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肖長江教授治療慢性心力衰竭伴抑郁經驗總結

2022-04-08 04:02馬常敏夫
廣西中醫(yī)藥 2022年5期
關鍵詞:防己痰飲附子

馬常敏夫

(湖南中醫(yī)藥大學,湖南 長沙 410208)指導 肖長江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簡稱慢性心衰)是心血管內科常見疾病,為各類器質性心臟疾病發(fā)展的終末階段,是心臟結構或功能疾病損傷心室充盈和(或)射血能力而造成組織淤血和(或)缺血的復雜臨床綜合征[1]。臨床主要表現為氣促、呼吸困難、體液潴留、活動耐量下降等,病情復雜,纏綿難愈。有研究發(fā)現,心理因素也會影響心力衰竭患者的預后,抑郁程度每升高一個等級,心力衰竭再住院的風險將增大1.197倍[2]。另有研究顯示,抑郁的嚴重程度和心功能的惡化程度呈正相關[3]。對于抑郁的患者,西醫(yī)治療以藥物治療及非藥物干預為主,然而,西醫(yī)藥物治療是否能緩解慢性心力衰竭的心理障礙癥狀仍存在一定爭議[4],且對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西醫(yī)精神類藥物治療效果常不確切,不能減輕慢性心力衰竭的風險[5],非藥物干預方式在國內亦處于探索階段[6]。

中醫(yī)歷史悠久,治療方式多元化,近年來在治療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表現出較大的優(yōu)勢[7],其副作用少,療效顯著且持久,簡、便、廉、驗的特性亦為大眾所接受。肖長江教授從事中西醫(yī)防治心血管疾病工作多年,認為心衰之病因病機無外乎“心陽不振、飲毒內結”,將《傷寒論》經方四逆湯與《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并治第十二》木防己湯加減化裁應用于治療慢性心力衰竭伴抑郁中,收效良好,現總結如下。

1 病因病機

“心衰”一詞最早見于宋代中醫(yī)專著《圣濟總錄·心臟門》中,有“心衰則健忘,不足則胸腹脅下與腰背引痛,驚悸,恍惚,少顏色,舌本強”之說[8];而現代心衰疾病在古代并無統(tǒng)一病名,結合其臨床病癥及治療方法可歸屬于中醫(yī)學“喘證”“水氣”“心悸”“咳喘”等范疇[9]。《金匱要略·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治第九》云“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氣,寸口脈沉而遲……”《素問·痹論篇第四十三》云:“心痹者,脈不通,煩則心下鼓,暴上氣而喘,嗌干上噫,厥氣上則恐?!毙らL江教授認為,古今著作中心衰之病名雖異,辨治之法雖繁,但心陽虛衰之病機卻貫穿于心衰疾病病證變化之始末。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處上焦胸背之位,屬陽中之陽,慢性心力衰竭早期病機多以心氣虛、心氣陰兩虛為主,此階段癥狀多不嚴重,西醫(yī)各項指標可處于正常范圍,常為患者及臨床工作者所忽略。隨著病情之進展,逐漸出現陽氣虛衰,水飲停滯,久之則飲毒內結,泛溢肌膚,從而表現出明顯的心力衰竭之癥狀。值得注意的是,心力衰竭合并抑郁之患者,多是因為心臟陽氣虧虛,心主神明異常而導致情志抑郁,正如《素問·生氣通天論》云“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故天運當以日光明”。心衰之人陽氣衰微,溫煦推動失職,生理機能衰退,氣血生化運行皆失其所,患者常情緒低落、精神萎靡,甚則精神活動處于低迷狀態(tài),對外界反應遲鈍,長此以往故成抑郁之疾。肖長江教授認為,心衰合并抑郁的治療,應以扶正補虛、溫通心腎陽氣為大法,注意兼顧痰飲瘀血等病理產物的治療,更重要的是臨床需遵循陽氣雖衰、以通為要的原則,萬不可一味滋膩補益,加重脾胃負擔,使氣機泥滯,適得其反。

2 遣方用藥

肖長江教授認為心衰理論上可分為實證、虛證、虛實夾雜證,臨床中以虛實夾雜證最為多見。其病機以“心陽虛衰、飲毒內結”為主,隨情況不同可能兼夾痰熱、瘀血等病理產物。臨癥常選用四逆湯合木防己湯加減治療,方藥組成:炮附子、干姜、炙甘草、人參、桂枝、木防己。方中以附子、紅參為君藥以回陽救逆、益氣固脫,用于心陽暴脫癥之心力衰竭及陽虛所致心悸、怔忡、咳喘均可獲效。肖長江教授還發(fā)現,大量使用附子時亦可憑其辛熱之性起活血散寒、通絡止痛之效,對于心陽虧虛所致痰瘀痹阻之患者療效亦佳;木防己為臣藥,《神農本草經》云“防己味辛,平,主風寒,溫虐,熱氣,諸癇,除邪,利大小便”。在本方中主要取其“利大小便”之功效,以發(fā)揮利尿、保證大便通暢之作用,與現代醫(yī)學治療急性心衰患者需利尿減輕液體負荷、保證大便通暢的治療原則相符;方中炮姜、炙甘草為佐藥,可溫陽健脾,助紅參、附子溫運中焦、建中州之氣;方中桂枝為使藥,引藥歸心、肺二經。若兼有痰熱,可加用生石膏,兼瘀血可選用紅花、川芎,水飲重者可加茯苓、黃芪,抑郁嚴重者可加柴胡、川芎、橘皮等行氣解郁藥物。

