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服務學習:高校文科實踐教學的新理念與對策

2022-04-02 00:26:18薛國鳳
教育文化論壇 2022年2期
關鍵詞:服務學習高校

薛國鳳

摘要:實踐教學是高校培養(yǎng)人才的重要路徑之一。當前我國高校文科實踐教學形式多樣化,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借鑒美國服務學習理論指導下的高校專業(yè)學習與社會服務有機結合的實踐教學模式,深刻認識服務學習理論對我國高校文科實踐教學的指導意義和適用性,并在指導理念、目標朝向、實施過程以及效果評價等方面進行積極轉變,將會極大促進高校在新時代人才培養(yǎng)中的切實作為并有助于高校教學質量的內涵提升。

關鍵詞:服務學習;文科實踐教學;高校

中圖分類號:G64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7615(2022)02-0048-07

實踐教學是高校培養(yǎng)人才的重要路徑之一。早在2007年,教育部在《關于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就明文規(guī)定,“列入教學計劃的各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累計學分(學時)人文社科類專業(yè)一般不應少于總學分(學時)的15%”。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的教育方針中,也明確把社會實踐作為培養(yǎng)人的重要途徑之一。2019年,教育部印發(fā)《關于加強和規(guī)范普通本科高校實習管理工作的意見》,特別“鼓勵開展研究性實習”。這些既體現(xiàn)了高校實踐教學發(fā)展的政策要求,也體現(xiàn)了高校深化教學質量過程中進行實踐教學改革的必然性。但綜觀與反思高校文科實踐教學現(xiàn)實,發(fā)現(xiàn)仍存在一些有待解決的問題,需要以新的理念和新的思路進行突破,20世紀中后期興盛起來的美國服務學習理論對此具有一定的啟發(fā)與借鑒意義。

一、美國服務學習理論之于高校文科實踐教學的意義服務學習起源于20世紀前美國的青年志愿者活動,60年代“服務學習”這一術語提出,作為一種制度化思想形成于80年代前后的美國,經(jīng)歷了“進步主義和改造主義、人本主義、制度化”三個發(fā)展階段[1]。目前,服務學習在包括美國、加拿大、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亞、泰國等國家的世界范圍內得到迅速發(fā)展。從美國情況看,服務學習已經(jīng)遍布每一個州,不僅在中小學廣泛開展,在大學教育領域也蓬勃開展且已經(jīng)廣泛運用和滲透到美國高等教育的各門課程之中。服務學習理念主張把學術學習與社會服務整合起來,是一種基于課程的把課堂教學與社會服務有機統(tǒng)一起來的一種實踐教學模式,在人才培養(yǎng)中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參與性、針對性、互動性與互惠性。因此,服務學習對于高校文科實踐教學的推進和改革具有先進的指導意義。

1.服務學習能夠重塑對實踐教學及學習方式的思想認知“學習”是服務學習的第一關鍵詞,美國《國家與社區(qū)服務法案》(1990年)對此也給予認定。服務學習的首要目的不是社會或經(jīng)濟效益,而是學生的專業(yè)知識、能力乃至品性的發(fā)展。所以,服務學習不是簡單化的社會實踐參與,更不是以經(jīng)濟目的為目標而進行的社會活動。服務學習首先是一種有意義的實踐學習方式,是通過服務活動進行學習的方法,“需要有明確而真實的學習目標”[1];服務提供者作為學習者,“對預期要學到什么具有主導權”[2]4。服務學習是促進學生發(fā)展的一種基于實踐并在實踐中進行的教育教學手段。

2.服務學習能夠引發(fā)對實踐教學中學習在地性的重視無論服務學習“在世界上的哪一塊土地上生根,它都帶著當?shù)靥厥獾慕逃?、社區(qū)和文化特色成長”[2]前言1。服務學習本質上是以學校和社區(qū)為基礎的活動,以學生的實踐性學習為宗旨,同時貫穿建設社區(qū)和服務社會之精神。全美體驗式教育協(xié)會所界定的“服務學習”含義中,強調了“學生參與改善社區(qū)居民的福祉或其生活環(huán)境的活動”[3]這一特征。在這個過程中,不僅需要學生去調查社區(qū)的諸如老年人問題、環(huán)境問題、動物保護與照顧、殘障人士的特殊需要、健康生活等真實需要,提出切實可行的服務學習計劃,同時也需要社區(qū)組織、當?shù)卣蚱渌鐣C構給予配合和參與。歸根結底,這是雙方須同時真實付出并能同時實現(xiàn)雙贏的一種學習與支持學習的合作活動。

