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飛
摘? ? 要:全媒體時代,加強高校對突發(fā)事件網絡輿情的研究,完善其應對機制,對其進行有效治理,意義重大。文章認為高校突發(fā)事件網絡輿情的演化可以分為潛伏期、爆發(fā)期、蔓延期、反復期、緩解期、長尾期六個階段,輿情展現出多元交互、裂變傳播、即時擴散的基本特征。高校突發(fā)事件網絡輿情的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應當構建“一體兩翼”(高等學校—新聞媒體—政府網信部門)多方協同的應對機制,形成多元共治的局面,真正建立起一套全方位、多層次的高校網絡輿情應對體系。
關鍵詞:全媒體;高校突發(fā)事件;網絡輿情;一體兩翼
中圖分類號:G647?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002-4107(2022)02-0020-03
一、理念與視角:研究背景和意義
伴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和傳播手段的深度融合,媒體傳播進入了以全程、全息、全員、全效為特征的全媒體時代。信息無處不在、無所不及、無人不用,信息傳播也呈現出傳播主體與客體相互融合、傳播渠道方式多樣化、傳播流程發(fā)生改變的新特征[1]。依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的《第4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fā)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20年12月,我國網民規(guī)模已經達到創(chuàng)紀錄的9.89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70.4%,手機網民規(guī)模達到9.86億,網民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達到99.7%,網民人均每周上網時長為26.2個小時。全媒體時代,移動互聯網已經成為廣大民眾信息獲取的主渠道,成為各種社會思潮和利益訴求的匯集地。
網絡輿情本身具有兩面性:積極正面的效應是為民眾合法權益的實現和維護提供一種路徑;消極負面的效應是影響民眾的價值判斷和社會秩序的穩(wěn)定。近年來,諸如“實驗室爆炸”“學術論文造假”等高校突發(fā)事件時有發(fā)生,并借助移動互聯網,通過微博、微信、手機APP、短視頻等迅速傳播,網絡輿情的影響力呈幾何級數增長,將高校和當事人置于社會輿論的風口浪尖,嚴重影響了高校乃至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因此,加強對高校突發(fā)事件網絡輿情的研究,完善其應對機制,對其進行有效治理,就顯得意義重大。目前,大多數高校對突發(fā)事件網絡輿情的應對和治理還停留在一家唱“獨角戲”的誤區(qū),亟須打開思路,在實踐層面探索構建一種高效的應對機制。
二、關注與聚焦:高校突發(fā)事件網絡輿情的演化規(guī)律及基本特征
(一)演化規(guī)律
通過對江蘇海洋大學五年來近20起突發(fā)事件網絡輿情演化過程的分析,發(fā)現其與我國學者李彪在2011年提出的六階段模型有較高的契合度[2]。筆者在進一步優(yōu)化六階段示意圖基礎上進行詳細爬梳(如圖1)。
1.潛伏期。這是輿情的孕育階段,也是網絡民意的嘯聚階段。這一時期,網民在微博上的一次吐槽,或是在微信朋友圈的一次分享,亦或是“抖音”平臺上的一次直播,都會在短時間形成一定影響力。全媒體時代,輿論傳播結構的扁平化,讓網絡民意的傳播過程大大提速,輿情潛伏期的時間趨近于零。
2.爆發(fā)期。這是輿情擴散的第一階段,輿情的傳播呈裂變式發(fā)展。這一時期,突發(fā)事件本身已受到網民的廣泛關注,越來越多的網民參與到該事件的討論中,輿情的影響力呈幾何級數增長。除了普通網民,各類媒體、網絡大V、意見領袖也開始介入輿情的傳播,并因為其自身具有的較大網絡話語權和傳播優(yōu)勢,進而引導輿情的走勢。該時期因為輿情參與主體顯著增多,事件話題的討論熱度劇增,極易演變?yōu)榫W絡熱門話題。
3.蔓延期。這是輿情擴散的第二階段,輿情數量繼續(xù)增多,輿情風險持續(xù)加大。這一時期,輿情借助各種新媒體手段實現全網傳播,大眾對該突發(fā)事件的關注度達到峰值,輿情量達到頂峰。在這一“火上澆油”的階段,涉事高校需要適時介入,審慎地采取干預措施。但處置和引導不當,反而會推波助瀾,進而演化成輿情風暴,嚴重影響高校乃至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
