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向遠
(長沙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南 長沙 410022)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1],對于高?!芭囵B(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1]尤為重要。近年來,在黨中央的高度重視和領導下,各高校均加大了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建設力度,這體現(xiàn)在教師隊伍不斷充實、教學方法漸次改進、教學質量有所提升等。但目前思政課仍然存在部分學生學習主動性欠缺、上課狀態(tài)欠佳等問題,高校思政課教學效果有待進一步提高。之所以存在這些問題,除學生學習動力不足、部分思政課教師教學能力不強等因素外,思政課教學方式單一是一個重要原因。2014年,復旦大學張學新教授提出對分課堂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在結合傳統(tǒng)講授式教學和討論式教學優(yōu)點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而成。之后該教學模式逐漸在國內得到廣泛應用,成為近年來教學改革理論與實踐領域的一個研究熱點。部分思政課教師先后嘗試將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用于思政課教學,積累了一定的實踐經驗,還開展了相關理論研究。研究內容包括:對分課堂教學的基本原理、理念依據(jù)和現(xiàn)實價值;對分課堂教學模式與高校思政課的可適性;對分課堂應用于思政課教學的實施步驟、存在問題和優(yōu)化策略等。根據(jù)思政課教學改革的要求,學界對對分課堂在思政課中的應用研究還有待繼續(xù)推進,比如針對思政課具體課程“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以下簡稱“概論”課)的對分課堂教學研究較少。本研究建立在為期兩年半的“概論”課對分課堂教學實踐基礎之上,分析總結了運用對分課堂教學模式講授“概論”課的一般規(guī)律,以期進一步推進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在高校思政課中的應用。
對分課堂是在吸收傳統(tǒng)講授式教學與討論式教學各自優(yōu)勢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對分課堂把一半課堂時間分配給教師進行講授,另一半時間分配給學生以討論形式進行交互式學習?!皩Ψ终n堂把教學分為時間上清晰分離的三個過程,分別為講授、內化吸收和討論”[2],其“核心理念是權責對分,通過師生在教學過程中分享權力、共擔責任,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培養(yǎng)其核心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能力,實現(xiàn)全面、健康的個性發(fā)展”[3]245。本文以“概論”課為例來介紹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
筆者所講授的“概論”課已經成為超星泛雅學習通平臺的線上課程,筆者針對“概論”課某些內容還錄制了微課。授課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線上16學時;線下課堂教學共12周,每周4學時,每次2學時,共48學時。線上線下授課時間合計為64學時。合班授課,授課對象為大學二年級學生,授課人數(shù)在70—100人之間不等。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對分課堂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有其內在要求和規(guī)律,所以教師在運用對分課堂模式授課前必須進行必要的理論學習和教學準備。
1.學習和掌握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相關理論。教師需深入了解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的基本內涵、教育理念、理論基礎、操作方法及其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同時,還要充分借鑒其他高校思政課教師在對分課堂教學方面取得的實踐經驗。
2.向學生介紹對分課堂教學模式?!昂侠韺嵤Ψ终n堂教學模式要求教師和學生必須滿足重新定位自身角色的基本條件。”[4]在正式授課之前,教師要向學生介紹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的基本內涵、操作流程、具體要求等,讓學生了解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學生所承擔的角色和課程考核方式等,這有利于對分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
