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念 戴波妮 竺麗英
摘要:基于STEM理念,利用簡單易得的檸檬、西瓜、礦泉水瓶等材料,通過對電流、電壓等影響因素的探究活動,設計了一套新穎有趣、環(huán)保美觀的熊貓水果電池定時裝置,有助于強化學生對原電池的形成條件、電能與其他能量之間的轉化等科學知識的理解,促進科學、技術、數(shù)學、工程、藝術等學科領域之間的融合,提升創(chuàng)新設計思維。
關鍵詞:STEM教育;水果電池;實驗改進
文章編號:1008-0546(2022)04x-0086-03
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22.04x.024
STEM教育是綜合運用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數(shù)學(Mathematics)等學科領域的相關知識,順利解決真實性任務的一種新
型教育范式[1],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批判性思維、信息技術能力等未來社會必備的技能,已成為世界各國教育領域發(fā)展的重要戰(zhàn)略[2,3]。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也極為重視STEM教育的實踐,探索STEM教育應用模式,積極開展STEM課程整合、學科融合以及創(chuàng)客教育的相關研究[4]?;趯W科特色,開發(fā)設計多學科融合的STEM實驗項目,促進不同學科知識的整合與創(chuàng)新,是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跨學科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5]。
水果電池貼近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結構簡單,操作簡便,趣味性強,融合了氧化還原、原電池的形成條件、能量轉化、電路連接等多種科學知識與原理,不僅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其對電化學相關內容的理解,還能有效促進學科內部,以及科學與社會生活、數(shù)學、技術等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6],是國內中小學科學教材中常見的素材[7,8]。
研究利用身邊的材料,基于電化學的相關原理,制作了名為熊貓鐘的一套水果電池STEM作品,現(xiàn)將設計原理、用品材料、過程方法及實驗效果介紹如下。
一、設計原理
一寸光陰一寸金,珍惜時間是人們一直提倡的理念,基于此,研究設計了熊貓鐘水果電池定時裝置。裝置分為3個部分:水果電池、熊貓計時器外殼和定時漏斗,如圖1。該裝置以水果電池作為電源,發(fā)聲器作為發(fā)聲裝置,定時漏斗向刻度容器中加入白醋,當1分鐘時,容器中的液面上升到既定高度,導線A、B與白醋接觸,等效于開關閉合,整個裝置形成閉合回路,鬧鈴響起,達到定時提醒的效果,具體成品如圖2。
二、裝置的材料、用品
1.水果電池材料、用品
鎂條4片、銅片4片、檸檬1個、白醋1袋、小瓶蓋4個、長方體透明容器1個、濾紙4張、橡皮筋4根、導線、萬用表。
2.熊貓計時器及電池的外殼材料、用品半個西瓜皮、發(fā)聲器1個(額定電壓1.5V~4V,額定電流2mA)、黑色卡紙1張、泡沫板1個、白色水粉顏料、剪刀、固體膠。
3.定時漏斗材料、用品
礦泉水瓶1個、記號筆1支、剪刀、雙面膠。三、裝置搭建1.水果電池的條件探究及搭建水果電池是整個作品的核心部位,文獻發(fā)現(xiàn),要使發(fā)聲片等電子元件正常工作,需要同時達到額定電壓和額定電流,并且電解質溶液、電極種類、電池連接方式、電極接觸面積等因素對水果電池的電動勢都有一定的影響[9-11]。采取單因素研究實驗法,對電極種類、電解質溶液和電池連接方式這3個變量進行實驗探究,以確定水果電池的最佳條件。
(1)電極的選擇
