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熊彤◇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革命文物承載黨和人民英勇奮斗的光榮歷史,記載中國革命的偉大歷程和感人事跡,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是弘揚革命傳統(tǒng)和革命文化、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激發(fā)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的生動教材”①人民網(wǎng)百度百家號官方賬號:《革命文物厚植紅色情懷》,百度網(wǎng),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3489335901622898&wfr=spider&for=pc. 2021-06-25.。博物館作為社會文化教育機構,具有收藏、研究和教育的基本功能,“擔負著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經(jīng)濟發(fā)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負有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的歷史使命”②王宏鈞主編:《中國博物館學基礎》,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46頁。。因此,博物館(紀念館)需要定期策劃革命類主題展覽,以弘揚革命文化,傳承紅色基因。本文主要就什么是革命紀念類主題展覽,如何策劃革命題材的展覽,以及具體實施這類展覽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進行探討。
革命紀念類主題展覽是展示革命歷史題材的展覽,一般指近代以來的中國革命歷史,即從1840 年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到新中國成立100 多年的革命歷史。按展期長短可以分為常設展覽和臨時展覽;按是否有實物可以分為實物展和圖片展;按內容可以分為人物類、歷史事件類、通史類以及其他類展覽。
人物類展覽是展示某個人或某一群人的生平事跡,如毛澤東同志紀念館、劉少奇紀念館、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焦裕祿紀念館的基本陳列,以及各地的烈士紀念館的展陳等。歷史事件類展覽是對某一革命歷史事件的展示,比如南京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遼沈戰(zhàn)役紀念館、平津戰(zhàn)役紀念館、淮海戰(zhàn)役紀念館、渡江戰(zhàn)役紀念館、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的基本陳列。通史類展覽展示的時段較長,如各博物館陳列的革命史展覽,國家博物館的《復興之路》基本陳列,南湖革命紀念館的《紅船起航》主題展,浙江省博物館《錢江潮——浙江現(xiàn)代革命歷史陳列》,等等。其他類展覽,一般為某一類實物的展覽,比如革命烈士書信展、黨的文獻展,等等,這種展覽一般是結合當時的革命時代背景集中展示一類文物。
革命紀念類主題展覽具有政治性、紀念性、教育性的特點。所謂政治性,因為革命類紀念主題展覽是要弘揚主旋律,傳承紅色基因,所以特別需要注重政治性。正因為此,策劃革命題材的展覽時要結合時政熱點,時刻與中央的精神保持一致,比如在抗戰(zhàn)勝利紀念、新中國成立、建黨百年等重要時刻推出展覽。革命題材還具有紀念性的特點,或是對某一革命歷史事件的紀念,或是對革命先輩的緬懷,所以在歷史事件或人物生辰或忌辰,逢整五整十等特殊時期推出的效果更佳。教育性則是本著為實現(xiàn)民眾終身教育服務,寓教于樂,在觀展中受到革命精神的鼓舞和熏陶,達到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目的。
