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早期中國狼之歷史鏡像抉微

2022-04-07 02:56黃交軍李國英
語文學(xué)刊 2022年1期

○ 黃交軍 李國英

(1.貴陽學(xué)院 文化傳媒學(xué)院,貴州 貴陽 550005;2.貴陽市青巖貴璜中學(xué),貴州 貴陽 550027)

“豪仆強奴塞路隅,猰貐豺狼日縱橫?!?清·魏耕《湖州行》)狼起源于新大陸,距今逾五百萬年,屬哺乳綱食肉目犬科犬屬,與人類淵源頗深,因環(huán)境變遷、氣候惡化、城市擴張、人類活動多重因素,狼群逐漸遠離大眾視野,其身影漸行漸遠淪為傳說。受民間訛傳、近代西方強勢話語影響,狼于現(xiàn)代漢語詞匯系統(tǒng)多被定格為殘忍狡詐、冷酷無情、恩將仇報等丑惡角色,如“豺狼當(dāng)?shù)馈薄耙侨胧摇薄袄敲头涠尽钡鹊取?8世紀(jì)博物學(xué)家(法)布封甚至強調(diào)“(總而言之)狼身上的一切:卑劣的相貌、粗野的外形、駭人的叫聲、難聞的氣味、邪惡的天性與兇殘的習(xí)性,無不招人憎惡,真是生而有害、死而無益的一種野獸”[1]36,折射出西方世界根深蒂固仇狼、憎狼、厭狼的動物觀、文化觀。然文化作為一種軟實力于當(dāng)代世界作用日趨顯著,最早明確提出并闡述“軟實力”概念的國際知名學(xué)者約瑟夫·奈承認(rèn)中國軟實力植根于源遠流長的傳統(tǒng)文化,“中國軟實力的概念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中國古代思想家老子的時代。我可能創(chuàng)造了‘軟實力’這個詞,但通過提升吸引力以影響他人則來源于古老的中國哲學(xué)”[2],彰顯出古代中國文化對世界的影響力、吸引力?!霸绞敲褡宓木驮绞鞘澜绲摹?魯迅語),故正確對狼進行本義解讀、生態(tài)審視、文化抉微具有民族乃至世界史的普遍意義。漢字是忠實記錄中華文明的表意體系、有效追溯精神源流的傳承紐帶、奠定民族文化自信的思想根基,而“詞典尤其是大型權(quán)威詞典的精確解釋是我們參照考察的重要依據(jù),同時也是作出事實判斷與結(jié)論的關(guān)鍵支撐材料”[3]26。通覽歷代字書辭典系統(tǒng),闡釋早期中國①狼文化意識,首推《說文解字》(簡稱《說文》)、《爾雅》等文化元典②文本。清代史學(xué)、經(jīng)學(xué)大師王鳴盛贊譽云:“欲讀書必先求識字,欲識字必先通《說文》?!盵4]247文化興方國興,文化強則國強,文化自信是“人們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認(rèn)知、反思、認(rèn)同等過程中形成的對文化價值和文化生命力的肯定、認(rèn)同、信賴等成熟穩(wěn)定的心理狀態(tài)”[5]122。陳寅恪更是認(rèn)為漢字作為表意體系可觀史、證俗、尋根,強調(diào)“依照今日訓(xùn)詁學(xué)之標(biāo)準(zhǔn),凡解釋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6]。故通過深入考察《說文》等字書辭典蘊含狼之斑斕厚重的文字記憶、知識碎片,力圖真實再現(xiàn)先民有關(guān)狼之生命書寫、尚武表征、倫理敘事等歷史鏡像、精神群雕與世界圖景,乃學(xué)界時賢的題中要義、當(dāng)務(wù)之急、應(yīng)然之舉[7]52。

一、天降蒼狼:自然法則視野下早期中國狼之生命書寫

“一狼將四子,二嶺走千羊。意得無前敵,時乖闕后防。寧知射生手,已發(fā)弩機張。會使烏鳶飽,空令豺虎傷。”(北宋·陳師道《捕狼詩》)“生命書寫理論是指通過書寫個人的生命故事得以塑造和創(chuàng)造自我”[8]80,彰顯生命張力、體現(xiàn)生存意志。狼等動物不會說話,無法言語,然古人通過仰觀俯察、體悟觀照宇宙萬事萬物,“為(狼等)動物代言”探索生生不息的生命奧妙。覽典冊詩文表述,可知叢林獵手洞悉狼群意志堅定、機敏警覺、團體捕獵和力拒強敵,即使經(jīng)驗老練之人也不敢掉以輕心,是人們值得尊敬、學(xué)習(xí)的超強對手。狼字甲骨刻辭常見,殷墟卜辭作“合集11228”、“殷契佚存七八五”,睡虎地秦簡為“日甲33背”,隸定“(三國魏)受禪表碑”[9]6498。觀其古文字形體,屬形聲兼會意,取“犬(中)之良”義,狼字繪形賦義訂音的過程飽蘸著初民對狼這一自然物種的形象感知、原始思維與由衷敬意。吟詠動物韌性、歌頌生命傳奇、尋求物我共鳴是全人類的普遍共性、永恒主題、核心訴求。古圣先哲“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易·系辭下》),借助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藝術(shù)形式將生命書寫對象從人類自身(如患者疾病描寫)很早就拓展至狼等動物世界,從而全息締構(gòu)起天、地、人、物、神、鬼等六位一體的互動關(guān)聯(lián)網(wǎng)絡(luò)世界[10]99,精心演繹出早期中國認(rèn)識世界、解釋世界、改造世界的認(rèn)知模式。通檢《說文》《爾雅》等狼族字詞,其古形、古音、古義及古訓(xùn)無不洋溢著華夏先民對狼自然野性、生命韌性、群體共性諸特征賞識欽慕之情。

(一)歸屬部首:犬與豸(古代猛獸部字)

“立一為端亥畢終,分別部居不雜廁。亙千萬古知字原,昭若列星麗躔次?!?元·錢惟善《篆冢歌(有序)》)人類認(rèn)識天地萬事萬物格外注重“以自身最熟悉、最了解的事物及現(xiàn)象為目標(biāo)原型,積極利用事物之間的相似性原理趨同別異,從而對世界進行有序分類”[7]53。神州大地智者達人觀察宇宙、構(gòu)建概念、命名萬物時特別具有鮮明前瞻的范疇意識,尤其“擅長借助字之有據(jù)、言之成理的語言符號來仿擬構(gòu)建物之有綱、人之有序的事物范疇、關(guān)系網(wǎng)絡(luò)與倫理世界”[7]53。狼乃曩時一常見大型食肉野獸,古人為其象形制符,遍檢《說文》《爾雅》,狼系字族主要從屬于犬部、豸部,彰顯出先民對狼之種屬判斷與動物觀念,啟人心扉。

“區(qū)區(qū)辨蟲魚,《爾雅》細分縷?!?北宋·蘇轍《初發(fā)嘉州》)《爾雅》號稱辭書之祖,匯集先秦古籍諸多古詞古義,是學(xué)界“博物不惑,多識于鳥獸蟲魚之名”(郭璞《爾雅·序》)的儒家經(jīng)典與案頭必備?!稜栄拧肥讋?chuàng)按義類進行編排的體例對天地萬物進行歸類釋讀,將狼列入“釋獸篇”。然《說文》作為中國乃至全球的第一部字典,全書將9353字“以540部首為分類導(dǎo)引、以字詞本義為系聯(lián)網(wǎng)絡(luò)、以天地人合一為宇宙理念”[15]54進行分別部居、以類相從,做到字各有依、秩序井然。狼族字詞歸于犬、豸部,而犬、豸乃《說文》540部之一,是上古轄統(tǒng)獸類動物的主要部首、表意符號、詞義集成,表明狼在早期中國意義明確,認(rèn)知充分,納入狡獸兇蟲的知識范疇,為黎民百姓值得認(rèn)真對待、加以防范的動物對象。

