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葉 微
近年來,南師附中新城小學南校區(qū)利用自身的德育優(yōu)勢,打通師資渠道,組建“教育+旅行”復合型研學導師隊伍,開發(fā)帶有學校鮮明特色的研學旅行課程,打破傳統(tǒng)的“把景點當基地,把解說當課程”,做到“活動有方案,行前有備案,應急有預案”,并通過家委會、“致家長的一封信”等形式告知家長活動意義、時間安排、出行線路、費用收支、注意事項等,加強學生和教師的研學課前培訓和課后評價,并委托有資質、信譽好的企業(yè)承擔學生研學旅行的安全職責,打造屬于南校的精品研學課程。
研學旅行不是游山玩水,而是課堂的延伸,是學校教育和校外教育銜接的創(chuàng)新形式[1]。為了讓學生在這門課程里學有所獲,體會到參與研學旅行的樂趣,南師附中新城小學南校區(qū)創(chuàng)新研學形式,拓展研學內(nèi)涵,將“紅領巾研學”分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系列集體研學、主題教育日研學、少先隊隊干部研學、家庭親子研學等。學校教師自編研學手冊,出發(fā)前上好導學課,讓學生從“新”的視角,用“心”來體會,感受“新”風景。
作為一門新型課程,“紅領巾研學”的學科范疇非常廣泛,涉及科學、語文、藝術、歷史等學科。學校整合各相關學科的教學和教研力量,突破學校課堂教學及分科教學的局限,探索多學科融合的創(chuàng)新型校外活動課程模式,組建研學旅行課程研發(fā)團隊,而且教師自主設計研學指導手冊。研學手冊包括“導學篇”“活動篇”“實踐篇”“研學篇”“拓展篇”“成果篇”等內(nèi)容。根據(jù)手冊,學生提前預習,出發(fā)前在教師的帶領下上好導學課,有效保障活動“研”有深度、“學”有厚度[2]。
學校以主題活動方式系統(tǒng)性開展“紅領巾研學”活動,把“紅領巾研學”有機整合起來形成系統(tǒng)化的課程。同時,學校還注重活動的總結與提升,開發(fā)典型性的課程資料,以豐富研學旅行課程資源。到目前為止,學校已經(jīng)開展了多種課程活動,如表1所示。
表1 南師附中新城小學南校區(q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系列研學課程
續(xù)表
《從歷史里看世界,做國寶守護人》:無論是數(shù)字館內(nèi)展品與高科技的完美結合,歷史館的琳瑯滿目,還是民國館的時空交錯……在南京博物院里,所有的一切都讓三年級學生飽享了一頓豐盛的歷史與藝術的文化盛宴,切身感受到濃厚的歷史底蘊和獨特的文化特色。
《“一帶一路”,用腳步丈量歷史》:靜海寺里聽故事、下關江面憶歷史、浦口公園坐古船……五年級學生在最美的秋天里出發(fā),在靜海寺討論“一帶一路”的偉大創(chuàng)舉,在浦口火車站講述朱自清的《背影》。大家沉浸在金陵文化的豐富內(nèi)涵里,感受著這個古老城市厚重的歷史。
《感受魅力新江北》:“中華虎鳳蝶的亞種如何區(qū)分?保護中華虎鳳蝶有哪些具體的措施?結合江北新區(qū)的發(fā)展,你對南京的歷史與未來有何感想?”帶著這些問題,六年級的學生去往國家級江北新區(qū)體驗新南京風光。
學校將傳統(tǒng)的無作業(yè)日和家庭親子研學相結合,由學校提供主題和建議,鼓勵少先隊家庭輔導員利用假期帶著隊員外出進行家庭研學活動,讓其放飛身心。
例如,在植樹節(jié)假期,學校發(fā)出研學倡議:少先隊家庭輔導員利用沒有作業(yè)的周末,帶領隊員開展家庭研學活動——走出家門,與春天來一場動人的約會。披著柔媚的春光,嗅著春日泥土的芬芳,在這場尋找春天的研學活動里,隊員們感受著冬春季節(jié)交替的美妙,尋找大美南京的風姿,培養(yǎng)愛祖國、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為深入貫徹落實第八次全國少代會精神,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學習做人、學習立志、學習創(chuàng)造”的要求,努力培養(yǎng)新時代少先隊小干部的服務能力、活動能力、組織能力及管理能力,學校大隊部利用假期組織少先隊小骨干專場研學冬令營。少先隊小骨干來到江蘇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了解3D打印技術,觀看3D打印機工作,見證“無中生有”的神奇變化。另外,每個人還拿到了自己的3D打印筆,親手操作,在實踐中感受3D技術。
柳泛青,枝吐綠,清明時節(jié),為了讓學生深刻了解南京大屠殺歷史,引導他們珍惜和平、成為和平宣講小使者,學校和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合作,以“紫金草的故事”為主題,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研學活動,讓學生走近歷史、銘記歷史,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為了弘揚抗戰(zhàn)精神,銘記悲壯歷史,加強對未成年人的愛國主義教育,學校組織部分少先隊員前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參觀,并參加了紀念館舉行的抗戰(zhàn)勝利75周年網(wǎng)絡直播活動。