革命博物館(紀念館)是進行“四史”宣傳教育的重要窗口,具有弘揚革命傳統(tǒng)文化、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功能。因此,博物館(紀念館)除了基本陳列之外,應該定期策劃一些臨時展覽和社教活動,吸引觀眾走進博物館,主動接受紅色文化的熏陶,感受革命精神的鼓舞,激發(fā)民族自豪感,從而更好地發(fā)揮其功能和作用。
圍繞展覽內容,博物館(紀念館)還要推出呈現(xiàn)系列化、品牌化特點的社會教育活動,以及研發(fā)相關的文創(chuàng)產(chǎn)品。為讓更多人了解博物館的展覽信息,博物館需要加大展覽和各類社教活動的宣傳力度,除了傳統(tǒng)的報紙、廣告、新聞報道等方式外,尤其要重視利用新媒體,如博物館官網(wǎng)、微信公眾號、微博直播平臺等,并運用大家喜愛的活潑語言,推介博物館的各項活動。總之,在策劃革命紀念類主題展覽時,主要目的是傳遞革命精神,講好紅色故事。
策展人制度源于西方博物館、美術館,有常設策展人與獨立策展人之分。策展人一詞英文“curator”,指在藝術展覽活動中擔任構思、組織、管理的專業(yè)人員。17 世紀后期,早期策展人出現(xiàn),在18 世紀得到進一步發(fā)展。“curator”詞義也由“博物館館長”“掌管者”演變?yōu)椴┪镳^或美術館等館藏藝術品研究、保管和陳列的專業(yè)人員,他們同時負責相關領域的臨時性展覽,即常設策展人。
與之對應的是“independent curator”,通常譯作“獨立策展人”或“獨立策劃人”。他們的身份不隸屬于任何展覽場館的專業(yè)人士,是憑借他們自己的學術理念來策劃組織藝術展覽。獨立策展人可以溯源到19 世紀末20 世紀初的歐洲,但直到20 世紀后期才出現(xiàn)嚴格意義上的獨立策展人。20 世紀80 年代后,獨立策展人制度也開始在亞洲地區(qū)興起,日本、韓國和中國的香港、臺灣地區(qū)就涌現(xiàn)出不少本地的獨立策展人。
當前,中國內地博物館界尚未出現(xiàn)完全意義上的獨立策展人制度,但是這一制度一直在積極探索之中,主要是通過展覽項目負責制的方式將策展人理念和做法運用于臨時性展覽項目上。最早探索策展人制度的有廣東省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等館。2012 年下半年,廣東省博物館開始推出“競爭性選拔展覽項目主持人制度”①胡銳韜:《試論新型博物館策展人制度的建設——以廣東省博物館的展覽項目主持人實踐為例》,《中國博物館》2015年第4期。;2014 年,首都博物館與湖南省博物館策展團隊聯(lián)合策劃了《鳳舞九天——楚文化特展》②段曉明:《中國博物館策展人制度本土化的歷程與發(fā)展》,《東南文化》2018年第5期。。浙江省博物館早在10 年前就開始嘗試這種做法,要求展覽項目書提前一年書面申報,形成臨時展覽項目庫,然后由陳列展覽委員會投票決定,獲得多數(shù)贊同票后立項。在實施過程中,該項目始終由主持人負責,其工作職責包括展覽策劃、資料收集、文物遴選、文本內容設計、編寫圖錄、邀請專家論證、轉接形式設計、聯(lián)絡招投標項目工作的設施、布展撤展、與其他部門以及其他單位的協(xié)調配合工作、媒體宣傳工作、經(jīng)費報銷等。簡言之,與該展覽相關聯(lián)的一切事宜,從籌備到結束,均由主持人負責解決或聯(lián)絡相關人員。如今,越來越多的博物館將策展人制度引入展覽工作當中,即在確定主題展覽后,相關專業(yè)人員即成為展覽策展人。
可見,策展人是策展人制度的核心人物,直接決定著展覽項目的實施效果。這要求策展人既要有豐富的相關專業(yè)知識,熟悉相關藏品,對文物有一定的研究;還要擅長與人溝通和交流,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簡言之,要求策展人具備復合型人才的特性,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激發(fā)成員的最佳水平,帶領策展團隊獲得成功。
策劃展覽包括內容策劃、形式設計、配套社教活動、開發(fā)文創(chuàng)產(chǎn)品等環(huán)節(jié)。這幾個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互為呼應,相得益彰。