3.服務學習能夠促動對實踐教學中教與學規(guī)范性的管理服務學習不是想當然地“想做就去做”的隨機性志愿服務,它“必須是真實的服務,而不是學術上的、人造的、表面上的或可有可無的服務,必須以機構管理的方式來進行”[2]62。這種規(guī)范性一方面要求開始服務學習之前必須有專門的機構和專業(yè)人員來指導進行,保證正確的服務學習理念的貫徹和順利進行;另一方面從服務學習的進行過程和效果角度來看,也必須有規(guī)范的制度管理以及調節(jié)、評價機制來應對可能的其他情況。如果服務學習缺少規(guī)范性,就會導致學生在意識和能力準備不足的情況下一窩蜂參與社區(qū)或社會服務,既有可能造成教育和學習效果不佳,也有可能產(chǎn)生其他的負面影響。

二、美國服務學習理論對我國高校文科實踐教學問題解決的適用性1.我國高校文科實踐教學目前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國高校文科實踐教學有課程化實踐教學和非課程化實踐教學兩大類,包括畢業(yè)論文(項目)設計、專業(yè)實習、專業(yè)課上的實踐教學活動,以及課程之外的學科競賽與科技活動、技能訓練、社會調查、假期社會實踐等多種形式,這對開闊大學生視野,豐富大學生思想,加深大學生對專業(yè)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提升探索與創(chuàng)新精神等起著重要的作用。但國家新文科人才培養(yǎng)戰(zhàn)略思想的提出對未來高校文科實踐教學改革提出了新要求,再加上重理論輕實踐的文科教學文化傳統(tǒng)的制約,我國高校文科實踐教學仍然存在諸多問題。這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實踐教學制度設計缺乏系統(tǒng)性,過程性管理和評價要求較為隨意。我國高校在課程體系制度中都安排有各種形式的實踐教學課程,也同步設有教學大綱等教學文件。但從實踐教學自身實踐要求來看,對于這些課程或課程外實踐教學項目的實施,則普遍缺乏明確而詳細的配套制度,比如實踐教學規(guī)范說明會制度、教師指導和能力發(fā)展制度、經(jīng)費制度、評價和交流制度、與校外對接制度等,這種情況會導致實踐教學往往因人而異、因事而異,在不同年度的具體實施中帶有較大隨意性,也使得實踐教學的運行和效果得不到持續(xù)一致的保障。實踐教學育人目標和效果的達成具有不自足性,因此,必須依靠合理系統(tǒng)的制度體系作為質量達成的基本保障。但現(xiàn)實中,這種制度體系不健全所帶來的過程管理和質量評價要求的非科學性與不嚴謹性,導致實踐教學在落實過程中缺乏持續(xù)的水平推進建設并導致育人的長期低效性。

二是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建設缺乏支撐力,教師培訓和資金支持不夠穩(wěn)健。早年有研究指出,影響高校學生實踐教學滿意度的五個公共因子為“教學”“管理”“學校發(fā)展定位”“資源設備”和“后勤服務”[4]143,這些都是與實踐教學支撐資源配置相關的因子。我國高校文科教學重理論輕實踐的傳統(tǒng)等,導致在實踐教學教育資源配置上不充分。比如,作為實踐教學主體的專任教師尤其是課程化專任教師隊伍建設上一直得不到足夠重視,專門課程化教師數(shù)量不足甚至沒有,教師指導制度不健全或者由于分散指導責任到每一位教師而導致責任虛無,教師實踐教學培訓和能力發(fā)展制度欠缺,缺少穩(wěn)定的經(jīng)費支持和激勵機制,基金制度較少建立等。這些折射在師資隊伍方面的問題實際上與學校的育人理念和管理理念直接相關,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實踐教學的切實開展和高質量的效果取得。因此,要想提升實踐教學效果,必須從教育者資源問題的合理解決和資源的合理配置與協(xié)調入手。

