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中華武術跨文化傳播中“文化折扣”現象省思

2022-04-10 13:34李信厚
體育學刊 2022年2期
關鍵詞:跨文化武術中華

摘? ? ? 要:從中華武術跨文化傳播視角出發(fā),采用文獻研究、邏輯分析法對中華武術跨文化傳播過程中“文化折扣”現象進行梳理、分析,歸納其原因并提出解決理路,以期為優(yōu)化中華武術跨文化傳播實踐提供新思維與新方法,為當下中華武術跨文化傳播的話語體系建構開拓新的向度。研究認為:中華武術文化傳播“文化折扣”現象產生的原因有3方面:一是武術文化信息觸達呈現“碎片化”特征,傳統(tǒng)媒體的“渠道霸權”被“萬物皆媒”解構;二是中西方語言障礙,導致武術文化“信息解碼”出現偏差;三是武術文化話語權缺失,導致武術文化信息無法實現認同。中華武術跨文化傳播過程中“文化折扣”現象的治理方略具體表現為:堅持理論創(chuàng)新,建構系統(tǒng)完整的中華武術文化外譯話語體系是敘事之要;創(chuàng)新傳播策略,建構獨具中國特色的中華武術文化傳播矩陣是發(fā)展之基;堅持守住武術文化之“魂”,盡快完成中華武術現代化轉型為創(chuàng)新之核;堅持深耕用戶,滿足用戶需求,講好中華武術故事為行動之標。

關? 鍵? 詞:體育文化;中華武術;跨文化傳播;文化折扣

中圖分類號:G852?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6-7116(2022)02-0026-06

Reflection on the phenomenon of “cultural discount”in th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for Chinese Wushu

LI Xinhou

(Institute of Sports Science,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Shanghai 200438,China)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of Chinese Wushu,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and interprets the phenomenon of “cultural discount” in the process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of Wushu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logical analysis, analyzing the reasons and putting forward addressing solutions, in order to provide new ideas and new methods for optimizing the practice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of Chinese Wushu, which exploits a new dimens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iscourse system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of Chinese Wushu.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There are three reasons for the phenomenon of “cultural discount” in the dissemination of Chinese Wushu culture:at first, the touch of Wushu cultural information presen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ragmentation”, and the “channel hegemony” of traditional media is deconstructed by “everything is media”; secondly, the language barriers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leads to the deviation of “information decoding” of Wushu culture;thirdly, the lack of discourse power and communication power of Wushu culture leads to the lack of recognition of Wushu cultural information. The governance strategy of “cultural discount” in the process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of Chinese Wushu is as follows: Adhering to theoretical innovation and constructing a systematic and complete discourse system for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Wushu culture is the key of narration; Innovating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and constructing the communication matrix of Chinese Wushu culture with unique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the basis of development; sticking with the “soul” of Wushu culture and comple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Wushu modernization into the core of innovation as soon as possible; adhering to deeply cultivate users, resonate, tell the story of Chinese Wushu as the target of action.

Keywords: sport culture;Chinese Wushu;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cultural discount

習近平主席曾提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1]。文化自信來源于崇高的理想信念,不斷強大的綜合國力以及深厚的歷史積淀與優(yōu)秀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武術是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西方了解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媒介手段,還是增強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方面。鑒于此,如何向世界傳播和體現中國精神、蘊藏中國智慧的中華武術文化,提升中華武術文化感召力,是一項重要的時代學術研究課題。

以數千年大歷史觀之,武術傳往海外古今有之,中華武術文化曾伴隨著“萬里駝鈴萬里波”的蜿蜒絲路,伴隨著“萬國衣冠會長安”的盛唐氣象,自信而大度地走向海外,譜寫了壯麗的文化交流篇章。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之后,中華武術跨文化傳播成為國家武術運動相關管理部門的工作重點[2],因政策導向問題形成了“以競技武術套路為主、格斗對抗項目為次的發(fā)展格局”[3],中華武術在對外傳播之路上也大踏步前進。然而,由于中西方文化差異和語言隔閡,導致中華武術文化傳播過程中的“文化折扣”現象產生。這種“文化折扣”現象必然影響國外習武者和武術愛好者對中華武術文化的理解,從而阻礙中華武術跨文化傳播。鑒于此,如何規(guī)避和治理“文化折扣”現象、更好傳播中華武術文化,成為當前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學術問題。