(二)族群譜系:狼之博物強識和格物致知

宋玉《招魂》:“豺狼從目,往來侁侁些。懸人以娭,投之深淵些?!敝祆浼ⅲ骸皬?,豎也。侁侁,眾貌。豺狼得人,先懸其頭,用之娭戲,已乃擲于深淵而棄之也?!盵16]136狼乃豎目兇獸,喜群居出行,善于耐遠奔跑,先民對其極為重視,動物地位排列相當(dāng)靠前,古屬五牲(即麋、鹿、麏、狼、兔,《左傳·昭公二十五年》:“為六畜五牲三犧。”杜預(yù)注:“麋、鹿、麏、狼、兔?!笨追f達疏引服虔曰:“五牲,麋、鹿、熊、狼、野豕?!?六獸(指麋、鹿、狼、麕、野豕、兔;或謂麋、鹿、熊、麕、野豕、兔,《周禮·天官·庖人》:“掌共六畜、六獸、六禽。”鄭司農(nóng)云:“六獸:麋、鹿、熊、麕、野豕、兔?!编嵭ⅲ骸爱?dāng)無熊而有狼。”)[17]85之一。前賢昔達強調(diào)對世間萬物進行認(rèn)知命名,分類意識發(fā)達,對狼族譜系亦有專門劃分,如《爾雅·釋獸》:“狼,牡獾,牝狼,其子獥,絕有力迅?!毙蠒m疏:“此辨狼之種類也。舍人曰:狼,牡名獾,牝名狼,其子名獥,絕有力者名迅。孫炎曰:‘迅,疾也?!盵18]320上古時期人們稱狼為母狼雌狼,公狼雄狼名獾,狼崽狼子喚獥,而狼群出類拔萃、絕對王者叫迅。通覽《爾雅》《說文》等字書辭典,狼族譜系約略如下:

漢字作為忠實記錄中華文明的表意體系、語料史料,成為先哲們認(rèn)識世界、演繹范疇、建構(gòu)秩序的語言符號、認(rèn)知工具與文化要素,“記載種用動物親緣關(guān)系情況的文字資料是動物譜系”[61]151,動物譜系即動物檔案,上述含狼字詞共同構(gòu)成了早期中國有關(guān)狼之動物譜系、知識經(jīng)驗及世界圖景,有條不紊。

(三)匡謬正俗:狽之動物隱秘和歷史真相

甲金文已充分證實狽(動物名詞)之上古存在事實,它與狼屬兩獸,相傳二者相互合作方能正常行走或覓食,“(汪穎曰)狽足前短,知食所在;野狼足后短,負(fù)之而行,故曰野狼狽”[21]1258,(二獸外出捕食牲畜時)狼用前腿,狽用后腿,共同協(xié)作達到跑得快、爬得高之雙贏目的?!队详栯s俎·廣動植·毛篇》:“臨濟郡西有狼冢。近世曾有人獨行于野,遇狼數(shù)十頭,其人窘急,遂登草積上。有兩狼乃入穴中,負(fù)出一老狼。老狼至,以口拔數(shù)莖草,群狼遂競拔之。積將崩,遇獵者救之而免。其人相率掘此冢,得狼百余頭殺之。疑老狼即狽也。”[60]336鑒于自然界狼、狽互幫互助、相輔相成的寄生共生關(guān)系,狽字應(yīng)取“負(fù);背”義?!短K氏演義》卷上云:“狼者,豺也;狽者,狼之類。(西漢東方朔)《神異經(jīng)》云:狽無前足,一云前足短,不能自行,附狼背而行,如水母之有蝦也。若狼為巨獸,或獵人逐之而逸,即狽墜于地,不能取濟,遂為眾工所獲。失狼之背,故謂之狼狽。狽字者,形聲也,犬獸也。貝者,背也,以狽附于狼背,遂犬邊作貝?!盵72]660蘇鶚?biāo)撗灾忚?,堪稱洞見,可從。以詞源理論觀之,背、負(fù)均含“用背負(fù)載物體”義,音義皆同屬同源字?!墩f文·貝部》:“負(fù),恃也。從人守貝,有所恃也。一曰受貸不償?!盵11]130負(fù)本義是依恃,引申為以背負(fù)物,段《注》:“《左傳》曰:‘昔秦人負(fù)恃其眾,貪于土地,逐我逐戎?!惨员橙挝镌回?fù)?!盵19]281《釋名·釋姿容》:“負(fù),背也,置項背也?!盵18]1033背本義為背脊,亦可指以背負(fù)物,《說文·肉部》:“背,脊也。從肉,北聲?!盵11]87《廣雅·釋詁四》:“背,負(fù)后也?!盵18]425《說文注箋》:“負(fù)之古音古義皆為背?!盵14]6491由狽字可推曉先民早已認(rèn)識到狼群團結(jié)、不離不棄之習(xí)性。

狽與狼經(jīng)常一起闖入人類視野,故兩字在漢語體系中逐漸凝固成詞,《字匯·犬部》:“狽,狼狽。狼前二足長,后二足短;狽前二足短,后二足長。狼無狽不立,狽無狼不行,若相離則進退不得矣?!盵27]614衍生出“狼狽相倚”“狼狽為奸”等成語,比喻相互勾結(jié),為非作歹?!队讓W(xué)瓊林·鳥獸類》:“猶豫多疑,喻人之不決;狼狽相倚,比人之顛連。”[77]266穿越民俗訛傳重重迷霧,狼狽一語之事實真相恰是古哲們對狼族寄生互助關(guān)系的語言描述及生動記錄,歷經(jīng)千萬年環(huán)境考驗與生物進化,狼已成為一高度社會化、組織化、群居性的動物,其內(nèi)部等級森嚴(yán)、秩序分明,全體成員均清楚自身所處地位,且具有明確領(lǐng)地意識,與虎、豹、熊擅長單打獨斗迥異的是,狼逐漸演進升級為群體狩獵、能分割包圍體積數(shù)倍于己的巨獸的天生殺手,甚至連處于生物鏈頂端的猛虎雄獅都要避讓它三分。《埤雅·釋獸·豺》:“俗云:豺群噬虎,言其健猛且眾,可以窘虎也?!盵22]18狼群實行一夫一妻制,為種族繁衍、撫養(yǎng)幼狼,每次外出時狼群均會留下一只成年狼照顧保護幼崽。維吾爾族諺語云:“狼雖兇殘,但不傷害同類。狼也不陷害它的朋友?!盵78]120狽據(jù)科學(xué)解釋,產(chǎn)生原因無非兩類:其一為先天缺陷:狼的生殖細胞不健全,或母狼懷孕初期患某種疾病,均會影響胚胎正常發(fā)育,誕生畸形小狼[79]121,造成前腿先天不足、孱弱無力,《說文約注》精辟指出:“錢坫曰:‘此《爾雅》文?!俄n詩外傳》:西方有獸,名曰蟨。前足鼠,后足兔。古字通用,貀即蟨也。’按:古讀貀蓋與拙同,乃與蟨音近矣?!稜栄拧め尗F》:‘貀無前足?!侵^有兩足也,謂前兩足甚短小,人不易見之,遠望若但有兩后足耳。獸之短足者謂之蟨,猶門中短木謂之橜;獸之短足者謂之貀,猶木之?dāng)嗾咧^之柮?!盵37]2335其二為后天因素:狼圍捕大型獵物時肢體受損,或不慎落入獸夾陷阱鉗折前肢,狼亦能忍痛斷足求生,或衰老行動不便,狼群不會遺棄同伴,瘸狼、老狼隨狼族捕獵時會依附借助其它成員,于是出現(xiàn)百姓目睹謠傳狼狽互助、出行狩獵動物奇觀。大自然嚴(yán)格遵行優(yōu)勝劣汰無情鐵律,許多動物先天受損或后天殘疾后,族群多視之為累贅、棄之如敝履,任其自生自滅、聽天由命,而狽狼一詞昭示出狼之團結(jié)友愛、不屈不撓的堅強意志,是中華先民近效人身,遠法宇宙,以天地萬物生存強者仁者為師的民族秘史的詞語力證。

