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勁
上世紀初,新文化運動與白話文創(chuàng)作幾乎同步出現(xiàn)、發(fā)展,內里充滿蓬勃的理性力量和革新的訴求。在那個風云疾卷的大動蕩日子里,中國作家、編輯和出版家,依勢而動,表現(xiàn)出強烈的責任感和歷史感,完成了中國新文學歷史的首次建構。
1916年,具有很大影響力的《新青年》雜志編輯部遷到北京,和北京大學成為新文化運動與白話文創(chuàng)作的主要陣地。1919年5月4日前夕,陳獨秀在其主編的《新青年》刊載文章,提倡民主與科學(“德先生”與“賽先生”),批判封建文化,傳播馬克思主義思想;以胡適為代表的溫和派,支持白話文運動,主張以實用主義代替儒家學說。以上為新文化運動濫觴。
1923年10月,胡適給高一涵等寫信,他說:
二十五年來,只有三個雜志可代表三個時代,可以說是創(chuàng)造了三個新時代:一是《時務報》,一是《新民叢報》,一是《新青年》。
1936年,在給上海亞東圖書館重印《新青年》雜志的題詞中,胡適再次肯定:
《新青年》是中國文學史和思想史上劃分一個時代的刊物,最近二十年中的文學運動和思想改革,差不多都是從這個刊物出發(fā)的。
1918年開始,《新青年》的主持人陳獨秀和李大釗等在北京創(chuàng)辦《每周評論》;毛澤東在湖南主編出版了《湘江評論》;孫中山領導的革命黨人在上海出版《建設》和《星期評論》;梁啟超、張君勱等組織的新學會,出版了《解放與改造》;瞿秋白等在北京創(chuàng)辦《新社會》;北京國民社、新潮社也分別出版《國民》和《新潮》。同時,北京《晨報》《國民公報》、上海《時事新報》《民國日報》等報紙,也出版支持新文化運動的副刊。這個時期各地涌現(xiàn) 500種左右新報刊,在中國報刊界形成了一個反帝反封建的思想斗爭熱潮。
這些報刊在以下幾個方面表現(xiàn)了它們的歷史作為:一,開展各種思想觀點的自由討論, 實現(xiàn)百家爭鳴;二,發(fā)揚中國報刊重視政論的傳統(tǒng),發(fā)揮政論的公共輿論功能;三,提倡白話文,確立了白話文在報刊上的主導地位;四,改革副刊,把副刊辦成介紹新知識、傳播新思想的園地;五,報刊文體的創(chuàng)新,“隨感錄”“新聞述評“等是最受讀者歡迎的新的文體;六,新式標點符號開始在報刊上使用。
編輯、出版家、翻譯家趙家璧(1908 -1997),初入上海良友圖書出版公司就因主編出版《一角叢書》而聲名鵲起。此刻,身為良友圖書出版公司負責人的他深刻感知這場文學變革的價值、分量與珍貴,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他與同好魯迅、徐志摩、鄭伯奇、阿英、施蟄存、曹靖華、郁達夫、巴金、傅東華、耿濟之等反復磋商、籌劃,終于創(chuàng)意并主編10卷本的《中國新文學大系》。
當時年僅27歲的趙家璧動用他的各種資源,東奔西走,南來北往,不揣冒昧,上門拜訪。
1934年,趙家璧來到中央研究院找到蔡元培先生,他向先生介紹了《中國新文學大系》的規(guī)劃和編選者名單后,蔡元培先生說:“這樣一部有系統(tǒng)的大結集,早應有人做了,現(xiàn)在良友公司來編輯出版,很好?!壁w家璧對文學的見地、酷愛和執(zhí)著,感動了蔡元培先生,終于同意為大系作總序。
同年夏天,蔡先生從青島寄來了長達7000字的《新文學大系總序》,趙家璧將其手稿與十位編選者的編選感想,及葉圣陶、林語堂、冰心等名人為大系的題詞,一起編了一本《大系樣本》,向社會上廣為發(fā)送、宣傳廣告、征求訂戶。
在蔡元培先生的啟示下,趙家璧向許多朋友和翻譯家們請教后,趙家璧決定請胡適編《建設理論集》,鄭振鐸編《文學論爭集》,茅盾編《小說一集》,魯迅編《小說二集》,鄭伯奇編《小說三集》,周作人編《散文一集》,郁達夫編《散文二集》,朱自清編《詩集》,洪深編《戲劇集》,阿英編《史料索引》。并請他們撰寫分卷導言,都獲得成功?!洞笙怠吠瓿闪藥缀跏恰巴昝馈钡摹敖巧钆洹?。