4.反復期。這是輿情擴散的第三階段,輿情的數量開始減少,輿情風險逐漸降低,但話題的熱度會有所反復。這一時期,隨著涉事高校在前一時期已經介入并采取干預措施,輿情基本已經明朗,主要事實也已被披露并經證實,各方觀點也都較為明確,網民對該突發(fā)事件也會有自己的是非判斷。但是,隨著事件的一些細枝末節(jié)被不斷“爆料”,新話題時而涌現,引發(fā)一定范圍的討論,熱度也會有所反復。
5.緩解期。這是輿情的衰減階段,輿情量顯著減少,輿情的危害性顯著降低。這一時期,隨著政府或其他社會力量的介入,突發(fā)事件所涉及的問題得到解決,難有新的爆點或熱點,網民的不滿情緒得到宣泄,關注點開始轉移,輿情參與主體也顯著減少,輿情趨于平息。
6.長尾期。這是輿情的消弭階段。輿情的影響會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存在,就像一條長長的尾巴,而涉事高校和當事人會因此受到一定的影響(聲譽、經濟利益等)。
需要指出的是,這六個階段是人為劃分的,為了更好地說明和展示輿情的演化過程。在現實中,并非每個突發(fā)事件網絡輿情都會按時間順序完整經歷這六個階段,而各階段之間的界限實際上也沒有那么明顯。但是,對于輿情量峰值區(qū)域的把握有重要意義:找準峰值區(qū)域,及時介入,采取干預措施,展開輿情應對,合理、最大限度地控制輿情的影響范圍。
(二)基本特征
網絡輿情是民意表達的新渠道,雖然可凝聚社會共識,但也容易發(fā)生信息失真、主觀化、輿論失范的現象,加劇社會裂痕,導致社會不穩(wěn)定[3]。筆者經過系統梳理后發(fā)現,高校突發(fā)事件網絡輿情展現出多元交互、裂變傳播、即時擴散的基本特征。
1.多元交互。高校突發(fā)事件網絡輿情的參與主體、事件話題、網民觀點都展現出多元性,且相互交織在一起。一是參與主體多元,既有與輿情事件關聯度較高的高校師生、學生家長、涉事高校及相關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又有各類媒體、網絡大V、意見領袖,以及充當“吃瓜群眾”角色的普通網民。二是事件話題多元,涉及教師和學生兩個群體,涵蓋教學、科研、學科建設、各類收費、招生、考試、獎懲、福利、餐飲、住宿、師德建設等方面。三是網民觀點多元,各種觀點紛紛被拋出,引發(fā)不同社會思潮的激烈碰撞,甚至會出現歪曲解讀、集體抗議、造謠誹謗、惡意謾罵、人身攻擊等過度、過激行為。
2.裂變傳播。高校突發(fā)事件網絡輿情的傳播形式是由單一信息通過事件話題裂變?yōu)槎鄠€信息片段進行傳播,輿情的影響力呈幾何級數增長。以江蘇海洋大學近年發(fā)生的“‘完美校園’手機APP預約洗澡難”這一輿情為例,由“洗澡難”這一校園新聞事件,迅速引發(fā)了廣大網民對于學校行政決策機制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商業(yè)利益輸送以及手機APP過度使用等話題的探討,相關話題一度沖上微博熱搜榜。此外,大學校園可謂“新聞富礦”,各類媒體、網絡大V、意見領袖悄無聲息地“入駐”高校,一旦發(fā)現能夠引起大眾興趣的新聞線索,便會“窮追猛打”“抽絲剝繭”“打破砂鍋問到底”,而由于他們往往掌握輿論的“金話筒”,所以會對輿情傳播產生推波助瀾的效果。
3.即時擴散。高校突發(fā)事件網絡輿情借助全媒體技術的即時擴散優(yōu)勢,實現全網的迅速傳播。全媒體時代“萬物皆媒”,人人都有麥克風。媒體的發(fā)展愈發(fā)多元化,從微博、微信、QQ到手機APP、運營號、直播平臺,普通民眾獲取資訊的媒介不斷拓展。相比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輿情傳播速度和次數的有限性,融媒體的發(fā)展為輿情無限次、低成本、爆炸式傳播提供了更大的可能。當下,網絡輿情的生成及演化模式正持續(xù)發(fā)生變化,高校任何一個突發(fā)事件都可能在極短的時間內被普通民眾集體關注,從而使高校站上社會輿論的“風口浪尖”,這也對高校的輿情應對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三、審視與建構:“一體兩翼”多方協同的高校突發(fā)事件網絡輿情應對機制
當前,高校突發(fā)事件網絡輿情治理整體仍處于較低水平,存在諸如“引導主體不明,權責邊界難厘”“管理色彩濃郁,引導色彩淡薄”“應急個案頻繁,長效機制鮮有”等問題[4]。事實上,高校突發(fā)事件網絡輿情的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要充分調動多方主體的積極性,構建“一體兩翼”多方協同的應對機制,形成多元共治的局面,真正建立起一套全方位、多層次的高校網絡輿情應對體系。
(一)“一體”:高等學校
高等學校作為突發(fā)事件網絡輿情處置的主體,應當建立由學校黨委領導的突發(fā)事件網絡輿情處置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包括黨委辦公室、黨委宣傳部、黨委教師工作部、學生處、研究生處、保衛(wèi)處、信息化處等職能部門。各部門要相互協作、各司其職:黨委辦公室負責輿情處置的統籌協調;黨委宣傳部負責輿情的日常監(jiān)控及分析研判,以及開展輿情新聞應對;黨委教師工作部負責與教師關聯輿情的查實和處理;學生處、研究生處負責與學生關聯輿情的查實和處理;保衛(wèi)處配合做好重大網絡輿情的校園安全穩(wěn)定工作;信息化處為網絡輿情處置提供技術支持和保障。