俗諺云:“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現(xiàn)代不少目擊者報告有力地證明狽之真實存在,如著名散文家楊絳(錢鐘書先生的夫人)女士曾撰有《狼和狽的故事》一文,翔實記載地質(zhì)勘探隊員被狼狽攻擊之親身經(jīng)歷,最后發(fā)現(xiàn)被村民活捉的狽“原來它兩條前腳特短,不能跑。它不是狼,是狽”[80]253。據(jù)新聞報道,1956年山西地區(qū)就有人打死過狽,一冬夜運輸卡車拋錨,車上留守人員被狼群攻擊,后救助車輛到達,狼群四散奔逃,而留下狽,其前腳短,后腳長,連路都走不動,在原地一邊掙扎一邊嚎叫,被人用鐵鍬當(dāng)場打死。現(xiàn)代紀(jì)實作品亦有作者描述了摔下山坡遇狼與狽襲擊,然后義犬咬狽救主的英勇故事[81]43。1949年秋進軍新疆途中,某部戰(zhàn)士于星星峽(位于哈密市伊州區(qū)星星峽鎮(zhèn))遇到一狼背負(fù)一狽同行,將狼打死后而狽落地不能行走,只會在原地打轉(zhuǎn),窘迫無奈,狼狽不堪[82]108。遠古中原大地氣候宜人,猛獸橫行,“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驅(qū)猛獸而百姓寧”(《孟子·滕文公下》)[83]84。狼是華夏先民經(jīng)常遇見的主要猛獸,無論是先天因素或后天緣由,殘疾狼(即狽)作為一種概率學(xué)的必然存在,也會被人類時或相逢。受限于生物學(xué)知識的落后,民眾無法理解狼狽相依、集體互助行為的真相實質(zhì),故代代將親眼所見所聞狼狽共存現(xiàn)象口耳相傳。而來者因生態(tài)惡化、人進狼退等氣候變化、環(huán)境災(zāi)難,狼日漸成為社會大眾難得一見的風(fēng)景,最終淪為傳說。而狽更是難以目睹,久之積非成是,狽被后人誤作先民造假謠傳之異獸怪談。前賢時修亦不乏實證史料進一步應(yīng)驗,(清)樂鈞《耳食錄》卷五“狼狽”條即云:“海州(今江蘇連云港)多狼患。莊民捕得其稚者殺之,或剔目決足,仍縱之去,意以警狼。其后,莊民某暮從他鎮(zhèn)返,遭數(shù)狼于道。狼似相識,并力而前。某亟走避稻積上,狼不能登,環(huán)而守之。夜既深,狼忽散去。某亦不敢下,以待天明,冀行者之助己也。俄而狼大至,有小狼銜大狼尾行。視之,瞎狼也,即某前剔其目者。其來也,將甘心于仇,以快其志。又一狼負(fù)一狽至。狽足前短后長,外于狼背,熟視稻積,忽銜稻一束望后擲之。群狼喻意,爭銜稻,稻積將塌。會向晨,有荷鋤及擔(dān)者數(shù)人來,某大呼救。數(shù)人操具奔至,狼乃始解去。由此觀之,濟狼之惡者狽也,狽策而狼攻?!队详栯s俎》所載事類此。”[84]240

春秋以來“子不語怪、力、亂、神”(《論語·述而》)[85]83成為歷代學(xué)子恪守謹(jǐn)遵的著述傳統(tǒng),而《山海經(jīng)》等典籍被目為“語怪之祖”始終排斥于主流視野之外,《酉陽雜俎》更是遭碩學(xué)鴻儒譏諷“其書多詭怪不經(jīng)之談、荒渺無稽之物,而遺文秘籍亦往往錯出其中”[86]1214,學(xué)界多認(rèn)為其說不以為然、不足為據(jù)。事實上,撥開《酉陽雜俎》表面語怪籠罩之民俗迷障,可考證出它被重重遮蔽的嚴(yán)肅語言事實真相(如該書“狼狽”記載屬可信史料語料),魯迅先生即高度肯定此書“或錄秘書,或敘異事,仙佛人鬼以至動植,彌不畢載,以類相聚,有如類書”[87]51,對考證名物具有極高征引價值。號稱“五經(jīng)無雙”的許慎集兩漢古文經(jīng)學(xué)、今文經(jīng)學(xué)之大成,耗費數(shù)十載的《說文》更是薈萃上古至東漢的字書辭典精華,觀《說文》《爾雅》等狼類字詞均屬形聲兼會意字,音旁表聲兼表義,多取“體大身壯;力猛速疾”等義,故豺狼乃(獸中)“優(yōu)良者、才干者、卓越者”,字里行間透露出先民對狼具有天地行者、爭斗勇者、捕獵智者、生命強者諸偉岸形象之崇高敬意,乃“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自然競爭法則下動物中的幸存者、佼佼者,出色地證明了它作為生物圈內(nèi)猛獸代表的超強適應(yīng)性、存在合理性、生存示范性。鉤沉狼類字詞之造字本義,彰顯遠古人類對動物等自然知識的了解興趣,側(cè)重于給民眾帶來的啟示性、實用性(即以狼為師、以狼為法),“人給自然界施加了一個模子,也就意味著在很多情況下,對動物物種的形式化描述為什么是這樣而不是那樣,是由動物的社會性功用決定的,而不取決于動物的生物學(xué)屬性”[88]61。在萬物有靈、動物崇拜盛行之洪荒時代,狼族的高超生存技巧及集體協(xié)作意識對人類社會尤其早期中國產(chǎn)生了意義深遠的社會影響,成為勤勞勇敢的中國人孜孜不倦、努力學(xué)習(xí)的動物明星、自然強者及師法對象。

二、狼威神州:天人合一視閾下早期中國狼之尚武表征

“青云衣兮白霓裳,舉長矢兮射天狼。”(戰(zhàn)國楚·屈原《九歌·東君》)[89]30狼作為狡獸,始終乃橫亙于億兆黎民面前的一塊試金石,古有射狼屠狼以逞勇志之說,詩經(jīng)時代先民即吟詠逐狼戮狼之辭,《詩經(jīng)·國風(fēng)·齊風(fēng)·還》:“子之昌兮,遭我乎峱之陽兮。并驅(qū)從兩狼兮,揖我謂我臧兮?!盵90]114狼性貪殘,主人公能同時追殺兩狼足見勇氣可嘉。“齊之立國能強,由其民習(xí)于武節(jié)”[91]13,該詩主旨贊譽齊國峱(山東淄博)地人膽大心細、身手矯健、獵技高超,“飛揚豪駿、英氣勃勃的通脫佻達齊人特性”[92]212,折射出先秦時期國民流行健壯陽剛為美、釅厚醇烈的善獵尚武風(fēng)尚。無獨有偶,位列春秋五霸、戰(zhàn)國七雄,并最終橫掃六國的“赳赳老秦”因提倡變法圖強、尚武覿功,被列國諸侯畏稱“虎狼之國”(《戰(zhàn)國策·西周策》)[93]16,而秦之國威被譽為“虎狼之勢(形容極兇猛威嚴(yán)的聲勢和氣派)”,語出《淮南子·要略》:“孝公欲以虎狼之勢而吞諸侯。”[94]232先考先烈們對人體審美與后世“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④(《后漢書·馬廖傳》)[32]374,體弱纏足、頹廢淫靡陋習(xí)不同,而是大膽汲取狼、虎、豹等猛獸蘊藉的強悍勇猛之精、氣、神,追求以豐碩美、剛健美、強壯美為審美核心的生命激情和力量美學(xué),成為早期國民崇尚強身健體、卓立于天地之間的一抹亮色。