三是實踐教學中學生實際參與度低,實踐過程指導和結果反饋不到位。課程化實踐教學主要表現(xiàn)為畢業(yè)論文(項目)設計和專業(yè)實習,學生參與度較高,但專業(yè)實習這一形式受近些年就業(yè)自主性指向影響,學生自主實習情況增多而導致在過程管理和結果分析反饋上出現(xiàn)松散狀態(tài)。專業(yè)課中的實踐教學活動受文化傳統(tǒng)、思想認識、教學時空、經(jīng)費支持、社會合作意愿與教師精力等因素制約,不僅可開展的實踐活動較少且學生的參與也往往蜻蜓點水,教師評價反饋和學生自我學習反思深度不夠,學生的真實表現(xiàn)和創(chuàng)新也缺乏足夠關注。課程外的實踐教學項目或活動,個別學生有深度參與,但學生整體參與受眾面小,而且缺乏持續(xù)的專業(yè)指導和系統(tǒng)性教育,推廣宣傳和價值影響分析不充分,導致育人效果局限性比較明顯。實踐教學作為一種育人形式,應從全體學生成長需要和學習需求出發(fā)來考慮,如果僅有學校和教師的“教”而沒有凸顯學生的“學”和“做”,就達不到預期的育人效果。因此,如何使實踐教學真正成為學生主動參與真實社會生活世界并反思個人成長的教學活動,教育者必須有新的思考方式和實施方式。

四是實踐教學整體設計缺乏多邊共贏理念,合作意識與互動協(xié)作機制有待提升。實踐教學必須依托社會企事業(yè)、組織或機構等來進行,但目前被看作實踐教學發(fā)起者的高校多是基于培養(yǎng)任務的完成向這些實踐單位“單向輸送”或“單向派出”學生,而對實踐單位的需求和問題解決缺少深度了解、溝通和合作設計,這不僅導致實踐單位對實踐教學的接受意愿不強烈,也導致實踐單位對實踐教學的認知偏差并進而影響實踐教學的后續(xù)開展。有研究指出:“短期的參觀實踐對于企業(yè)并沒有太多正面效應,導致企業(yè)對接納師生實踐參觀的積極性與熱情不高;另外,事業(yè)單位……大多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tài)度,導致文科專業(yè)的實踐課程很難開展。”[5]這非常真實地體現(xiàn)了目前普遍存在的問題。因此,高校在設計實踐教學時必須足夠重視這一問題,并要認識到社會企事業(yè)、組織或機構沒有法定義務承擔大學生的實踐教學,所以,應主動站到合作、雙贏、多贏立場上去考慮和設計實踐教學課程、項目或活動。服務學習是解決這一問題的一種可靠理論,其指導下的實踐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變這種情況,既能在促進大學生專業(yè)學習主動性,增強專業(yè)實踐能力,加強社區(qū)責任和公民責任感等方面起到助推作用,也能解決服務對象面臨的一些現(xiàn)實問題,從而在互動互惠中實現(xiàn)雙贏或多贏。

以上問題的存在具有普遍性,有學者將其歸納為觀念認識上重理論輕實踐,實踐實訓基地較少,師資隊伍缺乏,學生對實踐課程缺乏主動性,由于沒有效益導致企事業(yè)單位缺乏相應熱情,管理制度不健全,評價體系不科學等[5];還有學者直接概括為“認識上的偏差、內容上的隨意性、學生參與面窄、實效性差”四大現(xiàn)實問題[6]。在當前高校新發(fā)展要求背景下,僅僅依靠某些形式的改變無助于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只有從理念的深層變革才能真正賦予文科實踐教學以無窮的活力和育人效果的達成。這就要求從文科實踐教學的現(xiàn)代性出發(fā)作進一步認識:實踐教學是一種教學活動,更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活動,已有的諸多實踐教學觀點往往僅從教學完成或學生實踐角度來看,這是比較片面的。實踐教學最大的特點在于“實踐”,而這種實踐作為社會實踐,總是雙邊性或多邊性的,特別是在當今市場經(jīng)濟體制下的雙邊或多邊關系中,互動互惠是基本發(fā)展原則。為此,要想真正搞好文科實踐教學,就要轉變僅僅從“理想中的學生”或“象牙塔中的教學”這一單方面對實踐教學的認識,而可以以指向培養(yǎng)大學生實際社會生活能力提升的“服務學習”理念來認識并改革文科實踐教學。