根據(jù)非標準電極電勢的計算公式E=φ正-φ負,正負兩極的電極電勢差越大,電動勢就越大,結合已有文獻,選取活潑性相差較大的4對電極作為探究對象,分別是:Zn-C、Zn-Cu、Mg-C、Mg-Cu。
考慮到電極間距越小,電動勢越大,因此用濾紙隔開兩電極,使得兩電極間距盡量小,并且不會因兩電極過度貼近而造成短路。將濾紙片剪成長方形,使其略大于銅片與鎂條,依次疊放鎂條、濾紙、銅片,用橡皮筋捆綁固定,制成1個Mg-Cu電極,將其插入檸檬汁,深度為3cm(室溫下)。用萬用表在室溫下分別測量電壓與電流,重復3次,取平均值。同理,測得Zn-C、Zn-Cu、Mg-C電極工作時的電壓、電流數(shù)據(jù),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不同電極組成的水果電池電壓電流不同,其中Mg-C電極產生的電壓最高,為1.715V,Mg-Cu電極產生的電流最大,為10.4mA。由于碳棒呈圓柱體,Mg條呈長方形,制作電極對時,濾紙很難貼合,操作不易,因此,研究選擇Mg-Cu電極。
(2)電解質溶液的選擇
中的氫離子屬于方程中的氧化態(tài),因此水果的酸度越大,電池的電動勢越大。也有研究指出水果電池的電壓和電流不僅和水果自身的pH有關,還與其自身的細胞結構(細胞壁、細胞膜、細胞核、胞間連絲等)、所含內容物(果酸、糖分等)以及能量分子(ATP)利用有關。由相關文獻可得,檸檬汁的pH較小,香蕉對于能量分子(ATP)利用率較高,香蕉泥損壞的細胞結構不會抑制水果電池的電壓和電流[12-14]。因此,選取檸檬汁、香蕉、香蕉泥作為研究對象,探究水果種類及狀態(tài)對電池的電壓電流的影響。
如前操作制作3個相同的Mg-Cu電極,將其分別插入檸檬汁、香蕉、香蕉泥中,深度均為3cm,測量電池的電壓和電流,結果如表2。
由表2可知,相同條件下,檸檬汁為電解質的電池產生的電壓電流均最大,分別為1.487V、10.4mA;而泥狀的香蕉比完好的香蕉在電壓電流值上都更大一些。在影響水果電池電壓、電流的因素中,水果的pH對電壓、電流的影響較大,故選擇檸檬汁為電解質溶液。
(3)連接方式的選定
根據(jù)電路連接的原理,并聯(lián)有利于增大電流,串聯(lián)有利于增大電壓,采用既并聯(lián)又串聯(lián)的方式,電壓、電流都能有所增強。因此,分別采用串聯(lián)、并聯(lián)、串并聯(lián)結合三種方式探究最佳的連接方式,電極為Mg-Cu,電解質溶液是檸檬汁,插入深度3cm,改變電池電路連接方式,測得結果見表3。
由表3可知,將2個水果電池串聯(lián),總電壓(2.956V)約為1個水果電池電壓的2.0倍,總電流(13.4mA)約為1個水果電池電流的1.3倍;將2個水果電池并聯(lián),總電壓(1.549V)約為1個水果電池電壓的1.0倍,總電流(18.0mA)約為1個水果電池電流的1.7倍;而3個水果電池串聯(lián)再并聯(lián)的連接方式總電壓(4.683V)約為1個水果電池電壓的3.1倍,總電流(19.1mA)約為1個水果電池電流的1.8倍??梢?,串聯(lián)對電壓的增強效果優(yōu)于并聯(lián)對電流的增強效果。根據(jù)發(fā)聲器的要求(額定電壓1.5V~4V,額定電流2mA),同時考慮到制作中并聯(lián)導線連接的復雜性,最終確定電路連接方式為4個水果電池串聯(lián)。
(4)水果電池的搭建
經(jīng)過實驗探究,確定水果電池的電極材料為Mg和Cu,檸檬汁為電解質溶液,同時采用4個電池串聯(lián)的形式,搭建步驟如下:首先,按上述方法制作4個Mg-Cu電極,分別放置在4個小瓶蓋中,用導線串聯(lián)電極,由于檸檬汁與電極反應比較劇烈、迅速,因此在作品運行時才向瓶蓋中加入檸檬汁。接著,銅片連接發(fā)聲器的正極,發(fā)聲器負極端連接導線A,導線A的另一端固定在刻度容器的底部,鎂片連接導線B的一端,另一端放入刻度容器中,高度待定,如圖3。
2.計時器及電池外殼的制作
完成核心部位后,為了使裝置更加美觀、具有藝術性,設計了熊貓鐘外殼。將半個西瓜皮用水粉顏料涂白,在頂部鏤出一個小洞,用于承接漏斗口,在西瓜上方對稱兩處切一個小口,用于安裝熊貓耳朵,在熊貓的左耳處固定發(fā)聲器,并用黑色卡紙制作熊貓的五官,最后將水果電池裝置放在泡沫板上,蓋上熊貓鐘外殼。
3.定時漏斗的制作