披肝瀝膽,矻矻終日,窮工極變。
《建設理論集》 《文學論爭集》和《史料·索引》選編近200篇理論文章,系統(tǒng)地反映了新文學運動和新文學理論建設從無到有、初步確立的歷史過程。編選創(chuàng)作成果的7卷,共收小說81家的153篇作品,散文33家的202篇作品,新詩59家的441首詩作,話劇18家的18個劇本。其中不少篇什是對新文學的創(chuàng)建起了積極作用和膾炙人口的名作,其他的也大多在思想或藝術上有一定的代表性。
《中國新文學大系(1917-1927)》,1935年由上海良友圖書印刷公司隆重印行。
煌煌十大卷,樹立了中國文學、編輯、出版史上的一個里程碑,產生了難以估量的影響。它不僅是文化積累,還是開創(chuàng)時代風氣、引領思想潮流的“大書”。成功的編輯出版事業(yè),必須在思想革新或文化創(chuàng)造方面有所建樹,這樣的成功先例不能說絕無僅有,但也并非俯拾皆是。
“詩成半醉正陶然,更用如椽大筆抄?!壁w家璧作為編輯出版大家的眼見,膽識、胸襟、氣魄,可見一斑。他如椽大筆寫歷史,贏得金牌編輯之稱。
作為近代史上最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蔡元培先生,在《中國新文學大系》總序中,開宗明義:
歐洲近代文化,都是從復興時代演出,而這個時代所復興的,為希臘羅馬的文化;是人所公認的。我國周季文化,可與希臘羅馬比擬,也經過一個煩瑣的哲學時期,于歐洲中古時代相埒,非有一種復興運動,不能振發(fā)起衰;五四運動的新文學運動,就是復興的開始。歐洲文化,不外乎科學與美術;自純粹的科學:理,化,地質,生物等等以外,實業(yè)的發(fā)達,社會的組織,無一不以科學為基本,均得以廣義的科學包括他們。狹義的美術:建筑,雕刻,繪畫等等以外,如音樂,文學及一切精致的物品,美化的都市,皆得以美術包括他們。而近代的科學美術,實皆植基于復興時代;例如文西,米開郎基羅與拉菲爾三人,固為復興時代最偉大的美術家。而文西同時為科學家及工程師,又路加培根提倡觀察與實驗法,哥白尼與加立里建立的天文學,均為開先的科學家。這些科學家與美術家,何以不說為創(chuàng)造與復興?這因為學術的種子,早已在希臘羅馬分布了。例如希臘的多利式育尼式科林式三種柱廊,羅馬的穹門,斐諦亞,司科派,柏拉克希脫的雕刻以及其他壁畫與花瓶,荷馬的史詩,愛司凱拉,索??耍桌襞c亞利司多芬的戲劇,固已極美術文學的能事,就是塞勒司,亞利司太克的天文,畢達可拉斯,歐幾里得的數學,依洛陶德的地理,亞奇米得的物理,亞里斯多得的生物學,黑樸格拉底的醫(yī)學,亦都已確立近代科學的基礎。
蔡元培總攬全局,高屋建瓴的超凡氣勢,意在對五四新文化運動和西方文藝復興存在的區(qū)別進行探究,理出兩種文化運動的不同思路;并且用中西比較的文化眼光進行對比。歐洲近代文化是從文藝復興而來,而中國文化自先秦以至近代,自有其發(fā)展軌跡;陳獨秀主持《新青年》以及胡適、錢玄同等提倡白話文,既是思想革命,也是文學革命,可與歐洲文藝復興相比擬。
蔡元培將新文化運動定位于“中國文藝復興”,文章闡述其“中國文藝復興”觀的主要內容,并論述這一觀點產生的思想背景及代表的價值取向,這一主張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態(tài)度和對新文化創(chuàng)造開辟的道路,不僅對當時新文化建設具有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而且對我們當下社會具有深遠的借鑒意義。
蔡元培在總序的結尾寫道:
我國的復興,自五四運動以來不過十五年,新文學的成績,當然不敢自詡為成熟……吾人自期,至少應以十年的工作抵歐洲各國的百年。所以對于第一個十年先作一總審查,使吾人有以鑒既往而策將來,希望第二個十年與第三個十年時,有中國的拉飛兒與中國的莎士比亞等應運而生呵!