第一,內容策劃是一個展覽的重要基礎,它決定了展覽的核心主題與基礎框架。與其他歷史類陳列展覽相比,革命類題材的陳列展覽不僅需要有個性鮮明的主題,更應表現(xiàn)出獨特的價值與精神魅力。主題是作者對現(xiàn)實的觀察、體驗、分析、研究以及對材料的處理、提煉而得出的思想結晶。它既包含所反映的現(xiàn)實生活本身所蘊含的客觀意義,又集中體現(xiàn)了作者對客觀事物的主觀認識、理解和評價。展覽的陳列主題是設計者在對展覽涉及的歷史背景和文物深刻理解、評價的基礎上,提煉出的一種個性化的思想精神。
內容策劃的第一步是搜集素材,確定主題。在進行展覽陳列主題的內容策劃之前應盡可能多的收集相關實物、資料和圖片,在此基礎上,再提煉和確定主題。第二步是遴選文物,撰寫大綱。在主題確定后,再根據(jù)展廳面積大小遴選文物,這樣,根據(jù)文物和圖片資料,圍繞展覽主題,就可以擬定展覽框架,并撰寫大綱。主題是展覽的基礎核心,框架則是展覽的基本結構。邏輯合理的框架可以避免觀眾走迷宮,使觀眾輕易抓住展覽的核心主題。陳列展覽不是文字性讀物,觀眾觀看展覽時往往是感性的,因而展覽需要有清晰的邏輯線條,同時在線條上又要有序地突出重點,避免展覽單調乏一。這就好比一首樂曲,如果從頭到尾都只一個音調,必然是乏味的,但如果重音低音雜亂無序地出現(xiàn),也會艱澀難懂甚至成為噪音。只有有序地處理各種音調,才能成為讓人印象深刻的優(yōu)美曲調。這也就是展覽的節(jié)奏。第三步,專家論證,修改定稿。在文本大綱初步完成后,需要邀請相關領域內的專家學者,召開專家論證會,然后根據(jù)專家意見,對展陳大綱進行修改完善定稿。由此,內容設計告一段落,展覽策劃進入形式設計階段。
第二是形式設計。展覽的主題是一個展覽的靈魂,它的落實體現(xiàn)在文本的邏輯框架上,決定了展覽的立意高度與科學性。展覽是否生動好看則取決于形式設計,這也關系到展覽的主題精神能否被有效傳達給觀眾。
設計師通常使用色彩來傳遞信息,通過視覺效果引導觀眾,讓展覽真正走入了觀眾心里,產(chǎn)生共鳴。一般革命題材的展覽大多運用紅色和金黃色,表達光明勝利的寓意。同時,充分運用實物展品、信息展項和輔助展項,使它們相輔相成,共同營造出一種特有的情境場域,讓觀眾在此情境中體會到展覽所表達的感情與精神。一是挖掘實物展品的情感。革命類題材的展覽需要深入挖掘展品的情感內涵,這樣既能與展覽的文字信息相配合,更好地反映展覽內容,又能深刻體現(xiàn)文字信息所無法表達的精神內涵,給參觀者留下深刻印象。二是完善豐富的信息展項。信息展項是延伸性的展品,盡管它不是實物類展品,但包含著豐富的信息量,是展覽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項。對于革命題材的展覽而言,最重要的信息展項是使用影像資料。除了這些直接制作在圖版上的圖像資料外,展覽中還設計了許多隱性的信息展項。革命類題材的展覽不是單純展出文物展品的展覽,而是更注重信息的傳播,需要展示足夠豐富的信息量。由于展覽所面對的是不同層次、不同需求的觀眾,需要給予觀眾一個選擇性接受信息的渠道,即隱性的信息展項。三是設計生動的輔助展項。輔助展項是幫助信息更直觀有效傳達的設置,它單獨存在時往往意義不大,但與展覽中的相關信息點配合出現(xiàn)時,便與展覽融為一體,一方面增加了展覽的可看性,另一方面也便于觀眾更好地理解展覽。
第三,博物館紀念館具有社會教育功能。策劃臨時展覽要考慮文本內容和形式設計,還要提出配套的社教活動方案。比如2022 年浙江省博物館策劃的喜迎黨的二十大展覽《信仰的力量——館藏中國共產(chǎn)黨文獻特展》推出了主題征文活動,同時還有配套宣講活動等。針對不同對象,可網(wǎng)上導覽直播,還可組織學術研討會和講座、歌唱比賽、臨摹比賽等活動。
第四是文創(chuàng)產(chǎn)品開發(fā)。博物館文創(chuàng)產(chǎn)品是“博物館文化創(chuàng)意產(chǎn)品”的簡稱,主要是運用博物館館藏文物的文化藝術元素設計開發(fā)的一種旅游紀念品。革命紀念主題展覽文創(chuàng)產(chǎn)品設計與開發(fā)思路應該從館藏紅色文物精品中找尋文化元素,傳達文物所表述的革命精神內涵,從而讓文物“活”起來,讓文創(chuàng)產(chǎn)品走向大眾。文創(chuàng)產(chǎn)品講究創(chuàng)意、創(chuàng)新,要注重品牌意識和系列開發(fā),如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嘗試了“奮斗少年”系列紅色文創(chuàng)的品牌形象塑造①羅方妍:《文旅融合與創(chuàng)新背景下紅色文創(chuàng)研發(fā)——以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奮斗少年”系列文創(chuàng)為例》,《中國文物報》2021年8月24日。。