3.組建班級課程學習小組。對分課堂教學的課堂討論時間較多,建議分組學習。分組可根據(jù)班級規(guī)模、教室布局、學生意愿等進行,由各行政班學習委員負責,小組規(guī)模一般以4—6人為宜。
4.確定對分課堂具體實施方式。對分課堂具體實施方式包括隔堂對分、當堂對分和混合式對分。隔堂對分是指同一教學單元內容的教師講授、內化吸收和討論三個環(huán)節(jié)分兩次課完成,前一次課的第二節(jié)教師進行講授,學生課后完成內化吸收,后一次課的第一節(jié)課進行課堂討論。當堂對分則是同一教學單元內容的教師講授、內化吸收和討論三個環(huán)節(jié)在同一次課內完成?;旌鲜綄Ψ謩t是根據(jù)實際情況安排隔堂對分和當堂對分交替或者結合進行。授課前教師需要確定采用何種方式實施對分課堂教學。以往實踐表明:隔堂對分比當堂對分效果更好,但因為“概論”課課時數(shù)較多,如果整個一學期都采用隔堂對分,勢必造成學生課后作業(yè)繁重、精神壓力大的問題。因此,筆者認為采用隔堂對分與當堂對分相結合、以當堂對分為主的方式較好。
5.認真做好課程教學設計。在每一次授課之前,教師要進行教學設計,設計內容包括:理論講授的框架與內容,如講稿和課件;內化吸收階段學生獨立學習的有關資料和作業(yè)布置;討論階段教師總結的大致思路等。教師必須全程發(fā)揮主導作用,課前對學生可能提出的共性問題要有基本預判,對要求學生必須掌握的內容要心中有數(shù)。在討論階段,教師的總結看上去是臨場發(fā)揮的,但其實應是有所準備的隨機應變,而不是無所準備的倉促總結。
對分課堂教學過程分為教師講授、學生內化吸收、課堂討論三個環(huán)節(jié)。
1.教師講授環(huán)節(jié)。對分課堂強調在學習一個專題或者一個新單元時,首先是教師講授,講授之前學生無須預習。該環(huán)節(jié)教師講授時間比傳統(tǒng)教學方式下的講授時間要短,因此需調整講授內容和方式。這種調整不是簡單地縮減講解內容,而是要改變講解的方式,因而改變是實質性的。采用傳統(tǒng)教學方式授課的教師大都對教學內容進行全面、細致的解讀,運用經典案例、數(shù)據(jù)、視頻等資料使講解更為豐富和生動,間或提問讓學生回答,但絕大部分時間還是用于教師講授。教師講授在課堂教學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問題在于“一灌到底”的講授能否被學生全部接受,況且要讓學生在90分鐘內始終保持足夠的專注度也并非易事。所以即使教師準備得很充分、講解得很用心,但實際效果不一定好。教師必須明白一點,教師講得多、講得好不一定等于學生學得多、學得好。對分課堂教師講授環(huán)節(jié)主要是精講?!敖處煹慕巧皇怯邢薜闹R傳授者。有限,就意味著教師講授內容的精煉性?!盵5]講解應該凝練、緊湊,主要是引導性講授,講解學習目標、內容邏輯結構、與其他部分關系、在課程知識體系中的位置等。換句話說,講解“就是要在相對宏觀的層面上,告訴學生學什么、為何學和如何學”[3]15。學什么,指框架、重點難點;為何學,指學習的意義和價值;如何學,是指學習的方法與策略,目的在于讓學生課后獨立學習更有效。通過教師講授讓學生明白學習內容的價值和意義,了解學習內容的整體圖景,明確自己要達到的具體目標。
教師精講要注意一定程度的留白。留白是一個技術活,教師要有意選擇不講或略講某些內容,留待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去領悟和體會。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不要低估學生的能力和水平,但需根據(jù)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和教學目標恰當選取留白內容。另外,教師講授整體上不需要太透徹,要讓學生有通過自己鉆研找到答案的空間;也不要太精彩,要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精彩。當然這是從整體上而言的,對于具體概念或重要的、難懂的內容,教師則必須講清楚講明白。教師的成就感不只體現(xiàn)在自己講得有多好,教師更應該關注學生學得怎樣,是否真正學有所獲、學有所悟。