2.美國服務學習理論對我國高校文科實踐教學問題解決的適用性我國高校文科實踐教學問題的存在,究其根源,既有文科專業(yè)自身的局限所在,也受制于對文科實踐教學本身的認識。如果說高校文科旨在涵養(yǎng)人的精神,弘揚優(yōu)秀文化,探討對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認識并解決社會問題,那么這種培養(yǎng)的確需要更多的文獻閱讀與大腦思辨,但人文社會科學也并不完全是“搖椅上的玄想”,對社會問題的洞察與洞見均要來自對實踐的深切體驗與了解。因此,如果認為文科實踐教學就是一種簡單的活動體驗,或者是用社會事實證明某種專業(yè)理論存在的一個過程,就顯得十分偏差。此外,實踐教學能夠有效地開展,還與其作為一種教學所指向的人的培養(yǎng)目標直接相關。在實踐教學中,學生是被看作灌輸?shù)娜萜骰虻却唤虒У摹盁o知”對象,還是社會中獨立存在的且以后亦需要獨立承擔社會責任的個體人,這一認知直接決定著開展實踐教學的方式、內容與評價等。具體而言,能夠打破對高校學生社會實踐與社會服務活動的傳統(tǒng)局限性認識,架構起學生學習與社會實踐和服務活動之間新的密切關系理解的服務學習理論,在指導我國文科實踐教學改革的適用性上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促進高校文科實踐教學與現(xiàn)實生活世界的緊密聯(lián)系,實現(xiàn)教育對生活的回歸。在斯蒂文·恩蓋(Steven Sek-yum Ngai)教授看來,服務學習是消除真實世界與學術學習之間割裂狀態(tài)并在二者之間搭建起關系的“基本教育學機制”,“為學生提供了把不同學術研究與個人目標相聯(lián)系并把其所學應用到真實世界環(huán)境中的機會”[7]。所以,服務學習的開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強高校文科實踐教學內容與學生周圍所接觸到的實際生活的相關性,促進學生對社會多種職業(yè)的了解并為實現(xiàn)就業(yè)提供準備性助力,這是為學生成長以及為真正了解社會并成為有益于社會發(fā)展的合格成員提供的基礎性教育訓練。

二是促進社會利益集團在獲得自身收益前提下更加關注青年大學生的成長,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大教育”。美國學者博羅因(David D.Blouin)等人研究后認為,美國的一些服務學習項目已經(jīng)打破“鎮(zhèn)袍”割裂狀態(tài),不僅學生在社區(qū)中所學已經(jīng)超越大學圍墻之學,同時社區(qū)認識也發(fā)現(xiàn)“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適合大學的一些像學校與社區(qū)缺乏聯(lián)系的陳規(guī)做法”,“但也只有一小部分比例的學生能進入社區(qū)。因此應該讓服務學習者走進社區(qū)并去交流其所做,在與家庭與兒童互動中去展示大學與社區(qū)不同的方面”[8]。服務學習的踐行,可以改變社區(qū)與社會各利益集團對大學及大學生學習的觀念,改變對學校教育的漠視、忽視甚至隔離的狀況,更加有責任感地參與到青年大學生的發(fā)展中去,在場所、組織、制度等方面積極接受服務學習者,使自身成為一個利益獲得者同時也真正對青年大學生的發(fā)展有所助力。

三是促進高校文科實踐教學作為教育途徑在實現(xiàn)學生成為“社會人”目標上的真正達成。高校的根本職能是培養(yǎng)人,服務學習與一般援助性或公益志愿性服務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服務學習是以學生學習和發(fā)展作為最終目的,在高校文科實踐教學中之所以強調服務學習,是因為這是一種非常有利于學生發(fā)展和人才培養(yǎng)的教與學方法??梢哉f,無論學生在服務學習中體驗到的是專業(yè)理論的作用還是綜合知識的妙處,是情感上的喜悅美好還是沮喪憤怒等,都有助于學生的認知調整與反思成長。服務學習在促進學生深化、運用與反思專業(yè)知識,真實了解社會并參與社會生活,提升人際交流溝通技能或公民責任感,了解與反思自身作為學生或公民的權利義務,以及增進批判性思維能力或領導力乃至自信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三、服務學習理念導引我國高校文科實踐教學發(fā)展的對策斯蒂文教授所作的香港地區(qū)大學服務學習項目研究顯示,至少有59%的學生參與者來自文科領域,主要包括“藝術(23%)、社會科學(22%)、商業(yè)管理(7%)和教育(7%)”[7]。這一數(shù)據(jù)能夠說明服務學習在促進文科實踐教學方面具有很好的適用性。為此,我國高??梢灾鲃訉W習和借鑒服務學習理論基本思想,以更加積極的態(tài)度、行動執(zhí)行力和創(chuàng)新力推進這一理論指導下的文科實踐教學改革。