實際展陳是將設計理念付諸實踐,即展覽的實施階段。實際陳展是一個相當繁瑣與復雜的工作,一是按形式設計圖紙完成施工,二是將文本中的文物和資料展示給觀眾。在實際陳展中會遇到各種與原設計有差異甚至相左的情況,比如有的位置因有消防通道需要改變,或者有監(jiān)控攝像頭不能擋住等種種情況,這需要雙方不斷溝通,以得到最佳的解決方案??梢哉f,設計者把握著展覽的大方向,實際展覽中的各種細節(jié)問題則是陳展者必須注意的。
1.設計的深化和細化
設計師的設計往往是方向性的、粗線條的,將設計進一步深化和細化是實際陳展中必須要做的工作。這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需要陳展者領會設計理念,了解展覽內涵及其背后的文化底蘊,同時也要能針對施工陳展中臨時出現(xiàn)的問題尋找切實的解決方案,使得設計理念得到更為完善地表達。
2.布展和撤展
實物展品的布展是實際陳展中的最后一項工作。它并非簡單地將展品擺入展柜,既要考慮到展品本身的信息,也要考慮到陳列的美觀性。革命文物中通常以紙質類型文物居多,為了增強可看性,對布展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文物會按類別,分門別類擺放,但革命題材展覽注重信息定位,往往是從信息傳播的角度出發(fā),采用相關信息的展品抱團陳列的方法。此外,為了避免陳列的單調,革命史展覽中還采用了將實物展品與圖版相結合的辦法。用安全的方法將實物展品固定在墻上的展板或者斜坡版的展板上,一方面使展品本身成為圖版信息的有利的實物說明,避免觀眾在閱讀圖版信息和觀看文物時造成脫節(jié);另一方面也使圖版版面更為活潑立體,避免陳列方式的單調。此外,布展中還要注意一些細節(jié)問題,如根據(jù)文物特點定制文物展托,使平面文物立體化;同一展柜文物的擺放依實際情況,在對稱與變化之間尋求平衡點,既不能僵化死板,也不能凌亂無序。同時,展覽推出后,還需要不定期更換展出文物,既有利于保護文物,又能給觀眾新鮮感。
最后是撤展,即是將展覽文物從展柜撤出,放回庫房,借來的文物則及時還掉。在撤展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要注意文物安全,輕拿輕放,規(guī)范拿取文物;同時要清點仔細,不要有遺漏現(xiàn)象。撤展完成后,臨時展覽正式畫上句號。
博物館的展覽分基本陳列和臨時展覽,基本陳列通常是“由比較穩(wěn)定的主題、內容、展品(主要是館藏文物標本)和較完美的藝術形式構成為陳列體系”;臨時展覽則“一般小型多樣,經(jīng)常更換,展品的選擇較為自由,可以較多的利用模型、復制品和照片等”①王宏鈞:《中國博物館學基礎》,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246-247頁。。那么,為策劃一場別具特色、觀眾喜愛的革命紀念類主題展覽,應如何確定展覽主題,該怎樣進行內容策劃和形式設計,同時,在實施過程中遇到與設想不同的情形如何解決,這些都是策展人應思考的問題。以下結合筆者曾參與籌建或策劃的展覽案例來進行具體分析。
革命紀念類主題展覽,往往是契合紀念或慶祝某一事件的節(jié)點出現(xiàn),比如紀念抗戰(zhàn)勝利70 周年、慶祝新中國成立70 周年、慶祝建黨百年等熱點革命題材的展覽。往往全國各地同時籌備,一省乃至一市都出現(xiàn)數(shù)個同一主題的展覽,這樣就很可能會出現(xiàn)同質化現(xiàn)象。因此,為避免千篇一律,如何策劃一場獨具特色的展覽是策展人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其實,要想在眾多同樣題材的展覽中脫穎而出,最主要的是要立足本地,立足館藏,突出自己的優(yōu)勢和特色,凸顯個性,唯有這樣才能策劃出一場獨具特色、吸引觀眾的展覽。
