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坭
(上海市第五十二中學,上海 200083)
在教學中,筆者發(fā)現(xiàn)在解決立體幾何問題時,許多學生過于依賴空間向量,熱衷于所謂的“通性通法”,而忽視直觀感知、操作確認的環(huán)節(jié),這給立體幾何的學習埋下了隱患.在立體幾何的復習備考過程中,遇到這樣一道題:
圖1
生1:建立如圖2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系,因為點P是平面ACC1A1上一動點,可設點P(x,2-x,z),而點D1(0,0,2),C(0,2,0),所以
圖2 圖3
2x2-2x+z2-2z=0,
即
故點P所圍成的平面區(qū)域是橢圓.但橢圓的面積無從求得.
生2在生1的基礎上加以補充,給出了解法1.
即
我們知道,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點與有序實數(shù)對(x,y)是“一一對應”的,因此二元方程F(x,y)=0表示平面幾何圖形,比如圓、橢圓、雙曲線的方程.而在空間直角坐標系下,如果適合方程F(x,y,z)=0的點的集合是某個曲面∑,那么就把曲面∑稱為該方程的圖形,而把該方程稱為曲面∑的方程[1].簡而言之,三元方程F(x,y,z)=0表示曲面.
x2+y2-2y+z2-2z=0,
即x2+(y-1)2+(z-1)2=2,
(1)
x+y=2,
(2)
點P的坐標同時滿足式(1)和式(2),聯(lián)立方程得
(3)
將方程組(3)消元,可得
2x2-2x+z2-2z=0,
即
而正如文獻[1]第148頁所述:設空間曲線Γ的方程是
從中消去變數(shù)z,得到方程g(x,y)=0,它表示母線平行于z軸的柱面.
因此通過方程組(3)消元,得到的方程
因此,二元方程在二維空間表示平面圖形,在三維空間中表示柱面.空間直角坐標系中表示平面圖形只能用方程組表示.例如空間直角坐標系中,方程組
(4)
表示圓的方程.若將方程組(4)中消去y,則變成了橢圓柱面方程
而解法1巧妙地將平面ACC1A1作為坐標平面,使得柱面與坐標平面ACC1A1的交線就是圓,問題迎刃而解.
筆者和學生一起探究幾何法的解題思路.
圖4 圖5
如圖5所示,球O1的半徑為
而O1M⊥⊙M,⊙M?面AA1C1C,因此O1M即為點O1到面AA1C1C的距離.
如圖4所示,過點O1作O1E∥CC1交棱C1D1于點E,過點E作EF∥B1D1交A1C1于點F.由此可知,EF⊥面AA1C1C,故點O1到面AA1C1C的距離為
幾何法是解決立體幾何中動點問題的常見方法.求解例1的關鍵是作出點P的軌跡圓,而此圓是以CD1為直徑的球面被平面ACC1A1所截形成的⊙M,因此為了更形象地觀察點P的軌跡圓的特征,就必須將⊙M從正方體ABCD-A1B1C1D1中分離出來,以CD1為直徑的球面為載體來呈現(xiàn),進而構造直角三角形求解,如圖5所示.
圖6 圖7
解法4(特殊點)如圖7所示,因為D1H⊥面AA1C1C,且點P是平面ACC1A1上一動點,所以
D1H⊥CP.
即
D1P⊥CP,
從而
CP⊥面D1HP,
可知
CP⊥PH.
立體幾何中動點的定量計算問題側重于考查學生的直觀想象能力、邏輯推理和數(shù)學運算能力,一般難度較大,在高考中也涉及不多.但是高考絕不是數(shù)學教育的終點,更重要的是數(shù)學教育承載著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發(fā)展素養(yǎng)素質教育的功能.在教學實踐中,我們不應該回避生1解法中出現(xiàn)的問題,更不能簡單地否定.相反,我們應該抓住這一契機,順勢而為,引導學生剖析錯誤的根源,確定問題的癥結,找到問題解決的辦法,幫助學生走出困境[2].學生實現(xiàn)從平面解析幾何的認知類比探究空間解析幾何的跨越,為探索空間解析幾何打開一扇門,在解決數(shù)學問題中完備知識體系,提升數(shù)學核心能力.這必將點燃學生心中那盞創(chuàng)新意識的火種,讓探究活動成為學生的樂趣.這也正是新課程理念所倡導的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培育科學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3].
幾何法和坐標法是解決立體幾何的兩大法寶.但在立體幾何問題中傳統(tǒng)幾何法對學生的視圖能力、作圖能力、空間想象能力以及邏輯推理能力較坐標法有較高的要求,因此在教學中,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會逃避幾何法,導致簡單立體幾何問題出現(xiàn)“套路”解題的現(xiàn)象.例如,球體被平面所截的幾何圖形一定是圓,求圓的面積,就是求圓的半徑,問題轉化為如何直觀地作出圓或者找到圓的內接直角三角形,這是關鍵.這需要教師引領學生在畫圖、識圖中對具體圖形的位置關系、度量關系由直觀感知、操作確認上升到理性認知的過程,從中發(fā)現(xiàn)圖形的本質特征.總之,在立體幾何中構建空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直觀想象素養(yǎng)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