以“概論”課導論部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與理論成果”講解為例。傳統(tǒng)講授主要講解下面幾個問題:1)什么是馬克思主義?2)馬克思主義怎樣來到中國?3)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要中國化?4)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內涵是什么?5)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有哪些?如果將五個方面全部展開講解,輔之以適當?shù)陌咐蛩夭?,則用90分鐘還不一定能講完導論部分。在對分課堂教學中,對同樣的專題則大致按以下五個方面來講。1)學習目標。2)邏輯結構。先講問題的由來,然后分析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要中國化,之后闡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具體內涵及實踐成果。重在介紹邏輯結構,不全面展開。3)重點難點。重點難點都是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要中國化。要講明在中國共產黨發(fā)展早期這個問題為什么沒有引起足夠重視,人們在運用馬克思主義時為什么會犯各種錯誤;從理論邏輯、歷史邏輯等角度展開講。4)學習意義和價值。5)學習方法與策略??偠灾?,講授環(huán)節(jié)主要是講學什么、為何學以及如何學。用一課時把這些問題交代清楚,讓學生對本專題的邏輯架構、重點難點、學習意義和價值有清晰了解。
2.內化吸收環(huán)節(jié)。對分課堂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是內化吸收,即教師講授之后,學生通過閱讀、做作業(yè)等完成自主學習。作業(yè)是連接講授與討論的核心環(huán)節(jié)。隔堂對分情況下,教師布置的作業(yè)由學生在課后獨立完成。理想的作業(yè)既要有相關性、基本性,也要有挑戰(zhàn)性、開放性。作業(yè)難易程度要適中,分量要考慮實際學情,根據(jù)學生專業(yè)特點和學習能力來定,作業(yè)不可太多、太難,否則易引起學生反感。當堂對分情況下所有環(huán)節(jié)都在課堂內完成,作業(yè)布置可以相對簡單。
布置作業(yè)是為了幫助學生“總結學習成果、促進思考、引發(fā)討論和促進深入學習”[3]21,作業(yè)應重質不重量。除了傳統(tǒng)作業(yè)外,對分作業(yè)還包括“亮考幫”?!傲痢奔纯偨Y學完后“感受最深、收益最大、最欣賞的內容”[3]21;“考”即就所學內容凝練問題,挑戰(zhàn)組員;“幫”是明確困惑所在,清晰提問,求助組員解答?!傲量紟汀弊鳂I(yè)是備選作業(yè),不是必做作業(yè)。但每次“亮”的作業(yè)可以保留,讓學生思考學習之后感受最深、收益最大的地方是什么?!翱肌焙汀皫汀钡淖鳂I(yè)則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如采用隔堂對分,則可以把對分課堂和線上學習相結合。具體做法是:在課后內化吸收環(huán)節(jié)安排學生觀看線上課程、微課及其他視頻資源。同樣以“概論”課導論部分為例,教師在課堂講授之后,布置學生課后觀看主題為“科學認識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內涵”微課視頻并撰寫感想和收獲。因為有線上微課,所以對某些內容教師可以略講或不講,留待學生課后線上學習。同時布置學生課后閱讀“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內容。課后作業(yè)通過學習通平臺布置、提交和批改。提交時間不限,學生可隨時提交,教師也可隨時批閱。如果是當堂對分,課堂布置的微作業(yè)則是閱讀教材導論部分,登錄學習通平臺閱讀“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內容,思考新時代如何才能更好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3.課堂討論環(huán)節(jié)。對分課堂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是課堂討論。在隔堂對分情況下,學生在課后已經完成了上一單元知識的內化和吸收,此時教師只需用很短的時間簡要回顧上節(jié)課的內容和作業(yè)要求,隨即安排學生展開討論。如果是當堂對分,教師精講之后,學生獨自完成課堂作業(yè),之后進行課堂討論。討論可以分為“小組討論、教師抽查、自由提問、教師總結”[3]23四個環(huán)節(jié)。以4—6人為一組進行小組討論,討論時間為15—20分鐘,要求學生圍繞“亮考幫”作業(yè),互相交流,談談收獲、困惑,共解疑難。教師要提醒小組同學互相幫助、共同探討,讓每個人都有表達的機會。隨后開展全班交流。首先是教師抽查環(huán)節(jié)。剛開始可采用小組自愿發(fā)言的形式,因為部分積極性高的小組渴望交流分享;隨著課程推進,教師應注意觀察各組表現(xiàn)的差異,可逐漸改用抽查方式,隨機抽取3—4個小組進行交流發(fā)言;也可根據(jù)情況適當安排組間互評,即“每個小組的發(fā)言人在正式發(fā)言之前,首先需要點評之前小組的觀點”[6]。每組發(fā)言大約2—3分鐘,總用時大約10分鐘。其次為學生自由提問環(huán)節(jié)。教師根據(jù)情況判斷由其他學生作答或自己作答。最后,由教師解答共性問題,作簡單總結,并對學生發(fā)言未涉及的重點內容給予提點。教師總結要回應學生重要關切,解答學生的共同疑惑;對于個別較偏的問題,教師可以課后和學生單獨交流。總結環(huán)節(jié)十分考驗教師的能力和水平,教師必須具備較好的分析問題能力、把握重點能力、深化提升能力等。為提高學生發(fā)言效率和質量,可以要求各小組做好討論記錄,準備簡要發(fā)言提綱。教師也可通過檢查小組發(fā)言提綱來督促學生認真開展課堂討論。