佐以甲骨刻辭,論證尤顯。以《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為例,第108片卜辭載“辛丑卜,子妹其獲狼?。一”“辛丑卜,今逐狼?一二”“辛丑卜,于翌逐狼?一二”“辛丑卜,其逐狼?獲?一”“辛丑卜,其逐狼?弗其獲?一”[95]1603。觀辭文大意是(商王)辛丑日貞問:“子”于昧爽時分能夠捕獲到狼?今日還是翌日追捕狼?《甲骨文合集》中有關(guān)田獵卜辭高居3000片(遠多于農(nóng)業(yè)卜辭的數(shù)量),其獲狼記錄最多一次竟達41條狼,據(jù)吳其昌對《鐵云藏龜》《殷契卜辭》等七部卜辭書籍窮盡統(tǒng)計全部田獵戰(zhàn)利品,結(jié)果顯示“以鹿狼最多,共獵獲狼19次,共得狼166匹”[96]337,充分說明狼在殷商時代地位重要,是商民皮革毛褥、肉食來源與祭祀主題,它見證著史前以來華夏先民披荊斬棘、砥礪前驅(qū)的歷史進程?!啊烊撕弦弧斓厝撕弦弧烊烁袘?yīng)’等話語已成為中國古代哲學(xué)理論的高度概括和經(jīng)典表述,這種獨特的世界認(rèn)知具有濃厚的人文意識?!盵10]87從某種程度而言,大量以狼為意義核心的“系列字詞融聚奔涌而成古代漢語的歷史洪流,折射出華夏各族自強自立自尊自愛的集體共識”[97]51。以狼為法、壯身健魄、強兵強軍之民族潛意識俯拾皆是,如梁山好漢“小溫候”呂方身形矯健被夸贊為“麒麟束帶稱狼腰,獬豸吞胸當(dāng)虎體”(《水滸傳》第七十六回)[98]617。而“虎體狼腰”一詞即形容人雄壯威猛、氣概軒昂的樣子,《三國演義》第五回:“卓視之,其人身長九尺,虎體狼腰,豹頭猿臂;關(guān)西人也,姓華,名雄。”[99]21“彪腹狼腰”比喻身體像虎狼一般的結(jié)實壯碩?!爸灰娨晃簧倌陮④?,面如冠玉,眼若流星,虎體猿臂,彪腹狼腰,手執(zhí)長槍,坐騎駿馬,從陣中飛出。原來那將即馬騰之子馬超。”[99]58古時統(tǒng)率千軍萬馬驍勇將領(lǐng)在世人眼中多濃墨描繪成“(為首一將)面如紅棗,虎背狼腰(乃夏國曹旦也)”(《隋唐演義》第二十九回)[100]123颯爽英姿狀?!傍|視狼顧”則形容群雄逐鹿,各不相讓,曹植《漢二祖優(yōu)劣論》載:“夫此時也,九州鼎沸,四海淵涌。言帝者二三,稱王者四五。咸鴟視狼顧,虎超龍驤?!盵101]187求諸漢字典冊,狼風(fēng)烈烈,其跡昭昭。

(一)狼顧迷蹤:“(狼)藉”之詞源本義與軍事啟示

“八曰舉狼章,則行山?!?《管子·兵法》)[102]109狼乃一個性鮮明、聰慧異常的地域動物,很早就引起人類重視、效仿。早至春秋時期,中華先民就將它率先拓展至軍事實用領(lǐng)域,將狼進行圖案化、符號化、暗語化(繪制狼形旗幟),“山峻高以阻隘兮,舉狼章以前導(dǎo)”(元·徐恢《九章賦》)[103]187,成為將帥排兵布陣、行軍指揮的旌旗象征、號令標(biāo)識,堪稱世界戰(zhàn)爭史上狼之早期實踐。然有些詞語如“狼藉”亦屬狼類智慧,今人卻習(xí)焉不察,亟待糾誤。

狼是一小心謹(jǐn)慎的高智能動物,除“狼藉”掩蓋蹤跡,另一重要特征為“狼行”“狼顧”,俗稱一步一回頭。狼行走時低頭并頻頻反顧,以防其它動物偷襲(保證安全),《神異賦》:“狼行虎吻,機深而心事難明。”注:“行而頭低及時時反顧者曰‘狼行’。”[107]916后世擬況為人有所畏懼或后顧之憂,《戰(zhàn)國策·齊策》:“秦雖欲深入,則狼顧,恐韓、魏之議其后也。”[93]136古代相術(shù)家往往據(jù)此來評判臧否人物,如用“狼顧”指回頭張望時面向后而身不動,以姿態(tài)似狼故名,(金)張行簡《人倫大統(tǒng)賦》上“狼顧性狠而難名”,徐延年注:“狼顧者,謂四顧而身不轉(zhuǎn)?!盵108]2466典載司馬懿有此異相,見《晉書·宣帝紀(jì)》:“魏武(曹操)察帝(司馬懿)有雄豪志,聞有狼顧相,欲驗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顧,面正向后而身不動。”[71]5

(二)虎賁狼衛(wèi):“條狼(氏)”之官職意蘊

“慈寧之安輿,乃迤出于殿闕,條狼執(zhí)鞭,誦訓(xùn)夾軏?!?清·姚鼐《圣駕南巡賦》)[109]11555“條狼”全稱“條狼氏”,周朝官府設(shè)置有“條狼氏”一職,主掌清除道路、驅(qū)避行人,如《周禮·秋官·序官》:“條狼氏下士六人?!睎|漢鄭玄注:“杜子春云:‘條當(dāng)為滌器之滌?!^滌,除也。狼,狼扈道上。”[110]947明末思想家顧炎武《日知錄·街道》考證云:“古之王者,于國中之道路,則有條狼氏滌除道上之狼扈,而使之潔清?!盵111]443后泛指帝王出行時的衛(wèi)士。(北宋)龔鼎臣《東原錄》曾疑惑云:“物有以類而名之者,鵝曰舒鴈。馬曰飛兔。皆名之美者也。至于人則有曰鷹犬、曰虎狼者,豈不愧于鵝馬乎?”[112]8事實上,用狼比擬人物是古人常見的一種隱喻(取狼彪悍忠義),隱喻“不僅屬于一種語言手段與修辭技巧,更是一種認(rèn)知工具、思維方式與生存基礎(chǔ),體現(xiàn)出人類賴以思維與行動的觀念系統(tǒng)之本質(zhì)特征,故能最終躍升為古人體驗萬物、語言理解、知行合一的普遍概念與認(rèn)知利器?!盵113]94條狼象征著勇猛、力量及忠誠,擔(dān)任君王貴族衛(wèi)護自然要求體健力壯、虎背狼腰等極高綜合素質(zhì),見《禮記·玉藻》“君之右虎裘,厥左狼裘”。鄭玄注:“衛(wèi)尊者宜武猛?!盵12]968《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亦載:“上(宋太祖)謂殿前衛(wèi)士如虎狼者不下萬人,非張瓊不能統(tǒng)制?!盵114]2225

(三)烽火狼兵:力挽狂瀾、拱衛(wèi)華夏之擎天柱石

“授脤秉鉞有胡公,狼兵苗卒集江東。”(明·皇甫汸《樂府十二首·海波平》)[122]329歷代王朝尤其明朝軍隊不僅有狼將,“明將有號禿尾狼者,驍悍善戰(zhàn)”(《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六·覺羅拜山傳》)[123]7352,更以“狼兵”(或稱“狼師”“狼土”“狼土兵”)聞名于世,主要招募于南方少數(shù)民族的“狼人”(同“俍人”,居住于兩廣交界處,性情剛烈,民風(fēng)彪悍)。《皇清職貢圖》卷四“岑溪縣狼人”條載:“散處粵西山谷間,明弘治間時奉調(diào)遣,謂之狼兵?!逼洳柯涫最I(lǐng)或君主尊稱“狼主”,《明史·張經(jīng)傳》:“(正德三十三年)五月,朝議以倭寇猖獗,設(shè)總督大臣……經(jīng)征兩廣狼土兵聽用?!盵124]2981朝野亦盛譽“狼兵素勇,為賊所憚”[125]335。魏源更是強調(diào)“明代征剿,動調(diào)土兵。而土司兵中又以廣西之狼兵,湖廣永順、保靖之苗兵為最。以少擊眾,十出九勝,天下莫強焉”[126]564。甚至瓦氏夫人(明代少數(shù)民族杰出女性)親率狼兵保家衛(wèi)國、痛擊倭寇,且紀(jì)律嚴(yán)明,秋毫無犯?!顿磷兪侣浴肪砣d:“瓦氏,土司岑彭妻也。以婦人將兵,頗有紀(jì)律,秋毫無犯?!盵127]93自太平天國金田起義以來,狼兵更是盤踞江南、威脅清廷?!氨O(jiān)軍袁崇煥欲調(diào)取廣西狼兵五千, 舉林翔鳳往。又欲調(diào)泗城、南丹一萬……狼兵輕生敢戰(zhàn),亦土酋之壯?!盵128]2692明末名將袁崇煥(祖籍廣東東莞)天啟年間率領(lǐng)狼兵的出征遼東,重傷努爾哈赤,取得寧遠大捷,成為明朝抗擊后金有史以來的首場勝利,狼兵之威名自此震徹南北。正是鑒于狼兵出色戰(zhàn)績及高光表現(xiàn),袁帥甚至向皇帝慷慨陳詞云:給我五千狼兵,三年即可收復(fù)遼東失地。袁崇煥《天啟二年擢僉事監(jiān)軍奏方略疏》:“廣西之狼兵雄于天下,沖鋒陷陣,恬不畏死,須于田州調(diào)二千,龍英州調(diào)二千……令土官選練精銳,親自押來赴戰(zhàn)……此東事最急第一著。臣所以報皇上知遇焉,敢留而不竭肝膽。如聽臣之言,行臣之忠,臣必效力,以舒神之憤,不但鞏固山海,即已失之封疆,行將復(fù)之!”[129]334-335慣于南征北戰(zhàn)以“橫刀立馬”著稱的彭德懷元帥亦不吝贊美桂軍“(黔軍滇軍兩只羊,湘軍就是一頭狼)廣西猴子是桂軍,猛如老虎惡如狼”[130]218的戰(zhàn)斗意志、亮劍精神,粵桂兩地狼兵實源于崇狼敬狼古族遺風(fēng),堪稱護國柱石。