此說可謂高屋建瓴,對未來抱以極大希望?!吨袊挛膶W大系》,不只保存了大量珍貴史料,更提供了一幅相當完整的“文學史”圖景。除了蔡元培高度概括的總序,胡適、鄭振鐸、茅盾、魯迅、鄭伯奇、周作人、郁達夫、洪深、朱自清、阿英等為各卷所撰導言,都是相當精彩的文學史論。各篇導言,對于新文學的發(fā)生、發(fā)展、理論主張、活動組織、重大事件、各種體裁的創(chuàng)作,或作歷史的回顧,或為理論的闡述。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中,這些導言的影響比《中國新文學大系》本身更為深遠。
《建設理論集》,胡適編選并作導言,收倡導新文學運動及探討如何建設新文學的文論51篇;
《文學論爭集》,鄭振鐸編選并作導言,收107篇,涵括新文學發(fā)軔期的響應與爭辯,與林琴南、學衡派、國故派、甲寅派的論爭,文學研究會與創(chuàng)造社對舊文學的批評,以及圍繞白話詩運動、小說革新與戲劇改良的討論,等等;
《小說一集》,茅盾編選并作導言,主要收文學研究會作品29家58篇;
《小說二集》,魯迅編選并作導言,主要收《新青年》、新潮社、淺草—沉鐘社、莽原社、未名社以及屬于“鄉(xiāng)土文學”的作品33家62篇;
《小說三集》,鄭伯奇編選并作導言,主要收創(chuàng)造社的作品19家37篇;
《散文一集》,周作人編選并作導言,編者稱此集“不講歷史,不管主義黨派,憑主觀偏見”而編,收有徐志摩、梁遇春、郁達夫、陳西瀅等17家71篇散文;
《散文二集》,郁達夫編選并作導言,編者也稱此集編選不以派別,而“以人為標準”,以編者個人喜好為歸旨,收有魯迅、周作人、冰心、林語堂、豐子愷、朱自清等16家148篇作品;
《詩集》,朱自清編選并作導言,大致采取編年的方法,以體現(xiàn)“啟蒙詩人努力的痕跡”,收詩人59家詩作390首;
《戲劇集》,洪深編選并作導言,收初期話劇18家18部作品;
《史料索引集》,阿英編選并作導言,收有關第一個十年文學史的綜合性研究論著、主要刊物、社團的發(fā)刊詞、宣言、簡章等文獻,作家小傳、創(chuàng)作、翻譯、雜志編目以及資料索引。
這10卷的導讀,具有鮮明的作為作家兼編輯個人獨特視覺和獨特風格。包括取舍標準,評論角度,敘事方式,都各有千秋。他們選擇作品的眼光和寫作“導言”所體現(xiàn)的不盡相同的文學史觀點。
作為大系主編的趙家璧,擁有一個編輯出版家的見解和本領。他把這種風格、敘事的參差,作相對有序的整理,融匯成多元互補的整體感、均衡感,形成了復調的對話,使《大系》成為20世紀中國文學譜系研究的思考,成為一個既陽春白雪又下里巴人的文學史“論壇”。因為大系的“選家”同時是文學史家(以作家和歷史參與者特殊身份),趙家璧在注重編選經典文學作品、強調文學發(fā)展脈絡、構建文學自身考察體系的同時,有效地保留了原評論不可替代的鮮活性和真切性,又將編選人的角色,搭配出微妙平衡、立體,因而凸顯一種豐富性。使大系具有一種“現(xiàn)身說法”與“自我證明”,構成一個流動的文學現(xiàn)象。
趙家璧主編的《中國新文學大系(1917-1927)》,其文學和編輯出版的地位、功績是既定的,持續(xù)效應是有目共睹的。1935年的出版的時間節(jié)點也恰逢其時,跟隨而來的連天炮火,將阻礙他的雄心。
1983年,當75歲高齡的趙家璧回顧其出版生涯時,認為自己27歲時集結諸名家編選的《中國新文學大系》,仍是其一生中最了不起的成就。于是因應上海文藝出版社《中國新文學大系》影印本“重見天日”,趙家璧寫作長文《話說〈中國新文學大系〉》,以歷史當事人的身份回顧五十年前的編纂經過。《中國新文學大系》是新文化運動的重要收獲,它鞏固了新文學的發(fā)展成果,擴大了新文學的影響。為使之成為當之無愧的暢銷書。 趙家璧把中國古代文學“總集”和“叢書”的體例加以融合,創(chuàng)造出一種全新的現(xiàn)代文學總集的編纂方法,并將這種囊括理論、作品、史料的套書,不用“叢書”,而用日本常用的“大系”命名。
“中國新文學大系”這一富于創(chuàng)意和新鮮感的書名,以及按照編輯出版人的編選意圖,使整套書在內容上具有統(tǒng)一性與系統(tǒng)性,各單冊之間彼此呼應、相互補充,成為一個有機整體的編輯理念和體例方法,在出版界和新文學界都引起了轟動,對其后近現(xiàn)代文學總集的編纂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陸續(xù)出現(xiàn)了一系列以“大系”命名的叢書式總集。如今,“大系”已經成為編纂同類叢書的行業(yè)標準,“大系”開創(chuàng)的出版編纂體例和分期法,更成為自《昭明文選》以來傳統(tǒng)文學總集的編輯和出版創(chuàng)新。
趙家璧的歷史作為,是值得當今編輯出版人認真思索、學習和借鑒的,在新的歷史環(huán)境中,編輯出版人如何保有定力,保有職業(yè)操守,擔當起歷史賦予之責?
(作者曾任《足球周刊》雜志執(zhí)行主編、《博鰲觀察》雜志副主編。現(xiàn)供職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