通過運用對分課堂教學模式講授 “概論”課的教學實踐,結合其他高校思政課教師的相關實踐經驗,我們認為高校思政課采用對分課堂教學模式授課符合教育教學規(guī)律和學生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符合黨中央對思政課改革創(chuàng)新的基本要求,有助于提升教師的綜合能力、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有助于提升思政課的課堂教學效果和課程學習評價的科學性。
1.有助于提升教師綜合能力。采用對分課堂模式講授高校思政課是一個綜合性的教學改革嘗試,這一教學改革實踐能夠鍛煉教師多方面技能,助推思政課教師整體素質提升。其一,提升教師學習能力。想要嘗試或正在嘗試對分課堂教學的思政課教師是教師隊伍中兼具改革意愿、勇氣和能力的先鋒。通過了解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心理學等理論知識,了解自我教育、漸進自主教育等教學理念,學習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理論、理念和操作步驟等,教師們極大地開闊了視野,優(yōu)化了教學理念。其二,提升教師課程內容把握能力。對分課堂教學要求教師講授時間適當減少,這無疑會倒逼教師認真思考和分析各教學專題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邏輯架構、學習意義、各專題前后聯(lián)系等,有助于提升教師對課程內容的整體把握能力。其三,提升教師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能力。對分課堂教學在理論和實踐上都有待進一步深化,思政課教師應以對分課堂教學有關理論和經驗為指導,勇于改革探索,力爭摸索出適應具體課程目標和人才培養(yǎng)實際的成熟做法。在教改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后需根據(jù)實際情況及時作出調整和改進。采用傳統(tǒng)方式授課的教師在思想上更省力,主要考慮如何把課講好;而采用對分課堂教學的教師既要考慮講好課,也要考慮學生如何學好。對分課堂教學對教師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相應地也帶來了一定挑戰(zhàn),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可能更多,也更考驗教師運用智慧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水平。
2.有助于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為了“培養(yǎng)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1]而設立的對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課程,課程的政治性、思想性和方向性非常明確。具體到“概論”課,則是“讓學生掌握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產生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兩大理論成果,引導學生深刻理解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堅定‘四個自信’”[7],最終要落實到學生對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真學、真懂、真信和真用。學生學習是否主動對于課程目標的實現(xiàn)非常重要,而思政課實施對分課堂教學能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芭c其他教學模式相比,對分課堂的核心理念就是師生權責對分,使教師和學生都成為權責主體,成為參與課堂的主人?!盵8]對分課堂改變了傳統(tǒng)課堂教師是權威者、學生是服從者的角色定位,限制了教師的權力,增加了學生的權力,教師和學生是學習共同體。教師在講授環(huán)節(jié)主要對學習內容進行引導性講授,確保教學目標能夠實現(xiàn);教師的講授應體現(xiàn)教師對學生的引導,包括內容和方向上的引導。允許學生根據(jù)所學知識對教師講授內容進行內化吸收,允許學生通過課堂討論表達想法、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允許學生在課堂代表小組公開表達學習收獲和學習困惑。對分課堂模式下,學生有更多交流和表達的機會,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被大大激發(fā)。被賦予了更多權力的學生也自覺把自己作為教學主體之一,積極參與教學過程,從而爆發(fā)出強大的學習能量。