裝置美化完成后,為水果電池裝置增加1分鐘的定時功能。用一個長方體透明容器作為刻度容器,將礦泉水瓶對半切開,頭部呈漏斗狀作為定時漏斗,在瓶蓋中心鏤出一個小洞,擰緊瓶蓋,往定時漏斗中灌入白醋,使白醋滴入刻度容器中,標記1分鐘時容器中液面的高度位置為“1”,并將導線B另一端安置在“1”的高度位置,即當液面到達此高度時,導線A、白醋、導線B三者連接形成通路。
四、操作及評價
檸檬去皮、榨汁,倒入放置電極的4個瓶蓋中,使濾紙完全浸透濕潤。如圖2搭建裝置,將漏斗倒扣在熊貓頂端(注意漏斗口下方正對刻度容器的中心),向漏斗中倒入適量白醋,當白醋滴入刻度容器時,開始計時。刻度容器中液面到達導線固定高度時,形成通路,發(fā)聲器音樂響起,此刻時間為1分鐘。實驗結束后,及時解開電極片,清洗瓶蓋、刻度容器和電極片,擦干,可存放至下次計時使用。
本裝置從珍惜時間的角度切入,探究了不同電極、水果種類及狀態(tài)、連接方式等因素對水果電池電壓、電流的影響,并基于實驗數(shù)據(jù),選擇相應功率的電能裝置,設計了熊貓計時器,充分體現(xiàn)了STEM教育的理念。作品將電能轉換為聲能,利用溶液上升到一定高度自動形成閉合回路,觸發(fā)定時功能,設計精巧絕妙,富有創(chuàng)意;以西瓜皮、礦泉水瓶、瓶蓋、泡沫板等為原材料,選材新穎獨特,綠色環(huán)保;采用“熊貓”的形象包裝作品的外觀,造型美觀,又極具中國特色,體現(xiàn)了藝術與工程、技術的融合之美。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檸檬汁酸性較強,Mg-Cu電極活潑性差距大,化學反應劇烈,鎂片消耗較快,因此,反應時間不宜過長,實驗結束后應立即清洗電極片。
參考文獻
[1]蔡慧英,顧小清.設計學習技術支持STEM課堂教學的案例分析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6,37(3):93-100.
[2]宋怡,紀慧.非正式教育中STEM教育的實踐與思考——以美國EcyberMission科學競賽為例[J].化學教育(中英文),2017,38(23):58-61.
[3]金慧,胡盈瀅.以STEM教育創(chuàng)新引領教育未來——美國《STEM2026:STEM教育創(chuàng)新愿景》報告的解讀與啟示[J].遠程教育雜志,2017,35(1):17-25.
[4]秦瑾若,傅鋼善.STEM教育:基于真實問題情景的跨學科式教育[J].中國電化教育,2017(4):67-74.
[5]趙慧臣,張娜鈺,馬佳雯.STEM教育跨學科學習共同體:促進學習方式變革[J].開放教育研究,2020,26(3):91-98.
[6]李佳佳,張拴,唐于平,郭惠,等.基于本科生科研意識培養(yǎng)的教學設計——以“原電池的原理及應用”為例[J].化學教育(中英文),2019,40(24):29-33.
[7]朱清時.義務教育教科書(科學八年級上冊)[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4:143-144.
[8]王祖浩.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必修2[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4:42.
[9]王萍.測定水果電池的電動勢和內阻的實驗探究[J].教育與裝備研究,2017,33(9):71-73.
[10]鮑甜,嚴文法.水果電池實驗改進研究[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8(11):45-47.
[11]于俊亭.水果汁電池的實驗研究[J].實驗教學與儀器,
2014,31(1):30-31.
[12]王冠雄.水果電池中水果性質對開路電壓和短路電流的影響[J].當代化工研究,2017(7):48-49.
[13]盧帥宇.水果電池性能的實驗探究[J].湖南中學物理,2016,31(3):67,30.
[14]魏慶蓉.高中物理課堂小實驗的教學設計與實踐[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04:5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