全面、深入探究“文化折扣”現象是提升中華武術跨文化傳播的邏輯起點。然“文化折扣”現象是一個相當龐大而復雜的論題。當前學界雖然對這種現象進行了關注,且有學者從武術國際話語權、體系化傳承、人類命運共同體等[4-8]角度涉及到“文化折扣”現象的治理策略,仍缺乏深度、系統(tǒng)的研究,存在較大的學術研究空間。因此,本研究依據喻國明[9-10]提出的“文化折扣”分析理論,深刻剖析中華武術跨文化傳播中的“文化折扣”現象,進而分析中華武術跨文化傳播產生“文化折扣”的主要原因,提出相應的解決理路,以期為減少和消除由于“文化折扣”所帶來的價值損耗,提升中華武術跨文化傳播效果與質量提供新思路與新方法,為充分展示中華武術文化的獨特價值和魅力,向世界展示更為豐富多彩、生動立體的中國形象提供理論依據和參考,為當下中華武術跨文化傳播的話語體系建構開拓新的向度。

1? 中華武術跨文化傳播中“文化折扣”現象研究的理論支撐

所謂“文化折扣”,是指“文化貼現”,這是1988年加拿大學者霍斯金斯和米盧斯首次提出的?;羲菇鹚沟萚11]認為:“扎根于一種文化的特定的電視節(jié)目、電影或錄像,因為國內觀眾擁有相同的常識和生活方式,或在國內市場很具吸引力,但在其他地方吸引力就會減退,因為那里的觀眾很難認同這種風格、價值觀、信仰、歷史、社會制度和行為模式。”故而,“文化折扣”即指代文化傳播過程中因為文化結構差異等多方面原因導致傳播效果和影響力削弱的一種現象。

荷蘭心理學家霍夫斯泰德對“文化折扣”現象進一步研究,提出“文化折扣”量化研究的開山之作——“文化五維理論”,他指出測量“文化折扣”應具有的5個維度:個人或集體主義傾向(individualism,collectivism,成員只關心自己和家人或更傾向于強調自己屬于某個群體)、不確定性規(guī)避(uncertainty avoidance,成員面對不熟悉的情形時產生危機感的強烈程度)、權力距離(power distance,成員對不公平權力分配的接受度)、男性或女性主義(masculinity,femininity,社會更強調成功或更追求生活品質),以及長期或短期取向(long-short-term orientation,成員更注重節(jié)儉并堅持為將來作打算,或更注重活在當下)[12]。而國內學者喻國明[9]則提出了文化傳播過程中的3個關鍵性節(jié)點:“信息觸達”“信息解碼”“信息認同”。信息觸達,解決的是“看得到”的問題;信息解碼,解決的是“看得懂”的問題;信息認同,解決“說與做”的協(xié)同問題。相比較而言,筆者更贊同喻國明提出的三節(jié)點理論,故將其作為本研究的理論依據。

依據上述理論,本研究認為,中華武術跨文化傳播過程中的“文化折扣”現象是指,由于中西方語言、文化和價值觀等方面的差異,使國外習武者在學習武術套路、競技武術散打或者其他拳種對抗性項目過程中產生的“文化隔閡”與“文化解碼”偏差,也就是由于國外習武者不能正確理解武術文化的內涵,因此致使中華武術的跨文化傳播無法收到預期效果。具體包括以下3方面內容:一是傳統(tǒng)媒體的“渠道霸權”被“萬物皆媒”解構;二是語言障礙導致武術傳播“信息解碼”偏差;三是話語權缺失導致武術文化傳播無法實現文化認同。

2? 中華武術跨文化傳播過程中“文化折扣”現象解讀

2.1? 傳統(tǒng)媒體的“渠道霸權”被“萬物皆媒”解構

目前,中華武術文化傳播內容采集、加工以及社會發(fā)布的特權被“人人都是傳播者”所解構。由此導致,一直以來傳統(tǒng)媒介在社會傳播領域中的“渠道霸權”被“萬物皆媒”所取代。值得特別關注的是,“碎片化”和“壟斷化”傳播同時也成為中華武術跨文化傳播渠道的當下現實。一方面,個性化、分眾化的自媒體分流了一直以來集中于主流媒介的渠道依賴;但其明顯缺陷是,更多是由于人和人之間彼此關系中的直覺需要所決定的,因而其資訊構成在總體上存在著明顯結構性偏態(tài)[9]。另一方面,“寡頭獨占”也是今天中華武術文化線上傳播的突出表征?,F有研究表明,基于“社交鏈條”構造起來的社交平臺(如微信、微博)和基于“智能算法”的內容分發(fā)平臺(如今日頭條、抖音)已經占據了線上流量80%以上的份額,由于這種平臺上的算法是依據對于用戶需求和興趣洞察的個性化定制,同樣存在著內容結構上的極大局限和偏頗[10]。盡管以上兩種平臺存在局限和偏頗,然傳統(tǒng)主流媒介“壓艙石”和“定盤星”作用的喪失留下的“影響力真空”,正被以上兩種平臺所取代,由此也直接導致中華武術文化信息在傳播過程中撕裂與信任關系的喪失。