《傷寒論》曰“少陰病,脈沉者,急溫之,宜四逆湯”,《金匱要略》曰“膈間支飲,其人喘滿,心下痞堅,面色黧黑,其脈沉緊,得之數十日,醫(yī)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湯主之”,二方合用對少陰陽虛所致的咳喘、痰飲水氣類疾病尤為恰當;而心衰之抑郁病癥之病機亦是心陽不振,心主神明異常,根據異病同治之原則,治以溫通心陽,振奮陽氣,利水化飲為法,以解情志及胸膺之困。

3 典型病案

患者,男,48歲,2019年8月19日就診,主訴:反復胸悶氣促3年,加重半月,患者2015年在外院確診為“心力衰竭、酒精性心肌病、全心擴大、心房顫動(快速型)、心功能Ⅳ級”,多次至西醫(yī)院治療,胸悶氣促仍反復發(fā)作,半月前就診于湖南懷化某醫(yī)院,予西醫(yī)藥物強心、利尿等治療后癥狀可短時間改善,但氣促癥狀仍反復發(fā)作,現尋求中醫(yī)治療而至我院就診??滔掳Y見:四肢冷痛,困乏欲眠,氣促胸悶,夜間難以平臥,喘嗽咯痰明顯,痰多色黃質黏,乏力,胃脘脹,頭脹,口干,郁郁不樂,不愿與人交談,無發(fā)熱畏寒、惡心嘔吐,食納差,大便可,小便量多(口服托伐普坦等利尿藥物后小便量常2 000~3 000 ml/d)。面色黧黑無澤,舌淡紫胖大,腐苔,六脈沉不可取。輔助檢查:Pro BNP:12 940 pg/ml;HAMD量表評分:21分,提示有抑郁癥。查床旁心臟彩超示:全心增大,升主動脈彈性減低,二三尖瓣、主肺動脈瓣輕度返流;全心衰:LA 50.7 mm,LV 73.6 mm,RA 48.7 mm,RV 44.2 mm,EF 34.4%。中醫(yī)診斷為心衰病,辨證屬心腎陽虛、痰飲泛濫證,予防己四逆湯(四逆湯合木防己湯)加減,方藥組成:炮附子12 g(久煎),炮干姜20 g,生姜片10 g(自備),粉防己15 g,桂枝20 g,白術15 g,茯苓60 g,懷牛膝15 g,麩炒柴胡12 g,紅花10 g,紅參15 g,炙甘草9 g。15劑,水煎服,日1劑,分早晚溫服。2019年9月4日二診,患者上述癥狀大為改善,心情轉佳,重拾治愈疾病之信心,在家屬勸說下表示愿意積極接受門診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癥見:活動后稍胸悶氣促、四肢疼痛、身體乏力感已明顯改善,可下床活動,夜間偶有咳嗽咯痰,痰少色白,少有頭暈,無發(fā)熱畏寒,食納量增加,睡眠情況改善,大便通暢,小便正常;面色淡黑,光澤漸露,舌淡有齒痕,舌體稍胖,脈沉細弦;復查Pro BNP:7 353 pg/ml;HAMD量表評分:12分,較前改善。予防己四逆湯(四逆湯合木防己湯)加減,方藥組成:炮附子14 g(久煎),炮干姜20 g,粉防己15 g,紅棗5枚(自備),桂枝20 g,白術15 g,茯苓60 g,懷牛膝15 g,麩炒柴胡12 g,紅花10 g,川芎6 g,人參9 g,炙甘草9 g,生姜10 g(自備)。30劑,水煎服,日1劑,分早晚溫服。2019年10月11日三診:患者當日自行步行就診,精神面色轉佳,心情愉悅,復測HAMD量表:8分,屬正常范疇。效不更方,繼續(xù)原方治療1個月,服藥2周后電話隨訪,患者病情穩(wěn)定,心衰未復發(fā)。

按語:患者關鍵脈證在于“脈沉、氣促、抑郁、氣促咳唾、欲寐、四肢冷痛”,均是“陽氣虧虛、臟腑陰寒”之象;其中“氣促、欲寐、四肢冷痛”更是“陽微欲絕、四肢逆冷”之候,符合張仲景《傷寒論》少陰病條文所述“脈微細、但欲寐”之“陽微欲絕”之基本病機,亦與《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并治之第十二》“膈間支飲,其人喘滿,心下痞堅,面色黧黑,其脈沉緊,得之數十日,醫(yī)吐下不愈,木防己湯主之”“胸中有留飲,其人短氣而渴,四肢歷節(jié)痛,脈沉緊者,有留飲”等條文所述癥狀相符。該患者為傷寒六經之少陰病,臟腑辨證明確為“心腎陽虛,痰飲泛濫”之證,治則當以“回陽救逆、溫補心腎、化痰逐飲”為法,首方予防己四逆湯(四逆湯合木防己湯)加減治療切中病機。二診時患者癥狀好轉,在原方基礎上改紅參為人參,《本經》中云人參可“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開心益智”,故可應用于心衰伴抑郁狀態(tài)患者的長期治療中?;颊呓浭自\方藥治療,臟腑功能漸復,中焦脾胃陽氣漸運,食納增多,故二診方中加入滋補養(yǎng)血之大棗以健脾滋營,養(yǎng)血安神,并適當加大附子劑量以增強療效。三診患者已可自行步行就診,精神面色轉佳,心情愉悅,療效明顯,效不更方,獲效滿意。

猜你喜歡
防己痰飲附子
從痰飲、血痹論治眩暈醫(yī)案2則
附子在惡性腫瘤中的應用
從“痰飲”辨治感染后咳嗽
《本草圖經》興化軍防己的本草考證
A Preliminary Study on Legitimacy Identification Standards for Unconventional Treatment Technologi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論《金匱要略》木防己湯應作術防己湯
粉防己堿抗腫瘤機制的研究進展
不同姜制附子中6種生物堿含量的比較
“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的病機與治法探討
中醫(yī)痰飲致悸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