高校要重視輔導員、思政課教師、校園意見領袖在突發(fā)事件網絡輿情引導和處置中的作用,加強專、兼職網絡評論員隊伍的建設和管理。要建立起突發(fā)事件網絡輿情預警及分級響應處置機制,形成規(guī)范的工作流程,根據突發(fā)事件的輿情影響,制定差異化且合理科學的應對策略,有序調動各方資源和力量。要做好信息公開工作,遵循重要信息主流發(fā)、事件態(tài)勢及時發(fā)、注意事項重復發(fā)、權威信息重點發(fā)、相關信息適時發(fā)、次要信息選擇發(fā)的“六發(fā)”原則[5]。找準輿情引導的時機,持續(xù)通報事態(tài)發(fā)展,講真話、會講話,少講、不講官話套話,厘清思路,用“冒熱氣”“帶露珠”的語言審慎回應師生和民眾關切的問題,積極主動牽引輿情走向,降低輿情的危害性。
(二)“兩翼”之一:新聞媒體
新聞媒體具有第三方的獨特優(yōu)勢,掌握著社會重要的公信資源,持有全媒體時代社會輿論的“金話筒”。因此,高等學校與新聞媒體,特別是主流新聞媒體建立一種相互協作、良性互動的關系,對于高校突發(fā)事件網絡輿情的治理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高校要堅持輿論引導的主動性。要善于借助新聞媒體發(fā)聲,利用其媒體平臺主動、及時地發(fā)布通告,披露事件真相,澄清不實傳聞,避免以訛傳訛,壓縮突發(fā)事件負面輿情的傳播空間,搶占輿論制高點。其次,高校要提高輿論引導的科學性。作為輿情事件的當事人,高校身處輿論的風口浪尖,往往百口難辯。這時,就要讓新聞媒體介入進來,借助其公信力,發(fā)揮其輿論監(jiān)督作用,從他們的視角來探究事件真相。最后,高校要增強輿論引導的針對性。突發(fā)事件往往會引發(fā)民眾熱議,各方觀點魚龍混雜、良莠不齊。高校宣傳部門要對其進行分類和分析研判,針對熱點話題核心,借助新聞媒體的各類平臺巧妙設置議題,引導網民討論協商、達成共識,在個人訴求與公共理性、少數利益與公共利益之間尋找到平衡點,從而為后續(xù)輿情的治理打下堅實基礎。
(三)“兩翼”之二:政府網信部門
當前,高校輿情引導已經成為黨和國家的一項非常重要的意識形態(tài)工作[6]。政府網信部門在高校突發(fā)事件網絡輿情治理中責無旁貸,作用無可替代。
首先,絕大多數的普通高校由于人力、財力、物力的限制,對輿情日常監(jiān)控及分析研判的能力非常有限,專業(yè)性不夠,而這恰好是政府網信部門的優(yōu)勢和強項。因此,高校要積極加強與政府網信部門的合作,以彌補自身的不足,提升輿情監(jiān)測、分析和處置的能力。其次,“學術腐敗”“校園暴力”“招生貓膩”“畸形師生關系”等高校突發(fā)事件容易引發(fā)網民的群體性關注,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借此大肆炒作,煽動網民情緒,攻擊抹黑我國高等教育體制,甚至抨擊社會主義國家制度,進而影響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由于高校沒有行政執(zhí)法權,因此,要制止這樣的違法犯罪行為就必須依靠政府網信部門的重拳出擊。最后,后真相時代的特征是情感重于事實,因此,官方發(fā)聲的態(tài)度和誠意對于輿情走向尤為關鍵[7]。高校處置網絡輿情,要多做加法,努力尋找官方“外援”,盡最大可能獲取政府網信部門的聲援和支持,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王士強.新媒體環(huán)境下醫(yī)院輿情管理SWOT分析及對策[J].傳媒,2020(17).
[2]李彪.網絡事件傳播階段及閾值研究——以2010年34個熱點網絡輿情事件為例[J].國際新聞界,2011(10).
[3]何天秀.公共衛(wèi)生事件網絡輿情治理與法律規(guī)制[J].青年記者,2020(26).
[4]劉浩然.自媒體時代高校危機事件網絡輿情應對策略研究[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9(1).
[5]趙林云.重大突發(fā)事件中網絡輿情引導的基本原則[J].人民論壇,2020(27).
[6]王紅霞.網絡強國戰(zhàn)略下高校輿情引導路徑創(chuàng)新探析[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9(2).
[7]申金霞,萬旭婷,程南昌.教育輿情研判的影響因素及對策分析[J].中國高等教育,2020(2).
1363501186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