中華武術文化的社會輿情生成、傳播受限于兩個方面:其一,網絡輿論場對于新近發(fā)生的林林總總的輿情個案進行掃描、篩選、蘊蓄與賦能,使其成為一個網絡熱點;其二,只有當傳統(tǒng)主流媒介跟進報道,實現其“社會地位的授予”,它才能真正成為現實社會生活中的熱點,“引起各方職能部門的關注與干預,進入社會舞臺的中央”[12]。綜合而論,一個重要信息的傳播有賴于兩類平臺之間的協(xié)同與接力,其對社會影響力的造就缺一不可。然當前,中華武術文化信息傳播呈現“碎片化”特征,傳統(tǒng)主流媒介渠道和新興媒介渠道二者之間并未能有效結合起來,從而導致“折扣”現象。

2.2? 語言障礙導致武術文化傳播“信息解碼”偏差

任何理論的存在和傳播都依賴于一定的語言載體,后者質量的優(yōu)劣對前者有制約作用。毋庸諱言,語言隔閡是導致中華武術跨文化傳播“文化折扣”現象產生的關鍵因素。隨著中國與世界文化交流的不斷深入,中華武術專業(yè)術語外譯存在表達缺乏統(tǒng)一標準,特別是硬譯的問題,導致海外受眾對武術動作產生“誤讀”[8]。例如,太極拳“云手”動作,有學者將其直接翻譯為“clouds hands”;又如“玉女穿梭”直接翻譯成為“fair lady works at shuttles”。以上兩個動作的翻譯雖然一定程度反映了原漢語意思的外在動作特征,但卻不能表達出該動作的真實內涵,也就造成了譯文的“文化折扣”。

其次,中華武術文化外譯過程中還存在錯譯問題。例如,譯者將“南拳北腿,東槍西棍”譯為“south is fist,north is leg,east is spear,west is cudgel”,漢字語言本意表達的是武術流派的鮮明的地域特征,英文含義則由于“直譯”而改變了原文內容本意。又如“太極拳”這個武術拳種名稱,當前有些學者將其譯為“traditional Chinese Taiji”“Shadow boxing”和“Tai Chi boxing”,然“boxing”指代拳擊,根本無法體現“太極”一詞的文化內涵,也無法反映太極拳的技藝特征,還會給習武者造成對太極拳含混不清的印象。

最后,武術拳理的翻譯存在不精確的難題。例如,有學者將“柔中有剛攻不破,剛中無柔不為堅”,譯為“softness combining with hardness is invincible;hardness without softness cannot sustain itself”[12]。這位學者將內涵深奧的武術哲學思想用簡潔易懂詞匯表達出來,但譯文將太極拳技擊中“剛柔相濟”的技理本意做出了改變。根本原因在于譯者缺乏太極拳實踐方面的經驗,導致翻譯過程中對拳理本意的“誤讀”,因而無法對技理內涵進行準確的傳遞和深度表達。綜合而論,將中華武術專業(yè)術語直接翻譯成英文,動作內涵和意境幾乎損失殆盡。由于翻譯即“背叛”,故導致中華武術文化對外傳播幾乎處于“雞同鴨講”的狀態(tài),表面看來不亦熱乎,然在不同群體的意象卻迥然有異。

