漪江 李冬梅 宋艷紅
德育,學校教育工作的靈魂。它致力于學生的思想品德和人格素質培養(yǎng),體現(xiàn)著學校教育的根本目標,貫穿學校德、智、體、美、勞教育實踐的各個方面,對促進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中小學階段是學生樹立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時期,中小學德育工作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奠基工程,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的基礎工程。
新時代,如何不斷突破創(chuàng)新,強化學校德育工作?黨中央、國務院先后出臺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施提出了明確要求;各地各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全力做好中小學德育工作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近日,《教育家》雜志舉辦系列線上圓桌論壇,特邀一線中小學校長,圍繞“新時代學校德育的突破創(chuàng)新”分享了思考與實踐。
“德育主題”進課程,德育活動課程化
◎ 《教育家》:德育課程是對青少年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如何讓“重大德育主題教育”進教材課堂?
戴鵬程(合肥市第四十二中學校長):合肥四十二中學是一所擁有115年歷史的名校,學校堅持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努力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的德育課程體系,以特色“啟明德育課程”,助力學生健康成長。
明確“啟明德育課程”目標。學校踐行“為未來育人,育未來有用之人”的辦學理念,樹立“四項必備品格”和“六大關鍵能力”的德育目標。其中,四項必備品格為:愛國情懷、全球視野、責任擔當、人格健全;六大關鍵能力為:團結合作能力、表達溝通能力、信息技術能力、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批判質疑能力、協(xié)調發(fā)展能力。
構建體驗式德育課程內容。學校確立了“德育活動課程化,德育課程校本化”的德育課程方向,以“一體兩翼”為德育課程群的實施路徑。即,以活動育人為“一體”,以過程體驗、文化浸潤為“兩翼”,強調德育的參與性、體驗性和實踐性。目前,學校除有24個精品社團課以外,還開發(fā)了“六大”德育課程。
入學教育課程:規(guī)范行為培養(yǎng)意識。入校課程主要設計了新生入學教育、開學第一課、開學典禮和習慣養(yǎng)成四大模塊。新生入學教育,在校史解說團的帶領下參觀校園、校史陳列室;開學第一課,學生融入新的集體,完成初中成長規(guī)劃;開學典禮,舉行“走過青春門”“按下手印禮”活動;習慣養(yǎng)成教育,通過班校會、主題板報等形式,培養(yǎng)學生組織紀律意識、環(huán)境衛(wèi)生意識、集體主義精神等。
自主管理課程:自我管理自主成長。自主管理課程主要由學生會自主管理、值周班級、我的班級我做主等模塊構成。學生會自主開展各種活動的組織和評比工作,諸如校園環(huán)境衛(wèi)生及安全監(jiān)督、大課間活動及“兩操”的檢查等。值周班級負責每天校門口執(zhí)勤、車輛擺放和每周升旗儀式的主持。班級文化墻和班級驛站都由各班自主設計完成,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動手能力、協(xié)作溝通能力等。
毅行課程:開拓視野培德健體。毅行課程主要由“徒步遠足祭英烈”和“暑期研學游”兩大板塊構成。每學年一次的徒步大蜀山毅行勵志活動讓學生在遠足中體驗革命者的不屈精神,培養(yǎng)互助的品質。暑期研學游活動讓學生在游中研、游中學,在游中去獲取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
文化傳承課程:啟智明德傳承創(chuàng)新。文化傳承課程主要通過開展“一月一主題,一周一活動”進行,結合中華傳統(tǒng)節(jié)日和紀念日,利用每周的“國旗下的講話”“主題班會”“主題黑板報”“校園宣傳欄”“啟明星報”“微信公眾號”等平臺,開展“經(jīng)典誦讀”“黨史宣講”等教育活動,傳承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紅色革命傳統(tǒng)、校史傳統(tǒng)等。
志愿服務課程:奉獻你我愛滿世界。為了讓學生真正體驗友愛互助,感受雷鋒精神,學校以班級為單位,開展常態(tài)志愿服務活動。醫(yī)院、工廠、周邊的鄉(xiāng)村學校、街道社區(qū)都有學校“啟明志愿服務小隊”的身影。以志愿之行,傳遞青年之光。在服務中,學生用自己的努力傳遞著光和熱,感受身邊的人和事因自己的付出而變得更加美好。
榜樣力量課程:學習“最美”強國有我。榜樣力量課程主要由“尋找啟明最美”和民族榜樣宣傳構成。學校每學期召開“啟明最美學子”“文明班集體”表彰大會。“啟明最美學子”事跡在學校榜樣宣傳欄、《啟明星報》和微信公眾號中宣傳。每年的感動中國先進人物和各行業(yè)模范人物事跡也都定期在學校榜樣宣傳欄展示,用榜樣的力量浸潤學生心靈,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生觀。
落實立德樹人,全方位構建德育課程
◎《教育家》:如何依據(jù)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的特點和規(guī)律,規(guī)范德育目標內容,科學設置德育課程?