例如,《錢江怒潮——抗日戰(zhàn)爭在浙江》是2015 年9 月浙江省博物館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 周年推出的臨時展覽。展覽以“紀念勝利,珍惜和平”為主題,分為前言、抗日烽火、日軍暴行、勝利紀念四個部分。為避免雷同,主要展示了浙江抗戰(zhàn)相關的歷史圖片,以文物為依托,讓文物說話,突出抗戰(zhàn)時期浙江的重大歷史事件,這也是該展覽的特色和亮點。展覽主要依托浙江省博物館館藏抗戰(zhàn)時期革命文物,從時間上按歷史發(fā)展的順序,突出亮點部分,以點帶面,重點突出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人民群眾在抗戰(zhàn)中的貢獻,同時揭露日軍在浙江的暴行,力求從政治、軍事、文化、思想、社會生活等方面全面客觀地展示戰(zhàn)時的浙江社會。展廳面積約900 平方米,共展出文物約370 件組,展示珍貴歷史圖片300 余張,另外還有70 余張實地拍攝的抗戰(zhàn)舊址遺址照片。
在形式設計上,大量運用色彩,一個單元一種色彩。序廳是一張用圖片組成的浙江地圖模型,第一單元“抗日烽火”運用鮮紅的紅色,寓意勝利;第二單元“日軍暴行”部分用的黑色,顯得沉重和悲壯,在展示日軍屠殺時用大量人頭像造成視覺沖擊;第三單元“勝利紀念”部分運用藍色,象征著和平,這樣設計的目的是運用變化的顏色引導和調動觀眾的情感和情緒,以達到更好的展示效果。
配套社教活動方面,在展覽開幕式的當天,博物館請來了老新四軍座談回憶;在展覽期間,還邀請了高校教授、黨史專家做黨史講座;在展覽結束后,還做成圖片展送去附近社區(qū)和學校巡展,進一步開展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
所謂以人為本,就是清楚認識到展覽的目的是展示給觀眾,講好革命故事,弘揚主旋律,潛移默化感受展覽傳遞的文化精神,提升群眾的審美水平和精神生活,簡言之,就是為人民服務。因此,策展人要多換位思考,要確定展覽面向的觀眾群體,站在觀眾的角度,考慮觀眾想看什么,滿足觀眾的需求。同時,在展覽設計中要注重觀眾互動,引導觀眾,通過觀眾的參與增加感受度,并產(chǎn)生共情,從而實現(xiàn)社會教育的目的。
例如,《錢江潮——浙江現(xiàn)代革命歷史陳列》是2009 年12 月浙江省博物館武林館區(qū)、浙江革命歷史紀念館推出的基本陳列之一。浙江現(xiàn)代革命歷史內容廣泛,時間跨度從1919 年“五四運動”到浙江全境解放,地域范圍則包括浙江全省。首先,在對浙江革命史進行研讀思考后,將展覽的主題概括提煉為“錢江潮”。其次,在內容策劃方面,展覽框架采用縱橫交錯的構造法。縱向以時間為序,按歷史時期將展覽分為五個部分:“南湖紅船與中共一大——中國共產(chǎn)黨創(chuàng)立前后的浙江”“大革命的洪流——大革命時期的浙江”“土地革命的風暴——土地革命時期的浙江”“錢江兩岸的抗日烽火——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浙江”“走向解放之路——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浙江”。橫向以全國影響性的歷史事件為點,展示浙江各地發(fā)生的歷史事件,比如第一部分突出在浙江嘉興南湖召開的中共一大,體現(xiàn)浙江籍先進知識分子對建黨的貢獻,浙江在中共黨史上的重要位置。這種縱橫交錯的框架使參觀者輕松把握展覽思路,抓住重點,理解展覽的精神內涵。最后,在形式設計方面,運用場景、雕塑、聲光電等多種手法渲染氛圍,營造氣氛。如整個序廳展示19 世紀中后期浙江寧波開埠港碼頭的情景,用三維的洋房造型物及碼頭造型連接二維的海面背景畫,營造出開埠港碼頭場景。另外,展柜造型也相應地制作成同時期的洋房造型,序廳地面選擇用青石板鋪設。目的是讓觀眾一進入展廳就能感受到強烈的視覺沖擊,仿佛置身于那個時代那個環(huán)境中。
細節(jié)決定成敗,策劃展覽應該從小處著手,不要盲目求大,同時要關注地方性、高度個性化的敘述。可采用微觀敘事方式策劃展覽,在盡量多地掌握素材的基礎上做細做深,因為打動人的地方往往是細節(jié)。展覽的細節(jié)體現(xiàn)在對某處重點內容的深挖,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對形式設計細節(jié)的考究,乃至圖版排版上格式統(tǒng)一、字體和字號一致等細節(jié)問題都應重視。