2.3? 話語權缺失導致武術文化傳播無法實現文化認同

文化認同是影響武術文化傳播中“文化折扣”現象的重要因素。長期以來,在體育運動領域,奧林匹克運動都是以“規(guī)則明確、公平競爭、尺度客觀、評價準確”為特征的,是西方體育文化走向世界的標志性代表,促使西方競技體育在世界體育競技中始終居于強勢的主導地位,擁有絕對的話語權。如今,西方競技體育文化中“超越對手、挖掘身體極限、永遠爭第一”的理念也已經逐漸被世界各國、各民族所認可,成為各國體育項目競相模仿的對象。制度化、標準化和規(guī)范化競賽機制的實行,直接促進了人類體育事業(yè)的高速發(fā)展,“同時由于賽事機制的相對完備,所以人類很多格斗術也想模仿跨入競技體育領域”[13]。不言而喻,西方競技體育處于“中心文化”支配地位,以單向傳播的路徑,對外輸出自己的文化價值理念,并且對以中華武術文化為代表的東方體育文化及其他地域的不同體育文化進行滲透和侵蝕,旨在迫使其與西方競技體育文化理念相契合。正如文化殖民主義的代表性人物薩義德所講:“文化成為了一個舞臺,各種政治的、意識形態(tài)的力量都在這個舞臺上較量?!盵13]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競技體育成為展示中國改革開放成果的一個重要窗口,此時,整個中華民族的體育夢就是“金牌夢”。在這種特殊的時代背景下,武術這類“非奧”項目想要在競技體育領域爭得一席之地,唯一的出路就是努力爭取進入亞運會乃至奧運會,這也導致中華武術走上過度模仿西方競技體育文化之路而逐步失去自我,并逐步“異化”成為具有“西方奧林匹克體育文化”氣息的體育競賽項目,“對先人留下來的多姿多彩、繁花似錦般的各門各派、多種不同拳種的中華傳統(tǒng)武術沒能大力扶植、全面發(fā)展,偏離了‘百花齊放’的方針,出現了所謂‘一花獨艷’的偏向[2]。這種舞臺化的花拳繡腿一家獨霸,占據了整個中華武術發(fā)展的空間,致使中華武術逐漸變得單調,也摧毀了中華武術核心層面的內容”[2]。鑒于此,由于話語權缺失,致使中華武術話語闡釋的豐富性和有效性被弱化,其跨文化傳播也相應地成為一種缺乏主體“聲音”的話語西化“實踐”,呈現出“個別”臣服于“普遍”之下特征。

3? 中華武術跨文化傳播中“文化折扣”現象的治理策略

3.1? 善利其器:打造中國獨特的武術文化傳播矩陣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因為世界的敘事權、話語權掌握在歐美西方國家,中國在這一話語體系中基本只是處于模仿傳播的地位,導致西方世界眼中的中國并不是真實、客觀的中國。為此,筆者提出創(chuàng)新中華武術文化傳播策略,認為應從海外受眾角度出發(fā)進行傳播策略的創(chuàng)新,建構獨具中國特色的中華武術文化傳播矩陣。

首先,構建線上線下一體、內外宣傳聯動的主流輿論格局,搶占中華優(yōu)秀武術文化信息傳播制高點。媒體是奪取國際話語權和實現中華武術文化“走出去”最重要的載體。因此,應充分發(fā)揮電視長視頻的高品質與公信力功能。黨媒固有的權威性與公信力,能促使電視長視頻在傳播鏈條之中始終扮演著中華武術文化精品創(chuàng)作和“超級宣推”的角色。同時,專業(yè)團隊工匠般的創(chuàng)作方式使其成為中華武術文化精品內容的重要供給站,這些中華武術精品內容經過視頻網站、短視頻等平臺進行新的裂變傳播,最終形成廣而強的滲透力?!懊褡宓木褪鞘澜绲摹?,講好中華武術故事需要在中國歷史長河中挖掘寶藏,借助新媒體、新技術讓中華傳統(tǒng)武術火起來、活起來,緊緊圍繞“技擊實戰(zhàn)”這一武術的本質屬性,重點展開中華傳統(tǒng)拳種及對抗性項目的傳播與推廣工作。讓飽含“剛健自強,厚德載物”民族精神的中華拳種對抗性項目成為傳播上具有強大傳播力的“爆點”。充分發(fā)揮視頻網站中華武術文化垂直化探索和圈層化傳播作用,力爭為每一位受眾建構“細分化影院”,中華武術題材電影、武術歷史人物故事和武術課程教學等分眾題材借助陌生感催生興趣破圈,再通過社交媒體引發(fā)新一輪圍觀。