1.轉變文科實踐教學指導理念:從“知識學習”走向“服務學習”傳統(tǒng)的高校三大職能是教學、科研與社會服務,這三大職能的實現(xiàn)都應聚焦于學生面對真實世界并在真實世界中獲得發(fā)展。就服務學習而言,不是不再強調大學生專業(yè)知識與能力的發(fā)展,而是注重在與社會真實生活與場景的互動中,進行真實性任務的學習,并在與所服務的社會機構、團體或個人的互惠雙贏中獲得發(fā)展。中國青年政治學院近十年來開設的服務學習課程是很好的嘗試,旨在促進“學生利用在學校學習到的知識服務社會,并通過教師帶領和督導,在服務中學習和反省既有知識”[2]中文版序3。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新聞傳播專業(yè)多年來堅持進行的大型社會實踐教學活動“行走的新聞”也是一個很好的例子[9]。筆者也曾在課程教學中結合專業(yè)特點,以服務學習理念為指導,組建了組織化和制度化的“教學助手團”公益服務項目。這一項目主要是招募大學生作為志愿者,以助手身份協(xié)助學校所在地的中小學開展教學或管理方面的專業(yè)服務活動,要求學生在提供助手服務之前先行學習相關知識并做好專業(yè)準備,服務過程中做好過程性記錄并隨時保持對助手活動的反思,完成助手任務后要撰寫總結性匯報并全面反思,同時還組織所有助手參加集體的經(jīng)驗交流與研討活動。事實證明,學生和學校在此項目中獲得雙贏,學生真正實現(xiàn)了專業(y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專業(yè)知識認知、社會認知、人際交往、問題解決、社會參與意識合作能力等得到提升,中小學校作為被服務對象也從中受益。

2.轉變文科實踐教學目標朝向:從“單一化”走向“綜合化”實踐教學不僅是鍛煉大學生的專業(y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更是培養(yǎng)一名社會發(fā)展所需要的“全面發(fā)展”的人的重要途徑。文科實踐教學中長期以來的,將專業(yè)理論應用于實踐或用實踐驗證專業(yè)理論的單一化指導思想,不能充分滿足現(xiàn)代大學生的培養(yǎng)要求,特別是當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僅有書本理論知識、實際能力薄弱,綜合素質不高,特別是社會責任感不強”[9]的時候,實踐教學更有必要重新反思,建立起以促進學生“全人化”發(fā)展的綜合性與多元化發(fā)展目標。服務學習作為一種理論或一種方式,恰可以充分賦予文科實踐教學以更生動的圖景和對大學生的發(fā)展意義,它不僅僅有助于大學生獲得一般專業(yè)知識與技能,更有助于促進作為一個人的完整的知情意行能力,在大學生實踐知識、實踐理性、實踐策略、實踐智慧,以及專業(yè)認同、職業(yè)認同、自我認同、社會認同等方面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為此,服務學習理念導引下的文科實踐教學,必須首先從學習服務學習理念,厘清文科實踐教學對人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意義入手,思考并制訂出切合大學生發(fā)展的多元且真實的立體性和綜合化的目標,把“對學生的培養(yǎng)”和“對負責任的、有能力的公民”的培養(yǎng)整合起來;其次是通過有效的培訓、研討、指導等,把大學生日常課程教學與其他教育事務和服務學習目標的實現(xiàn)緊密結合起來。目標是行動的指南,有了更為明晰、具體、完整且富有引導力的目標,文科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才能更具有針對性、可操作性與可實現(xiàn)性。