尤佳(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星海小學校長):黨的十九大報告特別強調了“立德樹人”的重要性。我國很多教育專家都做出過這樣的論斷:德育是學校的核心競爭力,一個國家要培養(yǎng)人才,育智是基礎,育人才是關鍵。
育人目標的實現(xiàn)要借助課程完成。為培養(yǎng)新時代好少年,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星海小學近幾年構建并實施以“家國課程、修身課程、文化課程、實踐課程”為支柱的“四葉草”德育系列課程,引導學生在榜樣力量的感召下涵養(yǎng)深厚的家國情懷,在科學的指導下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在實踐的活動中培育豐富的人文素養(yǎng),在生動的實踐中追求真正的行知合一。在德育課程建設方面,我們進行了以下嘗試。
立德:“五育大融合”構建德育課程新體系。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立德樹人,就是要系統(tǒng)地推進課程和教材建設。在“適合的教育,讓生命煥發(fā)生命的活力”辦學理念的指引下,學校從課程目標、內涵、路徑等多個角度深入思考實踐,著力構建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的“大德育大思政”課程體系。
德育課程內涵的確立,是德育課程科學建構的首要任務。根據(jù)對課程理論的理解和學校的實際辦學情況,學校從整體設計的角度,依據(jù)德育課程實施主體的角度劃分,形成“四葉草”德育課程的四個維度,構建了課程體系的主體結構。該結構可用四葉草圖來表示,其根和莖代表著以自主成長為理念的課程基礎,四片葉子交匯的中心,則象征著“做四有好少年”的德育核心目標。四片心形的葉子,分別表示四級課程實施內涵——家國情懷、修行立身、文化滋養(yǎng)、實踐淬煉。對于核心德育目標,具體細化為:培養(yǎng)學生成為具備明智通達的品德、溫文爾雅的品質、自立自信的品行的合格社會公民。
踐行:“特色課程群”繪就德育實踐新路徑。有實效的德育可以“為學生未來發(fā)展提供更多的可能”。近幾年來,星海小學圍繞“四葉草”德育課程化體系建設,通過學生自主選擇課程、多向參與活動及開展多元綜合素質評價等環(huán)節(jié),規(guī)劃構建出既符合學生成長需要,又為學生喜聞樂學的德育“特色課程群”,為學生未來的人生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學校家國課程主要圍繞愛國主義、道德教育和感恩慈善等主題進行編撰實施;修身課程更多地體現(xiàn)在有能力獨立生活,能很好地與人交往等內容上,主要包括文明禮儀教育、生活技能指導和心靈成長相關內容;文化課程注重開闊學生視野,學校堅持開展讀書系列活動,從普及閱讀知識、落實閱讀時間、制定閱讀書目、搭建展示平臺等方面為學生營造濃厚的書香氛圍;實踐課程依托實踐發(fā)展能力,學生的學習唯有通過實踐才能夠被內化并生成為智慧和能力,因此學生在參與各項活動中通過多種形式的體驗、實踐,能收獲德育碩果。
賦能:“多元共評價”締造德育文化新生態(tài)。學校開展教育評價的目的,是為了激勵所有學生獲取成功的體驗,使學生的潛能得到最大的發(fā)展。基于這一認識,我們構建了多元化的教育評價體系,從兒童的視角出發(fā),多方面多角度開展評價,激發(fā)學生參與課程學習的熱情與積極性。
學校以“十佳星海娃”綜合評價體系為依托,引導學生爭當十佳小明星,感受成長與收獲的快樂。學校對學生的評價,可以是單項的也可以是綜合的,而參與評價的主體包括學生、教師、員工、家長等。
“學生發(fā)展需要的,就是我們德育應該做的;學生生命成長必需的,就是我們德育必須做的,因為我們要為學生未來發(fā)展提供更多可能?!痹谶@種德育課程文化的引領下,星海人在追尋適合的教育,讓學生感受教育的適合。
“有夢想就有可能”,今天為星海學子播下一粒德育的種子,明天學生會收獲不一樣的驚喜,這也是學校“四葉草”德育課程建構的初衷。
堅守育人本色,讓德育直抵學生心靈
◎ 《教育家》:如何依據(jù)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的特點和規(guī)律,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好品德教育,讓德育課程有吸引力?