其次,著力打造智能電視、網絡視頻、兩微一端、移動短視頻等各具特色的傳播媒體構成的中華武術文化傳播矩陣。在這個差異化的矩陣中,媒體成為中華武術文化內容輸出的原點和起點,順勢發(fā)力、彼此借力,形成中華優(yōu)秀武術文化精品內容多渠道分發(fā)、多形態(tài)拆解的立體方陣。努力構架“大屏端負責超級宣推與精品創(chuàng)作,網絡端成為移動書架與前沿探索,微信微博端形成輿論話題,短視頻實現精準到達”的新型中華優(yōu)秀武術文化傳播鏈條,在中華優(yōu)秀武術文化表達方式、技術運用、細節(jié)挖掘等方面下功夫,于“潤物細無聲”中開展信念教育、凝聚文化力量,讓中華武術文化變得更具有“穿透力”。

3.2? 話語主動:建構系統(tǒng)的中華武術文化外譯話語體系

中華武術文化外譯話語體系的構建作為跨文化交流和傳播的橋梁,應順理成章地成為中華武術文化“走出去”實施的戰(zhàn)略利器。新形勢下,推進中華武術文化外譯話語體系的建構,聚焦重點、難點和支點。

“重點”應立足中華武術文化本體特征,不斷推進中華武術文化外譯基礎理論研究,用中國理論闡釋中華武術文化。具體來講,在于加強對中華武術文化精神、中華武術文化價值的多視角研究,順應對外傳播規(guī)律,進行中華武術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打造融通中外的中華武術文化標識性話語。具體到方法論上,想要搞好中華武術專業(yè)術語外譯工作,需要克服“西方文化優(yōu)越論”,立足受眾對中華武術文化傳播內容的理解,采取“和而不同”的態(tài)度,采用“據中釋中”“據西釋西”的范式,即不放棄自我的前提下進行平等的對話交流。

“難點”在于探索武術發(fā)展規(guī)律,創(chuàng)新武術呈現方式,筑牢中華武術文化傳播工作的思想內核和價值依歸,構建良好的中華武術社會形象,促進當下國外受眾對中華武術的認識與理解。

“支點”應立足中華武術動作術語的獨特文化內涵和象形表達。在翻譯時需要在理解動作攻防技擊含義的基礎上進行注釋,做好補償性處理,關鍵在于將漢語文化引入譯文,方便外國習武者的理解。如,“玉女穿梭”如果單純從字面意思出發(fā),可以翻譯為“fair lady works at shuttle”,雖保留漢語的神韻,對于外國讀者來說,他們很難了解其真正含義,“玉女穿梭”實為“穿掌架打”,將其譯為“blocking strike with pierce palm”,這樣既保留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特色,也能讓外國習武者理解動作內涵。例如,“如封似閉”這一太極拳動作,有學者將其簡單的翻譯為“apparent close-up”。然從太極拳動作攻防實戰(zhàn)的內涵出發(fā),“如封似閉”這個動作既有向下的化勁防守之用,也含有向前擲放對手的進攻之招法,因而將其翻譯為“apparent close and counter with push”,這種翻譯方式固然接近武術動作原義,然理解起來卻頗費一番功夫。因此,想真正做好武術專業(yè)術語文本的翻譯實為不易,既需要譯者懂武術,更要懂武術動作攻防含義。良好的英漢雙語能力也是譯好武術專業(yè)術語文本的必要保障,同時還需對武術文化的精髓有深入了解,在此基礎上譯者才能為讀者呈現出既地道又形象生動的武術專業(yè)術語譯本。

3.3? 守正出新:堅守武術文化之魂完成現代化轉型

拋棄傳統(tǒng)、丟棄根本,就等于割斷了自己的文化命脈。因此,需要緊密圍繞“攻防技擊”之“根”,守住“剛健自強,厚德載物”之“魂”,盡快完成中華武術的時代跨越,進而完成體系化傳承、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14]。

首先,堅守中華武術“根”與“魂”,應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剛健自強、厚德載物”精神作為砥礪品格的精神熔爐,也將其作為從事中華武術技藝修煉的精神動力。“剛健有為,厚德載物”的倫理精神,既是中華民族一以貫之的優(yōu)秀精神品格,也為中華武術注入了文化靈魂,更是增強中華武術文化“近者悅,遠者來”的感召力的源泉和獨特價值[9]。具體來講,其一,國家管理部門要做好頂層設計和戰(zhàn)略謀劃,明確武術運動設立的初衷就是弘揚、傳承“剛健自強,厚德載物”民族精神,突出武術傳播方向性和導向性。其二,在比賽這塊“磨刀石”上練就鐵肩硬骨,在訓練中不斷完善武術運動員知識體系,夯實基礎能力,提升專業(yè)技能,使習武者體悟武術修煉的真諦,即“強身健體、修身養(yǎng)性”。