(四)狼型利器:文明古國御侮抗倭之發(fā)明創(chuàng)造

“狼煙篝火為邊塵,烽候那宜悅婦人?!?唐·周曇《三代門·幽王》)[131]5349從符號學(xué)角度而言,狼于北方草原大漠常見,邊境戍守軍隊施展才智,就地取材,發(fā)現(xiàn)狼糞焚燒之煙霧效果顯著,直沖云天,方圓數(shù)十里均清晰可見,利用烽煙來傳遞軍事情報信息效果奇佳?!顿Y治通鑒·后漢高祖天福十二年》:“契丹焚其市邑,一日狼煙百余舉?!焙∽ⅲ骸瓣懙琛钝拧吩唬汗胖榛鹩美羌S,取其煙直而聚,雖風(fēng)吹之不斜。”[132]3261通訊尚不發(fā)達的條件制約下,哨兵發(fā)現(xiàn)敵情即于烽火臺舉狼煙及時示警,報告四周有外敵入侵、戰(zhàn)事發(fā)生緊急情況,從而為援軍快速增兵、擊退敵寇指明方向,故狼煙(亦稱狼火、煙火)是上古邊防有效的預(yù)警信號。《漢書·匈奴傳》:“北邊自宣帝以來,數(shù)世不見煙火之警,人民熾盛,牛羊布野?!盵24]2251負(fù)責(zé)管理與施放烽煙的警衛(wèi)哨兵,稱為烽子戍卒,因燃狼煙,簡稱狼卒。史載(西周)周幽王為博美女褒姒歡心,千金買一笑,烽火戲諸侯,“諸侯悉至而無寇,褒姒乃大笑,幽王欲悅之,數(shù)為舉燧火”(西漢·劉向《列女傳·周幽褒姒》)[133]311,讓狼煙烽火失去信號報警的指示意義,導(dǎo)演“狼來了”的政治荒唐鬧劇,以致敵國犬戎真正來犯時付出沉重代價,再也無兵增援,最終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雇值百丈牽紫煙,狼牙虎鋸刀劍全。”(明·沈明臣《上灘行》)[134]52古代中國作為“四大發(fā)明”的故鄉(xiāng)碩果累累,國人發(fā)明創(chuàng)造從未止步。以狼為例,研制出各種軍械兵器,如狼牙棒(又稱骨朵、狼牙鎬),其用堅重之木為棒,長四五尺,上端長圓如棗,遍嵌鐵釘,形如狼牙?!段浣?jīng)總要前集》卷十三:“取堅重木為之,長四五尺,異名有四:曰棒,曰棆,曰杵,曰桿。植釘于上,如狼牙者,曰狼牙棒?!盵135]290又名狼牙棍,《水滸傳》第五十五回:“(秦明)出到陣前,馬上橫著狼牙棍?!盵98]456亦推出“狼牙錘”,形如狼牙棒,較短。《中國民間故事選·天牛郎配夫妻》:“一進三門,鬼呲呀舉起狼牙錘就要打你?!盵136]100狼筅(即筤筅,亦稱狼牙筅)相傳為明時抗倭名將戚繼光所研發(fā),其械形體重滯,械首尖銳如槍頭,械端有數(shù)層多刃形附枝,呈節(jié)密枝堅狀?!毒毐鴮嵓o(jì)雜集·軍器解上·狼筅解》:“狼筅乃用大毛竹上截,連四旁附枝,節(jié)節(jié)枒杈,視之粗可二尺,長一丈五六尺。人用手勢遮蔽全身,刀槍叢刺,必不能入,故人膽自大,用為前列,乃南方殺倭利器?!盵137]305狼筅為戚繼光操練“鴛鴦陣”之武器標(biāo)配,乃明軍抗倭殺敵的制勝法寶,《智囊補·兵智·鴛鴦陣》即指出:“戚繼光每以鴛鴦陣取勝。其法二牌平列,狼筅各跟隨牌,每牌用長槍二枝夾之,短兵居后?!盵138]677古代亦開發(fā)出狼牙箭等攻擊性武備,(唐)李賀《長平箭頭歌》:“白翎金竿雨中盡,直余三脊殘狼牙?!蓖蹒鶇R解:“三脊者,箭頭作三脊形,俗謂之狼牙箭,蓋言其鋒利如狼之牙也。”[139]300其箭鏃形似狼牙而銳利故而得名,《宋史·兵志十一》載:“是歲,始造箭曰狼牙,曰鴨觜,曰出尖四楞,曰一插刃鑿子,凡四種推行之?!盵140]4054狼始終引導(dǎo)古人思索創(chuàng)造之途。

(五)奇人狼相:文韜武略、彪炳史冊之英雄豪杰

“犢子者,鄴人也。少在黑山,采松子、茯苓,餌而服之,且數(shù)百年。時壯時老,時好時丑,時人乃知其仙人也。常遇酤酒陽都家,陽都女者,市中酤酒家女,眉生而連,耳細而長,眾以為異,皆言:‘此天人也?!?西漢·劉向《列仙傳下·犢子》)[141]91先民篤信奇人必有異相,即“名人非常論”[142]29。相術(shù)師們認(rèn)為杰出人物降臨往往天賦異稟、與眾不同:“吾聞圣人不相,殆先生乎?”(《史記·蔡澤傳》)[143]566甚至相傳“今之世,梁有唐舉,相人之形狀顏色而知其吉兇妖祥”(《荀子·非相》)[144]15,可謂古代文化觀念一大特色。“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晁錯論》)[145]235,英雄豪杰樣貌外觀迥異常人,其堅定意志、奮斗精神亦非常人能及。遍索典籍群書,可知歷代圣王名將之容顏姿態(tài)多已異化、陌生化,且有意將其出生經(jīng)歷進行神化、祥瑞化,從而使得名人異相與其超乎尋常的不世功業(yè)、非凡舉措相符相稱相配,故審視五官相貌亦是品評窺測古代中國政治人物的重要入口。長期被學(xué)界所忽視的是史書文獻多載雄才偉略的帝王貴胄(如司馬懿“狼顧”之相)等人身上均具有狼諸種外觀特征。春秋最后一個霸主越王勾踐行“狼步”之狀,《吳越春秋·勾踐伐吳外傳》:“夫越王為人長頸鳥喙,鷹視狼步,可與共患難而不可共處樂,可與履危,不可與安?!盵146]212作為消滅六國、首次完成中國大一統(tǒng)的千古一帝秦始皇在臣民及政敵眼中化作半人半獸“豺狼”神異之貌:“秦王為人,蜂準(zhǔn),長目,摯鳥膺,豺聲,少恩而虎狼心,居約易出人下,得志亦輕食人。”(《史記·秦始皇本紀(jì)》)[143]48新(莽)朝開國皇帝王莽亦具狼相,《漢書·王莽傳中》載:“是時有用方技待詔黃門者,或問以莽形貌,待詔曰:‘莽所謂鴟目虎吻豺狼之聲者也,故能食人,亦當(dāng)為人所食?!盵24]1056甚至連蜀漢丞相“臥龍”諸葛亮也予人威嚴(yán)兇狠“狼相”觀感,《三國志·蜀志·楊戲傳》:“亮南征,留邵為治中從事,是歲卒。”裴松之注引(西晉)常璩《華陽國志》:“亮身杖強兵,狼顧虎視,五大不在邊,臣常危之?!盵45]585《世說新語·蜂目豺聲》亦云:“潘陽仲見王敦小時,謂曰:‘君蜂目已露,但豺聲未振耳。必能食人,亦當(dāng)為人所食。’”[147]200剔除以成敗論英雄的王朝史觀及個人好惡因素,這些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們身兼狼相等諸多傳聞?wù)凵涑鱿让駥τ⑿廴宋锏纳窕?、靈異、頌揚,充分肯定其志向遠大、吞吐河山、堅如磐石、百折不撓,謂英雄人物類狼容貌,實贊美他們獨一無二,乃人中龍鳳、不可多得,堪稱早期文化史上的一道靚麗風(fēng)景。