“紅領巾研學”不同于一般旅游,其本質上是一門課程。通過對《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的充分解讀和思考后,學校意識到“紅領巾研學”只有像其他課程一樣,設置比較固定的場地、路線和序列化活動主題,才能保障其有序、有效地開展。
“紅領巾研學”課程的總體目標是讓學生在研究、學習、旅行的過程中收獲豐富的實踐經(jīng)驗,領略祖國大好河山,感悟中華傳統(tǒng)美德,溫習革命光榮歷史,感受改革開放偉大成就等,在知識、能力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方面,培養(yǎng)意識并提高能力。
根據(jù)學生年齡和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學校分年級與分類別進行設置,其中低年級學生以體驗、感受、認識為主,中年級學生以體驗、認識、探究為主,高年級學生以體驗、探究、實踐為主。學校只有有梯度、序列地開展活動,才能保證活動的序列化和漸進性。以四年級研學課程“從這里走向太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系列研學旅行”為例,學校綜合考慮了學情——四年級學生群體、課程時間、課程內(nèi)容及課程地點,確立如下課程目標:(1)了解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史,進而了解人類走向太空的足跡,即人類認識太空的歷史;(2)參觀航空航天館,感受各種航天器、飛機、飛機部件的歷史與作用,激發(fā)愛國情懷;(3)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良好習慣,激發(fā)科學探求的興趣和熱情。
“有意思”和“有意義”相輔相成,學校應將興趣作為課程教學的目標和評價的標準,從學生的興趣需要出發(fā)。“城門城門幾丈高,三十六丈高。騎花馬,帶把刀,城門底下走一遭……”從興趣出發(fā),教師帶領學生在明城墻徒步。在明城墻上,學生通過“神策金川儀鳳門,懷遠清涼到石城。三山聚寶連通濟,洪武朝陽定太平”這幾句話記住了南京的13座城門。
天氣的變化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你知道天氣預報的信息是怎樣監(jiān)測出來的嗎?這次研學旅行,四年級的學生來到了享有“中國氣象人才搖籃”之美譽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參觀全球最大的氣象臺,做了一回小小氣象觀測員,揭秘天氣預報的制作流程。學生研究了空氣流動方向,尋找最佳角度,在科技輔導員的指導下制作無動力飛機,一聲令下,藍天便留下一條優(yōu)美的弧線。
在研學旅行課程評價過程中,學校應堅持過程性評價和發(fā)展性評價相結合,關注學生在研學旅行過程中的體驗與感悟。教師應鼓勵學生選擇多種形式呈現(xiàn)總結成果,如寫日記、寫心得體會、攝影、繪畫、手工制作等。在研學過程中,教師會把游覽的景點涉及的歷史文化知識變成題目,讓學生搶答,并給予獎勵。研學結束后,學校評選“紅領巾最佳研學小組”,并將紅領巾研學旅行成果進行展覽,以 “展” 代評,為其他學生提供研學旅行示范。
研學旅行課程為教學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真實的情景、豐富的社會資源。近年來,學校不斷調整升級研學課程的內(nèi)容,拓展深度和廣度,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生活需要,貼合教育的目標,做“有意義、有意思”的課程?,F(xiàn)在,全校所有學科都參與其中,真正達成“學科融合,五育并舉”的目標。全體教師積極投身課程中,依據(jù)教學內(nèi)容、學情,結合本學科的特點,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實踐活動資源,開展深入的實踐探究活動,讓社會大課堂真正“浸入”學校小課堂,讓學生在研學活動的歷練中、課堂學習的思考中形成和踐行良好的品質。
研學旅行不僅是一種探究活動,還給予了學生一次心靈的成長。對學生而言,研學旅行不僅讓學生體驗到與同齡伙伴集體出游的樂趣,培養(yǎng)了他們的集體意識和社會責任感,還讓他們在社會實踐中接受人文教育、自然教育和生命教育,這對學生汲取知識、提升能力、完善人格、構建成熟的社會關系提供有效支持。對家庭而言,讓家長參與學校研學旅行工作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有助于家長明確研學旅行的目的和意義,認同學校的教育理念,支持學校工作,同時也為家長提供了重要的學習機會和成長平臺,真正實現(xiàn)家校共育。對學校而言,研學旅行課程具有校內(nèi)課程無法替代的功能,極大地豐富了教育的內(nèi)涵,拓展了教育資源,使教育方式更加開放,課程內(nèi)容更加豐富,辦學更具活力??傊?,家庭、學校、社會要三方合力,用多元的環(huán)境和教育素材為學生全面發(fā)展、終身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