姚思銓是一名抗戰(zhàn)文化先鋒,集詩人、翻譯家、編輯和版畫家于一身,《刀與筆——姚思銓與抗日救亡》是2017 年9 月桐廬博物館推出的有關人物紀念的臨時展覽。關于人物展的策劃可以有多種展示手法,為了增加展覽的分量,在進行主題策劃時可將個人置身于時代背景下展示,以小見大。該展覽依托桐廬博物館所藏姚思銓個人文物資料和相關歷史圖片,凸顯重點,主要通過他的詩文、編輯、版畫三方面的文物和圖片內容,展示他用刀和筆如何救亡。展覽以“刀與筆”為主題,它是引自姚思銓編輯的抗戰(zhàn)刊物《刀與筆》,同時也寓指通過姚思銓的刻刀和所寫的文章來展示如何宣傳抗戰(zhàn)。整個展陳主要分為序廳、以筆為刃、以刀為筆、生如夏花四個部分。展出文物圍繞內容來挑選,主要包括了姚思銓生前用過的家具,他的手稿、書信、名片、印章、版畫及其收藏的剪報、刊物、書籍等實物。
展廳設計以暖紅和冷灰為主,通過冷與暖的對比,契合“刀與筆”的各個部分。材質以木質和宣紙質為主,且搭配冷暖色調燈光進行渲染,顯得大氣典雅。為更好地展示效果,展覽設計加入了立體化場景、姚思銓生前讀書場景,60 塊木刻版采用實物展示對應拓印解讀方式,同時運用視頻播放、觸摸屏互動、聽音體驗裝置等多媒體展示重點部分內容。在展廳出口處還加設了觀眾體驗的雕版、拓印互動場地,加深觀眾對展覽的印象。該展覽獲得了浙江省第十二屆(2017 年度)“全省博物館陳列展覽十大精品獎”。
由于設計與實際往往會存在偏差,因此在實施過程中,展覽往往會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適當調整。比如上述案例《錢江潮》的展覽中原設計是在某空間置放一塊懸空透明投影幕,播放浙江紅軍的視頻資料,方便兩邊觀眾觀看,但在實際陳展中發(fā)現(xiàn)投影幕處于主干通道處,如果觀眾停留觀看資料片,勢必會擁堵參觀路線;而且該處展廳的燈光也使投影畫面由于光線太強而看不清。在這樣的情況下,透明投影幕最后被取消,將投影畫面直接改投在相應的墻面上,從而有效解決了問題。
此外,在展覽正式開放前,策展人還要對講解員進行培訓。因為講解員是連接陳列與觀眾的橋梁,好的講解員通過最具親和力的直接交流,避免生硬說教,對歷史圖片和實物資料進行講解,把觀眾帶入展覽場景當中,引導其“在審視展品中感受其意義”①蘇東海:《什么是博物館——與業(yè)內人員談博物館》,《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1年第1期。。為了更有效講解,博物館還應招募具有不同背景知識的志愿者進行講解。這樣,不僅觀眾能通過觀展獲得知識,講解員在展覽講解中同樣會得到提升,從而使得博物館(紀念館)的社會教育功能得到更好的落實。
“加強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弘揚革命文化,傳承紅色基因,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責任”①新華社:《習近平對革命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門戶網(wǎng)站,http://www.gov.cn/xinwen/2021-03/30/content_5596770.htm.2021-03-30.。博物館(紀念館)作為收藏、研究和展示革命文物的重要場所,策劃革命紀念類主題展覽,在加強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和弘揚革命文化等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
隨著文旅融合的推進和加強,紅色旅游得到進一步發(fā)展。革命老區(qū)有著豐富的革命文化和紅色資源,充分利用和挖掘當?shù)氐募t色文化資源,依托革命舊址遺址,建立鄉(xiāng)村博物館(紀念館),策劃高質量的革命紀念類主題展覽,以文促旅,在傳承紅色文化的同時也為帶動革命老區(qū)鄉(xiāng)村振興提供契機。當然,策劃革命主題展覽要彰顯地域紅色文化精神內涵,避免千篇一律、千館一面的同質化現(xiàn)象;同時還需要秉持以人為本的思想,做出品牌效應,這樣才能吸引觀眾前來,成為大眾自覺接受紅色文化熏陶的精神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