3.轉變文科實踐教學實施過程:從“松散型”走向“緊密型”當前文科實踐教學的“松散型”狀態(tài)不利于教育效果的達成。這種“松散型”表現(xiàn)為實踐教學主要作為一個獨立或孤立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被執(zhí)行,而不是貫穿于大學教育的整個教學過程與學生的學習過程來進行。畢業(yè)論文(項目)設計缺少田野調查和真實問題把握與解決,專業(yè)實習時間有限且分散實習或項目活動缺少過程監(jiān)控,效果達不到預期;實踐基地的合作缺乏深入性;甚至實踐教學本身缺乏理論支持而表現(xiàn)出諸多的隨意性,甚至出現(xiàn)走過場情況。為此,要向服務學習導引的“緊密型”實踐教學發(fā)展。這是因為服務學習本質上是“以一種結構性的方式把課堂內容、文獻及技能與社區(qū)需要相連接”,并能促使學生“每個個體得到成長”并“增進對公共事務的參與”,也能“體驗成功”“培養(yǎng)領導力”“更深入地理解自身、所在社區(qū)和社會”[10]9。具體而言,這有兩方面事情要做:一是把文科實踐教學和大學生各個學期、各門課程的學習結合起來,加強課程化與非課程化實踐教學的配套設計與管理,在以往“定期集中化”專項實踐教學基礎上,加強“非定期的日?;睂嵺`教學,使之成為一個全過程、全方位、序列化的實踐教學體系;二是文科實踐教學必須與日常生活緊密結合,實踐教學要真正走進日常生活,讓學生真正參與到鮮活的日常生活場景中去,并在真實社區(qū)與社會生活中體驗與學習用學術的、社交的或個人層面的技能去改善社區(qū)與社會。正是在這種以服務學習導引下的緊密型實踐教學中,學生在大學四年里才可以通過各種豐富多樣的實踐教學活動或項目隨時與社會保持密切的互動互惠聯(lián)系,在加強對社區(qū)與社會服務的同時,擴展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增強社會理解,提升公民意識和生活實踐能力。

4.轉變文科實踐教學效果評價:從“隨意化”走向“科學化”目前實踐教學的評價方法已運用自我評價法、專家評價法、領導評價法、學生評價法、教師評價法、目標評價法、過程評價法等多種方法,但由于現(xiàn)實中實踐教學指導理論欠缺、目標單一、實踐系統(tǒng)性不強等原因,多數(shù)實踐教學的考評體系也缺乏科學性,指導教師多基于學生的自我實踐報告進行量化分數(shù)或等級考核,過程性考評方式和手段運用較少或缺失,對學生實踐前狀況和實踐后的發(fā)展情況缺乏比較性評價與反思,學生在實踐中的表現(xiàn)和質量尚未真正被評價。在某些情況下,由于所開展的實踐教學和作為實踐教學承接主體的校外單位的自身內在關系并不十分密切,導致校外評價出現(xiàn)虛空現(xiàn)象。這些對新時代背景下社會發(fā)展所要求的創(chuàng)新性人才培養(yǎng)起不到應有作用。服務學習理念導引下的文科實踐教學,從一開始就可以擺脫這些盲目性和隨意化。服務學習理念不僅注重進展監(jiān)控,更注重參與者在服務學習過程中以及之后的主動反思,實現(xiàn)感性體驗和理性思考方面的深入結合。有研究者指出,在服務學習實踐過程中,“教師可以選擇多樣化的形式開展反思活動”,此外教師還可以“采用學生日記、研究報告、案例分析、課堂討論等不同形式”[11]。服務學習理念本身并不排斥傳統(tǒng)的評價方法,認為測驗、報告、研究論文等傳統(tǒng)方式依然可以使用,但也可以使用其他任何可能的方式,比如問卷調查、學生展示或反思作品、接受服務者的評語,甚至與相關者的交談與討論都可以作為評價方式。之所以采用寬容多元的評價方式,是因為服務學習的評價不在于方式如何,而在于使用合適的方式聚焦在有關“學生的學習、服務的影響效果和服務學習過程”[10]49的內在質量評價上。這才是重點,這樣的評價才能保證服務學習對于學生發(fā)展和社區(qū)需要的根本價值和意義所在。在我國高校開展服務學習,必須首先轉變評價理念,學會更加關注學生的發(fā)展本身而非“事情本身做與否”,另外也要掌握相應的過程監(jiān)控和指導以及引導學生反思的技能,把學生主動評價與管理指導以融合性方式結合起來。