作為自然界進化最為成功的物種之一,狼始終是中華先民高度關(guān)注的重點、焦點、熱點,古人觀察狼貌、諳習(xí)狼性、師法狼斗志精神是一脈相承的。明清時期威震天下的兩廣“狼兵”,后世罕知其來歷,“上(指清代嘉慶皇帝)諭查廣西狼兵之制,公(即清廷大臣趙慎畛)復(fù)曰:‘狼兵初制無考,惟《明史·兵志》有“廣西東蘭、那地、南丹、歸順諸狼兵,宣力最多”之語。其來已久。檢司案自乾隆八年清查二十一年諸府州報兵田,自狼兵外,又有土兵、土勇、隘卒、堡卒、耕兵、撫兵諸名。其承耕田畝多寡不同,而分防調(diào)遣與狼兵無異?!?清·姚瑩《東溟文后集》卷十二)[148]324南方狼兵固然戰(zhàn)斗力強悍,其來源、構(gòu)成亦存真?zhèn)蝺?yōu)劣之分,(明)胡宗憲《籌海圖編》卷一一“狼兵”條云:“廣西狼兵于今海內(nèi)為尤悍,然不易得真狼也。真狼兵必土官親行部署才出,其余蓋不過柳州所為水東巖之游民,與廣州新防打手之屬而已。如果則亦無,以加于嘉湖販鹽者流也?!盵149]325《赤雅》卷一“狼兵”條亦曰:“狼兵鷙悍,天下稱最,多非真狼,土官親行部署乃出,性極貪淫,動不可制。嚴(yán)志明律,用之勝,否則敗?!盵150]2狼兵由土司土官所轄,戰(zhàn)斗力極強,反映出歷史上西南土司制度在保衛(wèi)國土邊疆方面功勛卓著。事實上,狼兵可上溯至先秦時期普遍流行尚武雄風(fēng):“一人之兵,如狼如虎,如風(fēng)如雨,如雷如霆,震震冥冥,天下皆驚?!?戰(zhàn)國·尉繚《尉繚子·武議》)[151]109尉繚乃兵家大師(魏國大梁人),秦王趙政十年入秦游說,被嬴政委任為國尉。公元前214年秦王朝大舉出兵嶺南,統(tǒng)一全國,設(shè)南海、桂林、象三郡,歷史上首次對嶺南地區(qū)進行大規(guī)模屯軍、移民、開拓,對南疆經(jīng)濟及文化影響巨大,當(dāng)?shù)孛癖娭两翊笄乩腔赀z風(fēng)猶在,“東蘭、那地、丹州之狼兵,能以少擊眾,十出而九勝,何者?三州土官之兵,大略如昔秦人,以首虜為上功,其所部署之法:將千人者得以軍令臨百人之將,將百人者得以軍令臨十人之將。凡一人赴敵,則左右人呼而夾擊,而一伍皆爭救之,否則,一人戰(zhàn)沒而左右不夾擊者臨陣即斬,其一伍之眾必論罪以差,甚者截耳矣……不如令者斬,退縮者斬,走者斬,言恐眾者斬,敵人沖而亂者斬,敵既敗走佯以金帛遺地或爭取而不追躡者斬。一切科條與世之軍政所載無以異……故其兵可死而不可敗”[149]326。觀其軍法條例猶存商鞅變法精髓。據(jù)“狼兵”一語考證可見中華民族尚武古風(fēng)源遠流長。而以狼為師、以狼為魂,大力汲取狼身上的正能量,凸顯早期中國“天人合一”“天地人合一”古典哲學(xué)的人文內(nèi)涵,延至今日魅力不減。

三、白狼獻瑞:萬物有靈視角下早期狼之倫理敘事

“獺祭魚,然后虞人人澤梁;豺祭獸,然后田獵?!?《禮記·王制》)[12]42學(xué)界同仁對狼及狼文化抱有一種根深蒂固的偏見,有學(xué)者強調(diào)“狼在漢文化里一直是個反面角色,兇狠而狡猾。長期以來,狼被公認(rèn)為害獸,被視為人類的‘?dāng)橙恕?。人們對狼的認(rèn)識:其嘴尖、口闊、眼斜、耳豎;性情貪婪、狡詐、兇暴,令人生畏。狼在各種各樣的文本中,通過放大了的隱喻,成了防不勝防的惡魔”[152]40。中華先民認(rèn)識事物及現(xiàn)象推崇一分為二的辯證哲學(xué),評判萬事萬物以公允見長,狼古時確有“貪獸”“猛獸”之訾稱,然鮮為人知的是:早期中國狼卻兼“祭獸”“智獸”“靈獸”等雅號,《逸周書·時訓(xùn)》:“霜降之日,豺乃祭獸?!?清)朱右曾校釋:“豺似狗,高前廣后,黃色群行,其牙如錐,殺獸而陳之若祭。”[153]1322人類相信萬物有靈,認(rèn)為豺狼具有自然天性、感恩靈性,深諳萬物繁衍、休養(yǎng)生息之原理。深秋時鳥獸長成,“豺則祭獸戮禽”(《呂氏春秋·季秋》)[154]121,并將獵物擺放整齊(備冬)祭天以報答上天恩賜,就像人類一樣能感悟祭天報本、和諧統(tǒng)一之厚德深意。《漢書·貨殖傳序》:“育之以時,而用之有節(jié)。屮木未落,斧斤不入于山林;豺獺未祭,置網(wǎng)不布于野澤;鷹隼未擊,矰弋不施于徯隧?!盵24]1036充分反映出上古先民取用有度、取用有時、取用有法的保護動物、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等經(jīng)典命題、生態(tài)理念與生存哲學(xué)。感恩天地、祭神祀祖、萬物同齊、應(yīng)時而動等自然成為社會大眾奉行的經(jīng)典表述與處世法則。狼遵時依候、祭獸祀天行為已被倫理化、禮儀化、人格化,乃貫通“天時、地利、人和”三位一體、協(xié)調(diào)有序的智能動物、感恩生靈,是國民狩獵祭祀、積極效法進行道德設(shè)教、倫理敘事的重要目標(biāo)。動物世界與人類倫理相通相連相關(guān),動物行為可通過詩書禮教、和諧德治進行有效情理感召、本性轉(zhuǎn)變,使野獸(如狼)能教化成益獸、義獸乃至瑞獸,成為圣王賢君太平盛世、萬物祥和之極致象征。