3.有助于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之后,思政課教學效果相應得到很大提升。教師在精講環(huán)節(jié)主要進行引導性講授,講授質量提升。教師在講解過程中基本不用提問,即使提問也是引導學生思考有關內容,而學生無須馬上回答;這極大地保障了講解的整體性和流暢性,學生反而更加容易集中注意力,接受效果更好。教師講授的是經過自己思考和梳理后的知識,內容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教師價值得到更大體現(xiàn),學生更能感受到理論的魅力和邏輯的力量。在內化吸收環(huán)節(jié),學生根據(jù)已有知識儲備和認知進行自主學習,在這一過程中建構了新知識,發(fā)現(xiàn)了新問題,獲得了成就感。在課堂討論環(huán)節(jié),通過小組討論、交流發(fā)言和教師總結,學生表達了自己的學習收獲,解決了一些困惑,感受到了思考和分析問題的多角度,其視野更加開闊,有滿滿的獲得感。
在具體教學實踐中,部分學生基礎知識較好,積極思考問題,認真開展討論,課堂交流發(fā)言時從容不迫、侃侃而談,分析問題頗有見地,有時還能講出一些有新意、有深度的觀點,讓教師頗感驚喜。這表明學生真正掌握了相關知識,形成了自己的價值理念。思政課對分課堂教學超越了單純的知識傳授,實現(xiàn)了“知識建構、能力形成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養(yǎng)成的合一”[9],實現(xiàn)了“教學目標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tǒng)一,師生關系的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tǒng)一,教學原則、方法的灌輸性和啟發(fā)性相統(tǒng)一”[10],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達到課程育人目的。
4.有助于提升課程學習評價的科學性。對分課堂教學是一種注重過程性、個性化學習的教學模式,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主動參與和自我表現(xiàn)的機會較多,如小組討論、交流發(fā)言等。教師根據(jù)學生平時表現(xiàn)和期末考核進行課程總體評價,這無疑提升了評價的科學性和準確性。筆者所在的“概論”課課程組采用的評價方式是平時考核和期末考核各占50%,兩者結合可較全面地評價學生學習效果。平時考核包括平時表現(xiàn)和線上學習兩部分,平時表現(xiàn)包括出勤、課堂表現(xiàn)(30%),線上學習包括視頻觀看、作業(yè)完成(20%)。期末采用考試方式進行考核,考試滿分為100分,客觀題60分,主觀題40分,考試成績占課程總成績的50%。期末考核主要考查學生對課程基本知識的掌握和理論運用能力,平時考核注重考查學生學習態(tài)度、學習能力、對理論的理解及活學活用能力等。采用對分課堂教學,教師往往對學生的平時表現(xiàn)更為了解和熟悉,相比傳統(tǒng)授課模式對學生的評價往往更加科學和準確。
總的來說,高校思政課對分課堂教學目前仍然處于初步探索階段,還遠談不上成熟,需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教師在積累豐富經驗的基礎上要進行理論總結,以期把握規(guī)律,推動思政課教學改革向著既定的目標邁進。高校思政課對分課堂教學要取得良好效果,往往需要教師、學生和學校三方的共同努力。為確保思政課對分課堂教學改革順利實施,提升教學效果,筆者認為應從以下三個方面多加努力。
1.為提高思政課對分課堂教學質量,教師應堅持理論學習、實踐探索和反思調整相結合。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符合教育學、心理學和思想政治教育規(guī)律,操作流程清晰,看上去難度不大,但實際所涉及的教學理念變化和角色變化非常大。教學模式關乎對教學規(guī)律、人才培養(yǎng)規(guī)律的認知,對教學中師生關系、角色和地位的認知,對人才培養(yǎng)趨勢的認知。換言之,教學模式改革是一項綜合性工程,涉及方方面面,不只是簡單改變流程和方式而已。為此,教師要做好心理準備,堅持理論學習、實踐探索和反思調整相結合。