其次,中華傳統(tǒng)武術文化盡快完成“文明跨越”。“文明跨越”即“現代化轉型”,即傳統(tǒng)武術技藝的核心技法由實用格斗術轉型為“具有安全保障的文明對抗”,并跨入競技體育的軌道,通過競賽推動技術的快速發(fā)展[14]。不同傳統(tǒng)拳種的核心都是既“偏于一隅”又“精于一隅”的技擊術,對于一些有影響力的拳種,完全可以立足于其所“偏”或所“精”的那一方面,提煉其核心技法,并制定適合其特色發(fā)揮的規(guī)則,大力開展各拳種的技擊對抗形式的比賽,從而實現傳統(tǒng)武術拳種核心技法的現代轉型[15]。當今傳統(tǒng)拳種發(fā)展的唯一出路是化繁為簡,提綱挈領,立足于“偏于一隅”或“精于一隅”的技擊術,整理核心技法,并把安全前提下的兩兩自由對抗作為主要活動形式[16]。

最后,立足社會實踐,遵循時代潮流進行改造,制定適合各自核心技法發(fā)揮的最適宜競賽規(guī)則,將技擊對抗比賽常態(tài)化。通過國家武術運動管理部門主導和舉辦不同拳種依據自身特點運用自身核心技法進行的對抗性比賽,來實現傳統(tǒng)拳種核心技法的現代化轉型,從而使傳統(tǒng)武術跨入飛速發(fā)展的快車道。與此同時,對傳統(tǒng)拳種中不能應用于對抗比賽的其他技法可以通過套路組合、套路表演的形式予以保存,從而形成“打練結合”的中華武術的新技術體系。換言之,中華武術拳種將運用技擊對抗、防身自衛(wèi)的技擊術轉化為具有更高層精神需求的安全文明對抗游戲,本身就是極富創(chuàng)造性突破。唯此,傳統(tǒng)武術才能在現代社會實現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

3.4? 行動之標:滿足用戶需求引起共鳴講好武術故事

中華武術文化想要“走出去”的關鍵點在于“用戶思維”。說到底,就是把定位、聚攏和擴大海外習武者受眾作為一項基礎任務來抓,在用戶獲取、留存、激活和轉化等方面進行更多探索,提升海外習武群體規(guī)模和用戶活躍度。

首先,增加中華武術文化“商品”的體驗性、參與性。充分借鑒西方武技,夯實中華武術核心技藝,形成適宜規(guī)則執(zhí)導下的對抗游戲即武術項目“游戲化”,增強“趣味性入口”,喚醒普通國外民眾的主動性和參與感,吸引更多海外受眾從“學習”轉向“實踐”。正如威廉·斯蒂芬森提出:“選擇性會聚的典型是大砍價、移民潮等等-包括我們對于大眾媒介不停傾倒的娛樂內容的反應。這些東西的共同特征是特別刺激,可以滿足我們的個人嗜好、需求與希望?!盵13]“入口的趣味性設計”是中華武術跨文化傳播實踐的第一步,亦是最為基礎的階段。中華武術博大精深,其中不乏徒手較量、短兵、長兵等對抗性項目,這些中華武術對抗性項目相比較單一的套路而言,更具有趣味性和創(chuàng)新性。鑒于此,可以優(yōu)先推廣太極推手這類文明、技巧性強的對抗性項目,使其走入民眾生活、走進青少年。

其次,在“趣味入口”的基礎上,可以增加習武者之間的交流、反饋。即習武者之間通過習練相同的武術技藝,在“招法精熟”的基礎上增加對抗切磋,在“激烈而有限制的徒手自由對抗”攻防過程中,達到“鍛煉身體,掌握格斗技能、修煉品德”,體驗“技藝之巧”“技藝之妙”的目的?;仡櫄v史,如果沒有李小龍誰能知道詠春拳?正因為功夫影帝李小龍,利用高超精湛的中華武技戰(zhàn)勝國外格斗高手,才掀起了一波世界性的武術學習高潮[14]。

