀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