四、結語

服務學習將學生學習的場所由課堂、教室拓展到社會,并借助于社會服務活動的參與,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應用所學的新知識與新技能?!胺諏W習的美妙之處在于其效果真實而具體”[10]3。美國CC(Campus Compact)國家組織在2008年的調查報告顯示,作為其成員國的1 100所大學和學院中,有98%都為學生提供了服務學習課程[8]。這一數(shù)據(jù)帶給我們的積極啟示就是,服務學習正成為美國高校積極采取的認為對學生發(fā)展最有利的教育學方法,服務學習不僅使教育本身變得切合實際,更重要的是所培養(yǎng)的學生將會在社會生活中獲得更切合的生存與發(fā)展能力。我國也有學者指出,“服務學習在推動中國的教育改革進程方面具有很大的潛在作用”,“中國可以嘗試利用服務學習來推動教學和課程的改革”[12]。因此,將服務學習理念貫徹到我國高校人才培養(yǎng)中,既會極大促進對學生真實發(fā)展所需的關注,也會極大促進高校在人才培養(yǎng)中的切實作為,進而有助于高校質量的真正提升。

參考文獻:

[1]張華.論“服務學習”[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7(5A):1-8.

[2]TIMOTHY K S,DWIGHT E G J,NADINNE I C.服務學習:先驅們對起源、實踐與未來的反思[M].童小軍,顧新,覃韶芬,等譯.北京:知識產(chǎn)權出版社,2013.

[3]吳波.服務學習教學法的一次行動探索[J].教育學術月刊,2020(1):95-105.

[4]吳國英.高校人文社科專業(yè)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10.

[5]劉洋,姜義穎.高等院校文科專業(yè)實踐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研究[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6(11):101-105.

[6]李宏偉,張會明,王明東.地方本科院校文科實踐教學改革初探[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0(13):159-160.

[7]STEVEN S N.Service-learning,Personal Development,and Social Commitment:a Case Study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 Hong Kong[J].Adolescence,2006(41):165-176.

[8]DAVID D B,EVELYN M P.Whom Does Service Learning Really Serve?Community-Based Organizations' Perspectives on Service Learning[J].Teaching Sociology,2009,37(4):120-135.

[9]許為民,劉建民,李成剛,等.服務性學習理論的一個中國案例——“行走的新聞”教學活動分析[J].中國高教研究,2009(12):79-81.

[10]凱瑟琳·伯杰·科.服務學習指導大全[M].益公益交流中心,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

[11]王蓉.學會反思:美國高校服務學習的實踐與啟示[J].黑龍江高教研究,2020(3):90-94.

[12]陳士忠,魏宿玢.美國高校服務學習的啟示[J].高教論壇,2019(10):110-115.

Abstract:Practice teaching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ways to train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lthough the practice forms of liberal arts practic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have been diversified,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that need to be solved urgently. By learning from the practice teaching mode of the combination of professional learning and social service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American service learning concept, deeply understanding the guiding significance and applicability of service learning theory to the practice teaching of liberal ar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and guid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liberal arts practice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erms of guiding philosophy, goal orientation,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nd effect evaluation, we will greatly promote the practical work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and contribute to the concret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quali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service learning; liberal arts practice teach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責任編輯:楊波)

猜你喜歡
服務學習高校
地方高校社區(qū)志愿服務一體化實踐路徑創(chuàng)新問題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眾平臺傳播效果的幾點思考
新聞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 20:24:04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考試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28:06
試論高校黨建工作中的黨史教育
大學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14:28
學研產(chǎn)模式下的醫(yī)藥英語人才培養(yǎng)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7:49
高校創(chuàng)新型人才培養(yǎng)制度的建設與思考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0:56:58
高??蒲袆?chuàng)新團隊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科技視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14:21
簡析美國高校服務學習課程及其實施
基于項目化管理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探析
從美國服務學習看我國商務英語專業(yè)學生的實訓設計與改革
安远县| 泰和县| 乐都县| 沧州市| 泸水县| 阿合奇县| 古浪县| 禄丰县| 九江市| 石泉县| 柳林县| 思茅市| 富宁县| 丁青县| 松原市| 南川市| 平武县| 天等县| 青田县| 天峻县| 泊头市| 嘉义县| 若尔盖县| 新蔡县| 洪江市| 当阳市| 古交市| 阿克苏市| 陆河县| 嘉定区| 从江县| 海盐县| 利川市| 申扎县| 固镇县| 虞城县| 渭源县| 新竹市| 轮台县| 瓮安县| 白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