丁國元(西安交通大學蘇州附屬初級中學校長):我校以樹人為核心,以立德為根本,開展適合的、有溫度的德育工作。近三年,學校連續(xù)承辦蘇州工業(yè)園區(qū)、蘇州市班主任基本功競賽,學校教師孫高原、郭炳宏獲得江蘇省班主任基本功競賽一等獎,學校束振文老師將代表蘇州參加省級比賽。這些榮譽,是學校高水準德育工作的縮影。
我校地處蘇州工業(yè)園區(qū)的核心位置。園區(qū)是產業(yè)高地、創(chuàng)新高地、人才高地,我們戲稱學生家長有“三高”:高素質,高期待,高要求。我們的孩子是“蘇大強”:眼界視野強、才藝特長強、創(chuàng)新能力強。基于此,我校在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指引下,圍繞“有人文情懷、有全面素養(yǎng)、有鮮明特長、有競爭優(yōu)勢”的育人目標,提出了建設“精勤、博雅、卓越”特色德育的主張。
西遷精神是學校德育文化的底色。“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tǒng),艱苦創(chuàng)業(yè)”,是上海交大西遷西安的精神財富。學校教師秉承16個字的西遷精神,特別能團結、特別能拼搏、特別能奉獻。這樣的團隊精神一直感染、浸潤著學生。
班級巡禮是學校德育文化的名片。校園環(huán)境是一種教育力量,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巨大的影響。“一班一品格,一韻一特色”,班級文化的靜態(tài)、動態(tài)雙重展示,促進了學生對班級文化的認同,打造了學校有內涵的個性化班集體名片。
角落聯(lián)盟是學校德育文化的磁場。學校門口,我們每天對師生的美好祝福,簡單真摯;樓梯間,師生在流動圖書館旁的駐足,詩意浪漫;走廊里,靜置的一架鋼琴總在黃昏響起,韻律悠揚;教室旁,一個個小小的棋盤前,總是圍著博弈及觀戰(zhàn)的學生……
我們深感,于無聲處潤物,在堅守中育人,方能直抵學生心靈。
廖俊(四川省綿陽市安州區(qū)東辰國際學校校長):“我喜歡學校的活動,很有意思”,孩子們說。“孩子到了學校,習慣越來越好”,家長們這樣說?!皩W校德育與教學不是兩張皮,在學校當班主任不累”,學校的老師們這樣說。而這一切,得益于學校的特色德育課程建設。安州東辰的“四色”德育課程是怎樣的?它有什么與眾不同?
一所學校,如果課程不被孩子喜歡,不被教師認同,那么再好的教育理念,再好的課程設計,都將是一紙空文。什么是好的德育課程?從2018年建校開始,我就帶領團隊進行了調研,課程建設的思路越來越清晰,課程的框架越來越立體,我們形成了學校德育課程建設的共識。
好的德育就是教師眼中有孩子,讓每位師生都能呈現(xiàn)出最美的姿態(tài);好的德育應該遵循孩子發(fā)展規(guī)律,如四季花果各有不同特點;好的德育是一座座橋,它應與學科活動融合、與自然融合、與社會融合;好的德育是讓孩子養(yǎng)成受益終生的好習慣,學會生活、學習、交往;好的德育應該循序漸進潤物無聲。
在大家的理念與思維的碰撞中,學校的“四色”德育課程誕生了。綠色課程:一年之計在于春,以生態(tài)、自然、環(huán)保為主題;紅色課程:映日荷花別樣紅,以激情、熱愛、能量為主題;金色課程:最是橙黃橘綠時,以感恩、智慧、收獲為主題;白色課程:千樹萬樹梨花開,以純潔、善良、高雅為主題,四大主題分別通過“校園節(jié)”課程、傳統(tǒng)民俗節(jié)日課程、主題實踐課程落地。
以人為本是學校的價值追求,學生是學校所有工作的原點和終點。以學生為主,重視學生的生命質量,遵循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我們的“四色”德育課程的開展讓每一個孩子成長、發(fā)展、幸福,讓孩子與美好相遇,愛上學習、愛上生活、愛上自然。
多方攜手聯(lián)動,賦予學校德育新活力
◎《教育家》:學校德育的開展,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共同重視支持,如何營造全社會共同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良好環(huán)境?