首先,認真學習有關對分課堂模式的理論知識。要明白對分課堂是什么、為什么和怎么做,只有全面理解教學模式設計背后所蘊含的豐富理念和智慧,才能在具體應用實踐中更好地把握和駕馭它。其次,積極投入對分課堂教學實踐。大學生大多較為成熟,有主見、有個性,相對中學生而言更加適合對分課堂教學模式。教師不妨大膽嘗試和探索,不用擔心完不成教學任務,不要怕操作復雜,也不要怕出現(xiàn)問題無法應對,因為只有真正實踐了、運用了,才知道改變是什么,才知道該模式好不好。最后,在教改實踐中學會不斷反思和調整。如果在教改過程中遇到了困難、碰到了問題,不要退縮和回避。先要返回理論,繼續(xù)學習有關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的文獻資料,仔細琢磨,判斷自己對理論的理解是否準確;向其他正在進行教改的同行請教,學習別人的經驗;與學生多溝通、交流,立足實際調整教學實踐中的一些不成熟做法。教師要認識到自己正在進行的改革探索本身就具有極大的價值,對自己在對分課堂教學過程中取得的經驗要進行總結,撰寫論文并公開發(fā)表,以促進同行之間的理論交流。
2.為確保思政課對分課堂教學過程順暢,教師應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實現(xiàn)師生共同成長。對分課堂的核心理念就是師生權責對分,這實際上改變了傳統(tǒng)課堂上教師是權威者而學生只是服從者這樣一種狀況,強調教師對課堂的主導性和指導性,同時也尊重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學習。“教師指導的核心目標是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包括學會學習和學會自我管理?!盵3]247由此可知,對分課堂改變的不只是教師如何教,還有學生如何學。對分課堂教學實踐的啟動者是教師,但實施效果如何則取決于教師和學生的共同表現(xiàn),而學生的表現(xiàn)則取決于他們的理論認知和行為意愿。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師生共同完成對分課堂教學過程,這種溝通和交流應該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氨3中畔⒘鲿惩ǎ粌H可以增進師生間的和諧關系,提高教師的親和力,還可以有的放矢調節(jié)教學目標?!盵11]教師只有在尊重學生的基礎上與他們進行交流,才能了解他們的想法和狀況,及時調整教學安排;學生也才能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尊重和平等相待,師生關系方能更加和諧,教學過程方能更加順暢。
3.為保障思政課對分課堂教學順利實施,高校應為思政課教學改革營造寬松的環(huán)境和氛圍。高校思政課對分課堂教學實踐目前仍處于部分教師的自覺為之階段,而且是改革探索階段,遠談不上成熟。對分課堂教學模式是,教師講授占大約一半時間,學生通過討論形式進行交互式學習占大約一半時間。相比于傳統(tǒng)教學,教師講得少了,學生參與得多了,與人們頭腦中原來形成的優(yōu)秀思政課標準有很大改變。同時,對分課堂教學模式下的課堂是一個“預設-生成”性課堂[12],教師預設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流程,但目標、流程的實現(xiàn)過程則是具體的、不一樣的,因為學生的表現(xiàn)是無法預設的,所以是生成性課堂。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對整個過程有基本的把握,包括講什么,怎么講,用哪些案例或視頻,在哪里提問等。而對分課堂則不一樣,教師能把握的是對精講環(huán)節(jié)的安排,但無法預知學生學完后會有怎樣的感受或體會,課堂討論交流發(fā)言內容如何,學生會拋出什么樣的問題。對同一學習專題,不同班級的學生表現(xiàn)也不一樣,有的班課堂討論非常熱烈,交流發(fā)言簡練到位,提出的問題質量高,出乎教師意料。但有的班課堂小組討論熱烈程度不一,交流發(fā)言質量不夠高,這與學習的內容及學生所學專業(yè)、知識積淀、思維能力、個人意愿等都有很大關系。所以,希望學校為思政課教師實施對分課堂教學營造寬松的教改環(huán)境,多角度全方位了解教學的實施過程,全面、科學、準確地評價教學改革的效果,給教師更多時間來實踐和調整,不因一次課的成敗就直接評判教師對分課堂教學效果,不給教師施加過大壓力。
總之,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符合教育教學規(guī)律,適應時代發(fā)展對創(chuàng)新型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對分課堂教學模式設計蘊含豐富的哲學、教育學、心理學知識,體現(xiàn)了深刻的智慧。該教學模式在實踐中具有清晰的操作流程和方法,對環(huán)境和硬件沒有額外要求,應用難度不大。對分課堂教學模式與高校思政課的課程目標、特點存在一定契合之處,采用該模式實施思政課教學符合黨中央對思政課改革創(chuàng)新的基本要求,符合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規(guī)律,符合人才培養(yǎng)規(guī)律。實踐表明,高校思政課實施對分課堂教學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課堂教學效果和課程學習評價的科學性。希望更多的高校思政課教師了解、學習和運用對分課堂教學模式,感受對分課堂給教學帶來的神奇變化,并在實踐中不斷地完善這一教學模式。