最后,需要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在文化交流中綻放中華武術文化精神的奪目光彩,凝聚“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共識,使中華武術文化與世界其他優(yōu)秀武技文化交流互鑒、取長補短。以多元的文化符號、文化覆蓋,輔以獨具匠心的中華武術文化魅力,中華武術文化的航船才能在當代長河中行穩(wěn)致遠。

時代需求是武術跨文化傳播研究的根本推動力。本研究旨在從中華武術跨文化傳播的視角,系統(tǒng)探究“文化折扣”現象,分析其產生的原因,提出相應的解決方略,以此裨補此前中華武術跨文化研究的不足。鑒于此,筆者提出需要堅持問題導向,聚焦關鍵問題,轉變中華武術跨文化傳播思維。其根本在于提高綜合國力,提升中華武術文化傳播力;難點是守住中華武術文化的“魂”,提升本民族文化自覺,提高受眾意識;重點是滿足大眾用戶需求,提升武術文化感召力,增強中華武術文化認同話語;支點在于“用戶思維”,說到底就是中華武術文化“商品”再生產需要滿足海外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所需,使之產生發(fā)自內心的滿足感,在不同國家、地區(qū)起到春風化雨的作用。在此基礎上,還需要創(chuàng)新傳播方式,構建中華武術文化傳播矩陣,提升中華武術跨文化傳播效果。歸根結底,武術作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生命力在于創(chuàng)新和探索,我國獨特的中華武術文化傳播和表達需要在不斷創(chuàng)新與開拓中走向成熟。“滴水不舍,可漸積成大海;拳石頻移,可壘成泰山”。我們需要大膽地嘗試中華武術文化與其他民族體育文化的交流、碰撞,從而尋找到一條使中華武術文化擁有強大穿透力的跨文化傳播道路。

參考文獻:

[1] 陳一收. 如何理解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J]. 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224(8):47-49.

[2] 趙雙進. 對八十年代武術工作的回顧與隨想[J]. 體育文化導刊,2003(9):56-60.

[3] 楊建營. 中華傳統(tǒng)武術技藝困境突破的具體方略探析[J].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20,54(5):61-69.

[4] 郭玉成,李守培. 武術構建中國國家形象的定位研究[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3,36(9):9-18.

[5] 楊建營. 武術拳種的歷史形成及體系化傳承研究[J]. 體育科學,2018,38(1):34-41.

[6] 高亮,殷優(yōu)娜,孫剛. 國際化視野下中國武術文本的跨文化英譯研究[J]. 體育學刊,2020,27(2):37-43.

[7] 王智慧,楊冠強,吳欣蓉. 奧運金牌“生產”的社會邏輯——浸染、幻象與備戰(zhàn)中的運動員身體參與過程[J]. 體育與科學,2021,42(5):8-19.

[8] 陳青. 論中華民族體育文化多元研究范式[J]. 體育學刊,2016,23(4):25-29.

[9] 喻國明. 跨文化交流中的三個關鍵性傳播節(jié)點——關于減少和消除“文化折扣”的傳播學視角[J]. 新聞與寫作,2020(3):62-65.

[10] 喻國明,張珂嘉. 論作為關系表達的傳播內容范式[J]. 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73(4):66-73.

[11] HOSKINS C,MIRUS R. Reasons for the U.S. domina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elevision programmes[J]. Media Culture & Society,1988,10(4):499-504.

[12] 原一川. 中國-加拿大民族與文化多元性比較研究[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2:100-103.

[13] 喻國明. 誰掌握圈層,誰就掌握傳播驅動的主控權——兼論破圈能力是主流媒介實現價值傳播的關鍵[J]. 現代視聽,2021(3):26-29.

[14] 楊建營. 從人類武技的文明進化史探析傳統(tǒng)武術拳種的未來出路:體系化傳承、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R]. 吉首大學學術報告,2021-11-28.

[15] 楊建營. 基于民族復興目標的武術教育之價值定位:培育剛健自強精神[J]. 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21,36(3):293-299.

[16] 楊建營. 武術文化之“瑕瑜”的深度剖析[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5,38(12):40-45.

[收稿日期:2021-12-14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武術拳種的傳承發(fā)展體系研究”(19BTY113)。

作者簡介:李信厚(1984-),男,講師,博士后,研究方向:武術文化和武術歷史。E-mail:lixinhou1184@163.com]

猜你喜歡
跨文化武術中華
中華武術
近十年武術產業(yè)的回顧與瞻望
超越文明沖突論:跨文化視野的理論意義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寫作
武術
跨文化情景下商務英語翻譯的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