郭太生(晉城市城區(qū)鳳臺小學校長):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新時代深化中小學德育改革,優(yōu)化學校、家庭、社會協(xié)同育人機制,是一個重要課題。探索新時代學校德育新舉措,學校在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同時,優(yōu)化了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協(xié)同育人機制,呈現(xiàn)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共育新人的局面。
家長進學校,參與學校管理。學校邀請家長來校參加大型活動,家長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看到了自己孩子的成長,也欣賞到其他孩子的特長,激發(fā)了他們教育子女的積極性,同時也提高了家長的文化素養(yǎng)。在學校每學期的公開教學中,家長到校聽課并參與課堂評價,還對學校工作提出建議。
家長進課堂,助推孩子成長。學校挖掘教育資源,開展了“故事媽媽陽光爸爸義工進課堂活動”,至今已有8000多名熱心家長走進教室,給孩子們講故事、上課、做講座,內容涉及文明禮儀、交通安全、心理健康、護眼護齒、科普教育、航空模型、機器人創(chuàng)客等,使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真正融入了學校教育。
老干部發(fā)揮余熱,助力孩子健康成長。2014年,學校成立了花兒朵朵合唱團,晉城市合唱協(xié)會專家多次光臨學校指導,如今學校已有600多名喜愛合唱的孩子,學校合唱團在國家、省、市、區(qū)中小學生藝術展演中多次獲獎。老演員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陪伴孩子成長。國家一級演員、梅花獎得主張保平等多次到校開講座,增強了師生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我們在學校、家庭、社會協(xié)同育人方面進行了有益嘗試,取得了一些成效。學校的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育人經(jīng)驗在山西省家庭教育骨干教師培訓會上進行了大會交流,學校的德育經(jīng)驗《讓文化提升生命的品位》被教育部授予“全國中小學德育工作典型經(jīng)驗”。
王娟(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qū)棋盤街小學校長):孩子的成長僅有學校的努力是不夠的。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養(yǎng)人這個任務。沒有信任,何來家校共育?家校如何形成合力,讓家長成為學校教育的同盟者、支持者?我想,重塑信任是起點。那么,如何重塑信任?
第一,讓學校更像學校是重塑信任的基石。幫助孩子全面發(fā)展是學校應盡的責任和義務。作為學校,要拿出擔當者的姿態(tài),并持續(xù)地付之于行動,努力做學校應該做的事情,構建安全而優(yōu)美的校園環(huán)境,構建豐富可供選擇的課程,優(yōu)化教育教學過程,加強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的培訓,提升教師的教育情懷,追求高質量的教育效果,給孩子一個走進校園的理由,給家長一份對未來的希望。
第二,讓溝通更主動是重塑信任的必經(jīng)之路。教育孩子對大多數(shù)家庭來說,是一個新的課題,他們不知道學校在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該做什么。強烈的好奇,驅使他們想方設法去了解學校,進而去探尋教育的秘密。面對家長的需求學校要主動溝通,傳遞學校教育理念,讓家長感受學校的點點滴滴,全面了解學校發(fā)展現(xiàn)狀,讓家長感受到孩子的成長與快樂。
第三,尋找成長合伙人是重塑信任的催化劑。我們將家長作為幫助孩子成長的合伙人,邀請他們一起參與課程建設。疫情期間,為更好地陪伴孩子居家學習,學校持續(xù)推出了三季74期的“天使在行動”綜合課程,在家建個博物館、勞動最光榮、科技嘉年華等課程背后,都有家長參與的身影。家長作為孩子成長合伙人參與學?;顒樱苋娴乩斫饨逃?、融洽親子關系,提升對學校的信任。
第四,開辦家長大學堂是重塑信任的能量源泉。明明知道要靜待花開,卻免不了要橫向比較,高競爭帶來的高期待,身不由己地加入到內卷的洪流。家長的話怎么對孩子不管用了?什么才叫好好說?……家長的這些困惑如何解決?我們依托家長大學堂提供幫助。專家引領,家長分享,案例剖析,給家長提供了可行的辦法、可學的榜樣,助力了家長專注于孩子的成長、汲取教育的能量。
家校共育,從信任開始,無須相互對立,也不必相互取代。家校共育并不復雜,只有學校更像學校、家庭更像家庭,家校彼此各司其職,同時又彼此看見并發(fā)現(xiàn),彼此靠近并奮進, 才能幫助孩子鋪就抵達幸福人生的發(fā)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