(一)狼跋其胡:《詩·豳風(fēng)·狼跋》與周公至德的文化聯(lián)系

杜甫《大歷三年春四十韻》:“鹿角真走險,狼頭如跋胡。”仇兆鰲注:“《一統(tǒng)志》:鹿角、狼頭、虎須三灘,在夷陵州,最險。《水經(jīng)注》:江水又東流狼頭灘,其水并峻激奔暴,魚鱉所不能游,其歌曰:‘灘頭白浡堅相持,倏忽淪沒別無期?!盵155]534跋胡(疐尾)或作狼胡、狼跋、前跋后疐(疐后跋前)、進退狼跋等,典出《詩·豳風(fēng)·狼跋》,漢唐經(jīng)師們常將該詞匯詁作“處境艱難,進退維谷(進退兩難)”,如《文選·左思〈吳都賦〉》:“輕禽狡獸,周章夷猶,狼跋乎紭中,忘其所以睒睗,失其所以去就?!眳窝訚ⅲ骸袄前希仟N也。獸皆狼狽于網(wǎng)中,忘其看視,失其去就,恐懼之甚也?!盵104]87然審讀《詩經(jīng)》原旨,《狼跋》屬周朝國民對(西周)周公旦(譽稱“周公”)的贊美詩,“圣莫若周公,忠豈逾霍光”(唐·王績《贈梁公》)[156]14,周公乃上古時期著名的股肱之臣、帝王之師、圣賢典范,《禮記·文王世子》:“凡始立學(xué)者,必釋奠于先圣先師?!编嵭ⅲ骸跋仁?,周公若孔子?!盵12]1405狼跋既為頌辭,是對周公德高望重、完美品行之政治隱喻,如《詩·豳風(fēng)·狼跋》:“狼跋其胡,載疐其尾。公孫碩膚,赤舄幾幾。”毛傳:“碩,大;膚,美也?!盵157]570《詩序》云:“《狼跋》,美周公也。周公攝政,遠則四國流言,近則王不知,周大夫美其不失其圣也?!盵157]569舊題孔鮒《孔叢子·記義》亦曰:“于《東山》見周公之先公而后私也,于《狼跋》見周公之遠志所以為圣也。”[158]367無形中卻構(gòu)成了一個經(jīng)典悖論:“(喻艱難窘迫)狼跋”(貶義詞)與“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短歌行》)之周公(謙謙君子)有何相通相似?美惡不嫌矛盾乎?

中世紀(jì)西方動物學(xué)者普遍認(rèn)為,狼脖子僵硬,不能轉(zhuǎn)頭,要轉(zhuǎn)只能全身一起轉(zhuǎn),如13世紀(jì)博物學(xué)家僧侶巴特洛邁烏斯·安戈里克斯在《物之屬性》第18卷中曾斷言:“除了五月打雷的時候,狼不可能在一年中的任何一個月中將脖子向后轉(zhuǎn)動?!盵160]21事實上狼脖子是可以轉(zhuǎn)動的,“狼的脖子是直的,人的手是彎的”[78]120,因狼頸粗直轉(zhuǎn)動相對不靈活,民間將頸椎腫脹硬化癥狀俗稱“狼脖子病”,且狼性膽小多疑(狼子野心等詞語屬詞義引申,并非狼之動物本性真性),汪曾祺鮮明述及云:“昆明有狼。我在昆明郊區(qū)看到一些人家的磚墻上用石炭畫了一個一個的白圈,問人:這是干什么?答曰:是防狼的。狼性多疑,它怕中了圈套?!盵161]60狼類常?;仡^是懼怕、提防天敵偷襲,故狼群巡行時走走停停(并非狼脖下有垂肉懸掛導(dǎo)致狼行踉蹌、舉步維艱)、高度警惕?!妒酚洝ぬK秦傳》:“夫以一齊之強,燕猶狼顧而不能支;今以三齊臨燕,其禍必大矣?!?唐)張守節(jié)正義:“狼性怯,走常還顧?!盵143]1691又《漢書·食貨志上》:“失時不雨,民且狼顧。”顏師古注引李奇曰:“狼性怯,走喜還顧。言民見天不雨,今亦恐也。”[24]876在古人看來,狼有情有義、恩怨分明,可謂動物界中之靈獸義獸,民諺云:“狼若回頭,必有緣由。不是報恩,就是報仇?!盵162]160

“《詩》美周公不失其圣,正言狼者?;⑸茢M其前,狼善顧其后,而又其靈智有才,故雖防胡疐尾而能不失其猛,此周大夫之所以譬周公也。”(《埤雅·釋獸·狼》)[22]18與(狼跋指進退兩難)傳統(tǒng)觀點迥異的是,該詞匯該詩旨實為周朝國民緊密結(jié)合狼之謹(jǐn)慎動物習(xí)性特征進行“詩言志”的表達藝術(shù),將狼小心謹(jǐn)慎、顧慮周全的生存本能與周公隱忍為公、忠君體國之君子美德契合無間,類于上古君子“慎獨(閑居獨處時,行為仍然謹(jǐn)慎不茍且)”的高貴品質(zhì)?!抖Y記·中庸》:“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编嵭ⅲ骸吧鳘氄?,慎其間居之所為。”[12]80也符合“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盡心上》)[83]163的儒家王道理想,故《狼跋》鄭玄箋云:“喻周公進則躐其胡,猶始欲攝政,四國流言,辟之而居?xùn)|都也;退則跲其尾,謂后復(fù)成王之位,而老,成王又留之,其如是,圣德無玷缺?!盵156]569由此可見,狼在詩經(jīng)時代尤其是早期中國之藝術(shù)形象頗為高大,評價比較正面,奠定了狼文化的一大基調(diào)。

(二)白狼吉兆:殷周狼瑞與圣王明君之源流稽考

2.白狼狛狼。“矯矯白狼,有道則游。應(yīng)符變質(zhì),乃銜靈鉤?!?《山海經(jīng)圖贊·白狼》)[50]73奉白狼為祥瑞是早期中國原始宗教的民族信仰及典型特征,先民篤信白狼是能帶來福運的精靈瑞獸,如《天中記卷六十·狼》:“白狼。白狼者,金狼精也。商湯為天子,都于亳。有神手牽白狼,口銜金鉤而入湯庭?!蔽鳚h緯書《春秋緯》亦云:“湯帝白狼握禹篆?!卑桌羌窗咨牵蚱浜币?實屬生物學(xué)界的白化癥)上古以為祥瑞?!鞍桌?,王者仁德明哲見”(《瑞應(yīng)圖記》),古人相信天人感應(yīng),白狼之所以出現(xiàn),是象征商湯王的賢明讓瑞兆降臨,應(yīng)驗符命?!渡袝ぶ泻睢份d:“湯率白狼,握禹篆。”相傳商湯都亳時,“有神牽白狼,銜鉤”(皇甫謐《帝王世紀(jì)》)?!般^”指畫圓的工具(即圓規(guī)),神人手牽白狼、口銜靈鉤向商王賀喜,說明商湯言行舉止高度吻合圣王明君道德規(guī)范的至高標(biāo)準(zhǔn),成為臣民躬行研習(xí)的人間典范。

通檢上古可靠史料語料,白狼在殷周盛世、王者仁德時均先后出現(xiàn)過,典載周穆王征伐犬戎時收獲過白狼賀禮,《國語·周語上》:“王不聽,遂征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歸?!?東吳)韋昭注:“白狼、白鹿,犬戎所貢?!盵168]5素有西周一代中興賢王之譽的周宣王亦曾遇白狼吉兆,《宋書·符瑞志》:“白狼,(周)宣王得之而犬戎服?!盵33]479“盤木白狼紛貢毛,龜茲侍子薦蒲萄?!?南宋·陳普《詠史上·光武明帝》)更為重要的是,因白狼在炎黃子孫心目中地位重要,故有直接以白狼命名其氏族者,如漢時西南地區(qū)有邦國即喚“白狼”(屬羌),其首領(lǐng)稱白狼王,白狼國首領(lǐng)唐菆及槃木等部落舉族于永平年間(公元58—75年)歸順漢朝,并向漢明帝獻頌詩三章(《遠夷樂德歌》《遠夷慕德歌》《遠夷懷德歌》),歌頌中央政權(quán)大一統(tǒng)的英明領(lǐng)導(dǎo)、民族和睦,見《東觀漢記》卷十九:“明帝時為益州刺史,移書屬郡,喻以圣德,白狼王等百余國重譯來庭,歌詩三章,酺獻之?!盵169]165歌詞內(nèi)容反映出白狼羌游牧經(jīng)濟生活及向往同中原地區(qū)保持經(jīng)濟、文化聯(lián)系的強烈愿望,是研究西南民族及古代藏緬語族語言的珍貴歷史文獻。白狼族以白狼做標(biāo)識,本質(zhì)為狼圖騰崇拜,古羌族亦有一支名參狼羌,“十三年,武都參狼羌與塞外諸種為寇,殺長吏”(《后漢書·馬援傳》)[32]284,后被隴西太守馬援討降??梢姲桌窃⒁庀槿鸶_\之動物象征在狼文化及中華古史中占有主導(dǎo)地位。

“斜窺小鬼怒雙目,直倚越狼高半胸?!?唐·歐陽炯《題景煥畫應(yīng)天寺壁天王歌》)即使延至中世紀(jì),白狼作為一表征祥瑞的靈異動物也屢有記述,并演繹為朝廷廣施仁義、恩澤天下的盛事慶典,“調(diào)露元年,霧開如日初耀,有白鹿、白狼見”(《新唐書》)[170]433,又“(唐高宗時)袁師年十二喪父母,以孝聞。晝夜負(fù)土為墳。又葬曾祖父母,經(jīng)二十載,其功始畢。有白狼號鳴于墓側(cè),詔旌表其門”[171]271。武周天授二年(公元691年),敦煌百姓陰守忠發(fā)現(xiàn)白狼祥瑞且上表朝廷,受到武則天嘉獎,后興盛成世家大族?!白孀邮刂遥迫螇盐鋵④?、行西州岸頭府折沖、兼充豆盧軍副使?!?《敦煌名族志·陰氏世系》)[172]111近代出土敦煌文獻P.2005《沙洲都督府圖經(jīng)》亦云:“白狼,右大周天授二年得百姓陰守忠稱:‘白狼頻到守忠莊邊,見小兒畜生不傷,其色如雪者?!淌防顭o虧表奏:‘謹(jǐn)檢《瑞應(yīng)圖》云:“王者仁智明忿即至,動準(zhǔn)法度則見?!庇衷疲骸爸苄鯐r白狼見,犬戎服者。”天顯陛下仁智明哲,動準(zhǔn)法度,四夷賓服之征也。又見于陰守忠莊邊者,陰者,臣道,天告臣子并守忠于陛下也?!盵173]43西北地區(qū)陰氏家族通過向朝廷進獻白狼(與五色鳥)祥瑞等,完成了從普通百姓向敦煌望族的政治身份的華麗轉(zhuǎn)變。后于莫高窟的崖面鑿建了大量石窟,其中完整保存著不少唐代時期的壁畫塑像等珍貴資料,對今人研究唐朝社會經(jīng)濟、政治軍事、文化思想等價值不可估量。敦煌莫高窟第321窟北側(cè)即孑遺兩尊白狼塑像(現(xiàn)藏于俄羅斯艾爾米塔斯博物館)[174]326,傳世文獻與出土實物不但印證白狼作為古代祥瑞隱喻的政治功能,也折射出它在陰氏家族發(fā)家史內(nèi)的特殊地位及宗族分量,且作為神獸天獸的嶄新身份進入洞窟佛像承擔(dān)護法護教的宗教職責(zé),表明其已滲入儒道釋等三教九流及華夏各族文化之中,影響深遠。

四、結(jié) 語

“狼者,言萬物可度量,斷萬物,故曰狼?!?《史記·律書》)[143]842公元前5世紀(jì)古希臘智者普羅泰戈拉曾提出“人是萬物的尺度”[175]30這個著名哲學(xué)命題。而早期中國哲人不僅重視人的思維能動性,亦充分肯定天地萬物之存在價值,踐行“狼乃萬物的尺度”這一生態(tài)主張思想,凸顯狼在自然生存法則之卓越地位,強調(diào)狼維護生態(tài)平衡的重要性、必要性,如上古國民已領(lǐng)悟出“人眾則食狼,狼眾則食人”(《淮南子·說山訓(xùn)》)[94]168。人、狼及自然三者之間存在相輔相成、天人合一的辯證關(guān)系。早至兩漢時,法雄在闡析南郡云夢藪澤“多虎狼之暴”害時,正確指明其禍因乃“凡虎狼之在山林,猶人民之居城市。古者至化之世,猛獸不擾,皆由恩信寬澤,仁及飛走。太守雖不德,敢忘斯義。記到,其毀壞檻阱,不得妄捕山林”(《后漢書·法雄傳》)[32]548,此乃當(dāng)?shù)鼐用袢狈θ实麓刃?、濫殺濫捕虎狼所致。有鑒于軸心時代先秦諸子先進前瞻的道德理念與治世實踐,著名歷史學(xué)者湯因比始終堅持“要挽救、解決21世紀(jì)的社會問題,唯有中國孔孟之道(和大乘佛法)”[176]350的精辟論斷,催人警醒。20世紀(jì)末以來,全球開始盛行保護各個民族文化遺產(chǎn)的時尚風(fēng)潮,民族文化成為識別、鑒定、承繼人類賴以生存“民族的根”,對回答“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要到哪里去”三大哲學(xué)終極命題具有示源啟智的指引作用。我們通過解讀以《說文》《爾雅》為代表的元典文本,集中闡釋狼文化意識,深入挖掘狼文化的歷史鏡像、立體群雕、世界圖景,發(fā)現(xiàn)先民創(chuàng)制狼族字詞主要從昂揚剛健的生命書寫、拼搏奮進的尚武表征與祥瑞感恩的倫理敘事等積極入手,從而構(gòu)建了一個生機勃勃、雄風(fēng)烈烈、情義拳拳的狼圖騰世界,給我們提供了翔實確鑿的詞語例證與銳意進取的精神標(biāo)識。正本清源、撥亂反正、兼收并蓄,充分挖掘、汲取、吸收五千多年來的優(yōu)秀文化精粹,為我們貢獻古圣時賢的哲學(xué)智慧、生態(tài)啟示。對此,賈平凹曾深有感觸地說:“正因為狼最具有民間性,宜于我隱喻和象征的需要。懷念狼是懷念著勃發(fā)的生命,懷念著英雄,懷念著世界的平衡?!盵177]245一語中的,于我心有戚戚焉。

【 注 釋 】

①“早期中國”是西方漢學(xué)(Sinology)研究長期形成的一個學(xué)術(shù)范疇,指漢代滅亡之前(公元220年)的中國研究,或是佛教傳入之前的中國研究,這一時期的研究資料和方法均自成體系。以吉德煒(David Keightley)教授于1975年創(chuàng)辦Early China雜志為標(biāo)志,基本確定了“早期中國”學(xué)術(shù)范疇。朱淵清指出:“‘早期中國’不僅是西方漢學(xué)研究長期實踐中形成的一種使用分類,而且是探求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淵的重要實質(zhì)性概念?!?朱淵清.叢書序[M]∥(美)倪德衛(wèi).《竹書紀(jì)年》解謎.魏可欽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1)拙文接受并運用這一表述。

②“元典”有始典、首典、基本之典、正典、大典、寶典等意蘊,由武漢大學(xué)教授馮天瑜首創(chuàng),并指出:“只有那些具有深刻而廣闊的原創(chuàng)性意蘊,又在某一文明民族的歷史上長期發(fā)揮精神支柱作用的書籍可稱之‘元典’?!?馮天瑜.中華元典精神[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2)他將公元前6世紀(jì)到公元2世紀(jì)這一古代中國“軸心時代”最能代表和最富于中華民族“元精神”的典籍如:《詩》《書》《易》《春秋》《論語》《墨子》《孟子》《老子》《莊子》《荀子》等古籍視為中華元典。馮氏這一劃分與“早期中國”概念基本吻合,故拙文接受并運用這一表述。

④楚王指楚靈王,公元前540—前529年在位,是著名的荒淫之君?!逗鬂h書·馬援傳附馬廖》:“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注:“墨子曰:‘楚靈王好細腰,而國多餓人也?!痹摬B(tài)審美遂演繹為后世亡國之兆。

内江市| 曲麻莱县| 黄冈市| 兴海县| 莒南县| 兴和县| 北票市| 玉林市| 科技| 衡南县| 城固县| 永年县| 孙吴县| 汾阳市| 昌图县| 安乡县| 舞阳县| 郴州市| 桐城市| 克东县| 紫云| 谢通门县| 惠水县| 武隆县| 无锡市| 姚安县| 莱芜市| 桃园市| 大冶市| 普洱| 上高县| 都江堰市| 中牟县| 三穗县| 建昌县| 百色市| 海丰县| 通城县| 东山县| 晋江市| 和林格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